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當年為什麼賣掉卓越網?如果不賣掉能做成另外一家京東嗎?

莫安奈


  • 雷軍不喜歡一家公司做到底。喜歡多家各種嘗試,大家都知道雷軍的投資出名吧,創辦小米之前,投了很多公司,為什麼?因為喜歡嘗試各種生意,各種行業都試一下。因此也就會導致賣掉一部分行業的公司。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沒有精力經營不同行業多家公司。

  • 創辦金山軟件,做到金山軟件很大的時候,退出金山軟件,不玩了。

  • 創辦卓越網,再賣掉卓越網。

  • 開始各種各樣的投資。

  • 創辦小米,做手機,沒做多久,出現下面的情況。

  • 因為看好美國的一家零售公司做的好,又想搞小米零售,做各種各樣的商品銷售,所以有些人家裡就有了小米的插板。

  • 某一年,小米電視橫空出世,橫掃電視機市場,電視機行業的價格屠夫。

  • 2018年,小米空調橫空出世,目前還沒有橫掃,這個沒那麼容易,應該做不大。

  • 所以呢,可以清晰地看到,雷軍是啥生意都想做,不會專注做一樣東西,小米只是偶然做大了,完全想不到的事。正是因為小米的偶然做大,雷軍又想做電視、空調等。人生就是一場戲,不追求成為頂尖玩家,但求做到行業前幾名就行,什麼玩法都要試試,這就是雷軍賣掉卓越網的原因。

  • 雷軍就把人生當做玩遊戲,註冊一個賬號,玩到滿級了,賣掉,或者直接放棄,重新申請一個號再重新玩,雷軍是不停練小號的玩法。雷軍的小米賬號,是一個賬號多個角色的玩法。


西格瑪的化學


2004年雷軍賣掉亞馬遜。

此時的淘寶剛剛成立一年。

京東剛剛成立網絡公司。

噹噹網拒絕了亞馬遜的收購,找到另一筆投資繼續燒錢。

這時候卓越網和噹噹網尋求的投資還是百萬美金級別的。在當時的中國互聯網創業公司,這就算是大投資了,而且主要還是來自海外風投。

彼時的亞馬遜已經有過幾次上億美金的收購,財大氣粗。

卓越網面臨的狀況是還在燒錢,以圖書為主要品類,和噹噹競爭激烈,短期內沒有盈利的可能。大股東金山已經找到了網遊這塊金礦,聯想一心想當PC老大,對電子商務興趣不大了。海外巨頭即將進入中國,未來會越來越艱難。

對於雷軍來講,他當時對卓越網的控制權有限。而且我認為,當時的雷軍對互聯網的判斷是有問題的,至少他沒有想到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會這麼快。反倒是在能迅速賺錢的網遊,金山開始大力發展。

卓越網如果不賣掉,很難說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京東,因為卓越網另一個創辦人陳年,在凡客網也是走自建物流的路線。

而雷軍創辦了小米,回到電子商務的戰場。

事實證明亞馬遜也沒那麼可怕。

當然,雷軍現在也發展得不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南泉君


雷軍當年不賣掉卓越網,也不見得能成為另一家京東。

對於創業成敗,有些是偶然有些是必然。

2004年,卓越賣身給亞馬遜時,單季度的營收已做到了1個億。當時,阿里巴巴剛創立一年,京東才開始轉型做電商。

按說,在中國的電子商務領域,卓越網有極大的先發優勢。

為何雷軍要把看起來發展勢頭極好的卓越網賣掉呢?

主要原因就在於,這個燒錢的行業雷軍短期內看不到盈利的可能,而且,對於未來還要持續投入多少心裡也沒底。

彼時,互聯網行業的創業者可不像現在,為了在規模上領銜,可以不計成本地燒錢。那時候,市面上的投資者也不像現在這麼敢賭。

所以,賣掉卓越網之後,金山轉型做了更容易賺錢也能賺快錢的遊戲行業。

由此可見,雷軍賣掉卓越網有其性格本身的原因,這個與能力無關。

京東為何能快速崛起?與劉強東窮苦出身,敢賭敢幹有很大關係。反正即便敗了,大不了就是回到從前的樣子。

特別是在自建物流這一佈局上,即便外界對此都不看好,劉強東還是堅持自己的判斷,將輕資產的電商行業做重,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物流配送的速度,成為了京東最大的優勢之一。

當其他同行再想跟進時,門檻已變得很高。


斑馬消費


卓越網,現在的亞馬遜中國。金山時代的雷軍創建了中國早期的B2C平臺,在當時的行業地位也可以算是很顯著了。後來為什麼會賣掉卓越網,總結兩個字——“沒錢”。電子商務的燒錢不是京東才有的,卓越網也不例外。當年其兩大股東金山、聯想都無力再支撐卓越網繼續燒下去,又迎來亞馬遜開始對中國有了濃厚興趣——如果當時亞馬遜不斷增持,金山、聯想也要好好考慮能不能、要不要持續跟下去了。儘管感情上很痛苦,但當時來說賣掉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了。

當時,雷老闆很苦惱。

不過,卓越網的賣身也為雷軍後來的天使投資人形象打了基礎。金山上市後,雷軍撤出,開始了他的天使投資人之路,賣掉卓越網得來的資金很大一部分用在了這裡。雷布斯很強,投出了好幾家上市公司,YY、獵豹、迅雷等等,一度被眾多VC認作中國最成功的天使投資人。當然,錯過了騰訊和阿里巴巴。(當時的馬雲和馬化騰都尋求過雷軍的投資)。

步入正題,如果當時卓越網不賣身能不能做成另一家京東?

卓越網在2004年被財大氣粗的亞馬遜收購,此時的淘寶剛剛成立一年,京東剛剛成立網絡公司,噹噹網拒絕了亞馬遜的收購,找到另一筆投資繼續燒錢。

如果卓越網不賣掉,這個“燒錢”該從哪裡過來呢?大股東金山已經找到了網遊這塊金礦,聯想一心想當PC老大,對電子商務興趣不大了。

退一步講,卓越網找到了出錢的VC。在電商市場燒錢、競爭,主要競爭對手首先是噹噹吧,還可能有外來的亞馬遜。京東與噹噹打算是贏了,但當時的卓越網與噹噹哪一方會持續做大還真是個謎團。那樣的話,後來京東會跟卓越網和噹噹上演一波“三國”?


In態渡


俗話說得好,凡是沒有如果。假如再給雷軍一次選擇,在那樣的情景與大環境之下,估計還是會做出那樣子的選擇。賣掉卓越網,或許在現在許多人看來,當初是很不理智的行為。可是如果不是到山窮水盡的時候,他有怎會將自己一手扶持大的卓越網賣掉呢?

當初卓越網發展的時候需要投入非常多的資金,在互聯網這方面發展的創業者背後所遇到的挫折和承受的壓力非常人能夠想象。現在大多數人為雷軍賣掉卓越感到痛心,可是當時的雷軍也是無可奈何之舉。當時的金融危機來臨之時,許多行業一片蕭條,其中也包括互聯網。願意去投資互聯網的寥寥無幾,卓越在短期內看不到收益,而且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是盡頭。雷軍在各方壓力之下,只能放棄看不到前途的卓越,將目光轉向了金山。

當初電商剛起步的時候,沒幾個人看好它。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和目標能夠給卓越起到指引作用,它也不知道自己以後究竟能夠幹什麼。也許撐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時間,它也能夠成為今天的阿里和京東。

可假如不成功,誰又來為這個如果買單呢?如今雷軍不也發展得挺好的,能夠小米上市,讓大家都能用上自家生產的手機。


界動傳媒


現在很多人,一想到小米就會想到雷軍,而雷軍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雷式英語“Are you OK?但是真正仔細研究一下雷軍這個人,我們就會發現這人其實很厲害也很有趣。那麼至於雷軍為什麼會賣掉卓越網和不賣掉能否成為另一家京東,其實這兩個問題我認為是可以一起進行分析的。

雷軍個人經歷

1987年,考上武漢大學計算機系


1994年,出任北京金山軟件公司總經理

1996年,成功推出《金山影霸》等一系列產品

1997年,成功推出《劍俠情緣》第一代,發佈金山詞霸和WPS97

1998年,開始擔任金山公司總經理

1999年,投資卓越網和逍遙網並出任卓越網董事長

2008年,出任北京UCWEB公司董事長

2010年,小米公司正式成立

2011年,出任金山軟件董事長

未完待續……

卓越網的發展歷程

1998年8月,金山軟件公司在聯想集團注資900萬美元之後,計劃打造一個專業的下載網站。

1999年2月,卓越網開始上線試運行,當時只有5名員工,屬於金山軟件公司下屬的一個事業部。

2000年1月,卓越網正式從金山軟件公司中分拆出來,金山軟件成為第一大股東,聯想集團所屬聯想投資為第二大股東,由雷軍任董事長,高春輝任總經理。

2000年5月,改版後的卓越網正式推出,不僅更新了網站的LOGO,還同時啟用“超越平凡生活”的口號

2002年,聯想成為卓越網的最大股東。

2004年,卓越網正式成為亞馬遜繼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和英國後的第七個地區性站點。雷軍兩個月後推出卓越網的舞臺。

為什麼賣卓越網?

其實這個歸根到底還是三個字——沒有錢。在那個時代中國的電子商務還在燒錢時代,遠遠還沒有到達紅利時期,B2C也不例外。當

卓越開始其創業以來的第四輪融資。B2C全球盟主亞馬遜是意向之一,雙方都有合作意向,那麼大家一定會問,為什麼那時候不想現在這樣進行投資,而是變成了賣掉卓越網呢。看了下面這張圖就明白了。

只能說在那時候VC轉向保守,已經完全不是五六年前成群的VC追著創業者投資,上千萬美金只要求換來少量股份。所以在當初權衡利弊之下,雷軍也只能出手卓越網。只能說雷軍沒有遇到丁磊和張朝陽們那時候的天時吧。

從我們後來者的角度來看,如果那時候雷軍可以堅持卓越網,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候,可能會成為當時的京東,但還是資金問題,京東的成功與資金是離不開的。但其實雷軍的放棄也算比較明智的,賣掉卓越,是放棄了一個機會;要是繼續悶頭做,可能失去更多的機會。那麼大家對於雷軍和卓越網還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進行留言討論


化工平頭哥


要明白為什麼要賣掉,首先我們要了解為什麼要成立卓越網。

1、雷軍為什麼要做卓越網。

卓越網是雷軍在 1998 年 8 月創建的,開始的卓越網是一個下載網站。

為什麼做這個網站呢?

雷軍的計劃是建造一個 IT 網站,然後期望在互聯網大潮中,有一個立足之地。

卓越網在一年內就成為了一個知名的下載網站。

在 1999 年 8 月,卓越網又推出了自己的離線軟件服務系列光盤,使卓越網一直吸引著大量的流量。

2、卓越網為什麼會轉行做電商呢?

在 1999 年末,雷軍發現美國有一個亞馬遜做的挺火的,因此,雷軍決定將卓越網從下載業務轉為電子商務,目標就是做「中國的亞馬遜」。

在 2000 年 1 月,卓越網從金山分拆出來,單獨成立公司,雷軍任董事長。

卓越網的模式是做精品。

卓越網的第一次爆發低價賣「大話西遊」,雖然賣一套「大話西遊」會虧錢,但是引來了巨大的流量,熱銷時,一天能賣出近萬套。

後來又如法炮製了「丁丁歷險記」、老狼新專輯、「哈利波特」等,卓越網開始成為國內最大的網上書店。

3、 為什麼賣掉卓越網。

由於卓越網始終沒有太大盈利,所以耗費的資金主要是來自於聯想與金山的投資。

2003 年老虎基金斥資 5200 萬投入卓越,使的卓越的盈利目標變得迫切,甚至喊出了 5 年銷售到 40 億的目標。

但是卓越網的盈利狀況並不好,而且金山由於佈局遊戲並沒有資金繼續注資卓越網,雷軍等人謀求風險投資也並沒有進展。

股東們急於套現的情況,直接致使卓越網只能接受亞馬遜的收購。

因此在 2004 年 8 月 19 日,亞馬遜以 7500 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號稱「中國第一電子商務公司」的卓越網。

4、假設卓越網還存在或怎麼樣?

假設卓越網一直存在的話,肯定不是另一個京東,應該說,肯定比京東的市值以及體驗更好。

一個公司的基因是有他的創始人息息相關的,對比被稱為「勞模」並且在 41 歲創建小米,8年成功上市的雷軍與一炮打進京東近一半市值的劉強東。

你說,卓越網會不會比京東更好一些。


stormzhang


關注我,獲取更多深度解讀


說到底還是沒錢,互聯網電商行業,別看很多公司又上市,業務又多,名氣又大,很多到現在都還在虧錢,比如京東虧了12年,至今都不怎麼賺錢;萬億市值的亞馬遜虧了20年,去年才開始盈利;當年比肩阿里的當當網現在也不行了,想賣還賣不掉,這樣想來,雷軍當年早早賣掉卓越網,也算明智之舉。

也許卓越網撐到現在,會成為另一家京東,但是明顯,當年的雷軍確實是缺了些死磕精神,阿里、京東、騰訊,熬到今天的巨頭們,當年都曾經歷過各種低谷時刻。


當時卓越缺錢,投資人保守

現在互聯網巨頭看起來風光無限,但在當年互聯網泡沫,金融危機時,大家都慘兮兮的,馬雲跟投資人講電商的大未來,誰都不信。馬化騰去拉投資的時候,投資人問他,騰訊靠什麼盈利,馬化騰說不知道。

那時候卓越也好不到哪去,拉不到投資,卓越短期看不到盈利可能並且每小時要付給電信帶寬租用費,卓越是個無底洞,那時候很難兼顧金山和卓越,“互聯網太新,誰都沒有經驗,經驗都是花學費買來的。”

另一方面,卓越的電商模式在美國找不到參照公司,投資人都看不懂,雷軍只好賣了缺錢又不賺錢的卓越,專心把賺錢的金山帶上市。


卓越和金山業務分散,短期難以互補

巨頭公司當年都是專一某一模式,騰訊當年沒找到遊戲現金牛之前,專心做QQ社交,雖然不賺錢,但模式清晰,用戶量大且粘性高。阿里當年雖然也資金困難到處拉投資,但馬雲一直很清楚阿里的發展方向。京東雖然現在也說不上賺錢,但從數碼3C切入電商,後來又重模式自建倉儲物流,每一步劉強東都非常堅定。

卓越做的太早,雷軍當時都沒弄明白電商和互聯網,卓越的業務也是不斷在摸索中前進,雖然用戶量很多,雷軍和團隊成員也不斷想辦法支撐卓越,甚至想過讓金山為卓越開發電子商務系統,結合卓越的電子商務實踐,開發成功後,以卓越為樣板,金山出售電子商務技術解決方案。

金山的業務對卓越也沒有幫助,卓越也不賺錢,甚至跟當年的馬化騰一樣,雷軍也不知道卓越靠什麼賺錢。他們在卓越上賣書,賣遊戲光碟和電視劇光碟,什麼都試過,但早期為了帶量都是打折賣,銷量雖然不錯,也不賺錢。


電商難做

回過頭看,電商企業活的好的也沒幾家。阿里是老大了,京東有自建物流的高壁壘,蘇寧還在探索中,聚美優品沒動靜了,蘑菇街和美麗說合併成美麗聯合說要上市,現在也沒動靜了,並且被淘寶切了流量之後日子難過了很多。

噹噹去年傳出賣身海航的消息,很多人都為它唏噓,結果最近爆出海航不賣噹噹了,這簡直比賣身成功還慘。

沒有壁壘的電商企業活的都說不上滋潤,如今看來,卓越當時也沒整明白到底要幹啥,也許它撐過了艱難的初期會自建物流,會涉足移動支付,現在也沒京東什麼事,但商業世界沒有也許。

雷軍賣了卓越,帶著金山上市,如今又帶著小米上市,不也挺好的。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很多人說“萬一雷軍沒賣掉說不準就做成了另一家京東了”,但要是當初沒賣掉雷軍還會是今天的雷軍嗎?

用當時雷軍自己的話來回答為什麼賣掉卓越網,就是:沒錢,只能賣。

卓越網燒錢的能力和速度雷軍再清楚不過,而且當時中國的這塊市場才剛起步衝在最前端的人所受到的壓力和挫折是我們想象不到的。

我們都會覺得賣了卓越很可惜,雷軍那裡怕是痛心了。對於領導人雷軍來說卓越網無疑就像是他的一個“孩子”,付出了那麼多最後還得親手把它賣了。

當時卓越的第四輪融資,亞馬遜來了兩次,兩次都找過卓越特別是第二次可以說是專程來找卓越談合作。當時談下來有三種合作方式:

第一種亞馬遜作為投資商持有小股,注資卓越;第二種就是亞馬遜持大股,也就是控股卓越;第三種就是直接收購。

第一種卓越願意亞馬遜肯定不肯了,第二種亞馬遜說好卓越又不滿意了,所以做後就只剩下第三個方案了——全權收購。

有人說那雷軍幹嘛不委曲求全一下,最起碼留住自己的“孩子”了,不都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可以卓越不見得是青山,盯著卓越的除了亞馬遜還有金山和聯想。就算沒有亞馬遜,卓越的股份也是會被這兩個巨頭慢慢吞噬,最後雷軍還是會出局。所以晚痛不如早痛,快、準、恨才能在創業中活下來。

正因為果斷放棄,能屈能伸,雷軍現在才能迅速崛起。因為他清楚的知道什麼是自己的強項,什麼是自己做不到的。剛起步的B2C每天200訂單是飽和,可500、1000、10000呢?庫存,物流,資金運轉完全就不是一樣的了。

量變產生質變的時候很可能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而京東為什麼能堅持下來,那是因為京東組建的時候中國互聯網已經開始走上正軌了。一邊又還有張磊、騰訊的支持。京東擁有時機又有貴人相助,自然不一樣了。

但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前面的雷軍也就不會有現在的雷軍了。


鎂客網


說到卓越又是一旦塵封的歷史,當年卓越(2000年)、噹噹(1999年)甚至易趣(1999年)起步都比淘寶(2003年)、京東(2004年)來得早,最終都沒有後兩者發展的好,一方面是時機因素,另一方面是個人眼光的問題。雷軍當年如果不賣掉卓越網?或許可能做成京東,但也許最終和噹噹易趣一樣仍讓逃不過被收購的可能。

時機的問題

有一句說的好:站在風口,是隻豬都能飛起來,創業永遠都是時機比能力和眼光重要。

舉個例子:曾經的首富陳天橋(盛大),一度執掌中國互聯網之牛耳,但今天也已經雨打風吹花落去了。對於打造虛擬世界中的迪斯尼帝國,盛大突擊了多次,其中最大的手筆之一,就是盛大盒子(2005年),

陳天橋希望能整合九個業務模塊:個人電腦、電視、手機、電影、音樂、遊戲、廣告、預付費和電子商務,核心就是“盒子”。

這個戰略其實和今天的小米非常像(甚至可以說小米就是模仿盛大盒子),只是後者選擇的是手機。雷軍正好迎來了移動互聯網的風潮,藉助蘋果的大獲成功,小米手機同樣大獲成功。但陳天橋沒有這個天時,雖然他真的戰略眼光非常好:軟硬合一、某個硬件為核心,構建生態,這都是今天高科技公司的方略。他所欠缺的天時就是:這個盒子,當時沒有內容。當時的優酷網、土豆網、愛奇藝都還沒成立,整個視頻行業,基本上把控在傳統的電視臺手中。這些國有媒體,無論是體制上的原因,還是經濟上的原因,都對和盛大合作。

卓越缺乏的也是天時,都知道互聯網燒錢,特別是早期,2000年的時候,智能手機還沒出現,即使是家庭電腦也並不普及,所以卓越網的模式很好,但是用戶並不算多,而做一家電商初期的成本並不低(服務器、技術人員、運營人員等,如果自營還需要倉儲),早期為了吸引商戶入駐還不收取入駐費、保證金等等,所以一開始都是在燒錢,隨著規模的擴大,燒的越多,基本看不到盈利。

2000-2004年,連續5年的時間沒有盈利,且未來看不到盈利的希望(當時卓越網面臨的狀況是還在燒錢,以圖書為主要品類,和噹噹競爭激烈,短期內沒有盈利的可能。大股東金山已經找到了網遊這塊金礦,而海外巨頭即將進入中國,未來會越來越艱難),在這種情況下,卓越內部股東不肯注資,外部的亞馬遜注資又必須要持絕對的控股(卓越網股東又不願意),在還有金山可以選擇的情況下,雷軍果斷的就放棄了卓越網,全部賣給亞馬遜,轉做盈利更高更快的金山遊戲。

淘寶當初期成立時也在為了2000萬美元的融資焦頭爛額,京東一開始涉及的步伐較小,但早期也都是在燒錢,如果說只燒錢也看不到希望,或許淘寶和京東也許四五年後也就消失了,但是一則2004年之後電腦在我國的普及越來越快,而2007隨著iphone(全觸頻手機)的興起以及後續3G、4G的普及,移動互聯網形成了高速發展,用戶數劇增,這才是促使淘寶和京東發展起來的最關鍵的因素。

個人能力

不能說雷軍沒有能力,畢竟賣掉卓越網,金山照樣做的風生水起,而且離開金山創立小米後,目前小米也是手機行業的一級,因此雷軍的能力不容置疑,只能說當時雷軍還有退路,還有更好的選擇。

當然並非說堅持就一定能在作出一個京東出來,噹噹網堅持了,李國軍在2005年的時候形式比淘寶和京東不知道要好多少,不僅融到資,而且銷售規模、客戶數均搖搖領先於淘寶及京東(2005年12月 噹噹榮獲“中國互聯網產業調查‘B2C網上購物’第一名),但就是這麼一手好牌,最後硬生生打爛掉,2018年,噹噹正式被天津天海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收購。

要說李國軍沒能力嗎?沒能力也不可能創辦出了噹噹,但是每個領導層的個人風格及能力還是有區別的(就像當年沒人看好京東的自物流,劉強東就敢堅持下來,現在成為了京東的一大優勢),所以即使不賣卓越網,最後也不一定能成為又一個京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