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讲得好,教学成绩一般,教学成绩突出,却不会讲公开课,你认为哪类教师更靠谱?

米兰君说教育


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上好一堂公开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好一堂公开课往往不是一个老师的力量。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需要深入的研究教材。需要深入的研究,学生需要反复的磨课。最后才能开出一些优秀的公开课。我这样反复的打磨训练,这是一个优秀老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才能带出好的学生。如果连一堂优秀的公开课都没有能力开出的人,他怎么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怎么才能够带出具有优秀成绩的学生呢?


南风窗


我是一个中学高级老师,多次给县里学科老师上公开示范课课上到腻,竞赛课从县级到市级到区级均拿了一等奖!教学成绩河学期基本县里面第一很少第二!也多次听各种公开课和竞赛课,从我的经历而言平时的教学课和公开竞赛课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果用公开课竞赛课方式进行平时的教学那么教学成绩不会很好,因为所有的公开课和竞赛课包括我上的在内都是花架子,但是没办法呀,专家和评委喜欢呀!记得2010年我设计的一节从县级到市级再到区级均拿一等奖的竞赛课,上完后来年教学再到这节内容我完全不敢用竞赛的方式上,因为上完下来还得抽时间去补上课的笔记!否则学生这节课的重点考试内容的笔记都不知道!


青丝飘扬1


本人从教三十多年,这两类教师我身边都有,我更欣赏第二类教师,这类教师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准备,适合学生;而第一类教师大都是表演型的,他是表演给听课领导和教师看的,他的出发点是听课的老师而不是学生,他没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出教学成绩也不意外,同时这类人大都会做表面文章,有华而不实之嫌,第二类教师都是实干和较厚实的人!


秋河忘归


我自己成绩一直全区第一,我就讲不了公开课,自己上课,很随意,很有趣,很有想法,不准备的时候很多好的想法。一到那种准备好的,多长时间开头多长时间重点,我就不行。所以我只是一个帮别人顺课做课件的大师,不过我也很满足。我同事,每次出去讲课都是区第一,成绩一塌糊涂,她太规矩,太程式化。花费我三倍的努力,也顶多是过半。我感觉教学的热情很重要。我最开心的时间是上课时间,别的无所谓了。


Utopia


我教师生涯的前几年,也讲过多次公开课,当然这是领导安排的任务,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收到一些益处,但是按这种方式上课,效率低,学生参与度有限,教学任务进展缓慢,教学成绩不理想,愧对学生。这使我发现了公开课的确华而不实。现在少了一些花哨,多了一些落实,力求大多数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总之,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千秋,但是后者常态课为上,否则会东施效颦,自误误人。现在的新老师多幸福啊!一上来就有人告知真相。我是如入歧途好几年才明白,多么痛的领悟啊!不过这也不错,现在我两种方式都掌握了,切换自如。公开课也上的厅堂,教学成绩也名列前茅。算是渡了一劫。


看看吗看看吧


看到这个提问,真是让我浮想联翩,同时也回忆到很多学校里的种种情形。

公开课和教学成绩,想必是每个老师都会遇到的情况。下面就说说曾经的我的一些感触。

本人是一个不愿意多说话的人,因为看别人怎么说,会更有趣。但我做了老师,就不能不开口,这也许是挑战,也许是磨炼,但更是职业的要求和必须。可至今,我仍不愿意多说话,我觉得这挺好,符合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愿望。而当初做老师不得不说的情形还是让我匪夷所思。面对着学生,把要讲的课讲清楚,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喜欢上自己所教的课,甚至喜欢上老师这个人,真是当时我的愿望。因为我不愿意走寻常路,更不愿意墨守成规,因为我一直相信,把教育看成一件差事,或者工作,而不得不为,最终是会平庸下去的。

我教的课是英语,而英语课怎么教,什么才是更为正经的路子,我始终都在摸索前进。而教学成绩才是硬道理,这也是我不能忽略的地方。所以,就我自己而言,也是充满了矛盾和困惑的,但尽管如此,也必须要亮出自己的模样来。说真的,我最喜欢的还是面对学生,这就跟郭德纲的小剧场相声一样,比较随意,比较真实,自然,而不是特别想要做出什么来给人看。可要讲公开课了,必须也得去讲,并且最大可能的去围绕公开课的标准去讲,这样才会得高分,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公开课。

那么,也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情形,为了教学成绩,我可以挖空心思的尽自己的最大可能而让学生们获得高分,因为这跟老师如何面对统考密不可分。老师在这个方面了解得越清楚,学生们也会收获多多。

相比之下,公开课就有点儿可笑了。因为据我所知的公开课,大都在造假,同样的一个课程内容不知讲了多少遍,连学生自己都暗自发笑了。

表演,公开课,有着相似的内涵。老师在演,学生在演,甚至评课的同仁们也在演。

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有公开课要讲的时候,我为了呈现出更为真实自然的状态,就开始讲新课,而不是咀嚼了多遍的课。这对我是个挑战,对学生也是挑战。先不管最终效果会怎样,我至少做到了真实和自然。

平时的课,公开课,一个英语老师都能用到什么方式方法,我也说一说。

简笔画,投影仪,幻灯片,电子琴,还有自己亲手做的各种教学用具,这在别的行里可能被叫做道具,那样的道具,不知用了多少回。

毫不虚假的说,我的教学成绩是名列前茅的,而对于公开课,我也重视,只不过讲完了也就完了,就像看戏散场了一般。

因此,教学成绩是硬道理,而能在教学成绩上做得比较好的老师也才是最靠谱的老师。


纪诚


针对题主提出的问题:

公开课讲得好,教学成绩一般,教学成绩突出,却不会讲公开课,你认为哪类教师更靠谱?

我是一名职业院校的老师,我来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公开课讲得好,教学成绩一般,教学成绩突出,却不会讲公开课,我个人认后者更靠谱。

我个人为什么认为是教学成绩突出,却不会讲公开课的老师更靠谱呢?请您看以下几个问题:

一、参加公开课的老师是怎么选出来的?

在一般人的认识中,肯定会认为能够参加公开课的,那一定是学校里最优秀的老师了。这点我也不否认有的老师很优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不是这么回事。参加公开课对老师来说是一种荣誉,并不是谁想参加就能参加的。为什么那么多老教师教学质量好,而因为没有公开课而不能评职称,这下明白是为什么了吧?所以对于这点我不想多说,大家明白就好了。

二、公开课是怎么磨练出来的?

公开课与普通课的区别,就在于公开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多次演练后的结果。公开课的一般是样磨练出来的:先是老师自己把内容整理出来,然后集体听课,提出意见,进行修改,最后老师自己再进行行打磨。这一轮完成后,再进行下一轮的重复打磨。这样一轮一轮下来,少则半个月,多则半年,能够精准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提问、每一个学生的回答,说白了,就是表演。

三、学生喜欢这样的公开课吗?

公开课是讲给专家评委听的,不是讲给学生听的,所以对学生而言,就是折腾学生。别的不说,为了上公开课,同样的内容讲了一遍又一遍,假设是十次吧,学生会没有反感吗?这还是其次的,关键是为了排练公开课,学生的正常上课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对学生来说,虽然无条件支持老师的工作,但也并不是没有自己的看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开课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专家评委,就这一点而言,公开课讲得好,教学成绩一般就不难理解了。

四、结束语

公开课确实可以让一名老师快速成长,但公开课也仅仅是公开课而已,真正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少些花架子的普通教学效果更好。


文会教学


这其实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两类人。

公开课讲的好是属于表演型的,这些人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学研究上,研究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听课者的心理来进行教学设计,设置一些问题,便于学生准确答题。应该说是研究型的教师,他将来在论文撰写、课堂展示方面是一定会获得大奖的。

还有一类人是真抓实干,由于自身条件的不足、不善于表达或者说上不好表演课。他们更注重学生需求什么、学校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能够将知识点落到实处,答题技能准确到位,因此考试成绩比较突出。

这两类人,如果在一个学校占多数的话,那么这个学校就非常牛了。需要对外宣传展示的时候,有人挺身而出,屡获大奖;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展示教学实绩时,就有一批人脱颖而出,均分总分都比别的学校高。最怕的就是与这两种情况都不沾边的,既上不好表演课又下沉不到学生中去抓成绩,最后属于边缘人,成为末位待岗者。当然既能上好表演课,又能抓出成绩来,这样的人太少了,属于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

在应试教育阶段,能够将学生成绩抓起来,使得学校在周边学校中或者同一层次学校中崭露头角,他们是受欢迎的,因为给学校带来荣誉。在素质教育阶段,能够展示一堂好课,获得学生好感,获得听课老师表扬,获得领导赞赏的,他们就是佼佼者,同样也是因为给学校带来荣誉。彼此之间走的方向不一样,钻研的角度不一样,不存在谁好谁不好,无法比较。

现阶段推广素质教育,但是因为高考指挥棒的存在,在很多地方特别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以下,应试教育的痕迹仍然突出。素质教育涉及到一个人德智体美劳多方面,而在三线、四线城市以下文化生活、娱乐生活都很单调,人们的经济收入也很少,不可能去追求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要想提升自己,改变一个家庭命运,就只能通过高考、通过升学来获得改变。这样素质教育就下沉不到三线四线以及以下的城市和农村。

或者说吧,小学搞素质教育没问题,因为他们不需要考试,他们只是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需要多方面来进行熏陶,他们的兴趣爱好还没有定型。进入初中,因为有一个中考,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家长也倍加重视,如果说不抓成绩你试试看,家长会不会举报你。到了高中更不得了,即将面临高考改变人生的机会,谁不想把握住,只有拼命苦读,才能升入更好的学校,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成绩必须要好。

所以说素质教育是好的,应试教育是好的,关键在于整个社会也是好的,只不过每个人的出发点、期望值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渴求每个家庭、每个学生、每所学校、每一个老师,他们的认识都是一个层面的。



新零售践行者


会讲公开课是政策制度需要,跟一线讲课是两回事,千万不要混为一谈。这样说知道会有一些狗屁专家跳出来讲三道四。或者还有一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打个比方吧,公开课就是舞台表演的武术套路,一线教师讲课就是战场上的擒拿格斗术有效但缺乏艺术表演效果。两者有联系吗当然有,有区别吗必然的。教育要求应该说面面俱到一堂好的公开课应该说提现教育的真谛,大家想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不知能不能理解


乐器之家1


公开课讲得好,教学成绩一般,教学成绩突出,却不会讲公开课,你认为哪类教师更靠谱?

题主的问题中描述的是两种类型的教师,一是公开课讲得好,教学成绩一般,也就是所谓的务虚类教师;二是教学成绩突出,却不会讲公开课,这是所谓的务实类教师。我认为,这两种都不是理想中的好老师,理想中的好老师是两者相结合的,也就是教法科学、教学有效的。

大凡老师们认为公开课讲得好的,好在哪儿?细细想起来,无非是课堂教学形式丰富、互动活跃、亮点纷呈、环节紧凑,有的甚至如表演式的完美,老师在演、学生在演、连评课的都在演,大家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是大家公认的假公开课,即表演式的公开课。

可是,如果你的研究再深入一些,眼界再宽一些,你会发现,真正优秀的老师,尤其是特级教师执教的公开课,初看上去与一般的家常课并无二样,波澜不惊,但总有关键处能看出大师对文本理解的独到见解,看出课堂突发生成的“意外”得到巧妙的解决,课外,我们会感慨专家的厉害之处,在于临场的智慧、独到的见解、足够的学识。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在佩服优秀老师的高明之余,有没有想过,这些高明之处,与我们平时的做法相比,能不能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解决多少?如果能,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学学呢?如果不能,又为什么不思考,优秀老师在课堂上能达成的效果,我没有达到,或没有有效地达到,是不是哪个地方用错了,理解得不到位?

这么一理解,公开课讲得好,教学成绩一般的现象,就属于课堂之上,注重了花式的外在环节,没有重视这些教学环节所应起到的实际教学效果,而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也就是教学成绩一般。但这并不能否定,

课堂教学是需要临场的智慧、紧凑的环节、生成的处理的,只是,还需要扎实的训练,如语文课上字词练写、写话训练、朗读指导等,数学课上的口算练习、解题指导、督促订正等等。

同样,教学成绩突出,却不会讲公开课。很快便让我们联想到那种靠严厉起家,方法粗糙、手段简单的老师,反复讲解、双倍订正、罚上加罚,整日里板着个脸,学生课上胆战心惊,但考试效果却很不错的那种,相信现在很多学校里都有这样的老师存在着。试想,如果你有孩子读书,会放心或选择将孩子放在这类老师班上吗?

由此,我认为,新时期的男人出得了厅堂,入得了厨房;新时代的老师上得了公开课,教学成绩也是棒棒的。理想的课堂之上,老师引经据典,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师生和谐,即便引发争论,也是思绪纷飞,让人豁然开朗、时有顿悟。这样的理解,你认同吗?

欢迎点击“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