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女性重男轻女比男性还严重,仿佛忘记自己也是女的,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L生813


确实有好多女性的重男轻女观念很严重,我觉得这个女性一直以来的家庭关系脱不了关系。

但是我认为重男轻女思想要看个人,如果真的拿男性和女性相比,比重应该不相上下。如果真的要解释很多女性重男轻女比男性还严重。可能是因为,女性是重男轻女的行动者。我认为正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说明了女性并没有忘记自己是女的(不绝对,直说一般现象。)



首先,女性是重男轻女思想的行动者

我所说的女性是重男轻女思想的行动者,仅仅是指题目中所说的重男轻女的那些女性(没有讥讽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说女性是重男轻女思想的行动者呢?

首先当一个女性结了婚的时候,可能会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生孩子,而这种生儿子的想法可能来自于丈夫的意愿影响。比如有些夫妻结了婚男方会直白的说自己想要儿子。在外人看来,你先一直生孩子是重男轻女,其实这些女性只是重男轻女思想的行动者。

再比如现在多为婆婆身份的,可能会要求媳妇生孙子。事实上作为公公也是希望有孙子的,只是他们可能不直接表达。作为婆婆会说出来,作为公公又不说,这种对比之下可能就会更表现出女性重男轻女的思想了。

你说重男轻女的思想是因人而异的,即使是男性和女性比较,比重也是不相上下的。只是现实情况中女性作为重男轻女思想的行动者罢了。



正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说明了女性并没有忘记自己是女的。

女儿,在家的时候父母受重男轻女的观念影响,自己深受困扰。比如我的姥姥有5个女儿,一个儿子都没有。我妈妈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大,这种影响不是因为重男轻女不被爱,而是来自周围人对我姥姥家的态度,在农村没有男孩子的家庭会受到排挤。所以说很多重男轻女的的女性。小时候家里人受重男轻女的思想或者多生孩子或者来自周围人的说法,都让重男轻女的思想深深植入心里。后来这些女性重男轻女想要生儿子或(孙子)的时候,这恰恰证明了这些人没有忘记自己是女性。没有忘记小时候自己家里没有兄弟而带来的影响(被说三道四)

女性都是重男轻女思想的受害者,我们不去评论重男轻女的人怎么样,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受到的来自外界的影响不同。希望所有重男轻女思想的人,可以在这种影响之下去生儿子,记的多爱身边的孩子,不要因为这种思想去做伤害孩子的事。



潇常妈咪


特别是有些老年女性,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自己也是女人,但她就要求儿媳妇要生一个“带把的”。这种封建思想,在农村还是比较严重的。其实有部分女人,总觉得养儿能防老,养女是给别人养,“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在农村,如果有矛盾,发生口角,儿子多的就占优势,我小时候见过一例,东邻家四个儿子,西邻家四个女儿,两家大人发生口角,东邻家老婆就喊:“你等着,我叫我儿子来”。东邻家四个儿子气势汹汹找西邻家的事,吓的西邻家老伯老伴连忙给人家陪情道歉……。这就是儿子的优势,这也就是为什么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以致于女人都忘记自己也是女人了。

人类社会几千年的不断进步转变,从母系社会转向父系社会,男性权利至高无上,漫长的千年走进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是万恶之源,已深深地烙印在老一代人的心中,“五四”运动高喊了几百年,才赢来了男女平等。重男轻女,在有些女人心中已根深蒂固,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扭转过来的。

有不同见解的朋友,下面留言评论。牵挂你的人是我,关注潇洒芳子。



潇洒芳子



其实,现实生活中真的是这样,好多女性重男轻女的观念比男性还严重,仿佛忘记了自己也是女的一样。

我有一个朋友,她有三个兄弟,她的父母在老房子拆迁后得到三个新楼,于是父母将新楼分别给了大儿子一个,二儿子一个,三儿子和老两口一个,其余的拆迁补偿款都给了老三,而她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儿,什么也没有给。

而平时她的父母无论是家里的大事小情,还是两位老人生病住院看护等,都是这个女儿出钱出力,每次父母一生病住院需要钱的时候,三个儿子都说没钱,只有她这个女儿给老人出钱治病。

有时候她心里也很委屈和不平,经常跟我们发发牢骚,说父母重男轻女,偏心之类的。可是她又总觉得自己是个女孩,没有权利与哥哥们争财产。

按理说,她自己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以后对待自己的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一碗水端平了吧,可是并没有。

当她生下第一个孩子,发现是女儿的时候,她说她感觉特别失望,因为她盼着生个男孩,虽然她的婆婆家并没有非要抱孙子不可。


后来二胎政策放开后,她不顾快四十的高龄孕产的风险,果断要了二胎,而且是在确定了二胎是个男孩时才生。

儿子出生前,她对女儿还好,可是自从儿子出生后,她整天开口闭口都是儿子怎样怎样聪明,怎样怎样可爱,很少再提女儿了。

我们都劝她,生了二宝后要对大宝更好,这样两个孩子将来才能处好关系,可是她嘴上答应的好好的,生活里什么都把最好的留给了儿子,女儿经常说她妈妈重男轻女。

我们问她,生一个儿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她竟然说,只有儿子才能顶起大梁来,能有大出息,女儿将来能嫁个好人家就行了。

其实像这位女性朋友,她这种心理完全是因为从小受原生家庭的影响造成的。

因为她从小就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所以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所做所为,这种影响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虽然她也觉得这样不公平,但是她根本没有想过改变。

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无论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


很多时候,当孩子意识到这是原生家庭造成的错误的时候,只能用一生的时间去对抗这种不良的影响。

而更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父母的样子,就如同《都挺好》中的明玉,她一直在痛恨母亲的重男轻女,可是长大后才发现自己竟然活成了母亲的模样。

所以面对原生家庭这种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的影响,我们要自己从思想里积极去剔除糟粕,才能不让这种落后的思想代际遗传。

我们无法改变父母,无法改变原生家庭,但我们可以慢慢地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免受其害。

关注@一凡亲子教育 ,为您分享更多亲子育儿、亲子教育知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

一凡亲子教育


因为她们曾是重男轻女的严重受害者,这种骨子里的重男轻女,是会“遗传”的。


就像暴力也会遗传一样,从小饱受家庭暴力的孩子,长大也会成为施暴者,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就是原生家庭的伤害。


我从小也认为母亲偏向弟弟,后来,长大后才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儿,小时候我大部分时间在外婆家长大,而弟弟一直由母亲带大,所以,我并未与母亲建立其亲密的依恋关系。


那时候就特别敏感,觉得母亲偏向弟弟,后来长大后,我有了孩子,才懂得母亲的艰辛和不容易,而兄长也曾说母亲偏向我跟弟弟,不亲他。看,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未必是真相。


只要有两个孩子,“偏心”就不可避免,因为一碗水端平,只是理想状态,但事实上,你根本无法做到一视同仁。


就像我女儿跟儿子,一个十一岁,一个五岁,跟两个不同年龄的孩子讲平等,讲一视同仁,才是最大的荒唐。过于较真的结果是,大的退化,小的较真,两个孩子在锱铢必较的路上无法回头,不知悔改。


跟两个不同的孩子讲平等,不能真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视同仁,面面俱到,而应该讲公平。公平是什么?就是该你有的,该你吃的,该你用的,就满足你,不该你的东西,不给,总之,给你需要的。


比如买给儿子的玩具,该给女儿买吗?不能,因为她不适合,比如买给女儿的文具等,该给儿子买吗?不该,因为他用不上。


缺啥给啥,适合啥给啥,各取所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有人认为我重男轻女,其实不是重男轻女,而是女儿从小没跟着我,没有情感依恋,且女儿比儿子大六岁,自然管教方式方法不一罢了,也是目前为止,我能想到的,能做到的,唯一可行的办法。


所以,别人这么说,我极为光火,因为我的骨子里,才是真正的一视同仁,如果真有差别,也是大小之别,而非男女之别。而孩子爸比我想象中的要重男轻女。


当初,大宝是女儿,原本孩子爸想发的朋友圈都没发,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事儿。本来一个孩子就行了,五年后,家里催得紧,要生二胎,孩子爸特别怕再生女儿,如果是女儿要打掉,而我男女都行,坚决不同意,甚至连女儿的名字都想好了。


生下来,孩子爸第一时间先看男女,后来他说,真怕再生女儿被人说。我才意识到,男人的重男轻女,是骨子里的。别看现在,有些男人叫嚣着男女平等,但是他的心里并不认同。


生女儿是里子,生儿子是面子,里子可以不要,但面子不能不要,这是儿女在男人心中的位置。


有人说,生女儿没压力。这句话本身就是重男轻女的表现,如果男女一视同仁,怎么会出现男女有别?我的看法是,女儿跟儿子一样有压力,儿子跟女儿一样没压力。


女儿我会跟儿子一样养,儿子我会跟女儿一样放出去,买房配车不是必须,也不是父母的义务,别妄想用生儿子必须买房,生女儿不用买房来绑架我。不差钱,男女一样,差钱的话,男女也一样。


当然,中国父母大多会谁弱,帮谁多一点,眼看着儿子娶不到媳妇,女儿嫁得好,总不能为了所谓的平等,有钱也不管儿子,硬是把钱给女儿?有时候,现实所迫,只要心里有,父母都会尽可能地兼顾两个孩子。


女性出现重男轻女,要么她曾是受害者,要么她只是为了迎合男人。若非二者,只要是自己的孩子,从小带大,就很少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重男轻女。


别说男女有别,就算同时两个儿子或者女儿,照样有区别,有的偏爱大的,有的偏爱小的,有的偏爱漂亮的,有的偏爱嘴甜的,总之,厚此薄彼,才是常态。只要父母心里挂念孩子,尽量助你一臂之力就行了。


就像我家,父母张罗兄长结婚,又资助弟弟买房一大笔钱,而我一无所有,但回头一想,他们供我上大学,兄长没上大学,弟弟至今未婚,而我衣食无缺,也买了二套房,我能为了平等,向父母要钱吗?


不能,他们养我长大,供我上学,这份恩情永远也还不清,再说,我不缺啥,无需他们的资助,如果我真的过不下去,父母也不会不管的。


他们是替孩子托底的,只要孩子飞起来了,就大功告成了,他们要兼顾那个还没飞起来的孩子。你明明已经鹏程万里了,还非要计较,最初他们托你的起点没有儿子高?


有时候,过于较真,特别没意思,纯粹是形而上的哲学,下放不到现实当中,甚至也行不通。我觉得,父母该给女儿的,给到位,该给儿子的,也不少,差不多就行了。


在左与右之间,取个平衡点。哪个孩子飞不起来,托一把,至于那些飞起来的孩子,自然不用再托着。这样的父母就已经很难得了。


独自成山


重男轻女这事三言两语说不清,就比如我奶奶当年是要求我爸将我送人的,但她对于我姑姑这个性格乖张的女儿却是回家给打洗脚水的。据我妈说,当年爸妈结婚外公陪嫁缝纫机(当时是贵重物品)奶奶还想用一块布把缝纫机换给我姑姑。


文静的春夭


我母亲就是这样的人。

记得我二嫂生了个女儿,母亲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她心里不高兴。

经常地,从街上回来,坐在那里就唉声叹气,说家里没孙子,让别人看不起。

后来总算做通了二嫂的工作,同意生二胎。懂医理的父亲专门去抓了一副药,据说是生儿子的。这副药从煎到喝,不能让女的碰。那时候我还小,不懂这些,不小心碰了一下,父亲把那副药倒了又重新煎的。

那时候计划生育很严的,二哥二嫂回了我们老家,一个很偏远的小山村,躲计划生育。

后来我母亲总算如愿了,生了一个孙子,虽然被罚了3000块钱,那时候3000块钱可不是个小数字,可是大家还是很高兴。

其实孙子对爷爷奶奶有什么用呢?也就名义上好听而已。


黄二娘


我妈就是这样子的,我哥说啥做啥都是对得,我说啥都做啥是错得,特别重男轻女,你偏心就偏心吧,意思还得我天天捧着我哥一家!主要还天天问我,也不知道她怎么对我了,我天天不喜欢她,要命了没见过这样不自知得妈妈!


早起的14


没改革开放以前,很多家庭喜欢男孩,那是因为那时候中国种庄稼的人是大多数,毕竟男孩子比女孩子的力气大,很多女孩子重活干不了。中国现在大多数人不种庄稼了,有男孩的家庭娶媳妇也难娶到,现在大多女人结婚可以得彩礼,男孩家庭难拿得出,我怎么觉得大多都喜欢女孩了呢!以前女孩很多都叫,哎又是一个毛丫头,生了一个女,现在都是我的小棉袄,甚至有人把自己的女当情人,都哭得不想嫁出去,在自己家当情人呢,你们说当今社会,是重男轻女,还是重女轻男


喔的姐


女人本来就有很多不太容易理解的思维,比如说相亲的时候对相亲对象的高要求,又要又高又帅,还得有车有房,还得几十万彩礼。话说回来,当年她爸爸取她妈妈的时候,她爸爸穷得什么都没有,就一间破茅屋当了婚房,而她自己就是 她妈妈不嫌弃 她爸爸的产物,忘掉了自己的本源,这是不是也有点自相矛盾。


PT36


不能这么说吧,很多不得已的因素都存在。就像我,我更喜欢女儿,但是我不得不受风险在老大剖腹产不到2年就生下老二,老二是儿子,那会我丈夫不建议我二胎太早,我怕是儿子,失去了不好,不过总是一个生命,不管是不是都会坚持下去,这也是后话了。现在的年轻夫妻大部分都不在乎是男是女,但是,,,我们真的相信男人不介意他有没有儿子吗?我是不会相信的,应为这是我们老一辈遗留在我们基因里的东西,我们不得不潜移默化的去做去想。儿子是一个家的传承,也可能是对一个国家的有用之人,哪里有战乱都需要他们这些男人,他们总有力气总有头脑干着我们女人干不了的事,这些话就有些,,,,,😄显的我有点老思想了。总之生了很多就想要儿子的我不觉得有很大问题,能把他们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才是更应该赞赏的父母,现在很多人不都是一个孩子都能养疯魔,也有丢下不管的父母,太多了太多了,不是吗?男女我认为现实社会平等太多了。这种问题已经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能生下来并且养的那些人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