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矛盾多,怎么说老人才愿意听?

岁月静好静待花开时光


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是0—5岁,最好是父母自己带孩子,特别应该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隔代亲是现实,隔代教育容易溺爱孩子。但也有长辈教育耐心的好处。

老人的教育不是很跟上时代变化,需要跟老人耐心沟通,如果沟通不了,最好自己带孩子。


想通即心通


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好久,但我更希望在教育问题上爸妈亲自来,隔代教育不是太好,例如,我公婆是60年代的人,我家宝宝才6个月,他们什么都不懂,但每次插手我带宝宝这是,并告诉我该如何如何,弄得我很反感,作为老人,应该只看不做不说,能帮把了帮一把,帮不了就别说话


育儿小能手多妈


目前中国隔代教育对中国未来人口素质的影响着实令人担忧,因为大多数老一辈对子孙都过度溺爱,导致小孩耐挫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性格不够活泼等。那么隔代教养过程中如何与老人沟通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呢?愚以为:

1.在孝顺尊重的前提下与他们沟通。

2.找能让老人听得进话的人去沟通。

如果你觉得老人有些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你可以让老人比较相信的人去说,告诉她如果孩子模仿也会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上幼儿园或上学就会被人笑话。通常出于疼爱孩子,老人会“听”这样的话。

3.掌握说话时机。

如果有意见想对老人说,最好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老人很要面子,被你当众一说,会觉得下不来台,不但不会改,还会更加固执。老人特别高兴的时候也不适合说,否则会让人扫兴。所以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场合是需要等待时机,细细琢磨。散步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尤其是看到电视里有相关的场面或生活中碰到同样的事情时,成功说服老人的几率会比较高。

4.有时让孩子去说。有时老人坚持的某些事,一时无法反驳,不妨先顺着她的意思, 等“谋划”一番后,让孩子来说。

5.用自己的缺点说

当与老人在某些育儿观念上发生冲突时,不妨反着说,即告诉老人如果不怎样做,孩子就会变成她不希望看到的那样。对婆婆,可以用自己当反面教材;对自己的妈妈,可以“牺牲”老公。通常,老人对自己孩子配偶的缺点都很不喜欢,绝不愿意让自己的孙辈重蹈覆辙。但切忌反过来说,否则会伤害老人,因为这如同指责她在教育子女上是失败的。


玛蒂尔达另类英文启蒙


隔代教育,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0—6岁的儿童家庭,大城市隔代抚养的比例达到了50%,农村隔代抚养的比例已超过80%。隔代教育中的不和谐在很多家庭中都普遍存在着,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面对隔代教育中出现的大大小小的分歧,年轻的父母们若能领悟并做到以下三点,老人是很愿意听取意见、并达成家庭育儿共识的。

第一点:交流并统一家庭育儿目标。首先,开家庭会议很有效。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在组织家庭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全家人在一起(孩子发起更好),经常开放式的交流、沟通育儿的理念及核心要点,比如好习惯的重要性,要培养孩子哪些好习惯(按时起床、按时睡觉、讲卫生、不偏食、爱运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关爱他人、有礼貌、积极主动、爱读书、懂感恩等,最好是用笔记录下来)?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育儿目标明确统一了,隔代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就化解了,本着抓大放小的协作原则,年轻的父母与孩子的祖辈之间的育儿沟通也就畅通多了。其次,帮助祖辈们学习新的育儿知识很重要。有机会让老人多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家长会,父母们多和老人交流自己的育儿心得,求同存异等等。

第二点:多说感恩老人付出的话,让老人拥有成就感、信任感。在一个三代同堂家庭中,父母对祖辈的感恩是首要的,感恩老人过去生活的努力;感恩老人放弃晚年的清闲帮带孩子的辛苦;感恩老人培养孩子某个好习惯,这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举例:尤其是节约、礼节、吃苦耐劳好习惯的培养上,您培养小孙女太到位了,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我们一定要向爷爷奶奶学习)。

第三点:多说关心老人的话,多做关心老人的事。家庭关系和谐了,观念也容易统一了,遇到分歧,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生活中多陪伴老人,让老人感受到被重视,时不时的给老人买点东西,全家人一起聚餐、旅游、看电影等。避免让老人心里感觉在家庭中扮演的只是家庭保姆,孙子奴仆的角色。

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平衡隔代家庭育儿分歧很重要,沟通是关键。


宋光威2020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关于隔代教育矛盾多,怎么说老人才愿意听?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隔代教育矛盾是很多,有时也很让人头疼,不过还是要相互体谅。因此,当老人执意坚持自己的观点或做法,而这种做法又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时,年轻父母则不妨做点让步。如果是原则性问题,那么在坚持自己意见的同时,也要讲究沟通方式,不要硬碰硬,更不要得理不让人。以下是一些建议:

  1.单独聊

  当我们和老人产生矛盾后,首先要注意找准组合,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是与爷爷、奶奶沟通,那就请爸爸出马;如果是与姥姥、姥爷沟通,就请妈妈出马。而且,不要把问题搬上台面,一定要找没人的场合私聊。这样,即使老人意识到确实是自己的做法欠妥,也更容易坦诚以对。此外,在沟通之初,年轻父母要尽量先表达对老人的感谢和关爱,再慢慢切入正题。

  2.讲明事实

  当发现老人对孩子有溺爱现象或不妥当的教育方法时,我们要顾及老人的自尊心,最好从侧面提醒,说话只说事实,而不带批评或任何让老人马上改变自己做法的要求。切不可当众驳斥老人,那样只会伤了老人的心,还让矛盾更加恶化。

  3.找对理由

  在养育上和老人产生分歧时,不要在问题表面争论不休。如果有科学依据,不妨将反驳的理由建立在此基础上。这样既体现了对老人尊重,又容易让老人接受建议。毕竟,所有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愿意孩子越来越好的。坚信这一点,你的理由如果有根有据,老人一定也愿意改变自己的做法。

  4.抓住时机

  教育孩子讲契机,说服老人也要讲时机。如果对方此时心情愉悦,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现这个问题,建议和意见易于被老人接受;如果气氛、场合不对,说服则易遭遇反击,最终问题没有解决,还导致不欢而散。

  5.兼顾老幼

  年轻父母想说服老人时,往往站在对孩子好的角度去说,比如: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但这样的说法容易让老人产生逆反心理:“难道我是故意对孩子不好吗?”因此,在和老人讨论养育问题时,不妨老幼兼顾,既为孩子考虑,又为老人着想。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问题,也许事情更容易解决。如果遇到强势的老人,你可能无法说服他,他也不会承认自己有错误,那么就不妨以柔克刚,让老人体会到因为自己的让步而使你不再为难,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6.转移并引导对象

  有很多事,矛盾的焦点并不在老人身上,也许只是导火索由老人引发。那么就要冷静一下,掐断导火索,回过头去找真正的矛盾焦点。

  7.多谈心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大家因某种缘分走到了一起,那么生活中的大情小事就应该相互体谅和关怀。平时多与老人交流,不要总说孩子的事,多多沟通生活中其他的事也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利于在双方有矛盾时相互理解和宽容。

  8.善意的谎言

  很多矛盾,有时候只需一个玩笑、一个善意的谎言就能轻松解决。尤其是对于物质上的矛盾,不少老人都是一路节俭过来的,当看到为孩子花费过高时,会觉得不值。此时不妨来个善意的谎言,使其安心。比如,给孩子用稍贵些但是品质高的用品时,不妨跟老人把价格说得便宜一些,或者尽量说是打折、特价、单位发的、朋友送的等等。

  9.冷静处理

  对于老人在育儿上的一些错误做法或说教,有时候不必争个面红耳赤,冷处理反而效果更好。年轻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对老人的指责、不满权当没听见就好了。不过,适当的时候,撒撒娇,表示自己很无奈什么的,老人的气也就消了。

  10.尽量自己带娃

  作为母亲,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言传身教真的非常重要。自己带孩子,孩子会更加懂得爱和感恩。同时爸爸也要肩负起带娃的责任,别一回来就只知道玩儿手机。和宝贝有关的任何事爸爸同样有责任。最重要一点,家庭出现矛盾的时候,爸爸要第一时间站出来。

  其实在养育中,没有绝对的对错。老人帮我们带孩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帮助,应该尽量让他们感到宽心、肯定和安慰。








慕小乔


我从事教育工作,是华哥心理家庭教育指导师,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看到你“隔代教育矛盾多,怎么说老人才愿意听”这个话题,感受到你对老人的教育方法很不满意,认为老人的观念老了,认为自己教育孩子的观点对,想改变老人教育孩子的观点,但是老人不听,让你很烦恼。对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你的矛盾产生的原因:

第一,首先要明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担在自己肩上。

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你做父母的年龄和孩子是同龄的,要学习如何做父母,如何用爱的滋润陪伴孩子成长,要懂得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规律,而不要人云亦云,焦虑埋怨。


第二,你认为的“隔代教育矛盾多”这矛盾与孩子无关,这矛盾是你与老人的矛盾。

这种矛盾不仅是婆媳之间有,母女之间也会有。

这种是非常常见的,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在家里总看不惯老人的做法,总是觉得老人落伍了,啥啥啥的都不懂?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


矛盾反应在“隔代教育”上,实质上是你与父母两代人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特别是你与自己妈妈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如果是婆媳,也是与原生家庭妈妈的影射。


第三,关于“怎么说老人才愿意听?”这句话的前提是,你认为你是对的老人是错的,老人要听你的。

实际上,家庭中本没有对错,只是角度不同罢了,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老人有自己经历,因此会有自己的教育观。

如果想改变老人,让老人听你的话,往往是徒劳的,会增加很多矛盾。


应该说隔代教育的矛盾,不在于孩子,也不在于老人,而是你“想改变老人”的态度。


这里给几点建议:


1、接纳老人与你的教育方式的不同。


不把焦点放在改变老人上,而是接纳。

既然你让老人看孩子,一定是老人在帮你。

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就会接纳老人与你的不同。


2、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看到孩子的需求,也看到你跟父母之间对孩子不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所遇到的没有对错,只有经历。


如果老人的教育态度不同,也就是孩子所应该遇到的。没有对错。


3、如果需要跟老人交流方法,一定避开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也倾听老人的想法。互相尊重的态度交流。

允许不同的存在,宽容的心,和谐的家庭才是最好的教育。


谢谢,但愿对你有所帮助。



海渔儿温暖小屋


隔代教育确实是一个大难题,本人深有体会。

首先说咱们国家对家庭观念上始终不自觉的传承着旧观念,从传统的传宗接代世袭的观念看,祖孙关系具有特殊的亲情关系。这就会出现如何教育孩子方面发生分歧。由于多数家庭都有隔代亲的亲情关系,尤其爷孙之间的关系中溺爱成分居多,因而就会出现父母管教孩子时,其祖父母进行干涉,两代人对于教育孩子的观念不同,必然会引起家庭矛盾,当然,这对教育孩子极为不利。

我的体会是,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或指导孩子学习时,作为老人尽量的不要干预,即使管的不当切忌不可当面训斥其父母,否则会出现一个家庭,对孩子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定然让孩子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老朽求是


隔代教育其实最重要的一定是沟通和理解

各执一词,父母理性,老人家感性,自然会有矛盾。可以用以下方式来试一下,让老人愿意倾听:

1.找一个合适的时间

不要在孩子真正有问题了,再去说,而是提前沟通,在问题之前协商明白,什么事情应该怎么做?找科学的办法指定规矩。

2.找更有权威性的人告诉你们答案

年轻人和父母教育孩子不一样,也不知道谁的对,那就找专门研究孩子的人告诉你们答案,老人也能信服。

3.举身边例子,用事实说话

找到身边其他父母教导孩子的例子,给老人家看,亲眼看见了,她也就死心了。

隔代教育过程中,父母与老人家的沟通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老人家接受新思想的能力慢,很多老人还有孩子气~

爸爸妈妈不要太着急,相互配合,教育孩子是场游击战。


小式


这个隔代教育真的是一大难题,现在学校幼儿园都要求孩子说普通话,但是父母这个普通话真的是一言难尽说方言不是方言,说普通话还真的不是普通话,每次让你听后特别别扭,孩子现在模仿能力特别强,平翘舌不分,土不土,洋不洋,每次还不能方面纠正婆婆,只能说给孩子,你说老师是这样教我们的和你不太一样[流泪]


香草可樂加草莓布丁


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经历不同,环境不同的问题。我国发展迅速,父母一代经历了改革开放,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历了大面积下岗,算是动荡的一代,所以不管什么事骨子里面都会选择图个安稳,新生事物接受困难。

第二:生活习惯及惯性思维的问题。父母和自己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认知就会存在差异,再加上老人生活了一辈子,很多事已经是定性思维,想去改变一个人几十年的生活习惯,难,想去改变一个人几十年的认知,更难。

第三:两个同龄人在一起生活,都会有摩擦,何况跟老人。


总结:让老人多于社会接触,多和小区的老头老太太交流,不断更新认知,思想先进了,行为才能跟得上。其次年轻人要多跟老人沟通,多解释,寻求思想上的统一。最后教育问题是传承问题,自己的言语、行为会是孩子最好的模范,跟孩子也需要沟通,让他自己去理解什么才是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