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学问的农民喜欢用对联表达自己一年的感受和想法,你见过吗?

鸟雀林老王19966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我们村有个老校长,村里都叫他巨校长。他是我们这里中学的校长,他儿子以前是生产队大队长。家里条件算是我们这里最好的,他就喜欢写对联。没到过年,家家户户都拿的红纸去他家,让他给写对联。他文化高,让写对联,他会给根据你家今年发生的事写,比如结婚生子,他就会写,新人恩爱年复一年,新丁驾到喜上加喜。横批:喜事成双

喜结良缘恩恩爱爱,双喜临门幸福美满。横批:天赐百福。

我们农村盖新房都喜欢在过年暖房。他就会上联:居之安四时吉庆下联:平为福八节康宁

横批:安居乐业写。

希望过年更好,他就写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

总之就是你想要什么对联,他就给你写,红纸要自带,写字免费。这么多年过去了,写的对联,也记不清了,他人也去世十几年了。现在写对联的人很少了,贴写的对联的人少了,都是买的或送的。小时候农村的那种景象没有了。








苦水玫瑰哥


我不是什么有学问的人,但我从读初中的时候起,每年过年时我家前后门的对联都是我自己写。记得七六年郴州地委在我们那里蹲点,队里开始种上了杂交水稻,那年我们队里粮食增产六万多斤(主要是指稻谷,其它杂粮不算在内)。大年三十,我写了副不伦不类的对联,贴在我家大门口——

上联:搭帮袁隆平我队种上杂交稻;

下联:感谢地工组粮食增产六万斤。

(注:下联地工组是地委工作组的缩写)

横批:能吃饱饭

第二天一早(七七年大年初一,我家大门前围满了人,大家都说这副对联写得好,我们能有饱饭吃,确实是搭帮袁隆平研制出了杂交水稻,感谢地委工作组来我们这里蹲点,使我们队里在各方面得到了许多好处和便利,不然……总之,我们今后都有饱饭吃了,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快乐春鸟


是的,农村有才学的人都喜欢在春节的时候给自家门上写对联。父亲是个老知识分子、教书匠,能写一手好字,村里那家有什么事情需要写这些东西东西都会找他。春节的时候写个春联那是年年有的事,也是芳菲最喜欢的事。

记忆里父亲每年要帮村里人家写很多对联,为了避免父亲忙不赢写,乡亲们才进腊月就买好纸和墨送到我家,这样我父亲白天忙完晚上就能帮他们写了。父亲写对联的时候,都会叫我和哥哥在旁边看着,爸爸会先念一遍对联内容跟我和哥哥讲一下蕴意后才开始写,边写边教我们一些书写技巧。

后来我们也会胡乱写几个毛笔字的时候,父亲就只帮别人家写春联了,我们家的春联除了大门和正门他亲自动手外,其他房间、家禽圈门的对联都由我和哥哥写,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写的对联是给自己房间门写,那时我上小学六年级,对联内容是: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写的时候也不太清楚为啥写这个内容,但父亲说写的很好。后来我上初中后住校就很少回家住,父亲再也没有换过我房间的对联,后来留下在门框上刷上油漆直接写上面,很省事,我的房间油漆的门框上还是我曾经写的那幅对联内容。一直没问父亲为什么不换。

如今父亲老了,很多年不曾写对联了。哪些伏案写春联的画面还清晰的留在心里。甚为想念!


弓长芳菲


以前小的时候过年,经常会看到村里的会计,小学的校长,小学的老师们,聚到一起写春联。

那时候不太懂他们是在写什么。但是觉得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毛笔,龙飞凤舞的样子,特别的有文艺范。村民们都排队等着,为他们写春联,那种热闹祥和的气氛,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当时看着写完春联,村民们对他们的敬慕和谢意。心想等自己长大了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挥舞手中的毛笔给村民们写对联。只怪自己没有天赋,不是那块料。

其实小的时候我也写过毛笔字,只是那时候没有好好的学,都是拿着毛笔画画玩,现在想想真的是很遗憾啊!






翔雨


见过,那时候的人们都会请村里有学问的那个人帮着写对联,写好了再贴在自己家里,我那时候也比较佩服我们村里也对联的那个大爷,因为他写的毛笔字很漂亮,后来我还去跟他学习写毛笔字,只是没有坚持下去,那时候的人们都很淳朴,待人也很亲切,现在想起来一晃都过去好多年了,村里的那个大爷现在已经九十多岁,身体还不错呢,有机会再回去看望他老人家一下!



双双VLOG


从我记事时,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增加春节的喜气。而小时候几乎没有见到过现成的春联。一般都是有些学问的人不要报酬帮忙写的。内容自然与农村的习俗,年景,人们的期盼有关。当然也有的是别出心裁,不拘一格。我们的村子不大,每年的初一都要到长辈家拜年,因为我们村都是同姓。所以不管远近都要去。每到一家首先映入眼帘的自然是每家的春联。最早只是看着有趣,逐渐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就会比较每家的春联的内容和字体了,还真的有些趣味。


用户5405623554411


谢谢提问,小时候经常看见我大姨父挑着担儿,然后挨家挨户的去帮写对联,对联的内容有些是老人们自己想出来的,有些是大姨父帮他们想出来的,总结一下今年状况,然后表示一下来年的愿望,在大年三十把对联贴好,以承心愿。

小时候喜欢看着大姨父那龙飞凤舞的字,然后我们几个小朋友跟着大表哥们也一起舞舞弄弄,几个小家伙们凑在一起凑些乱七八糟的话语,然后编成对联,贴在各自住的门口前,当然,这也是父母给的任务啦。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机打对联既便宜又好看,而且又不容易褪色,让写对联编对联这种气氛与习惯慢慢被淘汰了,现在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都很少看到有这种自编手写的对联了。

很怀念那时的时光,那时的寒假既充实又有好玩。现在估计叫读初三年级的小孩子不一定能编出一个对联来,写对联更加不行,估计连毛笔都不会拿的都有。


农家姐妹


小时候一到过年我大大(爸爸)都会提前好长时间,去村里有文化写字好的爷爷那里排个号写春联。因为太多了都要提前写,不能误了三十早上贴春联(我家乡的习俗都是三十早上贴春联)。那时候都是赶集去买几张写对联用的红纸,拿回家里用小刀裁成想要的尺寸,大门一付大的,午门一付小的,还有横幅,里屋东西屋,灶王爷两边的,栏门上的六畜兴旺(以前养家猪和上茅房用的),身体健康,出门见喜各种小福字小有(家乡的土话字打不出来用有替代)字贴在小厨小柜子灶台边小推车大瓮小瓮上的。在我岳父村里有一个老爷爷写得一手好字,他以前就是写春联的,只是现在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很少有写春联的。不过在我以前打工学徙的工厂老板,年年都是自己写春联,老板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我虽然字写的不好,还是挺喜欢写子好的老爷爷们。挺怀念以前那种写春联贴春联的年味!


创业路上的相伟


答,从前有学问的农民喜欢用对联表达一年的感受和想法,你见过吗?

见过,而且一直对那个爱写对联的老人感到莫大的冤枉,而对那些人自己觉得自己很聪明似的,对那老人写的对联盲目认知和盲目横加指责老人写的内容不合情理而破口大骂。

这么简单的、三朝对联、为何理解错到哪一边天而称自己不得了去指责别人的人而感到想不通。

老人是个很本分很本分又很有文化,一生最爱写对联的人,就是说话有点结巴,身形又些弯腰,胆小怕事,老人被那些人 羞辱得躲往楼上谷仓里不敢出来,饿了一夜的饭。这个故事从不忘记。

说来话长,这个故事发生在八几年的时候,因为那些年农村的男女青年谈恋爱,结婚都大多都是媒人介绍,父母之言包办的婚姻,至使农村少部分女青年和男青年有私奔的现象,才引出了一段啼笑皆非的对联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出在老人的家中,他的小儿子的老婆就是同他儿子私奔而来的。在他添孙子的大喜日子里高高兴兴的写起了几副对联,堂屋大门上,窗台上,门外屋柱上都贴了“三朝”对联。内容大意是说,迎接外婆家的到来千辛万苦、道路崎岖,翻山越岭,薄酒款待之类的联词来表达自己家人的心情。

谁知道就因一句,(道路崎岖)引来了被人羞辱。

羞辱他的人正是外婆家来的人,就因(道路崎岖)被盲目认为是娘家女儿是二夫之人。在酒席吃喝完毕之后,加上酒兴,立马外婆家有几人就要老人出来给他们认错大有搧耳光之势,吵骂声 一片。老人本来就结巴、说不出话,不知啥时候躲进谷仓里去了。

饿了一夜,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煎熬的一夜,第二天,有人去仓里取东西才看见老人卷缩在仓里。(那夜外婆家的人因找不到亲家出来认错,也就连夜边骂边回家去了)意思是说,亲家写对联羞辱他们。可这两句话对比天差地别呀。

我虽然不懂对联,也不会写对联,但那一句(道路崎岖)山区的农村不也是高坡高岭的吗?也是实话啊,怎么就被人猜说成了是女儿是走二脚路的人。所以人人对某些的看法和表达都不一样,才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

从有学问的农民喜欢用对联来表达自己对一年的感受和想法,见过很多,都是很喜庆对联。

唯独见过农村(三朝对联)的唯一一家出此扭曲之事。



吳玉香


小时候过年,一般村民都是找有点学问,能写几笔毛笔字的老先生写春联。那时候也没有机制春联,都是拿着红纸和墨水,去先生家写。一般像: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

都是传统题材,祈求幸福安康的。也有接地气的,六畜猪为宝;四时春最新。

红瓦青砖,楼房水电般般有。

手机摩托,庭院器材件件全。

勤劳节俭农家本,友好善良仁爱心。

不只是过年写春联,平时盖饭上梁也请人写:

择地适逢中兴日,上梁正值丰收年。

结婚对联:鸾凤和鸣春光满目,燕莺比翼壮志凌云

后来出现机制春联,现在手工写春联的很少很少了,过年又少了一份浓浓的年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