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那么多“各庄”,为什么都要叫“各庄”呢?

京津冀一带,有许多村庄的名称里都带有一个“各”字,如北京的张各庄、杨各庄、庞各庄、岳各庄,河北的梁各庄、留各庄、柏各庄、胡各庄,等等。


京津冀那么多“各庄”,为什么都要叫“各庄”呢?

北京及河北搜索“各庄”结果

这些村庄名字的头一个字都是姓氏,表明这个村庄在历史上曾跟某个姓氏有过紧密的联系;有的庄名前所冠的姓氏直到如今还是村里的“大姓”。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村名中的“各”字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村名中的“各”字,本来是“家”字。张各庄就是张家庄,杨各庄就是杨家庄。


京津冀那么多“各庄”,为什么都要叫“各庄”呢?


那“家”又是怎样变成“各”的呢?这个问题,就要从汉语语音发展演变的历史上去寻求答案了。

拿“家”字来说,它在现代普通话中读作jiā,声母是j;而在中古时期(以《广韵》音系为代表),它读作ga,声母是g;在现代方言中,“家”字还有读作g-的,如江浙话读作gu,广东话读作ga。g变成j是比较晚近的事。

成书于公元1324年的《中原音韵》(元周德清撰)还没有反映这个变化。也就是说,g变成j不会早于14世纪。


京津冀那么多“各庄”,为什么都要叫“各庄”呢?


直到今天,这个变化的痕迹还可以见到,如“角落” (jiǎoluò)北京方言中说“旮旯”(gālá);“缰绳”(jiāng·sheng)北京方言中说成gāng·sheng,等等。

从中古(公元4世纪至公元12世纪以前)到现代,“家”字的读音经历了ga-gia-jia的演变。在“X家庄”这类村名中,“家”字保存了古音的读法,声母是g而不是j。

由于“家”字在村名中通常读成轻声,它的读音与现代普通话的“家”相去甚远,而与“各”倒很接近。久而久之,书写形式也跟着改变了,于是“家”便成了“各”。


京津冀那么多“各庄”,为什么都要叫“各庄”呢?


家发音变化

据统计,目前在北京市的郊区,以“各”字命名的村庄和地名有一百多个,其中大兴区最多,有近二十个,门头沟最少,只有一个叫曹各庄的,石景山区一个也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