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黨員 必須拼盡全力 與時間賽跑的雷神山醫院建設者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靈娜

1月25日下午3點半,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調度會,決定在火神山醫院之外,再建一座“小湯山醫院”——雷神山醫院。三個小時後,首批50名管理人員到達施工現場。

1小時內,30臺挖掘機在中建三局一公司建設者向紅軍的調度下進場;2小時後,第一批50名勞務工人進場;4小時,20臺破碎機陸續進場;5小時後,全部渣土車、切割機逐步到位……從大年初一夜裡十點到達開始,不到24小時,向紅軍就調集了大型施工設備超過100臺,工人近200名。

春節前剛從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項目回國不久,向紅軍就放棄了與親人團聚,第一時間參與雷神山醫院建設。為便於實時溝通,向紅軍連續堅守在施工現場,餓了就吃泡麵,累了就蓋件棉襖在車裡打盹。

疫情當前,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劉軍安也在大年初二進了場,身為武漢首屆“大城工匠”的他,扛起了醫護宿舍區建設的重任。

項目隨即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劉軍安擔任黨員先鋒崗負責人,帶領35名黨員連續奮戰。清晨,他的身影早早出現在工地,問題最多難度最大的工區少不了他;中午,建設者們抓緊施工間隙午休,他穿著紅色衝鋒衣往來穿梭,儼然一面流動的紅旗;夜晚,施工現場燈火通明,工人們加班加點,現場臨時會議室內,劉軍安既要組織設計和技術員優化方案,還要與板房等供應商協調材料進場計劃。

動工的第四天,三棟板房的外牆拼裝完畢,其餘宿舍牆面完成近半,水電和防水已進場,現場進展神速。此刻劉軍安的眼裡滿是血絲,但他沒有休息,又一次衝進施工一線。

鄂州、南湖、蔡甸……一大早,中建三局二公司的葛軍和莫英夫妻開車跑了兩百多公里,轉戰了三個工地,為醫院建設調配所需物資。他們是一對工齡30餘年的老“中建人”,得知武漢“小湯山醫院”建設的消息,兩人馬上攜手報名:“一個人去,另一個肯定不放心,所以我們一起去!”

1月27日,三名關係“特殊”的建設者到達建設一線:“荊楚楷模”肖能文和他的兒子肖輝、徒弟丁超。病護區面積達5萬平方米,鋼支柱8000根,肖能文負責鋼結構施工的工期僅有兩天兩夜,他帶領大家一個白天便完成三分之一工作量。他還兼顧工區安全管理,他說:“必須對最可敬的工人負責。”

子承父業的肖輝,2018年入職中建三局一公司,曾參與雄安高鐵站建設。他雖和父親在同一個工區工作,但父親白班,他夜班。27日當晚投入工作後,整夜在安排鋼構件進場。

徒弟丁超2012年入職,曾和師傅一起參與雄安第一標——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建設。丁超負責測量,進場當天就與同事一起開始集裝箱的基礎安裝。

與時間賽跑的人不止他們。收到建設號召後,中建三局一公司的鄭紅升毫不猶豫:“作為一名黨員,組織需要我,我立刻到位。”和他並肩戰鬥在防疫最前線的還有妻子江麗娟。由於疫情緊急,鄭紅升和懷有5個月身孕的妻子大年初一就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崗位,之後鄭紅升就吃住在項目,全力投入建設。

33歲的中建三局二公司的員工嚴楊,對建設義無反顧,卻對家人上演了“先斬後奏”。“回家才一天,行李還來不及從後備廂卸下,就回來了!”工作10年,嚴楊一直在華東區域的工地上,一年到頭只有春節能回襄陽老家與父母、妻子和4歲兒子短聚。除夕得知消息後,他毫不猶豫報了名:“我是黨員,一定要衝在最前面!”中午,嚴楊趁著妻子短暫出門,獨自驅車奔赴武漢。高速上,他接到妻子勸返的電話,依然堅持自己的決定,並趕到武漢。

1月28日,嚴楊又馬不停蹄地從火神山醫院轉戰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中。當晚,與嚴楊並肩戰鬥的中建三局一公司職工梁超接到了一通電話:“時間緊迫,你去協助醫療區一區室外管道安裝,一晚上能不能完成?”

一直負責制定材料計劃的梁超知道,醫院汙水管道必須實現零洩漏、零汙染,正常需要一週時間施工。但他沒有猶豫,斬釘截鐵地回答:“保證完成任務!”

為給後續建設贏得寶貴時間,在寒氣逼人的冬夜,梁超一邊與後方設計團隊商討設計,一邊部署現場施工,硬生生將進度搶了出來。管道鋪設完成時天已破曉,嗓音嘶啞的梁超說:“我是黨員,也是疫情防控阻擊戰場上的一員,必須拼盡全力!”

雷神山醫院項目建設時間緊迫,必須爭分奪秒。中建三局一公司建設者黃飛剛被吸收為預備黨員,便迎來了考驗。他負責項目技術協調,制定技術方案並指導現場實施。“在高速工作狀態下,我還必須長時間保持準確和精度,方案中的任何瑕疵帶到現場,輕則打回重做延誤進度,重則埋下質量隱患貽害無窮。”雖然壓力巨大,但黃飛說:“這是淬鍊黨性的熔爐,一定圓滿完成黨組織交辦的任務!”(參與採寫:周俊 駱良 袁喆 劉宇太 鄒笛 袁早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