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说钱喜欢说20K/30K而不说2W/3W?

大大大的小绵羊


以万为单位计量的都是大佬,年薪百万、千万这样的

以千为单位计量的都是普通打工者,月薪6千、8千、12千、20千这样

以百为单位计量的,很多人按天计算,一天2百,3百,5百这样


寒夜v星辰


装逼犯无处不在!

我一朋友总跟我说开车多么厉害速度多快,开多少迈还很稳。。。一唠才知道:他一直认为迈=公里。

有一些客户说话真的是中文夹英文。我十分费解!那绝对不是晦涩难懂无法翻译的单词,我这半个英语盲都完全听得懂。好好说中文不行吗?也许,刚从国外回来,中国话都忘了吧。

我也认识一些翻译朋友,在跟中国人交流中从来不说一个外国字儿。


神州肥羊


1千=1 kilo缩写1k。喜欢说多少k这个跟环境有关。

我第一次接触是在广达电脑地下仓库。当时大学假期去富士康打工,鬼使神差被派到上海广达做厂商客服,主要是应对甲方从产线退下来的不良品,期间有一批货因为上线不良太多,被整批次下线了,当时都领导就和我们嘀咕说有一批25k的货被产线退了,然后让我们先挑不良出来,统计不良率。当时我就迷茫了,不知道25k是啥意思。

后来毕业工作了,招聘网站上工资都是写的多少k,进到公司偶尔和同事们谈起行业工资,大家也都说多少k,慢慢你会觉得说几万,有点高调,不够含蓄。

其实说多少k,就像说PPT和PS,在工作场合说成演示文稿和图片处理的很少,因为大家已经形成了共识,说多了也就顺嘴了。

很多半中半洋的词汇,大多来自职场,喜欢中英穿插着说话的人,大多也有双语背景。比如我所在行业将程序崩溃说成程序Crash,把打印记录说成打印log,把漏洞说成bug,其中原因比较复杂,我认为最主要是工作软件都是英文版,有些东西说中文,反而会更难理解,比如指导别人去英文网站查资料,页面上有个按钮Sign Up,你是跟他讲点SignUp按钮登录,还是说点登陆按钮登录?

有些人会把这些习惯带到生活中来,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毕竟面对的人群不同。这也可能跟人的语言系统切换能力有关,我就见过一些人普通话和家乡话切不过来的。

所以说到工资说几千几万和说几k几十k,要看场景,工作中说工资几千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到家里或者朋友间,说几k尴尬的就是自己了。


MarsDaDa


K,哈哈,这是传说最先在程序员中相互说起的,要说程序员,这里有个笑话不可不看一下:

程序员到老板那里预支一点薪水:“老板,中午我要参加婚礼,包个红包,预支点钱吧。”

老板从抽屉里拿出一叠钱:“这里有一千块,够了吧。”

程序员忸怩半天:“老板,可不可以借个整数,您在给加上二十四块?”

哈哈,这笑话挺冷的,我只好来解释一下,电脑语言是二进制的,而我们数钱多半用十进制,可是程序员脑子僵化了,认为1024才是整数。

二进制其实我们并不陌生。二翻倍就是四,四翻倍就是八,八———》十六,这里我们年纪大一点的人就可以回忆了,我们玩过的是十六位红白机。

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位小霸王

六十四——》一二八——》二五六,很久以前,我的电脑内存条就是256的,两个就是半G,当时很牛的。

256——>512M,半G的内存条,当年很贵。

那么512再翻,就是1024了。这个数字很奇特,是二进制和十进制非常靠近的地方,所以程序员不会去等2048了,直接就把1024当成和十进制混同的一千。

这个也是我们用工具测量电脑内存条和标注不一样的地方了,电脑元件商人很奸猾,他们认定一兆就是一千KB了,其实他们把这个24KB给吃了。

另外,在流量方面,说一个月流量1G,其实也就给了你1000M,一千兆。

从B到KB,到M,M到G,我们已经被坑了很多量了。

不对,我们今天说的主体不是这个啊,我们说的是这个程序员的脑子用二进制太久了,不会用十进制的万了,最好用来表达的是和十进制最靠近的1024,也就是K。

所以他们一般用8K,9K.20K,30K来说工资了,后来因为程序员工资高嘛,有些人就用这些职业病的话语来装逼了。


李勉9



最开始我以为“K”只有在互联网圈子能见到,但直到后来详细了解了下说K的原因后才发现是我误解了;“K”出自英语,kilo,即数字中的1000。K表示工资时指的是工资单位,表示千,不是表示万。工资会用“K”来表示,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

  • 欧美国家通用

  • 书面表达更便捷

  • 工资水平


欧美国家通用

英语国家中的计数采用三位分节法,即在表示一个数时,以三个数字为一段,用逗号或空格隔开。第一个三位是一thousand(千),第二个三位是一million(百万),第三个三位就是一billion(十亿)。英语中没有我国采用的“万”作为数字单位,因此采用“K”作为工资单位。


书面表达更便捷

相比较于传统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用来在表示千或万以上的数字时(后面很多0),辨认起来很麻烦,如果使用其来书面表示,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陷入到“数0”的“窘境”(ps:数0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而“K”直接表示了1000,在书面表达时很方便


工资水平

大部分人的工资水平是以“千”为单位。即便工资达到“万”,但不一定是整数,后面还可能带小数点。以”千“为单位方便了使用,而”K“是“千”的英文简写表示,也是单位,对于中文来说,用10千,20千进行口语交际时比较拗口,而用英文简写的K来表述会更加符合口语化。


结语

用"K"来表示,其实更能体现国人不喜欢铜臭味,中国人一向对金钱都有种”既爱又恨“的情愫,“君子爱财”,用“K”表示更体现其低调的心里。



如果您觉得有用的话,希望您能动动您的小手点赞、转发、评论;欢迎一起探讨问题!!

一只懒懒的coder


装逼,装洋气呗!中国人有:个十百千万的单位,非要退步跟着没有万这个单位的语言落后国家,还美其名曰要国际接轨!


垚森之当爱已成花


因为最低工资过千算是底线了,所以就按“千”这个单位来统计一眼看上去最直观。

当然,直到上个月我还看见招工0.8k——1.3k的,进门闲聊老板就跟我抱怨招不到人,我心笑就你给的这点钱鬼才愿意来。

但表面上我笑着说:你试试把文字改成800——1300试试,数字越大越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老板想了想感觉有道理,非得免费赠送我一个面包。

搞得我一个月来都不好意思再去那家面包店了,因为我三个星期前看见他把工资涨到了1.2k——1.5k,终于招到服务员了。



夕阳武士的救赎


还OK啦,习惯就好,说话喜欢带English的People现在很多的。就题目而言,虽然我不清楚这个20K/30K是说的Base pay,还是包含了Bonus,但我可以Confirm的是,这个工资必须要有很好的Performce才行,否则的话,会被Challenge的。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里这样写道“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所以说钱喜欢说成20K/30K很大程度上是习惯不同!


在外企里面,或者像外企学习过的企业里面,对薪资的单位确实喜欢用“K”,比如明明是3万,非要说成30K。这也无可厚非,因为英语世界确实是这样的,这仅仅是习惯用语而已。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说截止日期,非要说“Deadline”,将"抄送"说“CC”。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也习惯把复制粘贴说成“Ctrl C”“Ctrl V”的。


我觉得排除各个企业的习惯性因素之外,猎头公司的推波助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猎头公司一开始基本都是为大型外企服务的,而外企喜欢将薪资说成“多少K”,因此猎头在发布招聘信息,或者面试候选人时,也喜欢说成“多少K”,随着猎头的普及,一些想用猎头公司的国企、央企、民企,为了适应猎头的做法,都把自己的薪资说成了“多少K”;而一些求职的候选人,为了更加匹配用人公司的要求,也在简历里把自己的薪资要求改成了“多少K”。


总之,外表高大上的外企,是习惯用“K”这个单位的,而外高端职场人才服务的猎头公司也是喜欢用“K”这个单位的。就这迫使很多职场人,尤其是显得自己“高端”的职场人,开始使用“K”这个薪资单位!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是应聘外企或者猎头职位,适当的“装一装”还是有好处的,起码人家会觉得你有这个“范儿”,文化匹配度高!如果你对自己也“装”,那就没意思了,你说2W/3W也好,说20K/30K也罢,谁还不知道你几斤几两啊!对不对?


-END-

点击上方关注【职场再出发】:世界500强资深经理人,2家公司的创始合伙人,为你深度剖析职场问题,助你职场再出发!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职场再出发


这么说的一般都是程序员,一个月挣个两三万块钱,装个高逼格说成20K、30K,这样能显得专业,还显数大。🙃



一点都不慌张


一个是装逼作用,显得自己够洋气够现代化,另外一个就是赚的少说一万两万觉得丢人,没有说10K-20K显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