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当前种植户“丰产不丰收”的问题怎么看?

十一东北大米


应邀回答问题:老农村人讲,种啥研究啥。外行少说话。

当今农民种地总是按老规矩,才觉得靠谱。跟大帮随下溜是多数,接照兔子🐰总在一个窝的传统种植模式,所以丰收不丰产。就拿今年大米来讲,创出名牌的大米加上精装可达到五六元一斤,而新鲜米上市只有两元左右一斤。消费者只认品牌和包装,而无牌的却被冷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超市里粮店里样样满目,相信自由选择权不会错的。

市场行情决定价钱,种植业是消费者定的品牌。


民农歌者


物以稀为贵,供不应求才有前景,如果供过于求就会造成滞销。果农最怕就是遇到这种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最近这几年我在农村看到的有几种农产品,就是造成这种现象,比如荔枝,如果过于丰产价钱就会低,甚至卖不出去,辛辛苦苦忙了半年基本工资都得不到,甚至还要倒贴人工肥料农药等等。还有就是圣女果,这几年很多投资商到乡下租地大力种圣女果,这种果相当的丰收,每一颗果苗都挂到满满的,不断的开花结果,每隔一两天就可成熟了,之前听说有很多都卖不出去,丢的到处都是,基本上没人要。


农村草帽大叔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鲁西印象,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在全国很多地区,无论是种植户还是养殖户,都很难逃出“丰产不丰收”的怪圈,看着满塘的鱼虾、满树的果实谁不高兴呢?但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卖难”和“贱卖”的苦恼。

毫无疑问,丰产是丰收的前提,推广种植技术,防治病虫害就是为了实现丰产,但是任何农产品的价格都受市场供求规律的影响,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扬,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物以稀为贵”就是以既定的市场规律而言的。

夏季正是瓜果蔬菜上市旺季,然而很多种植户却为销路犯了难,这些农产品滞留地头无人问津,但是在城里的超市和菜市场,同类产品却价格不菲、供不应求,如何在供求关系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打开更广的销路,找到更多的销售渠道,才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

拥抱“新零售时代”,通过电商平台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新媒体的传播效率更高,传播人数更广,比自己去市场上吆喝强多了,建立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又或者通过抖音、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直播卖货,打造农产品电商品牌,能够起到实现快速销售、丰产又丰收的目的。

其次,通过冷酷储存不仅可以适当调整市场上农产品的投入量,也可以增加农副产品的存放时间,给农民的收入再加上一道保险。目前也有很多种植户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增加冷藏设备投入,实现在“错时销售”策略上取胜。

对于广大农户来说,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种植品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再有就是跟上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及时跟进互联网电商行业,才能做到“丰产又丰收”。


鲁西印象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小柯基班长plus,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每到收获季节,各地农产品卖难的现象时有发生,丰产不丰收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严重的打击农民的积极性。要解决这个问题,生产经营者需要从产前规划布局、产中质量把关、产后市场营销全产业出发。

产前,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做好产业布局。

产中,严把质量关,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销路。生产者一定要按照农业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业产品,打造优势农产品。

产后,加强加工转化,拓展销售渠道,建设冷库储藏设施和农产品加工产线,建立销售渠道,做好市场超市的批发零售等。

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农民丰产不丰收的问题,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争取农业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小柯基班长plus


问对人了,关键点是什么,我总结是与市场的对接。你认为呢?



服务基层2年,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有几个例子在网上都能看到。有太多太多了。以下内容供你参考。



近期,多地农产品滞销新闻见诸报端,引发社会关注。

农产品滞销不仅让农民内心感到焦灼,也给市场销售和管理带来新的压力。

此轮滞销原因有哪些?

应如何破解农产品大面积滞销困局?

如何提高中国农产品的溢价能力?

从香饽饽到烫手山芋:猝不及防的变化如何看

眼下云南咖啡刚刚结束采收季,但种植户们却高兴不起来:今年,咖啡的价格每公斤只卖十元左右,比去年跌了六七元。过去的“摇钱树”,今年却成了负担。

“2012、2013年咖啡价格最好,每公斤最高可以卖到26元。但从2015年,咖啡价格开始走低。与价格形成反差的是成本,这几年,人工从每天40元涨到70元,尿素一袋从85元涨到120元。这样算下来,今年保本都很难。”咖啡种植户屈勇说。

不仅仅是咖啡,今年马铃薯、番茄、辣椒、大蒜均出现了滞销。

在内蒙古,马铃薯大量滞销,价格跌至近十年最低谷,很多种植户最后只能以0.3元/公斤左右的收购价卖给当地淀粉厂。在经历了连续3年涨价后,今年大蒜价格一落千丈。

在云南,去年最高可以卖到每公斤8.5元的大蒜,今年价格最低时仅卖每公斤0.8元;去年最高每公斤16元的独蒜,今年的价格仅为每公斤6元。云南省农业厅的数据显示,大理、丽江、怒江等地大蒜滞销量超过10万吨。

“作为一般农产品来说,如果不能在‘特’字上做文章,很容易受到主产区的冲击,再加之云南的生产成本普遍高于其他省份,这样就更容易受到全国供求关系的影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室主任陈晓未说。

“去年10月,秋收后的马铃薯很大一部分没卖出去,积压了60万吨,今年4月底才基本卖完。”内蒙古某马铃薯种植大县农牧业局负责人说。

在广东徐闻县通达果汁加工厂的门口,装满菠萝等待过磅的车辆排成长龙。当地政府倡议工厂帮助农民渡过难关,工厂以0.18元每斤的价格收购农民菠萝用于榨汁。工厂现场负责人告诉我们,工厂每天的加工能力是300吨,但当天已收购了600吨,第二天不知道还会运来多少。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鲜活农产品受市场、信息、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加上我国农业的生产、加工、储藏、物流和消费的全产业链条还不健全,产销不对称,农产品“卖难”时常出现。

在2017年“蒜你狠”行情的推动下,大蒜价格持续走高。然而最近正值今年新蒜上市季节,“蒜你狠”却变成了“蒜你惨”。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4月,全国大蒜平均批发价每公斤5.44元,环比跌11.3%,同比跌59.9%,较近5年同期平均跌30%。农业农村部官网5月11日公布的当天国内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监测的60个品种中,大蒜位居价格降幅榜首。

“丰产不丰收”“菜贱伤农”,一次滞销也许让农民一年的辛苦全部付诸东流。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成了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

从品质到渠道:颇显棘手的滞销从何来

目前,不少地区正在组织电商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面对全国每年大量出现的农产品滞销问题,京东以最快速度成立了农产品滞销帮助中心,旨在带动各地滞销农产品销售,化存量为增量,减少农民损失。

然而近日,山西临猗县政府发布的一则针对“临猗苹果滞销”营销方式不当的声明引发关注。声明中称,多个电商发布“临猗苹果滞销”的营销策划,利用打“悲情牌”营销临猗苹果,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营销内容有诸多夸大失实之处。

如何科学合理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看,农产品市场运行出现波动十分常见,但如何合理规避农产品运行的市场风险却值得市场和管理者深思。

实际上,滞销对于中国农产品来说并不陌生。相比于其他行业,农产品市场具有更多的不可控性,类如自然灾害、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产品信息不对称,甚至是交通便利程度都严重影响着农产品销售的情况。

一些农户在选择种植农产品时不按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市场需求作为种植的依据。“这种无目的、无规划的盲目种植方式,必然导致相应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大涨大跌。”陈晓未指出。

“以徐闻菠萝滞销为例,除了天气原因,主要是近百年未变的传统种植模式带来的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弱等原因。”徐闻县菠萝行业协会会长吴建连表示,近几年全国各地不时出现的农产品滞销的案例,从表面原因看无外乎都是天气灾害、产量过剩和销售渠道不畅等。

“但深入分析发现,除了不可抗力,因为老模式种植而抗风险能力弱、品种陈旧低端无法满足市场品质需求和经营理念模式落后等等,才是重要的深层次原因”。

与此相对应,今年徐闻本地农民种植的巴厘菠萝大多每亩亏本千元以上,而优质品种“台农17号”每亩利润达8000多元。“同是种菠萝,一样的土地,一样的天气,结果却完全不同,这是一个鲜活的样本注解:农业,改革生,不改则死。”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周建华指出。

由于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农民无法获得精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另外,在我国当前小农经济下,农民对于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每年在决定种植品种时,更多地受当前价格的引导,形成了“小生产—大市场”的供需矛盾。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产品滞销地区的加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产能低,精深加工链条短,而且大都面临环保不达标而停产的困境,从而无法支撑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加工生产需要。

专家指出,农产品滞销,既有传统生产方式或产品本身的问题,又有传统营销模式的问题。而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更为系统化、体系化的解决机制。

从理念到行动:农业发展保障机制怎么建

夏至,江西省定南县历市镇车步村的千亩茭白种植基地。“前几年茭白市场行情不好,每斤低至几毛钱,好多茭白烂在田里。

为解决销售难题,我们从浙江余姚引进优质茭白品种,与邮政部门合作建立电商营销网络,筹划兴建茭白冷链仓库以解决集中上市时价格低廉的问题,同时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茭农在安全生产和监管上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使车步茭白逐渐在市场打响了无公害品牌。”车步村党支部书记钟有良说。

车步村的探索,也经历了痛苦和转型。“这可以说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痛定思痛我们做转型,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走对了。”钟有良说。发展新农业,创新和探索不可缺少,要基于互联网思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品质,提升销售效率。

面对市场风云变化,滞销在所难免,而借助营销手段,只是解一时之急,却是治标不治本。如何避免农产品滞销,还得从农业发展上找到解决办法。

专家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农产品供需失衡、价格大起大落的问题,还得依靠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改变大而不强、低端同质竞争的现状。

“要加快推进小农生产融入现代农业。”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农业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罗俊丽表示,可以通过按区域种植、规模化生产、订单销售,建立大宗农产品的稳定销售渠道;通过龙头带动建基地,建立和农民的利益链接机制,形成农业产业联合体。

为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业农村部日前主办了2018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首场对接活动现场签约超过54亿元,总采购额达到127亿元,采购量约为252.6万吨。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指出,贫困地区产销对接是实现农民脱贫增收的“牛鼻子”、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要聚焦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优质特色农产品,通过采取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仓储冷链设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品牌建设、畅通营销渠道等措施,让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不仅产得出、产得好,还能卖得出去、卖上好价钱。

为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内蒙古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李志平建议,应加快发展产地精深加工,扩大初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合理布局加工企业,支持中小型加工企业兼并重组,科学设立加工产业园区。

“政府还须加强产业监测和信息发布,做好预警预报,适当调控规模和价格,规避集中上市风险。”海南热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院院长柯佑鹏说,此外,建议推广农产品价格保险机制,减轻种植户的经济损失。



浅析我县当前农产品滞销造成丰产不丰收问题的原因及对策作者

案例:我县赵家店数百亩杨梅集中成熟,因无老板组织收购,形成了滞销的局面。

近日,大姚网传出赵家店数百亩杨梅集中成熟上市,600吨杨梅严重滞销的信息,这是近几年我县辣椒、大蒜、豇豆等大宗农产品滞销形成丰产不丰收的又一个缩影。随着一次次农产品的滞销,必然给广大农民造成大的损失,也挫伤了通过发展经济作物增收致富的积极性。

为何滞销?纵观历年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时有发生。不管是以前政府引导大规模种植的大蒜、豇豆、小米辣,还是现在市场引导的大蒜、洋葱和杨梅,都大多难逃“滞销”的厄运。农业管“丰产”,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则管“丰收”,造成农民“丰产不丰收”主要原因在于生产与需求错位,信息与市场严重脱节导致农产品滞销。

农产品滞销原因分析:

分析近期杨梅滞销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我县农产品滞销存在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农产品生产落后,缺乏专业化指导。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农民作为一个生产单位既是一个家庭又是一个企业,他们的劳动力主要来自家庭成员,保留着一些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专业知识严重欠缺,又缺乏专业化指导,难以应对病虫害及其他自然原因造成的减产或意外,致使生产率不高,农产品质量不够高。

二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盲目跟风。农民的生产行为,基本上都是被动的盲目行为,他们忽略了农产品是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的,只知道某一年价格好便跟风种植,根本对市场信息没有把握,不去考虑未来价格走势以及市场前景,不知道产品的市场在何处。只是以价格为风向标,当年价格可观便大量种植,价格低廉便放弃种植。

三是农产品流通渠道不够完善,销售方式落后。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部门在大力鼓励农民种植的同时,轻视了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的重要性,各政府部门重生产却无力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当前我们也缺乏专门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够完善,流通环节太多,致使农产品流通两端延迟加大。

四是加工、冷藏储存能力不足。当前农产品一般直接销售,无任何深加工,且冷藏储存能力薄弱,不能满足大量农产品集中上市的需要。农产品大量集中上市的时候,不能及时运销的农产品由于不能得到有效的加工和冷储,从而腐烂在田地里或者仓库。

农产品滞销解决对策:

一是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从农产品生产种植环节入手,规范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生产保证农产品质量,质量有了保证再谈销售,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就无法提高销售水平;另外要加强专业化生产,这可由政府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专门知识普及或实地指导,农业部门组织知识讲座,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化水平,进而提高农产品生产率和质量

二是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共享体系。农产品滞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信息不对称,所以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共享体系很有必要,可以由乡镇政府部门或者专业协会通过互联网建立专门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共享体系,使农民把握市场信息,理性地选择农产品种植,理性地考量种植规模,减少农产品种植盲目性。

三是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的销售要多方开拓流通渠道,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一个大趋势,可借鉴我县以核桃为主的农产品取得的网络销售经验,加强农村网络信息化基础建设,使农民接触网络营销,接受网络营销,主动开展网络营销,实现生产基地与消费者的对接,缩短农产品流通延迟,利用网络做好农产品宣传,打造出地方品牌产品特色。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生鲜品物流与储藏,延长水果、蔬菜等的耐储藏耐运输力,使农产品走得更远。

四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产销一体化。可以在乡镇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工后的农产品更加耐储存和耐运输,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还可以增加当地就业,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而且企业可以就地取材,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企业将加工品投放市场实现产销一体化,不仅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问题,还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五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行品牌营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更注重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可以考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到一起,要重视品牌的力量,当某一种农产品种植达到一定规模,可与当地其他名优特联合打造地方品牌,发展地方特色旅游,通过观光旅游在休闲中做好宣传,促进农产品的营销,从而带动当地交通、餐饮、旅游等产业的全面发展。


梦农人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去看:

首先,一方面当在供大于求的时候“丰产不丰收”是正常、合理的。毕竟“物以稀为贵”。不管农民种什么,只要是大丰,价格肯定就上不去,农民自然挣不上钱。也就出现了“丰产不丰收”的问题。这种情况是符合经济规律,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其次,另一方面当出现农民“丰产不丰收”,其他人又吃不起的时候,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而我们所说的农民“丰产不丰收”,往往也是针对这种现象。那么问题出在哪儿了?怎么样应对呢?

“丰产不丰收”原因一:第一农民从种植到销售的各种成本太高,导致利润太小,要提升利润那么只能退稿市场终端售价。老百姓吃不起,需求少了,就很容易出现农产品滞销。

“丰产不丰收”原因二:农民也就是种植户在销售链上往往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遇到为牟取暴利强行压价中间商,农产品自然就卖不上价钱。

解决方法一:改变农村原始的生产方式,逐步的往规模化生产上靠,首先做到降低成本。

解决方法二: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抛弃传统的中间商。电商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农二代的精神家园


你对当前种植户“丰产不丰收”的问题怎么看?

种植业长期都是处于“丰产不丰收”的局面,过去种植农产品有供销社负责收购,年初将收购的农产品标准、价格公布,农民就根据各人的特点进行种植,基本是丰产就丰收。现在只有烤烟是有种植合同,别的都是随行就市了。在贵州几家烤酒企业与农民签订种植高粱的协议也是很好的,我感觉能够赚钱我就签订协议,按照协议种植,协议种植就能保证丰产又丰收。


但是现在的种植业“丰产不丰收”现象特别严重,种植不难销售难,当某些农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收购商就压低价格收购,这种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市场销售价格高,有的甚至缺货。就是从农田到餐桌这一段没有处理好,导致消费者用高价购买农产品,种植农民以低价格销售产品,利润是中间商赚取了。如鱼腥草收购价格每公斤在4元左右,到消费者的手中就是20元左右。

过去有的县级农业部门除了帮助指导农民种植蔬菜外,还利用农业部门的关系联系蔬菜的销售,使种植蔬菜的农民丰产又丰收。


要使种植户“丰产不丰收”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必须解决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有牵线搭桥的机构,目前只有供销社和农业农村局才能胜任。供销社是有经验的和网络齐全,轻车熟路。另一个是农村农业局,这个局有种植技术,有农村经济部门,既要在种植技术上指导,又要在销售方面给予协助。利用网络指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产品,避免种植户跟风种植,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状况。实行协议种植,减少丰产后销售不出去的后顾之忧。


老周说三农


一是市场难把握。广大农民对市场行情不了解,种多种少心中无数,往往盲目跟着市场跑。加上近年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绝大多数农民对有关政策了解少,市场难把握,特别是涉及出口贸易的农产品,受国际市场和经济形势影响更大,价格起伏不定。

二是行政干预多。有的地方片面追求政绩,发展专业村、专业乡镇,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是下指令、定计划,搞"特色"农业,使农户没有跟市场连起来,造成与市场脱节。

三是经纪不规范。农村经纪机构法制观念和信誉意识差,与农民签订的购销合同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也有的虽然履行,但标的表述不清,利用农民合同知识少,法律意识淡薄的弱点,在收购时压级压价。

四是假货难提防。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假农膜、假柴油机、假农机、假信息在一些地方充斥市场,农民高价买进,却身受其害,由此造成的绝产、减产现象时有发生。

五是入市环节多。因运输、销售等方面的困难,一家一户的农民到市场销售的极少,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中介人倒卖入市。入市环节多,层层压价、剥利,出现了倒(跑运输、搞贩运)的比种的赚钱多的 "倒挂"现象。

六是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生活和出口贸易对农产品的消费提出了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而当前种植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使农产品品种雷同,供大于求,又不注重产品更新换代,滥用催熟剂和禁用农药的现象也大量存在,造成农产品质量不高,数量结构不优,市场竞争力不强。




看遍人生百态


丰产不丰收,是因为对市场没有足够了解,国家或者地方政府要建立大数据库,引导农民搞种植或养殖。

数据库应有各区县种植各种作物的具体面积,评估产量,以及往年销售水平和价格,让农民了解其中周期及风险,规避丰产不丰收的困惑。

数据库应对一些种植少的作推广,每年都有理有据的种植,虽然不会有暴利,也不会产生风险!


清清泉水l


农民栽田种地,期望的就是风调雨顺,丰产又要丰收。“丰产不丰收”“菜贱伤农”,一次滞销也许让农民一年的辛苦全部付诸东流。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成了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

究其农产品滞销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市场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具备规模化产业化的能力,这导致在品质把控、物流运输等方面的成本高,从而让农商在农产品销售链上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另外,传统线下代理为牟取暴利强行压价,打击了农商的积极性,导致农商资金无法回拢,进而使农商生产技能低下,产品质量下降,最终导致产品滞销,严重影响农商收入,久而久之,特产人越来越少,特产也就越来越贫瘠。

对于农产品在农村无人要,而在城市却抱怨吃不起的怪圈,关键是要打通从原产地到城市餐桌上中间的信任通道。经过“地沟油、苏丹红以及瘦肉精”等事件,现代人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农商户可以依托当下农村电商平台进行网上销售,也是当下最重要的销售渠道。未来农村电商的道路会走的越来越稳,农民的日子也会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