內蒙男子河中撿金牌,為拒絕上交,將金牌做成金鐲子,專家也無奈

內蒙男子河中撿金牌,為拒絕上交,將金牌做成金鐲子,專家也無奈

著名的宋代理學家朱熹曾言“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如今卻有這樣一名男子還沒到餓死的程度就先失了氣節,可悲可嘆!一塊象徵民族文化的金牌倒成了“試金石”,試出了一個年輕男子的眼界之狹隘,文識之淺薄。

“釣到”沉甸甸的金牌

談起釣魚人們腦海中總會浮現“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樣的優美景象,亦或是“漁舟唱晚,此樂何極”的動人場景,進而得出愛釣魚之人必是有雅興之人,可是有位在內蒙古釣魚的高某恐怕要刷新大家的認知了。

內蒙男子河中撿金牌,為拒絕上交,將金牌做成金鐲子,專家也無奈

一個像往常一樣寧靜的日子,高某來到河邊釣魚卻總有什麼東西明晃晃的閃著他的眼睛,很快,高某發現了一塊金牌,分量十足。與其說那金牌散發著金子獨有的惹人愛的光芒我更願意說它閃爍著近九百年來的中華文化之絢麗,時代變遷之遺光,多少世事滄桑風雲變幻都蘊含其中。

可是高某似乎不這麼認為,因為此時還沒有專家告訴他這是塊遼國的牌子,高某被其上古怪的符號弄的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抱著懷疑的態度高某找了鑑定專家,鑑定結果令在場的各位震驚,那塊金牌是遼國的金牌。得知這一消息後,那個吟樂起舞馬革裹屍的王朝似乎很快就要呈現在世人眼前,這塊金牌就像個歷盡滄桑的老者緩緩講述著那個神秘王朝的人事景態,又像個意氣勃發的少年,穿過歷史的長河乘車而來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然而正如上文所說,這一切高某都沒看到。高某看到了一個金塊的市場價值,一個文物作為傳家寶的價值和一個人虛榮心的分量,獨獨沒看到一個文物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一段歷史對人們的啟發性和一次奉獻對社會的影響。無論專家怎麼勸說,這快金牌就像

瀕死之人手中的稻草被他握死不放。

內蒙男子河中撿金牌,為拒絕上交,將金牌做成金鐲子,專家也無奈

化牌為鐲,其行可悲

高某似乎也不完全愚笨,只是沒把聰明用在正道上,把一塊刻滿奇怪符號的金牌作為傳家寶似乎太過詭異,況且專家又在一旁“虎視眈眈”,終於,高某想到了一個法子——化牌為鐲,他找到一家店鋪,把金牌化成了一對鐲子。

高某的這一舉動只為讓專家們拿他沒轍,一對金鐲子顯然已經沒了原本的研究價值,如果說金牌的價值之高是體現在那些奇怪的符號之上的,那如今符號消失,專家們自然也不會有理由去研究它。就更別提讓他交出金鐲了。

專家們又上門了,這次他們信心十足,他們有了全新的辦法,他們願以金錢換取這愚昧人手中的珍貴寶物。專家們想了許多說辭卻都沒派上用場,因他們沒想到這塊金牌已消失。高某給他們吃了閉門羹,不是不見而是徹底地關上了再見的門。

內蒙男子河中撿金牌,為拒絕上交,將金牌做成金鐲子,專家也無奈

一扇研究遼國文化的大門被封死了,或許之後還會有其他門打開,但這事幾率太小,可遇而不可求。高某抹去的何止是那象徵遼國文化的符號,更是一次探究中國歷史的機會。最終,金牌變成了人人皆可買賣的金鐲子,同其他金鐲子一樣,廉價而可得

專家氣憤、也很無奈

這確實是令人氣憤的,氣高某的愚昧,憤金牌的消失。由此我們不難看到眼界高低對一個人的重要性,這樣的一個“傳家寶”真的是寶而不是恥嗎?真的有傳得下去的必要嗎?如果高某上交國家,在多年後的某一天,他的後人會因有這樣的祖先而自豪,他的族人會因有這樣的祖先而受益,現在這樣又如何給後世一個交代呢?

不止是專家,普通人也深感氣憤。高某的行為令人不齒又惹人心寒,那沉甸甸的遼國金牌沒能講故事,沒能面世人,只做了一塊“試金石”試出了高某的愚昧和自私,不過也正因如此,所有對此事感到憤怒的人們也讓我們知道有更多的人是珍視歷史的,擁有

正確歷史價值觀的。

內蒙男子河中撿金牌,為拒絕上交,將金牌做成金鐲子,專家也無奈

獨屬遼國的“卷宗”未展先合,其中變換更替我們也再無從知曉。既是氣憤高某的做法,也是反思我們的教育,或許教育再普及點,深入點,就會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這種反思也算是金牌的另一種價值體現。

既成歷史那就以史為鑑

42年前也有一位年輕人,她撿到了一顆鑽石,那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顆天然鑽石,足重158.786克拉。這位叫做魏振芳的年輕女孩選擇了上交國家,那鑽石現收藏於中國人民銀行。魏振芳的精神被刻畫在歷史隧道上,這件事也一樣,金牌在水裡發的光,高某喜悅的表情和專家苦悶的心境都同這金光燦燦的鐲子一樣被永久的定格。只是一個令人自豪,一個讓人遺憾。

沒有人能改變沒有人能言語,或許在近九百年後,這鐲子又在告誡我們的後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凡既定已成之事都為歷史,也都不可改變,為今之計只令人想起唐太宗李世民的那句“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內蒙男子河中撿金牌,為拒絕上交,將金牌做成金鐲子,專家也無奈

多少次王朝更迭,多少種世事變遷,多少個人物得失……歷史的長河從不吝嗇警言,如今從高某身上我們或可知道,一個人在面對國家利益和自身利益的衝突時應該做什麼決定要做什麼決定。

高某此事簡而化之就是利益衝突之事。高某個人的金錢利益與國家文化研究的利益發生衝突,高某棄後者而保前者,實屬可悲。孟子曾言“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此處雖未涉及生死之爭卻更見一個人氣節之高低。

內蒙男子河中撿金牌,為拒絕上交,將金牌做成金鐲子,專家也無奈

因此如遇利益衝突之事,我們不妨做出一些正確的改變。有些事我不做你不做就沒人會做,每一次的改變正是從你我這小小的舉動開始,發展壯大,開出燦爛而奪目的文明之花,比金子還耀眼,比任何古籍歷史都值得人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