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华语流行音乐,哪一个十年是最鼎盛的?为什么?

天天娱乐报道间


作为90后的,我想了一下,并不是按照我自己听歌喜好和认知,华语巅峰十年,必须是93年到03年。

现在歌坛能称得上天王或者天后的,都在这时间奉献出巅峰表现或者在这十年起步。

华语乐坛第一人王菲,是唯一毫无争议的天后,这十年也是她的巅峰期。

华语乐坛天王级人物,张学友虽然出道早,这十年是他最火的时期。台湾的周杰伦也是初露峥嵘,甚至已经开始爬上宝座。林俊杰先不说,他现在还没到能跟周杰伦相提并论的地位。

而内地,汪峰也是这时期开始转向流行,成为内地当之无愧的天王巨星。天后那英,在这个时期去台湾发展,闯出一片天空。最主要是,内地音乐的繁荣,是从这时期开始的。这时期也是国家层面上最宽松的几年。

我为什么要选93年开始,因为93年内地独立音乐人呈现井喷状态,百花齐放,港台音乐一直是内地模仿的对象,93年开始,内地逐渐展露出追赶迹象,至于什么时候能赶上,不好说。必须要提一下,滚石的香港红磡之夜,第一次内地音乐震撼了香港。最近在看《乐队的夏天》,在我心底重新燃起了热爱音乐的那团火焰。

而我为什么03年结束?因为网络的流行,让卡带退出市场,各大传统音乐公司先后倒闭,音乐进入另一个时代。

其它的,比这几个低一档的,也基本是这个时期出现了。换句话说,03年后出道的歌手,还没有能影响到这时期歌手地位的人物出现。





小老弟出品


关于华语乐坛黄金十年具体那十年网上一直有争议,总结起来就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从1995-2005年,第二个时间段2000-2010年。其中说95-05年是华语乐坛黄金十年的大多是80后,而说00-10年的大多是90后。

其中支持95-05年的大约百分之41,支持00-10年的占百分之52,而其他的占百分之7 (数据来源于网络)由此可见,00-10年是属于大多数人认同的华语乐坛黄金十年。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时大多上网的人是90后吧。

我们现在具体说说被网友争议的黄金十年吧。

首先我们说一下95-05年。95年之前大多数歌曲都是日本歌曲翻唱的,那时候我们中国生活环境决定了我们原创歌手的稀缺。95-05年的十年间,几乎每年出现至少一张百万级销量唱片,并且至少一首以上歌曲被传唱的妇孺皆知。大陆、港台群星璀璨。

我们再看00-10年,95年开始,我们中国也开始关注音乐(因为生活有了保障)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00年但10年真的是百花争艳,并且出现一位革新华语乐坛的人——周杰伦。

2010年后的华语乐坛我是比较失望的。我们国人是属于那种比较重歌词的,而如今你看看歌词都是些什么?或许青黄不接是最好的形容了吧。


网易云音乐VIP会员


从我出生的年代来说,分为两个,一个是1990到1999,另一个是2000到2009。

在第一个鼎盛时期,九十年代的歌坛,简直是神仙打架,我们知道的天王天后,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展起了自己在歌坛的事业,包括他们当时的歌,都成了现在经典中的战斗机。

郭富城《对你爱不完》,虽说郭富城有很多经典歌曲,但这首绝对是耳熟能详,加上今年大火的《野狼disco》里面也提到了这个胸口画五的经典舞蹈动作,更是带起了一波复古潮流。

黎明《相逢在雨中》,四大天王的之一的称号可不是白当的,同明专辑让他几乎获得了90年香港乐坛的所有新人奖。

林忆莲92的《当爱已成往事》,和李宗盛的神仙搭档,依然是现在的经典。

王菲94年的《我愿意》,这首歌也是王菲等上香港乐坛顶峰的歌曲,王菲空灵通透又缥缈的歌声依然是现在许多人最爱的歌曲,我愿意三个字也被认为是比我爱你更坚定和诚恳的承诺。

张信哲93的《爱如潮水》,95年的《过火》是他在服兵役回来之后人气大增的几首神曲。

刘德华94年的《忘情水》,虽然华仔的歌特别多,但是这首绝对称之为经典。

张学友93年的《一路上有你》,是给当年的女朋友罗美薇的歌曲,也是现在许多人喜欢的温情歌曲。

张宇93年的《用心良苦》《雨一直下》《月亮惹的祸》,十一郎和张宇的合作,也让张宇奠定了自己苦情歌王的地位。

孟庭苇93年的《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谁的眼泪在飞》《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让许多人认识了这个温柔似水的女孩子。

任贤齐96年的《心太软》,98年的《伤心太平洋》都让任贤齐成为当年炙手可热的流行歌王。

老狼95年的《同桌的你》,试问谁没唱过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这几句歌词?老狼把我们心中年少最遗憾的事诠释的非常完美。

张雨生92年的《大海》,张雨生的去世确实是乐坛的一大损失,他真的是一个有才华得歌手,永远的歌者,可惜已经成为了天堂歌手。

刘德华和那英97年的《东方之珠》,97年最激动得事之一就是香港回归了,这首歌也成了当年最能展现香港的变化,和最能表达人们心中的喜悦之情的歌。

许茹芸96年的《泪海》《如果云知道》,这两首专辑主打歌,让她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了人气歌后。

林志炫99年的《单身情歌》,这个声音独特,空灵清澈的男歌手成为了当年最火的歌手之一。

第二个时期,2000到2009年,这个时期对90后来说更加熟悉一点,从这个阶段开始,就出现了一批口水歌和网络歌曲。其中有的歌手现在依然是演唱会一票难求,有的已经退出歌坛。

张韶涵04年的《遗失的美好》

张韶涵当年一出道就震惊了整个乐坛,她声音中独特得穿透力让人每次听到她的歌声都被震撼,她虽然身材娇小,但所有的高音和爆发力都不熟其他歌手。

周杰伦04年的《七里香》

周杰伦的经典歌曲和专辑,他早期的作品其实会更加耐听一点,包括这张专辑里收录了现在也位居必点榜首的《搁浅》《七里香》等歌曲。

林俊杰04年的《江南》

这首歌是JJ成功拿下内地半边江山的歌曲,也是因为这首歌内地的粉丝开始对林俊杰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支持,直到现在,这首歌依然是JJ演唱会上和粉丝的合唱曲目。

梁静茹04年《宁夏》

这首歌是梁静茹在《燕尾蝶下定爱的决心》这张专辑中最出名的歌曲,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梁静茹温暖舒服的声线,把这首歌诠释的非常完美。

五月天04年的《倔强》

五月天作为现在依然活跃的组合,并且热度一直不下,其实是件不容易得事,他们的歌一直走自己独特的个性,不去迎合所谓的大众化口味,听他们的歌会有一种励志热血感。

04年涌现了一大批现在炙手可热的歌手。

林忆莲00年的《至少还有你》

林忆莲作为香港首位使用海豚音的女歌手,曾经的事业也红火了一段时间,但在她98年生女之后,事业就出现了滑坡现象,这首歌是姚谦给她量身定做的歌曲,也让她的事业有了回暖的迹象。

水木年华01年的《一生有你》

李健和卢庚戌的组合当年也是最热的团体之一,两人也被称为高智商乐队,但在02年李健宣布单飞之后,水木年华就彻底落寞了。

杨坤02年《无所谓》

杨坤是个唱苦情歌曲非常出色的歌手,他总是能把你拉入他的节奏中,让你无法自拔,在他的歌声中感受苦涩和酸楚的情绪。

杨丞琳06年的《暧昧》

杨丞琳作为“可爱教主”,不管是她的偶像剧,还是她的歌,都有着很不错的收视率和销量,这首歌是她的同名专辑中的主打歌,配着当年的偶像剧一起食用更佳哦

陈奕迅07年的《爱情转移》

作为eason的代表作,这首歌也没什么好介绍的啦

许嵩07年的《断桥残雪》

许嵩作为网络歌手,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已经摆脱了非主流歌王的称号,他的曲风在当时来看,独树一帜,也开创了网络歌手的时代

张靓颖08年的《画心》

张靓颖作为海豚公主,这首歌也是她独特唱腔的亮点之一,作为电影《画皮》的主题曲,这首歌可能比电影还要给人印象深刻。

许嵩09年的年的《你若成风》

这首歌收录在许嵩第一张专辑中,当时的许嵩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发行的第一张专辑也是有他个人大包大揽了作词作曲,混音演奏的一切事情。

和许嵩同一个时代出道的还有徐良,汪苏泷,星弟,本兮之类的

当年的胡杨林和杨臣刚都是曾经红极一时的歌手,只不过后来都销声匿迹了

所以我认为90-99是第一个巅峰,00-09是第二个巅峰

欢迎大家来补充呀❤️








鱿鱼音乐


如果按十年一个周期的话,一般把华语乐坛归纳成三个时期,太久了我也不清楚,毕竟没走过那个年代。先大致分一下,然后再做比较,看哪个时期的华语乐坛最巅峰。

第一个巅峰十年:1980−1989年。

70年代末,香港乐坛许冠文等一代老前辈退居幕后,新的乐坛格局已经形成。那就是常说的三王一后,即梅艳芳、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

其中陈百强以原创为主,不过英年早逝,算是比较可惜了。其他三人以翻唱欧美和日本情歌为主。

谭张争霸算是最具有时代代表性了吧,就这么说吧,为了一哥,谭张两人可以连续开37场演唱会,其他男歌手基本没有出头之日,连我的偶像黄家驹都得远赴日本发展。就问你这样的乐坛够不够疯狂。

相对男歌手而言,梅艳芳这边就稳坐一姐,不过后期之秀,周慧敏、叶倩文、陈慧娴等却让人刮目相看,陈慧娴的一首千千阙歌差点击败了大姐大。

与此同时,台湾那边的音乐也开始兴起,罗大佑等一批优秀音乐家崛起,可谓是百家争鸣。

第二个巅峰十年:1990−1999年。

这十年香港这边的乐坛属于四大天王时代。谭咏麟不评奖了,张国荣更狠,退出乐坛跑去演戏了,梅艳芳也不领奖了,陈慧娴出国了。王菲起来了,成为了一个传奇。

倒是台湾那边的歌手实力越来越强劲,王杰,周华健,任贤齐等一批优秀的歌手冒了出来,内地也开始有不少音乐人紧随其后。比如崔健,窦唯等等。

这个阶段没什么好说的,上不上,下不下,算是平稳的发展。

第三个巅峰时期:这个时期有点断,不够十年,就按十年的算吧。2000−2008年。

2000年,千禧年,真是个好兆头。

就在这一年,有一个少年,终结了香港四大天王时代,他叫谢霆锋,一首谢谢你的爱俘获了万千少女心。

就在这一年,有一个少年初出茅庐,开创了中国风,此后统治着华语乐坛的半壁江山。他叫周杰伦。我最喜欢那首七里香,喜欢看麻雀在电线杆上亲嘴。

开了个好头之后,便迎来了华语乐坛的多元化发展。流行的,说唱的,中国风的等等类型应有尽有。

老鼠爱大米开启了网络歌曲时代,一首歌让这歌手一辈子都吃不完。

随后什么两只蝴蝶,回心转意等等就都来了。

台湾女团she一首超级明星燃爆全场。

张韶涵的寓言更像天籁之音。

林俊杰凭借江南的人气直逼周杰伦。

刀郎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让刚立春的大街瞬间就回到了寒冬,大街小巷放的都是这一首歌。

潘玮柏带着快乐想我们崇拜。

蔡依林也学会了72遍。

整个华语乐坛没有听不到的歌,只有你不想听的。

就在我们腾不出耳朵的时候,网络歌曲再次爆红,秋天不回来,求佛,香水有毒等一众网络歌曲红遍网络。

郑源带着一万个理由,江涛带着生日礼物,欢子,六哲,冷漠他们一起出来了。

正当我们为华语乐坛的百花齐放感到高兴的时候。一首爱情买卖,直接把乐坛带进神曲的大坑,从此,华语乐坛在神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有越远……

论整个华语乐坛巅峰十年,当属2000−2008年。


戏娱9527


众所周知,80至90年代,是港台音乐最繁盛的时期,以刘德华、张学友为代表的四大天王席卷亚洲,在那个依赖发片维持偶像热度的年代,一年四专是常有的事

张学友,《吻别》《一路上有你》《一千个伤心的理由》《慢慢》周杰伦《龙卷风》《双截棍》《七里香》《夜曲》《稻香》《东风破》

我们口中被称为“华语流行音乐教父”和“百万制作人”的音乐人—李宗盛!《当爱已成往事》《爱如潮水》《漂洋过海来看你》《爱的代价》《明明白白我的心》等。香港本土的原创力量,根本达不到这么强。

当时市场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粤语歌曲,是"抄歌"之作(翻唱曲、抄袭曲、改编曲,其中前两者占比较高):抄日文歌、抄英文歌、抄西班牙语歌……甚至不作二次创作。

黄霑曾经对周杰伦嘻哈风的流行歌曲不感冒,他说:“没有纽约街头的感受,没有美国Hip-Hop的环境,我们学就跟中央电视台常常播的洋人唱京剧一样,无论他们怎么好,都不会像中国人唱的那么好……怎么写都不可能写得过外国人,那为什么不听外国的Hip-Hop?”

黄霑担心的是中国味道的缺失

80后是幸福的,先是有beyond 、四大天王等、后来有杰伦等~

这样的时代在大陆来的晚一些,朴树老狼当道的时候,人因歌红,大家先为唱片买单,再为歌手买单。所以,虽然大陆市场盗版猖獗,唱片公司利益分配比例不理想,但总能从歌里赚钱。

台湾流行音乐最后巅峰,自然是周杰伦等代表的音乐人。虽然陶喆,王力宏和周杰伦发专辑不再那么频繁,林俊杰倒好一些,但几人毕竟年轻,经常出入综艺节目,音乐余威仍在。再加上比周杰伦等人出道稍晚的台湾音乐人,如苏打绿,萧敬腾,杨宗纬,林宥嘉,徐佳莹,邓紫棋等港台音乐人,仍然撑起华语流行音乐半边天。歌手有袁娅维,张碧晨,周深,苏诗丁,再到学习日韩唱跳偶像的tfboys,snh张艺兴,吴亦凡,黄子韬,王嘉尔,刘宪华等等。

一明说娱乐


说说我的观点,对于流行音乐,鄙人不才,将其划分为两个部分,即传统流行歌曲与现代流行音乐,今天在这里传统流行音乐就不在叙述,重点谈谈现代流行音乐吧,哪位歌手能作为现代流行音乐的开端了,个人认为非周杰伦莫属,至此之后,华语乐坛人才辈出,百花齐放,所以个人认为华语乐坛最鼎盛的10年应该是2000~2009。话不多说,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10年的的代表歌手和音乐吧。

2000年 周杰伦,梁静茹,任贤齐等等

代表作 《勇气》《星晴》《兄弟》

2001年 周杰伦 水木年华 孙燕姿等等

代表作 《双截棍》《一生有你》《绿光》

2002年 庾澄庆 黄品源 阿杜 李圣杰等等

代表作 《情非得已》《小薇》《他一定很爱你》《痴心绝对》

2003年 周杰伦 小刚 蔡依林 陈奕迅 杨坤 SHE 容祖儿 陈小春等等那一年华语乐坛大爆发

代表作 《东风破》《黄昏》《看我72变》《十年》《SUPER STAR》《挥着翅膀的女孩》《无所谓》《算你狠》

2004年 庞龙 林俊杰 刀郎 飞儿乐队 张韶涵 周杰伦 王心凌等等华语乐坛继续爆发

代表作 《两只蝴蝶》《江南》《2002年的第一场雪》《我们的爱》《欧若拉》《七里香》《第一次爱的人》

2005年 周杰伦 光良 郑源 花儿乐队 凤凰传奇 刘嘉亮等等

代表作 《夜曲》《童话》《一万个理由》《洗刷刷》《月亮之上》《你到底爱谁》

2006年 张韶涵 薛之谦 王力宏 林俊杰 信乐团等等

代表作 《隐形的翅膀》《认真的雪》《曹操》《死了都有要爱》《大城小爱》

2007年 周杰伦 王力宏 罗志祥 徐誉滕等等

代表作 《菊花台》《改变自己》《爱转角》《等一分钟》

2008年 周杰伦 五月天 张靓颖 宇桐非等等

代表作《稻香》《突然好想你》《画心》《感动天 感动地》

2009年 许嵩 李宇春 (虽然不知道他唱的是什么)小沈阳 至上励合等等

代表作《有何不可》《蜀绣》《我叫小沈阳》《棉花糖》





斌哥音乐秀


大概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整个华语乐坛的氛围都处于异常火热的上升期,从许冠杰、邓丽君开始一直到张国荣、梅艳芳、四大天王等等,歌坛的人才层出不穷甚至达到了百花齐放的地步,不论过去多久再次回首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些艺人的优秀。

尤其是在1989年,这一届的十大劲歌金曲一出炉便引起了大范围轰动,其中以张国荣、梅艳芳为首,张学友、王杰等新人紧随其后,将整个华语乐坛都推至了巅峰,一首接一首的经典歌曲环绕着歌坛,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华语乐坛首次达到一个质变的顶峰,让所有人都见识到了中文歌曲的魅力。

而之后到了2000年的新时代,许多老一辈的歌手均渐渐淡出了歌坛,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歌手开始登上舞台,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等等,他们就像是雨后的春笋般疯狂冒头,用自己对音乐的独到理解再一次将华语乐坛推上顶峰。

不过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异,那就是1989年的华语乐坛更偏向翻唱和改编,绝大多数经典歌曲都来自国外,而以香港歌手为代表的艺人们用中文唱出了别样的魅力,虽然不是原创但依然非常优秀,这一点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而2004年的这一次巅峰则更趋近于原创音乐的崛起,包括周杰伦在内无数能够独立创作的歌手出现,所以如果严格来说这时候的华语乐坛才真正成型,变为横扫整个亚洲的存在。

而这两个时间段之间相差了整整十五年,有趣的是从2004年至今正好也过去了十五年,那么2019年的今天华语乐坛还有可能迎来第三次鼎盛期吗?关于这个问题相信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

正如前段时间摇滚圈老炮郑钧所言,现如今的华语乐坛正面临着极大断层,就连原本被奉为优质音乐聚集地的排行榜,也满满演变成了流量歌手们招蜂引蝶的地方,刷屏刷票等现象难以抑制,不少上榜的歌曲甚至被郑钧用屎来形容,可见其对排行榜的失望,但是真的就完全没有希望了吗?其实不然。

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纵观整个歌坛新生代,首先就有像梁博、周深、霍尊、华晨宇这样的实力派新人强势登场,他们被无数歌迷誉为“人妖仙魔”,虽然尚且年轻,但却具备极强的个人特色,用自己对音乐的独到理解,开辟出了歌坛新天地的景象。

此外还有像新生代中女歌手的代表邓紫棋,以及更年轻一些的新人毛不易等等,每一位都是非常优秀的歌者,他们不仅唱功优异同时更是唱作俱佳的实力派,与2004年的周杰伦、林俊杰等人十分相似,所以如果要看十五年后华语乐坛的现状,这些歌手均是顶梁柱的存在,只要他们能够持续发展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道路,想要开辟出华语乐坛第三个鼎盛时期也未必不可能,你认为呢?


笛生影视娱乐


其实对于每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华语乐坛的鼎盛时期是不一样的,80后认为的鼎盛时期可能是我们接触音乐时期的那一年代,依此类推。但据我个人认为华语乐坛鼎盛时期不止10年,应该更久。

大概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整个华语乐坛的氛围都处于异常火热的上升期,从许冠杰、邓丽君开始一直到张国荣、梅艳芳、四大天王等等,歌坛的人才层出不穷甚至达到了百花齐放的地步,不论过去多久再次回首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些艺人的优秀。

尤其是在1989年,这一届的十大劲歌金曲一出炉便引起了大范围轰动,其中以张国荣、梅艳芳为首,张学友、王杰等新人紧随其后,将整个华语乐坛都推至了巅峰,一首接一首的经典歌曲环绕着歌坛,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华语乐坛首次达到一个质变的顶峰,让所有人都见识到了中文歌曲的魅力。

而之后到了2000年的新时代,许多老一辈的歌手均渐渐淡出了歌坛,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歌手开始登上舞台,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等等,他们就像是雨后的春笋般疯狂冒头,用自己对音乐的独到理解再一次将华语乐坛推上顶峰。

不过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异,那就是1989年的华语乐坛更偏向翻唱和改编,绝大多数经典歌曲都来自国外,而以香港歌手为代表的艺人们用中文唱出了别样的魅力,虽然不是原创但依然非常优秀,这一点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而2004年的这一次巅峰则更趋近于原创音乐的崛起,包括周杰伦在内无数能够独立创作的歌手出现,所以如果严格来说这时候的华语乐坛才真正成型,变为横扫整个亚洲的存在。

而这两个时间段之间相差了整整十五年,有趣的是从2004年至今正好也过去了十五年,那么2019年的今天华语乐坛还有可能迎来第三次鼎盛期吗?关于这个问题相信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

正如前段时间摇滚圈老炮郑钧所言,现如今的华语乐坛正面临着极大断层,就连原本被奉为优质音乐聚集地的排行榜,也满满演变成了流量歌手们招蜂引蝶的地方,刷屏刷票等现象难以抑制,不少上榜的歌曲甚至被郑钧用屎来形容,可见其对排行榜的失望,但是真的就完全没有希望了吗?其实不然。

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纵观整个歌坛新生代,首先就有像梁博、周深、霍尊、华晨宇这样的实力派新人强势登场,他们被无数歌迷誉为“人妖仙魔”,虽然尚且年轻,但却具备极强的个人特色,用自己对音乐的独到理解,开辟出了歌坛新天地的景象。

此外还有像新生代中女歌手的代表邓紫棋,以及更年轻一些的新人毛不易等等,每一位都是非常优秀的歌者,他们不仅唱功优异同时更是唱作俱佳的实力派,与2004年的周杰伦、林俊杰等人十分相似,所以如果要看华语乐坛的现状,这些歌手均是顶梁柱的存在,只要他们能够持续发展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道路,想要开辟出华语乐坛鼎盛时期也未必不可能。








六月里的胖胖


你好,我个人认为华语流行乐坛最鼎盛的两个时期分别是90年代和零零年代。

首先90年代90年代其实是香港,内地和台湾百花争鸣的时候相当是非常出名的,谢霆锋,王菲,张国荣等人他们的歌曲都非常火,而且这些人所带来的效应也非常巨大,比如后来的四大天王以及李宗盛等人。在那个时代可以说华语乐坛在快速发展,并且也带来了很重要的影响,对整个内地的音乐氛围有了很大的磨合作用。

然后就是零零年到10年,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华语乐坛可以说是非常火爆,孙燕姿,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包括后来的许嵩张杰等,在这个时代可以说华语乐坛歌手的质量是非常高的,不仅具有演唱能力,而且还有很强的作词编剧能力,比如说周杰伦王力宏等人不仅仅在亚洲拿到了很高的奖项,而且在整个世界都有很强的影响。

所以说在这两个时代,中国的音乐达到了巅峰,不过很可惜的是,在近几年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阶段,话语乐坛已经在逐渐没落,并且没有几个能够真正拿得出手的歌手。

可惜,但是也是没有办法。



雨儿师妹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整整40年。

40年,收音机、录音机、单放机都已经成了“古董”,也很难再听到老唱片里传来的那充满年代感的曲调........

40年,一曲曲动人的旋律刻上了40年的音乐记忆,在岁月长河中涤荡着幸福和美好,也荡漾在每个人的耳畔。

快跟团团一起把耳朵叫醒

打开往日的记忆大门

重温那些年我们听过、唱过的经典旋律

1979年 《乡恋》

《乡恋》并非一首歌那么简单,是改革开放初期文艺界内的一颗“信号弹”。它柔美婉转,使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歌坛为之耳目一新,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荡着人们束缚已久的心扉,让人感到从未有过的艺术享受和感情共鸣。

1980年《妈妈的吻》

《妈妈的吻》是收录在音乐专辑《小螺号》中一首歌曲,由付林作词、谷建芬作曲、程琳演唱。于1980年发行,讲述了非常朴素的、中国式乡村的人文情怀,表达了一种来自乡村母子之间的真挚感情、反映底层文化、草根文化。

1981年《光阴的故事》

时光步入80年代,音乐教父罗大佑开启了流行音乐新篇章,这首歌总能触动你的神经,很容易也很自然让你勾起对往事的怀念。青春易逝,韶华易老,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也带走多愁善感的青春。

1982年《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是张明敏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由黄沾作词,王福龄作曲,收录在张明敏1982年发行的同名专辑《我的中国心》以及2005年发行的专辑《明敏龙情》中。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演唱了《我的中国心》;同年这首歌曲获得了中国音乐协会歌曲编辑部颁发的第三届神钟奖。

1983年《一剪梅》

一剪梅最早收录于费玉清1983年4月推出的《长江水·此情永不留》专辑,1984年成为同名电视剧片头曲,每当音乐响起,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仿佛在眼前浮现。

1984年《小草》

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歌曲《小草》是音乐剧《芳草心》的主题歌,作词王兆华,作曲王祖皆、张卓娅,这首歌表现了大多数平凡人的梦想与追求。

1985年《明天会更好》

《明天会更好》创作于1985年,歌曲用平和而热切的音调,表达了人们祈求和平、期待明天会更好的美好心愿,也把流行音乐从书写个人情怀提升到社会责任的层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