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黨的"優勢"日漸明顯,入黨和沒入黨差別還是挺大的

正文共: 1106字 4圖

預計閱讀時間: 3分鐘


大學期間到底要不要入黨?相信在你瞭解了這些潛在"優勢"或者"福利"之後,你就不會再去糾結了。

01、考選調,競爭壓力大大減小,更易"成公"!

畢業之後,很多同學都選擇考公務員,無論是國考,還是省考,那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當年我報考國家工商管理局的一個職位,競爭比為2016.5:1,堪稱"中500萬彩票"的比例,競爭實在太慘烈。

但如果你在大學期間入了黨,同時又是學生幹部(一般入黨的都是學生幹部),你就可以參加選調生考試了。選調生的平均競爭比大概在8:1左右,甚至更少(不同地方不同崗位有所差別)。這樣的競爭讓你更容易通關,更容易"成公"。

大學入黨的

科普一下選調生:

選調生是公務員的一種,錄用後直接為公務員編制。

選調生是省、市、縣委組織部掌握的後備幹部;而招考錄用的公務員,是普通的機關工作人員。

選調生提拔速度比公務員快得多,一般本科畢業定科員,碩士定副科,博士定正科。我國幹部隊伍中,許多年輕有為領導幹部和相當一部分高級黨政幹部都是選調生出身,所以,組織部門一直把選調生工作視為優秀年輕幹部的"源頭工程"。

大學入黨的

02、考公務員受限少,壓力小,機會多。

考公務員圈子中有這樣一種說法"學得好不如考得好,考得好不如報得好",大學生入黨之後,不僅對考選調生有益,對於各類公務員考試,機會也比其他非黨大學生多。觀察近幾年的公務員考試你就會發現,很多職位都要求考生具備黨員身份。僅僅這一條限制,你的競爭對手就會少很多,壓力也減小許多,考上公務員的概率更大。

大學入黨的

03、考研面試更佔優。

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本科畢業之後選擇繼續讀研的不在少數。考研的最終成績是筆試成績與面試成績按百分比算出來的,每個學校筆試成績和麵試成績佔比是不同的。

有的學校筆試成績和麵試成績各佔50%;有的學校是筆試成績佔40%,面試成績佔60%;甚至有的學校筆試成績佔30%,面試成績佔到70%。

綜合來講,研究生面試成績是非常重要的。參加面試的學生如果是一個黨員,面試老師從心理上就覺得他在大學期間的表現還是非常優秀的(一般能入黨的大學生肯定都是成績、能力各方面很突出的),給面試老師的印象不錯,那他整體的複試成績也不會差。

大學入黨的

04、 評優樹先更受青睞。

據統計,目前在高校中,大學生黨員很多都同時還是班幹部、學生會幹部或社團幹部。在學校的各個方面,作為大學生黨員,都更容易得到學校黨組織、團組織;校領導、老師和輔導員的器重。在評先樹優、獎學金評比等方面,也更容易把名額向黨員同學傾斜。因此,作為大學生黨員,更容易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三好學生、更容易獲得各類國家獎學金。

瞭解了這些,你還糾結該不該入黨嗎?努力一把吧,至少別讓自己後悔!

好的小夥伴們,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這些了,想要了解更多大學乾貨可以關注私聊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