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你家乡特产,看看能不能找到老乡?

新大风歌


我老家江西吉安的,我们那里的人最喜欢吃辣椒,各种各样的做法,哪种都好吃。如浸潭辣椒 粉盐辣椒 霉豆腐 太阳晒制的板鸭腊肉 香肠 腐竹 笋干等等…都是我们家乡的特色菜。还是那些江西特色菜是我吃过的呢?老乡们可以在下方留言高诉我哦😊








江西客家妹


哈哈!感邀!

我老家是住在广西贵港的一个小农村,农村家里穷,以前是没有那么多的零食吃的。都是做一些“果(当地白话)”来吃的,而且从小就学着做,现在长大了也经常在家里做来吃,说起贵港,人家都说是糖城,甘蔗多,但这不是我们的特产。

记得以前出去打工,别人都会叫我们带些特产去给他们,那时候不懂有啥是叫做特产的,就问家人,家人开玩笑说,番薯芋头不就是特产了吗,要就带些去。其实不然,家乡的特产有很多的,比如:

一,艾糍

就想下图这种青青的,丑丑的就是叫做艾糍,别看着丑,但是吃起来一股淡淡的艾叶香味,特别回味,而且艾叶具有活血行气的功效,很受家乡人欢迎的。这个一般就是在三月清明节前后才做,在农村也有思念亲人和辟邪的作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只知道好吃就行了。

二,豆腐酿

这个我相信很多地方都有,但是不怕说,豆腐酿在广西来说,还是挨近广东的地方的豆腐酿好吃,这个做起来特别简单,而且不分时节都可以做来吃。下面也有一张图是类似的。

家乡的特产还有很多,以前觉得没有特产可言,现在想想,只要觉得好吃的,拿得出手的都觉得可以当做特产了,比如白糍果,米饼(这个说一下,广西藤县的米饼最好吃),粽子,蕉叶糍啊等等!数不胜数了,说多了流口水,哈哈。

其实我觉得它们之所以称为特产,是可以代表着我们童年过往的美食,也是我们游离在外的游子们对家乡思念的一种寄托。



猫与喵先生


我来说两个,大头晃和山麻楂,大概只有我们胶东地区的老乡知道这个东西。


大头晃---多生长在山上的柞树上,每年一到季节好多人都拿着手电或带着头灯上山抓,前几年都能卖到100多一斤,很多人看完应该不敢下口,但是油炸完之后真的只有吃过的才知道它的美味。


山麻楂---这个知道的应该多一些,每年春夏之际,我们这家家户户都会采一些存起来慢慢吃,最好的吃法就是和韭菜、肉一起包包子、包饺子,味道很好。


糖爸私厨


有一个特产估计大家都非常熟悉,叫东捻子。

一般就是打谷子完以后才成熟,记得小时候非常的多,经常摘得一大篮。说起这特产也比较搞笑,去摘的时候经常不小心会踩到蜜蜂窝,眼睛、耳朵经常被蛰肿。吃是是蛮好吃的,但是不能多吃,吃多了拉不出屎。

东捻子还可以拿来泡酒,摘回来蒸过一遍晒干反复两次就可以泡酒了,拿它泡的酒非常的甜。

不过现在这东西少了,到处都开荒了,想想也挺怀念的






小钟寻味记


我来自广东潮汕地区,我们那各种特色美食琳琅满目,但是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做的专属于潮汕人的年糕——甜粿。

每年年末农历二十五前后,天气冷下来了,我妈就开始做甜粿。五六斤糯米粉,掺一斤粘米粉,放一边。称四五斤红糖白糖,加入适量水熬成滚烫浓稠的红糖浆。接下来就让这两味食材来一个完美结合。糖浆与粉在热气中混合,滚烫的糖浆将深层的米香激发,随着妈妈“铁砂掌”的搅拌、揉压,甜粿糊变得均匀细腻。下一步就是将甜粿糊裹上保鲜膜或者布,放到锅炉上蒸制。

这个过程通常耗费好几个小时,蒸的越久,甜粿越有色泽。成型了便是这样,看起来普普通通对吧?甜粿凉透了之后直接切是很硬的,所以我们的先辈发明了这样的方法——蛋煎甜粿。

将甜粿切成厚薄均匀的片状,放进蛋液里泡个澡。接着就开火下油,下甜粿。

油和蛋有效防止了甜粿粘锅,又为甜粿增添风味。煎好的甜粿撒上薄薄一层白砂糖,内里软糯甜香,外面的蛋微微焦香,配上糖粉更是可口。


我还记得当我小时候第一次吃到蛋煎甜粿的时候,惊喜得连吃十块,奇怪原本硬邦邦的甜粿怎么变得这么好吃?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两种食材的结合迸发出奇妙的美味。

甜粿之所以在每个潮汕人心中具有重要地位,不只是因为它的美味,也不只是因为它是代表春节的符号,还因为它在大多数潮汕人的艰苦时代占有特别的回忆。我的父母是在中国艰苦时期成长起来的孩子,那个年代,一块小小的甜粿是一年中唯一的甜分。一块甜粿,支撑着一家人从初一到十五的待客礼仪,即使甜粿放得发霉了,也只得轻轻拂去霉菌,客人来了,切一小块煮汤待客;孩子馋了,每人捏一小块慢慢啃。

年尾又要到了,今年的甜粿也会很甜的,每个“胶己人”记得回家吃饭。


乔嘻嘻


我家乡有一种酒叫胡芝酒。在我那个地级市各县区农户家家户户都会做。特别是把我县城冠名的xx胡芝酒非常有名。在湖南最大的地级市一年四季都有卖。是我市的一大特产。胡芝酒以:香、浓、甜、醇而出名。而有年份的那叫佳品,倒到杯中可高过杯一块硬币高。喝起来象蜂蜜一样沾口,也叫越坛胡芝酒。意思可以超过坛子的高度。我们那几乎每家每户小则几十斤,多则一、二百糯米的酿造量,过年自己喝或招待客人。糯米做胡芝酒说简单也不简单。就是用糯米做成饭加饼药(饼药是用野草药加生米面粉做的)。伴匀发酵而成。如果你不亲临现场和我们本地人教的您的话,可能是学不会的啊。当然我们本地人家家都能酿酒而且都酿酒。朋友,只要您一下火车。在站外就有小贩、小吃摊、酒家、饭店都有胡芝酒卖。欢迎你来做客。地址嘛还是让我老乡告诉您吧。因为我老乡比我更热情好客!谢谢各位朋友,谢谢。


瑞星255130442


𦠿汤: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老乡,一碗sha汤承载着童年的记忆。小时候,如果早餐能喝上一碗sha汤再配上几个水煎包焊鸡蛋,是一天中最美的事情了。

人都说"最难风雨故人来,唯有美食暖人心".一碗小小的sha汤,它承载着从这个小城离去的人,最美的回忆,也承载着思念。

小时候跟着爷爷居住,爷爷最喜欢喝的就是楼下早餐店里的sha汤和煎包,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排队买早餐。

喝sha汤要趁着它的热劲去喝,凉了便不会喝出它鲜美的味道了。在冬日里喝上一碗最是舒服,消食活胃,防感御寒。

现在爷爷已经离去,好多年再也没有喝过sha汤。在外地有碰到卖sha汤的早餐店,总不敢去尝试,害怕它再也不是记忆中的味道。

鸡蛋焊煎包,在我们当地被称为土豪的吃法。

𦠿汤:以肥羊、母鸡为主要原料,配以砂米、大料、葱、姜、辣椒、胡椒、味精、食盐熬制而成。在头天晚上将白条鸡、牛羊肉洗净,滤去血水、放入砂米、葱、姜、大料、辣椒(另装袋内),煮四小时后,改文火再煮一至二小时,焖紧盖严,不使跑气。第二天早上再将煮好的汤锅烧开,兑入适量开水及芡汁(称之“劈砂”),滚锅后放味精、胡椒即成。

农村小娜生活日记


家乡特产,我的家乡的特产就是蕨菜。

它就生长在我们家乡的大山里,但并不是所有山里有蕨菜,不是的,蕨菜的生长环境是在比较陡峭的高山的阴面,还是在半山腰。要么就是在丛林深处的沙棘丛里,特此不好找。想要吃它,也是困难重重。

就算如此不容易,也挡不住人们吃它的决心,因为它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蕨菜采摘期是每年农历的四月二十几到五月十几,过了这个时间它就长过了,能吃的嫩也长成大叶子就不能吃了。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年到端午前后,约上三五好友,早上五点起床,背上点儿干粮,徒步翻山跃岭去打蕨菜,我们哪儿方言把采摘叫打。跑的快的,眼尖手快的人就打的多,到中午能打二十几斤呢。中午了,打蕨菜的人陆续都满载而归,有说有笑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有的人打的蕨菜多,就把一部分卖掉,一斤一块五,也能买几十块钱。剩下的拿回家吃。我是都拿回家,妈妈就整成一把一把的,长的一把,短的一把,都放开水锅里煮了,再用冷水冲一下,放院子里凉衣绳上凉晒,再给我们拌一大盆,就用胡麻油炒点儿葱花,再撒点儿盐还有加点儿辣椒油。那个香呀!我到现在都记得,我们三姐弟你争我抢的一会儿就吃完了。

蕨菜有三种吃法,一是新鲜的蕨菜煮了凉拌吃。而且不用多少调料,就油,盐,辣椒油,再加点儿葱花就完美了。

二是煮了凉晒干,成干蕨菜,这样便于存储,想啥时候吃了就拿出来用开水泡开,再凉拌,或炒肉,味道跟新鲜蕨菜一样,口感变得柔韧有嚼劲儿了,更香了。

三是新鲜蕨菜被工厂收购去加工成袋装新鲜的蕨菜,一般有麻辣味的和五香味的,买回来就能吃。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尝尝。











凡凡厨房


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北农村人,童年的记忆永远都不会忘,记得小时候养蚕的季节,也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桑树成片都是,桑果子随便吃个饱,摘一大把一颗接一颗直到吃的手上嘴上乌紫乌紫的,一到5月份,槐花开的正茂,香气四溢,吃到嘴里甜甜的,每次爬完树回家都要挨顿打,小时候的回忆太多太多,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好多东西都从人们的视线中慢慢消失,每个人的童年都会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实在下不下去了,考核中,希望大家给个赞吧,祝大家2019一切顺顺利利,日子越来越好









粉面小哥王者秀儿


土话叫油粑粑,里面包酸菜或者辣椒。一直以来的挚爱,每次吃一碗米粉的时候,都要带上一块钱的油粑粑,跟老板说,多放点汤,泡着油粑粑吃,简直了。那味道。初中高中的时候校门口就有很多人小店卖米粉?一般是年轻人卖粉,老人家炸油粑粑。合作愉快一起赚钱。毕业很多年了,甚是怀念,每次过年回家的时候都要先吃一碗粉,再来一块钱的油粑粑。然后心满意足的回家。小时候油粑粑一毛钱一个,现在已经一块钱三个了,得买两块钱的才能够泡,好想吃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