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考的大学一般,考研究生却能上名校的学生?

光华万丈a



1. 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人发挥超常进入重点大学,也有人发挥失常进入了一般的大学。尤其进入一般大学的学生,他们并不满足现状,主观上上有名校情结,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四年的努力来成就一个更为优秀的自己。人无法改变出生,但可以改变来生。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在。用自身的勤奋刻苦,来博取一个更为光亮的前程。这也是就是一般大学孩子拼命也要上名校研究生的主观原因吧。毕竟每一个学子内心都有名校情结。

2. 一般大学本科毕业文凭不足以支撑毕业后好的前程。现在就业压力很大,一般大学毕业文凭没有太大的优势。不少招聘单位,录取要求要么是研究生要么是985、211本科毕业生。没有过硬的文凭,以后的生活很可能黯然失色。所以,客观现实的压力,也催使他们可能从大一开始就着手准备985、211名校研究生的准备。这种外在压力,成为了不少一般大学学生的内在驱动。我们看到他们不少经过努力,最终成功被名校顺利录取。这是表象,其实背后艰辛,只有画中人才能知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拼搏成就梦想,行动才是根本。大学是精彩的,也有着无限的可能,朋友们,不管高考如何,不要心灰意冷,将来可期,唯有奋斗。如何你高考已顺利进入名校,我想也应格外珍惜,其实你离名校研究生的距离更近,更容易成功。

朋友们,如果你现处于一般大学,那么不要灰心,凭借拼搏你一样可以顺利进入名校,拥有更为精彩的人生。如果你已经在名校,那么继续奋发有为,你的人生会一样的出彩和光鲜。


凌哥慧教育


我觉得这没什么奇怪的而且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啊。

第一、没考上好大学的不代表以后学习也差,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差距不大

我觉得高中没考好的有这么几类人吧:

一种真的是学不进去,不开窍的人,这种人是努力也学不好的。

一种是高中没有好好学,结果就玩过了三年(相比其他及其认真学习的人),但是确实聪明的人,这种人还有不少

一种是高考没有发挥好,平时能考600结果考了570,平时能考550结果只考了500等等,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底子好但是略显浮躁,要么选择复读,要么选择去上大学然后准备考研进入名校弥补遗憾。

我觉得对于后两种,能考上名校的研究生不是难事

第二、研究生考试的内容和大学考试的内容完全不同

就以我自己为例来说,我高中选择的是理科,但是我的物理到了高三简直是奇差无比,数学相比来说也不算突出。语文和英语很不错,结果高考就考了一个普通院校。

但是考研的时候,我选择了跨专业,只需要考英语、政治和两门专业课,英语和政治都是我的强项,两门专业课也是偏背诵的内容,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比高中的物化生简单好几倍,自然考研就有了一个更好的结果。

第三、进入了名校,有些人觉得十拿九稳玩起来或者追求更好的名校;不甘于上普通大学的同学,都铆足了劲

我们宿舍当初几个人,都是被调剂到我们学校的,除了两个早就坚定了工作的想法,其他人都是从大二就开始准备考研,并且早早过了英语六级。

我觉得努力就会有回报的。

上了名校的孩子,也有不少反而是整天打游戏,甚至玩的,当然竞争不过有准备的人。


煮酒论高考


每年都有许多二本、三本的学生考研考上985,但如果让这些人参加高考却基本上没考上985的可能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考研和高考考查的能力不一样。

高考考什么?理科考语数英,物化生,文科考语数英,政史地。而考研呢?考研只考四门,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先说政治,高也很难高过80,低也很难低于60,大家分数基本都是65~75之间,这就意味着政治很难拉开差距。英语也一样,A区工学国家线39分,你死嗑真题能考60分真的不错了。专业课呢?多记多背不需要你创新,而且有的学校真题重复率很高,遇见背过的题考场上直接默写,这在高考是不敢想象的。能拉开差距的只有数学,但这一差距可以通过时间弥补。985的学生复习半年,二本学生可以花二年时间复习,勤能补拙,二年不够花三年,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就不信考不上。


可以把考研比作一场马拉松,二本、三本的学生跑得慢,但可以提前跑,大不了多花些时间,你会发现许多初试分高的反而不是那些985/211的学生。许多二本的学生初试400多分,甚至初试成绩第一名。

今年100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达80%,但能进入985/211的只有51万人,也就是说非名校学生基数更大。还有就是“幸存者偏差”,你只看到许多本科不好的学生考上了名校,却没看到更多的人连初试都没过而沦为炮灰。


考研小秘书


我身边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是地处西北的一所普通二本大学,大一学校升级为211,我是学机械工程的,我们班一个湖南小伙子,平时学习一般,也没有十分突出,平平淡淡的大学四年就过去了。

但是人家考研看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更令人吃惊的是跨专业考研,研究生专业是生命科学学院的神经学科。

其实,高考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关,但绝不仅仅这一关就能决定你的命运,以后还会有很多选择,上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去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学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兴趣在哪里!

接下来还有更让人吃惊的是,研究生毕业后竟然被哈佛大学录取读博去了!身边真真实实的例子!


火龙果胡


我的答案比较残忍,心理素质不好的慎入!

虽然很多学生在读大学的时候,依然很努力,笨鸟先飞,用长时间去准备考研课程,在考研时取得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考上了名校的硕士研究生,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但依旧不是主要原因!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比你优秀的人不再和你玩了!

考研不是唯一的选择

考研不是所有大学生唯一的选择,但是高考却是每一个在校的高中生的唯一选择!而且在高考中,每个人都是使出浑身解数,希望摘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可以看看高中学生的作息时间,我对我的高三生活真是想想都可怕!可以说,高考的战场是真造真枪的火拼,没有人会藏着掖着。

下图是衡水中学的学生,看看他们跑操之前手里拿的是什么?

但是考研却不一样,到了大三基本上就会出现三种人:一种人

保研成功;一种人不读研,准备工作;一种人正在为考研备考。可以看出,考研的人数要比高考少得多,自然竞争不那么激烈。

越名校的学生考研率越低

大部分的学生考研是为了给自己将来工作加一个好法码,而名校的本科生不太需要这种砝码。

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看一个大学生的竞争力,好比看一个球的大小,越大说明竞争力越高。本科是球的内核,硕士生是把球又渡了一层金,读博士又读了一层金!然而对这个球最后的体积取决定性作用的是本科时候的内核,试想一下,一个小球如何镀金才能变大呢?

不妨看看清华北大学生的考研率,真的是非常低,因为人家本科时的球就足够大了,毕业后找工作非常容易!

相反,本科很一般的学校,由于求内核很小,更需要给自己镀金去加大球的体积。所以一般学校的大学生,在考研上所花费的努力也越多!

所以说,名校的本科生大部分不在考研大军,这才给一般学校的学生充足的机会,如果可以假设的话,考研要是像高考一样,全部大学生都参加,一般学校的本科生还是毫无机会的!

话说回来,希望学生们在高中的时候努力读书,争取在高考取得一个大大的球内核,至于将来是否需要镀金,可以再考虑,到时候想镀就镀一层,不想镀出去工作,球也足够大。

以上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数学你新哥


我就有一同学高考成绩一般,而且还偏科,然后读了一个地级市的学院,在省内排名都是靠后的学校,但研究生却考到了中科大,现在都已经成了中科院的某所研究员。从一个成绩平平的普通学生,为什么能够在读大学后一帆风顺?

高考考的内容比较综合,需要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很强的综合能力,才能上名校,如果有偏科自然是不行的,但研究生就不一样了,只要专业课够好,英语能跟上,上名校是完全有可能的。

高考失利,上名校的研究生其实也是对高考缺憾的一个弥补,很多人都是憋着一股劲的,在排除了偏科的学科后,是完全能够投入到自己的擅长的学科中。但有一点是需要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本科读名校的学生认可度更高,研究生的话除非在学术上很牛,就像我那位进入中科院的同学一样,否则认可度还是没有名校本科生含金量高,尤其是清北一类的高校。

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哪怕你是清华研究生毕业,他也会要求看你的本科毕业院校,因为他们深知本科院校能看出你的综合能力。

你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支持我的,给我个赞和关注哦


美蛙英语


考大学考的是智商,是学习的天赋比拼,,考研拼的是毅力,可以说是个10%的脑力+90%体力。

大学本科生质量差异大

更多的因素是各地高考不公平,比如河南河北山东的很多三本学生,在北京考个211都不在话下,但是因为当地高等教育匮乏,国家高等教育的分布不均衡,造成各大大学生素质差异很大。尤其是河南、河北、山东的二本大学生,考研能力特别强,让许多985本科生不寒而栗。特别是北京上海的考生,这些当年分数不高考进了985,但是考研时候却被曲阜师范类的本科生吊打。



几十年前很多上过重点大学的学生都知道,同一个大学,高考分数不同省份直接差几百分的都有。

我和很多985教师聊过,他们一方面痛斥河南河北的二本学生考研太疯狂,一方面又大骂本校985考生脑子笨,竟然考不过外地二本。

他们是不想要外地二本学生,却不得不要,想要本校学生,可惜本校学生就是考研上不了线。

考大学,各省严重不公平,而考研,全国统一,很公平

所以在高考之后,智商高的,有学习天赋的考上了北大清华及其他211/985,而到了考研时候,基本上211/985,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差别很小了。

比如高考英语,很多985考生可以考到140,130。而二本三本学生智能考八九十分。

但是到了考研阶段,因为题难,985曾经的英语优势当然无存,985英语好的最多考个60分,人家二本三本也能考个四五十分。

985院校学生基本高考英语都在120以上,很多大学不努力学校,过不了6级,但是很多优秀的二本三本学生却早早过了6级。

另外很多非北京上海的985优秀考生,在北京上海绝对的清华水平,但是高考却绝对考不上,但是保研却可以。

考研题基本都不难,拼体力,不拼脑力

考研题啊。都不难。在考研面前,各个大学生基本上是一个起跑线,任何一个985学生不敢说自己考研能力比二本三本强。

所有最重要的就是看每个人的努力了,985学生学一个小时的学习效果不一定比三本一个小时学习效果好,那如果三本学生学两个小时那就超越985了。下图是黄河科技学院考研情况,不少考取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吉林大学。2019年郑州大学在河南省录取分数是587,而黄河科技学院的录取分数是430分,差了140分。而吉林大学是630,差了200分。



现在985开始限制普通院校学生

985怎么限制普通院校学生考研啊,第一招:超过一半的研究生都是面试推荐生,面试推荐比例,知名院校可以达到50%,一般985院校也在30%左右,一般211院校比例在15%左右,而非211院校保研比例只有5%。三本院校没有保研资格。

比如南开大学推免比例高达57%,统招生越来越少了。

第二招:增加复试分数比例。

初试是最公平的,所以没法操作,很多学校不想要二本三本学生,就想了一个歪招:复试占总成绩的50%,复试这个事,说你不行,你就是不行,一看你是名校毕业,复试分数给你打高,一看是三本直接打个低分。

比如清华大学工物系,面试分数要3.5倍。这就是专门对付一般院校的学生。

保研难度要小与考研难度

对于很多普通非211,或者211院校学生,保研进名校很容易,考研进名校去很难。

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子,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推免到清华大学的学生是27人。

而北京科技大学
到清华大学读研人数是38人。

相当于自己考上了11个,推免了27个。考试难度很大啊。推免不要太轻松。

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推免到清华大学71人。说明推免的更多了,那对于统考就更难了。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高校专业那些事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

每年研究生考试,都有一大批出身二本、三本的学生考入985、211这样的名校,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逆袭。这在考研大军中已经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了。分析其中原因,我认为有多个方面。

首先,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战场

高考是一个近乎全民参与的考试,是无数竞争者混战的战场,你稍有闪失就会被放大。比如粗心一道题,就可能被拉下1000多名,原本可以上的名校,可能就因此远离了你的人生。另外,高考是一种省内竞争,由于教育资源的省际间不平衡,各省份高考难度相差很大,所以高考成绩和考上的大学,很大程度上跟投胎质量有关系。



但研究生考试不同,由于报考时明确了学校和专业,所以考研战场实际上是被划分成为很多个独立的细分区域,竞争者的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在竞争中不需要那么精细,哪怕你笔试比别人少10分20分,面试发挥好了照样能被录取。考研过程中地域已经完全不重要了,比较重要的是本科毕业学校。



其次,普通高校学生和名校学生的追求是不一样的

很多二本三本高校经常吹嘘自己学校考研录取率多高,但名校却从来不会做这样的宣传。真正好的大学是极度重视本科教育的,追求的是本科毕业后,即便不上研究生,也能成为社会栋梁之材。但那些考研率很高的高校,大三开始课程就为考研让步,很多人虽然以高分考上研究生,但能力素质很差,基本功极弱,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



另外,名校学生往往是一般水平的考研,较好水平的保研,而真正优秀的,早就申请国外高校,出国留学去了。普通大学学生拼劲全力,在考研战场上战胜了一大批985、211学子,但实际上,这些人大多都是一般角色,真正优秀的,你仍然难望其项背。



再次,研究生考试的筛选方式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水平

大家也知道,研究生考试考的科目不多,重点在两门专业课上,而且重在知识掌握,没有太多技巧。说实话,大多数人拼个半年不做别的,就啃这两本书,是很轻松就拿到高分的,所以仅通过考试很难看出这个人的科研能力、学习能力。但高考不一样,它既有知识的掌握,又有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的考察,更像一个智力测试机。智力不够的人,刷多久的题恐怕都难上清华北大。



最后,不能忽略的是个人的努力

我们常说,人生是一次长跑,不跑到最后也看不出结果。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个大站,后面还有很多站。在高考中落后的人,只要能把握好后面的路程,完全是可以超越的。不光是在研究生考试中,还有博士,还有工作中。像这两天在网上很火的南农最年轻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本科,中科院博士,博士期间发表一篇一作nature。她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一切皆有可能!


高校人才真经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

很多人都有个名校梦,有的人在高考没有实现,但却在考研时实现了,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当然需要明确什么是名校,清华北大当然是名校,华东五校人大也是名校,C9中的哈工大、西交大也是名校,航开济呢?中坚九校呢?叶秋认为985都可以认为是名校,现在范围可以扩大一点,双一流的一流高校建设也是名校,明确了什么是名校,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考研更容易实现名校梦。

下面是部分学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因为数据不全,叶秋简单估算了一下,985高校研究生总招生人数在20万左右,保研率的话清北高一些,普通学校低一些,总体估算下来有30%左右,所以,还有70%也就是14万的名额可供考生争取,那么有多少考生呢?2019年参加考研的有290万,多大的百分比4-8%,而高考时,985高校提供的名额和考研差不多,也是20万,有多少人竞争,1000万,读985的概率只有2%,所以,考研上985的概率比高考上985的概率高了差不多两倍半!

所以,考研更容易上名校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录取概率大大增加。

第二个,和高考生的竞争对手相比,考研时竞争对手大大减弱!985高校的学生一部分申请出国留学,从成绩来说,这可能是成绩最顶尖的一批,还有一部分保研了,这也是很优秀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参加工作了,竞争对手整体不如高考时强是考研能上名校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和高考相比,考研考察内容变少,变简单。比如政治,报个辅导班,刷个肖秀荣八套题,考个六七十分基本没问题,英语,英语100的总分也很难拉开差距,所以考研拉分的关键是数学,数学也是能否是名校的关键,数学拉个几十分很常见,所以,很多同学一如大学就准备考研,因为目标明确,较容易出成绩,比如有名的曲阜师范大学很多985高校都不是其竞争对手,因为大家的面临的选择不一样,985高校同学因为本科就业也可以不错,所以考研意愿没有普通学校强烈,所以投入精力不行,经常考不过普通学校的的!而且,普通学校的课过起来相对容易,而985高校很多课较难,需要投入很大精力才能保证不挂科,放到考研上的精力自然也就有限了!

第四,考研和高考不一样的地方是政治、英语、数学是真正的全国一份卷,每个学校同学公平竞争,给了很多高考大省、高考强省同学机会!

所以,录取概率增加、竞争对手变弱、考察内容变少、变简单、985同学精力投入相对不足都是很多普通高校学生可以上名校的原因!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高考不公平导致的!

因为考大学时有地区户口限制,而考研究生时没有地区户口限制。

我就是考大学的时候,考了一所一般的大学,考研究生的时候进入了985高校。

这个与地区限制有关,并不是一概而论的。比如说山东省的考生,高考的大学都一般,但研究生时考的都是名校;而北京的考生,高考的大学都很好,但是考研究生的时候就非常的困难。原因如下:

1.高考有地区和户口限制。

高考招生给我们的印象按分数来的,但实际上是按名额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山东的考生考的分很高都上不了大学,因为名额少,竞争多。而外省的分比较低都能进入大学,因为名额多,竞争少。

各所大学在各省会投入一定的招生名额,比如说清华、北大在山东省总共投入200个名额,而山东省每年有70-80万的考生,竞争非常激烈。清华、北大在北京市总共投放1000个名额,而北京市每年大约有10万左右的考生,竞争激烈程度就会降低很多。

所以山东省的考生,想在高考的时候,进入一所好大学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考生都进入了一所普通的大学。


在10多年前,像山东省这样的省份,出现了有很多高考移民,就是为了摆脱地区和户口的限制。很多考生把户口迁到了新疆、西藏和东北这些人口比较少的地区地区,这样就参与外地的竞争,通过高考上好大学的几率就增加很多。但是后来国家严厉打击这种情况,高考移民已经成为了历史。

2.研究生考试全国统一划线录取。

研究生考试,在全国不划分区域和户口,只要是大学毕业,符合要求,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各个大学全国统一划线。

这样是最公平的考试了。那些学习能力特别强,但又因为高考受限的山东考生,在考研过程中将会脱颖而出,一举考入全国985或者211高校。

像山东省份这种情况还有很多,比如说河北省河南省等,在我考入研究生高校之后,发现班里的同学有1/3来自于山东省,1/3来自于河北省,来自于北京市的生源考生特别少,因为北京市的生源在研究生考试中,竞争不过外地的生源。



3.高考政策有它的合理性。

有很多人抱怨高考政策的不合理性,不公平性。但是实际上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1)考虑地区人才平衡。

大学数量是有限的,大学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果全国统一划线进行高考录取的话,那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河北省等省份的考生就会全部进入大学,占有了大部分名额。

而些贫困地区,但学生很难进入大学。这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越贫困的地区,大学生人才的数量越少。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很难取得发展,就会进一步造成贫困。

(2)维护地区稳定。

如果一个地区,上大学的人数很少,考不上的学生成为社会人员,这部分数量就会很多,没有这是文化水平和一份稳定的工作,就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比如说北京市来说,作为国家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如果这个地区的青少年上大学的数量还少,大部分都在社会上游荡,那必然会造成这个地区的不稳定,影响了国家和政府单位的办公。

相对于参加高考的人数和规模来说,研究生考试的人数少之又少,可以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不会造成影响。

所以从现行制度和国家大的局势来看,目前的高考政策,对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和稳定来说是公平的。



所以就造成了很多高考大省的考生,由于地区户口的限制,只能进入了一般大学,但在考研究生的时候,限制得到释放,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