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中师生:己之不幸,国之大幸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1999年结束,全国培养了近400万的中师生,最早毕业的一批中师生已经退休,最后一批参加工作的中师生也在40岁左右。一代中师生终将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时代的记忆,笔者谨以本文向一代中师生致敬。


一代中师生:己之不幸,国之大幸

中师生:“己之不幸,国之大幸”的一代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解决农村小学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就读中等师范学校,三年毕业后分配到城乡小学任教的招生政策,这一政策执行至1999年。

那个年代,能够考上中师,成为一名中师生,意味着解决了一辈子的吃饭问题,捧上“铁饭碗”,吃上“皇粮”,跳出了农门,因此,当时考中师的难度不亚于现在考重点大学。中师生大多数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毕业之后又回到农村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

一代中师生:己之不幸,国之大幸


当中师生毕业的时候,很多三年前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可能考上了重点大学,又过了4年,当年的同学大学毕业了,可能被分配到某大城市的政府单位上班,而自己正在某个乡村小学的教室里上课,这种巨大的命运反差,曾深深地剌激过每一个中师毕业生。从个人前途来讲,成为中师生,是”己之不幸“!

成千上万的中师生毕业以后,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飘向祖国大江南北的每一个山村,生根发芽,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年的中师毕业生,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都能拿得出手,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体育、音乐、美术,他们都能胜任,是真正的全学科教师。几十年间,一代中师生勤勤恳恳,让无数的山村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成为国之栋梁。从这方面讲,一代中师生,是“国之大幸”!

一代中师生:己之不幸,国之大幸


对中师生的话

对于已经退休或者即将退休的一代中师生来说,他们是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是最悲情的一代教育人。从几十块钱的工资到现在,一路走来,实属不易,退休之时,又恰逢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有些时候,不得不说这是“命”。对于现在仍然奋战在教育战线上的中师生来说,你们会像已经退休的中师生一样,终将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对一代中师生来说,是时代造就了他们,他们也造就中国基础教育的灿烂。时代不能记忆,时代也不会忘记,有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师生。(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