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上市公司刚获政府1亿纾困资金,三大股东就清仓减持20亿,你怎么看这种行为?

寻找遗失的初心


为什么要给已经上市的公司抒困?本身就是个悖论。已经上市的公司,无论是融资条件还是融资能力都是一股中小企业不可比的,他们通过正常渠道融不上资,已经正明这样的企业烂到无可救药了,救这样的企业可以说是纯粹浪费资源。


幸福的远山


博天环境三大股东清仓减持20亿的行为,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实际是个二百五。

  1. 三大股东选择在企业刚刚获得政府1亿纾困资金这种超级利好时减持,时机选择看似非常精准,减持行为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资本逐利虽然无可厚非,但吃相难看,这种行为实际是在割国家的韭菜,是为不仁。

  2. 当前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单靠民营企业自身是解决不了的,必须动员国家和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在11月1日在京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国家正在出台系列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而博天刚刚获得的1亿元政府纾困资金,正是国家相关政策关怀落到实地的表现,如此政策利好,广大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营企业正翘首以盼,期待着雨露均沾。而博天环境三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必然会加深民众疑虑和政策风险,让政策制订者不敢救、不愿救、不知如何救,最后干脆不救!这种行为,是置广大民营企业于不利境地,是为不义!联想到博天环境的企业文化,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广大股民感到有一种透心凉般的“精分”的感觉!

  3. 当然,如果深究,三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实际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自救行为,但在一个人人都想自保的经济环境下,信心比黄金还宝贵。三大股东的这种减持行为,在当前这种经济紧缩时期,不仅会对脆弱的股市带来负面的连锁反应,而且会对经济的复苏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市场的流动性加速凝固,形成恶性循环,是为不智!

君子只取吉财。这种不仁、不义、不智的行为,显然非君子所为!



如要了解更多有关创业或企业经营负面的话题,欢迎点击关注或留言探讨!

部落酋长刘飞洲


这家公司应该是博天环境吧,刚获得政府1亿纾困资金,股价一路上涨,一周内累计上涨28.31%,就在这个时候,公告发布大股东要减持,三大股东清仓减持20亿,下一个交易日直接开盘跌停,这种行为明显是庄家割韭菜的行为。

股东减持成为潮流

其实那段时间,不止博天环境这家公司股东减持,很多民营企业股东都陆续减持,股市并没有迎来期望中的稳健发展,2018年11月份,共有160家公司发布减持公告,计划总减持超过20亿股。

博天环境减持尤其特出,前脚获得政府纾困资金,一个利好消息拉动股价上涨,后脚三大股东减持,一个利空消息导致股价跌停,受害的始终都是散户投资者。

这三大股东都是IPO之前获取股份的,成本价是很低的,2017年雄安新区还有次新股等板块热炒,博天环境股价最高上涨到53.74元,直到三大股东减持后股价只有16.29元,下跌幅度达到70%,剩下的只有一片狼藉。

资本运作无可厚非

股票市场就是一个资本市场,每个人入场都是为了赚钱离场,而目前A股市场还不够成熟,零和博弈是现在最终的结果,有人赚钱必定有人亏损。

博天环境的三大股东减持的是非限售股份,而且是申请获得批准的,股东会比散户更加明白公司的情况,加上股东自身是投资基金,也需要资金运作,减持离场是无可厚非的。

虽然说股东减持是资金运作无可厚非,但是股东大量减持还是会影响到股价,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股东持仓量是一间公司发展的外在表现,如果一间公司的股东纷纷减持,尤其是大股东,意味着大股东不看好这家公司的的后市,对于股价来说自然是利空消息,股价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下跌。

最后总结

目前股市对于博天环境这种减持方式的监管还不够的规范,希望以后可以会制定相关的政策把控,而投资者购买股票之前也要看看公司以往的交易,是否出现经常性减持的公告,对于这种减持套现较多的公司还是小心为妙,拉升股价减持是常见的行为。


最后,希望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可以在国家还有金融机构的扶持下成长,不断成长,共同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得好才是A股牛市最有力的支撑。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财经乐少


1亿是上市公司的,套现20亿是自已的,开一辈子厂属于自己的也许都没20亿,也许中途厂就垮了,上市了能减持不减持诚心搞企业不是猪吗?一个企业没上市前几个老板辛辛苦苦一年挣个几个百上干万就算好的了,有些企业倒亏,但一旦上市立马改观,身价陡增几十亿,到期谁不减持转眼间几十亿到手,谁不愿清仓减持?


阳月102


这则关于“博天环境“的信息刚在媒体上披露出来,反响也很强烈。



个人认为:

1.三大股东减持非限售股,减持行为符合法律法规,无可厚非。

2.作为创投资本,在博天环境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支持的作用。选择时机退出,完全符合创投资本运作机制。也无可指责。

3.三股东清仓减持,只能说从情怀上予以声讨。主要是如今面临的经济环境有点特殊,在政府出面救民营实业的环境下,三股东减持行为显得格外刺眼……

可资本是不讲情怀。

4.这种股东减持市场环境,是否被其他资本股东和创始股东效仿,很难说。

只是希望在社会舆论的声音下,各类股东减持能有所收敛。

💕谢谢阅读!


野马和尚


近些年的股票发出时太贵了!根本就不值那么高的价!别怪上市公司减持股票了!!!就算是Sb当老板也会减持的呀!!!还是把这些等排队的公司按一块钱的价格,一起发出来吧!!!贱货就该卖低价!!!让股民自由决定买哪个一块钱的股票吧!!!


胡真实105181123565


这个问题问的确实是比较尖锐,也是股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从目前来看,9月份A股市场的减持比例是近几年最大的,可以说只要股价一反弹,就会面临着和大股东的减持,而个股一旦出现减持的消息,股价立刻就会急转直下,甚至会出现连续性的跌停,让股民们防不胜防。

这个时候又出现这样的消息,有的上市公司资金已经出现了困难,刚刚获得了流动资金,基本面稍微好看一点,马上就宣布了减持计划,让这一点所谓的利好也荡然无存,股民们表示非常的不解,甚至有点儿想骂娘。

如果从规则的角度来讲,股东减持没有任何问题,只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即便是清仓式的坚持也没什么可说的,毕竟股东也是人,投资上市公司也是为了赚钱,现在获利兑现了结,也属于人之常情。但同时股票市场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A股市场连接着广大的散户股民,而散户股民背后就是一个个家庭,虽然不能够强求所有的股东都抱有情怀,但作为管理层对于减持要有所调整,不能简单的认为解禁就是坚持的唯一障碍,需要综合考量上市公司的各种基本面情况,为坚持抬高门槛,只要把上市公司做好,还有资格谈减持,不能上市公司基本面非常垃圾,而自己却忙着减持,这就有点儿明火执仗的不讲理了。

综上,大股东的减持行为没有错,但作为管理层要有所改变,既要着眼于经济效益,更要着眼于社会效益,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体现管理者的智慧。


小散李大鹏


从散户的角度看那是相当的无耻。

从大股东的角度看人家又没有违规,所以谴责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如何应对这种借机减持的股票。

比如2019年上半年的那波大行情,同花顺从40元一路上涨到130元,大股东立马发公告大量减持,可见130元是大股东认可的高估价位。

对于这种大股东大量减持且处于历史高位的股票,我们要躲得远远的,如果这种股票在自选名单里要坚决删除,以防被它的短线波动迷惑冲进去。

如果不删除自选,也有可能过一段时间健忘又冲进去了。

也有很多股票一直跌大股东仍然不断减持,这个时候就要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业绩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不是非常优秀的公司也要远离。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对于大股东大量减持特别是清仓减持的股票,远离是最好的选择。


黑色老马


地方政府和政府机构介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即所谓的纾困救助,其本意是什么?既不是给上市公司作为运营资金,也不是给上市公司大股东,而是解决质押风险。而所谓的解决质押风险,就是重塑市场对该公司和市场对整体股权质押事件的信心,从而恢复市场价格或者提升市场价格,达到这个目的后,就是让大股东质押的筹码解押和卖出。从而降低质押比例和质押风险。因此,必然政府纾困,大股东大幅卖出现象会频繁出现。

之所以会出现大股东大量和频繁质押,其背后的根源:第一,金融系统流动性出现收缩,多地银行集体出现抽贷,段贷,导致民企融资更加困难。而上市公司因为上市的地位和市值优势,或者因为关联企业或者关联关系,于是出现一些诸如担保,过桥资金,和股权融资用于个人用途和个人投资。

第二,15年股灾后引发了一系列的重大转变,比如上市公司重组,增发通道被人为关闭,比如上市公司股价集体大跌和持续大跌,导致很多诸如员工持股的信托产品和资管产品到期无法存续,而上市公司在当初推出员工持股的相关信托或者资管计划时,多数以股权质押融资作为底层资金或者担保,而计划到期,因为股价离发起员工持股计划的价格相差巨大。比如万达信息,员工持股价格在68元,而股权质押风险集中办法后价格在6-8元。

第三,上市公司,都是当地的领军企业,无论在就业,还是税收贡献上,在当地都是主力军。其中,税收是当地政府的主要和重要的经济来源,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地政府长期以来纷纷以“上市指标”作为政绩和补贴上市的根本原因。而税收经常因为地方政府资金困难,会要求和暗示上市公司提前缴纳,比如年初就预缴一年的税收或者提前预缴下年度的税收。而上市公司往往因为自身资金和流动性问题而通过融资进行税收预缴。

总结起来,股权质押,的确是因为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和国家金融的系统性原因而引发的,其中多数上市公司专注主业但是也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卷入股权质押风险。而一些无良的上市公司专门炒作和投机的也卷入股权质押风险。地方政府为了救助和为了满足高层对于“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和指标而不得不介入纾困和救助股权质押。纾困和救助的根本目的就是股价回升后大股东减持和抛售,以便偿还银行的融资和券商的融资以及地方纾困资金能够置换出来。因此,会看到指数和价格回升之后,大量的公司出现减持甚至清仓减持现象。


屠龙刀fei0598


博天环境减持无可厚非。

前六大股东均是基金或者私募,人家本来就是赚快钱的,有什么理由让别人进行长线投资?投资基金本身就有年限限制,在期限内为基金创造最大化收益,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这个不应该质疑,相反,这绝对是合格的基金经理就应该做的。

第二,环保行业目前日子并不好,特别很多环保企业的资金链都十分紧张,像博天,负债率已经达80%以上,这么高的负债率,持有其股份的风险也是很大的,因为很多环保会把一些无形资产,账面利润都放进去,这其实认为的吧负债率降低了,而真实的负债率恐怕更可怕。

最后,公司是水务环保方面的环保行业,行业是好行业,但是那么多的PPP项目,使自己承担了巨大压力,后期好有可能地方财政付费的风险这样公司的资金链可能长期紧张状态。

综合以上,股东们减持,是为了团体的利益,实在不能说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