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在山东,李逵杀虎在山东,宋朝时,山东一带老虎会这么多吗?

春日之虎


《水浒传》小说何必认真。这是作者借题发挥,供看官在茶余饭后消闲解闷。水泊梁山的故事,没有历史依据。

。《宋史》正史在徽宗赵估年间的农民起义宋江只有聚众三十六人。宋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三十六人起义,又名梁山泺,在山东省梁县,郓城县之间。率众打河溯,春州,朔州,齐州,濮州等。声势浩大招安未果,朝连命知歙州曾考蕴率军征讨未果。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阳军古坯镇东,被宋海州知府张叔夜设伏,五月宋江遭伏,船只被毁失败告终。那里来有武松打虎,李逵杀四虎。

。聚三十六人有宋江,吴用,卢俊义,关胜,玩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阮小二,鲁智深,武松,呼延灼,李进,史进,花荣,秦明,李達,雷横,柴进,戴宗,索超,楊志,楊雄,阮小五,董平,解珍,朱仝,穆弘,石秀,解宝,晁盖,徐宁,李应等。


老龚166916589


李逵是在沂岭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境内的一座山岭杀死了四只老虎,而武松是在景阳冈就是现在的山东省聊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张秋镇打死一只老虎,两个地方相隔很远,那么如此说来,在山东境内可能存在着很多老虎,那么这些老虎是东北虎?还是华南虎?

李逵杀虎

之所以研究这些老虎到底属于哪一种老虎,是因为武松曾经赤手空拳打死过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我们都知道,现存于世的几种老虎,在体型和凶猛程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境内生存或生存过三种老虎,一种是现在已经濒临灭绝的东北虎,一种是早已经灭绝的生活于新疆地区的新疆虎和刚刚灭绝的生活于中国华南地区的华南虎,那么,生活于山东的老虎哪一种呢?

东北虎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于北宋年间,而根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国境内三种老虎都还存在,而这三种老虎以东北虎体型最大,平均个体体重在300公斤,比人要大得多,而华南虎要远小于东北虎,雄虎个体体重在150-225公斤,而雌虎在125公斤左右,新疆虎要大于华南虎小于东北虎,从体重上看,任何一种老虎,常人都是难以赤手空拳打死的,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只能是个头比较小的老虎,在这里华南虎是最合适的,否则以一个人的力量打死300公斤的东北虎那是绝对不太可能的,再说山东对于东北虎生长环境来说,过于炎热,所以不可能是东北虎。而新疆虎位于遥远的西北地区,是不太可能跨越戈壁沙漠来到东部沿海地区的,那么,古代山东的老虎只能是华南虎。

华南虎

另有一项数据表明,华南虎并不仅仅分布于中国的华南,在华东、华中、西南地区也有广泛分布,因此,北宋年间在山东的确有老虎的可能,而且这种老虎是华南虎无疑,那么相比较而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可能性就大大的提高。

说到这里,我更为人类失去华南虎这样一种最威猛的同伴而深感惋惜,想想北宋距今一千多年的时间,生活在中国境内的三种老虎已经仅剩存东北虎,这不得不说是我们的一大损失,保护珍贵野生动物,人人有责,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对生活的地方是否存在过某种美丽的生物而心存质疑。





鄪国小永


别说宋朝那么远,就提提解放以前,现在的城市地面,有多少是荒无人烟?没人管,树木丛生百里成大片,狼虫虎豹滋生山林间,中国地理大山多,老虎人称山代王,山代王没有天敌,饱吃生肉饮山泉,生活很悠闲,工作就是生殖和繁衍,当时虎成患,武松打虎人称赞,李逵杀虎美名传!他们都是英雄,除害为的百姓保平安。现如今,社会大发展,世道大改变,人多了,虎少了,为了地球生态大家园,保护野生动物,列入法律条款,老虎在一级名单,如果有谁伤害虎,学武松的英雄?学李逵的大胆?哎呀,恐怕得住监,尝尝味道不错的牢饭!


俞远通


我是山东人,在山东生活了6,70年。老虎没见过。60年代。狠真不少见,那时经十路是一条砂士的国防公路,两边有护路沟,有大树,一早一晚,见狼不是怪事,我曾经在往里位置的黎明坝山水沟南头见过狼。我家亲戚在沂蒙三线军工厂,在家做饭,柴灶锅里油热了,回屋拿切好的菜,回来一看,一只狼钻进柴房灶前取暖。那里墙上涂画白圈,据说是吓狠的。这才几十年的事。要说前推千年之多,要说有虎,可信度比款高,那时中国人口绝对不过亿,到处荒山野坡,人,兽共处,有虎不奇怪


用户542945938792


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景阳冈在山东聊城阳谷县张秋镇内。李逵在山东临沂市沂水县杀的四虎。解珍和解宝在山东登州城外捕虎。似乎,水浒里打虎杀虎,多半在山东。

为何虎患出没,以山东为主?历史考究起来,北宋年间,山东是不是虎患之地?这里,且听我细细道来。





武松和李逵杀的吊睛白额大虫,是哪种虎?两人所在之地,其实在老虎活动范围内

水浒里所描述的大虫,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吊睛白额大虫。

吊睛是老虎的的眼睛向上斜翘,白额是老虎额头是白色的花纹,大虫是古代对动物的称呼,不是单指昆虫纲的动物。

《搜神记》有云:“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另外,古时对动物泛称虫类。比如: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

在中国,老虎主要是东北虎、华南虎居多。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一带,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华南虎的经常出没的地方。所以武松和李逵见到的,就是华南虎。




诸位知道,山东聊城到沂水,大约380公里左右。而虎的活动范围较大,一般在100 - 400平方公里,最大的可达900平方公里以上。老虎是山地林栖动物,无固定巢穴。只要有山林,长途跋涉觅食很正常。

既然说到老虎活动范围广,那武松在景阳冈见到老虎,李逵在沂岭见到老虎,正是老虎活动范围之内,所以并不奇怪。

老虎伤人,从古至今,并不鲜见。古时捕猎工具简陋,只能捕捉一些攻击性不甚强的野兽。倘若碰到老虎之类的猛禽,便束手无策。又加上虎患不断,人畜被攻击伤害。所以老虎被视作自然灾害不为过。





在宋代,的确虎灾频发,山东只是虎灾一部分而已

在历代,虎灾的相关记载其实很多,攻击人畜的事件频发。各地经常记载:虎灾连年,群虎遍扰,伤及死者近数百人。

《宋史》卷66《五行四》共计“虎患”11例,其中10例在南方,也是江南6例,湖北2例;蜀地1例;广西1例。虎被打死5例,最多打死数量达到30只。欧阳修也不禁感叹曰:“猛虎白日行,心闲貌扬扬。当路择人肉,罴猪不形相。”

因为老虎的活动范围偏广,宋代虎患集中在长江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带,经常出现老虎的踪影。





程民生的《宋代老虎的地理分布》列举了宋代发生的数十起虎患,并认为:在宋代,老虎遍布绝大多数地区,除京师开封府以外,各路均有分布,连平原乃至城镇都有老虎活动。人地矛盾的加剧,使虎患时有发生。

所以,山东出现虎患,实际只是侧面地反映宋代某个城镇出现的状况。其实,很多地方,都有虎灾。





虎患的发生,人们也就产生了对老虎的敬畏,也希望老虎与人类能达到和谐共处的愿景。古人很多时候,对付不了天灾人祸,便按宿命论来总结经验。说什么“是天地间所有之物,有此物则有此理。”,什么“人不怕虎者,虎不奈得其人何,是有此理。”那都是无奈之言,为自己无法摆脱虎灾找个心理慰籍而已。

水浒里,施耐庵也曾写过一句:大虫不吃伏肉。说的意思是:强者不会欺负慑服在脚下的弱者。

这里一句话,是把大虫视为强者,当你无法征服它,便只能臣服于它的脚下。

施耐庵为何要写武松打虎,李逵杀虎?





无非是在自然环境下,无法征服的猛兽,只能通过小说的描述,试图去表达自己的愿望,人能胜天,哪怕是老虎,人类徒手或靠自身力量也能征服。

虽然,那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想法而已。


湾火


还真别说,真可能很多,听我奶奶讲,她说她小的时候很多荒草野岭的,一到晚上,狼,狐狸,鬼火,多的事,然后芦苇从里,有蛇走过的痕迹,说是那蛇得有水桶那么粗,压的草的痕迹。

再然后就是我妈从东北回来,就在村里见过花豹!


东奔西跑的小黑兔


老虎,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包括已经灭绝的新疆虎,野外灭绝的华南虎,仅在中国西南边境分布的孟加拉虎,少量分布在中国东北的西伯利亚虎。这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就是中国的特有虎种华南虎。



《水浒传》里面最精彩的一段就是武松打虎,除了武松打虎,还有李逵杀虎,解珍、解宝兄弟猎虎。《西游记》里,唐僧最初的坐骑白马,就是被老虎吃掉了。古代的打虎英雄也不止武松一个,北宋大文豪司马光在他的笔记《涑水记闻》里曾记录过顺阳县孔县令持箭射虎,虎口夺吏的英勇事迹。元朝正定县人张万户“平生射虎数十”,经常对老虎一箭封喉,人称“杀虎张”。明朝万历年间江苏镇江还出了个杀虎女英雄徐氏,手持刚叉刺瞎虎眼。



中国古代关于猎虎、杀虎的事迹记录很多。这是因为古代老虎数量太多,“虎满为患”。山东虎患,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录,孔子一日路过泰山脚下,见一妇在墓前哭泣,他的弟子子路上前询问,农妇答曰: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再问为何不搬走,妇人又答曰:无暴政。孔子感慨万千,说出了一句千古流传的名言:苛政猛于虎!

泰山,乃五岳之首,又称“太岳”,最高海拔虽只有1500多米,但毕竟也是崇山连绵,草木旺盛,老虎出没并不稀奇,从妇人所言“昔者、又、今”可知她三个至亲之人不是在同一个时间死于虎抓之下,可见山东之虎患,其实是古已有之。



在古代中国,华南虎的分布最广,数量也最多,几乎所有的虎患,都是指的华南虎。山东地区的虎患,可能在北宋和北宋以前较多,元明清之后,随着山东人口的激增,虎患趋于减少,但其他省份可就没这么幸运了。根据统计,从北魏到元朝末年今千年的时间里,全国共发生虎患16起,南方仅6起,这可能跟当时南方人烟稀少有关。可到了明清时期,南方的虎患却曾爆发性增长,达到了惊人的514起。即便到了晚清、民国、建国初期,南方依然是虎患重灾区,福建、江西、湖南、贵州等受虎患最严重的省份更是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灭虎行动。

《水浒传》里面虽然多次记载了打虎事迹,但事实上山东的虎患相比南方,还算是比较轻的。山东开发的早,齐鲁大地,自古人文鼎盛,春秋战国时期即有齐、鲁这样的大国,人口多,与老虎接触的机会也多。但是山东山地的占比不大,只占总面积的14.59%,不像南方一些多山的省份,老虎数量多,“蔚然成患”。



自明清起,山东的虎患趋于绝迹,这是因为山东的人口已经严重挤压了老虎的生存空间。华南虎逐渐从山东退出,南方因为山地多,且森林覆盖率高,老虎繁衍迅速,与人类的接触更频繁,经常下山猎杀牛羊牲畜,虎患比过去更严重。建国初期,全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灭虎行动,华南虎此后竟至野外灭绝。而山东,早在清初老虎便已经基本绝迹了。


大国布衣


从小说上看,武松李逵打虎杀虎都是在山东梁山一带,小说是为了突山东梁山好汉的勇猛和武艺高强,有无虎之说,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在地理环境上,在宋朝时梁山一带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那一带是比较低洼,与东平湖连成很大面积的水泊,山也显露较高。后由于黄河夺济水入海,河是无堤防,水滚来滚去,大量泥沙沉积,水面越来越小,八百里水泊也就没有了,山也显得低,形成现在的丘陵。梁山县的水寨梁山,也就是个旅游景点。就东平湖水面,五十年代也比现在大得多。

可想而知,在那个年代的地理环境同现在完全不同,加之人烟稀少,野生动物繁多,虎狼野兽类存在的可能性也许会有。不过那个年代已作古,现在也就想象而已。

小说嘛,看看就是,别以为真。


3914753067820


宋朝时山东境内的老虎真的那么多吗?

在古代,中国境内的老虎主要有东北虎和华南虎两种老虎,东北虎因环境气候的原因只在东北地区活动,而华南虎的活动范围却较广。东北虎体形较大更为凶猛,而华南虎体形相对较小凶猛性差一些。所以说当时活动在山东境内的老虎,应该就是华南虎。

宋朝的时候正是华南虎种群最多,活动范围最广的时期。《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打的都是华南虎。所以说当时山东境内的老虎数量较多,老虎伤人的事情时发生。这也是真实存在的。

据记载,建国初期,野生华南虎的数量还有4000多头。老虎伤人的事经常发生,经过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持续进行的大规模捕杀,华南虎种群才遭受重创。当时,政府宣布华南虎为“四害”之一,除虎如同剿匪,还组织专门的打虎队,由解放军和民兵协同作战,赶尽杀绝。现在国内华南虎数量己经不多,据1981年统计,野生华南虎大约只剩下150只到200只。



半个南山人


没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和山区存在,虎是很难生存的。致于山东过去有没老虎存在,不好下定论,要说有,只不过是猜想,没有凭证说明古代山东有虎存在。武松打虎只不过是作者虚构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