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姓發源地,千年歷史的見證者——蘇苑連珠臺

溫縣,焦作的南大門,聞名中外的太極拳發源地。夏稱溫國,商為畿內地,周初設邑,而3000多年前,古老的蘇國在金戈鐵馬的嘶吼聲中建立,歷史的車輪在這裡銘刻下了厚厚的印記。

蘇姓發源地,千年歷史的見證者——蘇苑連珠臺

蘇苑,溫縣城西一處靜靜沉寂了三千多年的巨大土塚。相傳,三年前蘇國的王侯蘇護父子因商紂王的壓力被迫將愛女妲己獻給紂王,後因紂王的殘暴憤而起兵,反殷投周,加入到討伐商紂的戰爭中。蘇氏父子英勇善戰,愛惜兵士,所率部隊屢立戰功。在交戰中,蘇氏父子將殷商大將鄭倫、陳奇收入麾下,世人稱之為“哼哈二將”。

蘇姓發源地,千年歷史的見證者——蘇苑連珠臺

隨著戰爭的越發殘酷,驍勇的蘇氏父子也在伐紂戰爭中陣亡,人們為了緬懷蘇氏父子的功績將二人歸葬於葬於蘇國故土,也就是今年的蘇苑。而鄭倫與陳奇在戰死後也歸葬於此,已鐵棺玄於墓中,鎮守大墓,為主守陵。周武王滅商後,姜子牙將陣亡將帥及賢士,俱封為神。蘇護被封為東鬥星官,蘇全忠被封為北斗星官的破軍星,鄭倫和陳奇被封為哼哈兩神,鎮守西釋山門。

蘇姓發源地,千年歷史的見證者——蘇苑連珠臺

今天,我們依舊能夠從殘存的遺蹟中看到當年的痕跡。蘇苑中這座長滿雜草的土丘,這便是《溫縣縣誌》所記載的“聯珠冢”的遺址,現存冢高約7米,南北長約30米,周長200餘米,歷史上,這裡曾經有四個巨大封土堆,其中南北二冢相連,中架一虹橋。

蘇姓發源地,千年歷史的見證者——蘇苑連珠臺

原冢南北長50米、東西寬42米、高約10米,冢上建有文昌閣、藥王廟、盧醫廟、孫真廟和戲樓等廟宇30餘間,終日香火旺盛,廟內古樹參天,名人碑碣匾額頗多。每當廟會的日子,這裡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登冢向東眺望,曾有霞光、海市蜃樓出現,世人稱之為“聯珠獻瑞”,“聯珠獻瑞”因此被列為蘇封八景之一。

蘇姓發源地,千年歷史的見證者——蘇苑連珠臺

據清代重臣,溫縣名士,三代帝師李棠階撰文記載,原有聯珠臺樹林茂盛蔚為壯觀,然而,隨著歲月更替,風吹雨淋,年久失修。在清咸豐三年,由溫縣鄉紳名士捐重修聯珠臺,使之煥然一新,聯珠臺再一次成為溫縣人心中的聖地。

蘇姓發源地,千年歷史的見證者——蘇苑連珠臺

1932年在縣城西北聯珠臺處成立“溫縣國術館”陳照塘擔任館長、21歲的陳照丕在擔任太極拳教官,太極拳訓練規模每期達到百人以上。1938年,日軍大舉進攻溫縣,猛烈的炮火將溫縣縣城擊毀,聯珠臺也毀於日軍侵華戰火,臺上古蹟全部炸燬,焚燒殆盡。殘存的封土也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城市的變遷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蘇姓發源地,千年歷史的見證者——蘇苑連珠臺

古老的建築隨著戰火而毀滅,但是聯珠臺作為溫縣歷史的見證卻在沉默的向我們講述。“蘇氏之先,出於高陽……皆封於河,世世仕周,家於其封,故河南河內皆有蘇氏。”這裡所指的封地就是古老的蘇國,都城就是今天的溫縣。

蘇姓發源地,千年歷史的見證者——蘇苑連珠臺

蘇氏一族也將溫縣作為蘇氏姓氏的發源地。三千年來,這裡始終是蘇氏族人尋根拜祖的聖地。今天,遍佈全球的蘇氏後人依舊秉承著先祖堅毅質樸的優秀品質,不斷的向世人展示著三千年的血脈積澱。

蘇姓發源地,千年歷史的見證者——蘇苑連珠臺

俯仰之間,千年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