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生说“在父母家从来不做饭,凭什么结婚后就得做饭”,对此你怎么看?这种观点反映出什么问题?

晨枫心语


那就让她继续在她父母家过好了,做人的道理都不懂结什么婚?你父母把你惯出来的公主命婆家可没有必要给你买单。


夜如魅


说实话,我不觉得结婚后不做饭不做家务就是福份,相反,能为自己的孩子和爱人做饭,做些家务,看到他们能不被琐事烦才是我理解的幸福!

我见过一位不做家务不做饭的女人,那叫一个懒,家里大小事情都是她老公负责。一进她家,一屋的汗酸味。她家的衣服都堆的跟山一样,他老公出过汗的衣服呕酸了再洗,那家里的味道简直了。女人就是当一切看不到,家里没一处能让人看得下去的地方,但他们也自得其乐,我真心佩服。这样的日子就是那懒女人的幸福生活呗?服了!


享耳ABC


在父母家从来都不会做饭,是因为妈妈太能干了,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子,从来不要我做饭,顶多就是要我帮她端菜打下手,陪她聊聊天就行了。

嫁人之后,最为难的就是做饭了,真的不会做饭啊!就买菜谱,看电视家常菜的做法,记了几本笔记本呢,可还是做得不好吃,就是不通窍——这做饭太难了!只能凑合着吃吧。



燕子归巢作家


有些女生说“在父母家从来不做饭,凭什么结婚后就得做饭”,对此你怎么看?这种观点反映出什么问题?


题主的提问,层次分明,由矛盾的现象到深层的问题,层层递进。赞!

做饭已属不易

看见“做饭”俩字,一阵烦闷涌上心头。

我学会做饭是这样的——起初,家里人比较忙,只能自己鼓捣点吃的。后来,有时就帮家里简单煮一些。再后来,因为跟我妈提意见,这个菜怎么改进,那个汤怎么煮,换来我妈一句:“觉得不好吃,自己煮!”于是,我就只能会做饭了。没记错的话,那年我14岁。朋友说我早熟,是的,炊火摧熟的吧。

最近的5年间,我妈基本上不做饭了,也没那么烦了,可我开始烦了。

没问过我妈在娘家做饭否,但婚后她是做的,也是烦的。我老婆也做饭,也烦。可见做饭这件事,是很多人很多家庭普遍的烦心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做饭已经如此烦心,再带上家庭问题,几个人还能心平气和?

  • 1

“父母家”就没有矛盾,没有烦心事吗?回忆一下,我相信都是有的。最近“90后劝父母戴口罩”的段子都快成书了。集中体现在“这届的中老年人真难带”。

“结婚后”的矛盾为什么突出?因为这里是主战场,一切生活、婆媳、夫妻、父子、母女的矛盾集中在这里。天天都要面对,不得停息。频率太高,应接不暇

  • 2

“父母家”代表了婚前的阶段,儿女的角色。是葱郁大树旁边的花,有大树遮风挡雨。

“结婚后”是丈夫、妻子的角色。即使现在旁边没有花,自己也不得不成为大树,为花的降生、成长撑起一片天地。

花和树,所要遭受的风雨,怎么相提并论?树的坚韧,花的娇艳,怎么相提并论?

有人喜欢花,有人喜欢树。更多人喜欢花,不得不成为树

  • 3

“当初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叫我牛夫人。”是对恋爱、婚姻极妙的描述。


恋爱时,见面5分钟,梳妆2小时。结婚后,见面10小时,洗脸3分钟。恋爱时,只愿把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生怕对方不喜欢自己,放个屁都得借口上趟厕所。结婚后,抠脚抠鼻屎,放个屁还抓住让对方闻闻。都说恋爱中遇见了骗子,很糟心。我们哪个没做过

爱情里的骗子呢?

恋爱是甜的,“我希望和你一起起床”。

婚姻是淡的,“我不希望和你一起起床,我希望你先把饭做好。

  • 4

我妈也曾是女儿,后来是儿媳妇,再后来是婆婆。为了照顾我们,劳碌半生。

我老婆现在是女儿,也是儿媳妇,以后会是婆婆。为了照顾孩子,也将劳碌半生。

同理心很重要

今天我在写这些之前,还问过老婆:“你希望将来的儿媳妇像你一样温良淑娴吗?”她狠狠地白了我一眼。

婚姻里,不光有婆媳关系,事实上是多边关系。劳动分配上,也应该是

多方协作。我妈虽然不做饭了,接送孩子可给我们省了不少精力。


每个人都应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次“新冠肺炎”,最好的防疫手段,就是每个人保护好自己,不成为传播者。

中国有句老话“各扫门前雪”,我们如果积极地看待,每家每户把门前的雪清扫干净,门前的路已经干净了大半。

每个人尽到自己的责任,已经把问题解决了大半。

再就是,少抱怨。一来,抱怨不能把饭菜做好,也不能把碗筷刷净。二来,抱怨多了,身体气郁,伤肝,或者抑郁,或者燥郁,还伴有头痛。

有人迷信风水,相信调整一下风水,就家和万事兴。别迷信,最好的风水,是自身。

情趣高雅,品德淳厚,身体健康,乐于奉献,内外兼备。福星自然高照。风水也是人造出来的。自己才是风水师。

我学易学,天天看太极图。这个世界好像太极图,虽时时磕磕碰碰,却处处融融洽洽

不少人问我,我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婚?

我回答:找一个好人

每一个在生活中面对责任,担负责任的人,都是好人。

婚姻里,成为更好的自己,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力量。比如,大家都不想做饭,怎么办?

成为更好的自己,多赚钱,请保姆啊。请不起保姆,只能再忍忍了。


归元说


女生最重要的是面对现实。在父母家什么也不用做说明有不用做的条件。结婚以后看条件是否允许,条件允许继续什么也不用做正常,条件不允许就要面对现实自力更生。好多女生一提做饭就纠结,好像一提做饭就是黄脸婆一样。其实人够聪明的话,买本菜谱实践几回就会了。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挂钥匙吃食堂,长大了,妈妈做饭洗衣服。不要说做饭,一年我进厨房都没几次,妈妈怎么炒鸡蛋我都没怎么见过。常常筷子摆好,妈妈喊开饭了,我们才从房间出来。不要说洗衣服,参加工作后,袜子都是妈妈给我洗。那时我下班躺沙发上妈妈时常去脚上给我脱。生活很幸福。结婚后,有独立的住房,不用和双方父母同住,当时觉得太开心了,不用父母管着了。结果没多久就发现生活需要洗衣做饭做家务。那时没有外卖,单位食堂饭菜也一般般。那时老公工作忙,时常晚归(我可高兴他晚归了,因为意味着我的钱在快速增长,当年怎么那么钱迷),婆婆说让我每天去她家吃饭。我仔细想了想觉得还是自己家自由。买了本菜谱,几次就会了。朋友问我婚姻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认真的想了想,婚姻让我懂得:卫生间的马桶光冲水是干净不了的,需要戴上手套用刷子涮。朋友乐的不行,说,你不能说点高大上的感悟。我说:高大上的感悟,婚姻爱情的真谛、洗衣烧饭的原理我在书本上都找到过。就是没有想到马桶光冲是干净不了的。说的又俗又跑题[捂脸]。


在岸右转


我没结婚时候在家也很少做饭,我爸还说,你这以后嫁了人可怎么办啊!为此后来家里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也就是我现在的老公,他是厨师。。。所以结婚以后的我。。。学会了做饭![捂脸][捂脸][捂脸]并且天天做,因为我老公经常不在家吃饭,根本指望不上他[大笑][大笑][大笑]


喜棋洋洋978


在父母家从来不做饭,凭什么结婚后就得做饭?对于这个问题,很遗憾的,在父母家,我从小就从会做饭开始,再到其他的种菜种田干农活,在乡下可以说无所不能,所以不做饭的事我没体会过。

从小因为母亲不在身边,我姐妹三个做饭做菜做家务都是轮流来做,外面的农活就跟着爸爸齐齐上阵,什么活都做,有什么活是不会做的?基本上没有。

上小学六年级了,我妈妈也能长伴身边了,妈妈对我们姐妹最常说的话:“女孩子呢,干活就得勤劳点,做事就得干净利落点,待人就得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点,干活勤劳到哪都能生存,再苦再难也饿不死,女孩子性格温柔,待人善意,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差。”我时刻记在心。

题主说在父母家从来不做饭,那小时候家境肯定不错了,不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少可以说是十指不沾阳春水了,典型的父母掌中宝心头肉,也不知你家家境富裕到何程度,富到你父母认为你往后的生活只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不是问题。

在你还是父母掌中宝时,生活层次高,你可以随心所欲,可以饭来张口,所以形成了你生活中时时的依赖,依赖他人依赖父母,没有足够生活的独立能力,长久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主见意识。

父母总有离开的一天,而你也要成婚生子,可想过以后?或许你命好,在家靠父母,成家靠婆家,可以让婆家人跟老公都把你当心头宝,不忍你操心动手只管伸手张口,家务事活自然有人操心。

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你经济足够,可以挥霍几代人的那种,至少可以挥霍至你儿女那代,什么都可以用钱解决的问题不是问题,只要有钱,不用说煮饭,你跟你后代只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不是事。




翎幸


在家不做饭是因为爸妈心疼,我呢在外地,父母公婆都不在身边,自己照顾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3岁,老公要经常出差,各种状况同款宝妈会理解。然后回家我妈不会让我做饭。之前去婆家会做饭。因为我做饭还可以吧,娘家开饭店,我们家人手艺都不错,婆家农村,一般不会出去吃饭。一年到头,萝卜,白菜,等,过年回家我做饭吧。然后他们一大家子都不进厨房了。老公姐弟3个,大姑姐结婚,一家三口会来,小叔没结婚,还有公公,人不多,做饭,多做一些,没什么,但你做饭的时候,婆婆又进来,说不要倒那么多油,这个菜不是这样切,等等,我快40了。。会做饭已经快20年,比如有一次过年我做个鱼,她自己说,我做鱼好吃,好,我做。过年,年年有余嘛,然后鱼放锅里,水开了,我还没动,她动手了,她哗啦倒醋,哗啦倒酱油,我就不高兴了,不管了,等吃饭时,她叨一筷子鱼,说真难吃,大家尝尝,就指着我说,我做的,一顿饭说了5遍,后来我再也不做饭了。我也不去她家了,不是无缘无故,结婚10年,受够了。


玉娃娃320


现在社会常听到有女性婚后说出类似的话。我们暂时不去判断对错,我们先作个假若:如果两个男女结婚后,都以婚前在父母家从不做饭为由,结婚后都不去做饭,那么试问小家庭中该谁去做饭?难道两夫妻(包括以后的孩子)吃一辈子馆子?

现在的某些女性婚前要房要车要彩礼,婚后又不愿意孝顺公婆承担家务,明明生在普通百姓之家,却偏偏以为自己是金枝玉叶之身,走入人生和婚姻的误区。

男女之间,夫妻之间的平等,应该是指人格的平等,社会、家庭地位和精神上的平等。对于做饭洗衣这类家庭劳动应在理论上由男女双方共同承担。但具体到某个家庭,某对夫妻还应视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夫妻中的一方工作强度较大,时间较强,那么另一方理应在家务中主动分担一下,这才是现代家庭关系中的夫妻之道。




随顺若水


这个问题的背景信息是,女生不愿意做饭,但在结婚后却被“要求”做饭。

这个点很有意思。

1)

首先,女生不愿意做饭很正常,就像男生可以喜欢抽烟喝酒,不喜欢做饭做家务一样正常。

而这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儒家经典的教育,告诉女人要“三从四德”和“以夫为天”。所以过去的女人,无论愿意或是不愿意,都别无选择,只能耗在“内院”过一生。

年岁久了,男人便将女人那份最初的“隐忍"视为了理所当然。

又更有甚者,女人也将之视为了理所当然。

加之统治者们,为了维护和确保男人“血脉传承”的所谓纯正性,又强硬地出台了许多律例条文和道德约束。于是全民开始了将女人“赶”进内室的运动。

经年累月,代代相传。

女人们从闺阁之日,便被教导如何忍受委屈。嫁人之后更是小心翼翼,伺候终于从媳妇熬成了婆,变本加厉的丈夫的母亲。

她们不敢问自己为什么不敢吐露委屈,为什么要压抑自己去做原本并不能令他们开心的事情,她们只能用尽力气去“讨好”婆家。

因为一旦失了婆婆和丈夫的心欢,她们将被扫地出门,一生被社会舆论和道德埋葬,永无翻身之日。

这种“重压”之下的隐忍,在当下的时代,给了女人发声的权利,为何不用?

2)

现在问这个问题的女生越来越多,说明觉醒的女性越来越多了。

这是好事。

中国女人做了几千年“讨好”男人的角色,终于有了能够关注自己“喜怒哀乐”的感受的机会,这是时代向前发展的象征。

从前的农业社会,男人凭借天生力气大而成为家庭的支撑,女人只能依附男人而活。

而如今,社会已经发展到更依靠脑力劳动的阶段了,在这一点上,男人对于女人的优势,可说彻底地消失了。

女人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变得睿智通达,对社会对家庭的贡献,甚至有逐渐超越男人的趋势。

同是在外奔波辛苦,为何回了家,却单单要求女人下厨房?男人就该往沙发上一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3)

为什么男人们都很抵触甚至反感女人有这样的想法?

我觉得根本上是群体的害怕和恐慌。

其一,女人越来越多地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致使许多男人丢掉了工作机会。他们心底有说不出的愤怒,这愤怒就像北上广的原著民对外来人员的憎恶和排斥一样,因为被抢了饭碗,还说不出来。

其二,女人的经济独立性越来越强,对男人的依附性也就越来越小,也就越来越不愿意在婚姻中委屈和妥协。

其三,受过教育的女性越来越多,她们在物质之外,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自身,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精神成长。将那些整日大爷一样躺在家里的咸鱼男,甩掉好多条街。

其四,这个社会离婚的越来越多,所以大家对离婚的容忍度也提高了。忍不下去进而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人,已经普遍被大众接受和认可。

总的来说,就是女人和男人之间的依附关系减弱,导致男人在婚姻里的“势在必得”和“为所欲为”没了土壤,他们群体不安了!

最后想说,其实女人不愿意做饭,并不是想要寻求在婚姻里的强势地位,将男人踩在脚底,让他们变成从前女人在家里的样子。

她们最多,只是想要一种平等。

若是男人能够设身处地为女人着想,关心爱护自己的伴侣,不见得她不会为你洗手作羹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