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高中,差一分交给学校2万1千元,这样收费合法吗?

用户76109262303


在我们江苏,

以前这种收费合理合规,现在这种做法不合规,因为政策在变,是否合理,要看政策规定,至于是否合法,法律上没有这样的条文,是留给政策补白的,有这样的政策就合法。

因为不知道题主所在的地区,所以无法判断差一分交给学校2万1千元是否合理,这样根据当地的政策来认定,政策许可,当然就是合理的,政策禁止,就是不合理的。

择校生政策,以前是合理的,收费是经教育部门和物价部门审核批准的。那时候,高中录取学生,划两个录取线,一个是正取录取线,一个是最低录取线。在招生计划中,最多可以有40%的择校生,比如招生1000人,正取录取线之上600人,是正取生,除了书本费等必缴费用外,不收取任何费用,有些特别拔尖的学生,学校为了留住学生不外流,不但不收费,还会额外给予奖励。

没有达到正取分数线,但在最低档分数线之上的学生,按照分数收取费用,有的地方按照每分多少钱的单价收取,有的的按照考试分数分段,每一分数段内收费相同,越往低段缴费额越大。

这是当时政策许可的,因为高中教育资源所限,用收取的费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和作为对老师的奖励资金。不同级别的学校,价格是不同的,比如我们这里,县一中是当时的省重点,现在是四星级,正取分数线之下最低录取线之上第一段是4000元,二段是7000元,三段是15000元。而县二中,是市重点,现在是三星级,一段是2000元,二段是5000元,没有三段,因为设置了三段,也没有人会选择前往就读。

虽然最低分数线上可以通过交钱就能上学,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交钱上学的,那些在最低录取线之下的学生,交再多的钱,也不会被录取。

后来,随着高中教育学位供给的增多,高中招生政策进行了调整,逐年下调择校生的招生比例,到2017年,已经全部取消择校生。也就是说,从2017年开始,高中学校招生只划一个录取分数线,不再有择校生这种政策,分数线以下不得录取一个学生,不管缴多少钱也不行。

但是,我们还会经常听说,有些学校还在收钱录取学生,这种情况确实有,但是,这跟以前的择校生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违规的行为,而且,

最关键的,现在的做法下,这些学生没有高中学籍。

也许有人就奇怪了,没有高中学籍,将来怎么参加高考?学校自有办法,那就是到高考报名时,将这部分考生作为社会考生报名,这些学生以社会考生身份参加高考。因为高中学籍管理很严格,学校是办不到学籍的。当然,这些学校会明确告诉家长,家长也都是同意的。

如果题主那个地区现在还有这样的政策,可以通过交钱进入高中就读,还是交钱就读吧,这是给你孩子一个机会和希望,如果你在笔者这里,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了。


当代师说


孩子考高中,差一分交给学校2.1万元的择校费,这样的收费合理吗?我认为合理,理由如下。



优质教育资源紧缺

每个城市都有几所重点高中,这里学习环境好,学习氛围好,教师素质高,教学水平也高,孩子考上好大学的几率高等。一句话,它们是优质教育资源

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不惜花钱,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进入重点高中。



择校费的合理性

1、要弄明白,高中不是义务教育,收费是肯定的。

例如,我县在2016年之前,高中是可以收择校费的,2016年及以后,全省都不在收择校费。

看来,择校费的收取,是在当地政策允许范围内的。择校费不是学校全要,据说还以税收的形式,上缴给财政局了一部分。

2、花钱能办的事儿,就不是个事儿

世间有许多事儿,是办不了。无论你如何想法设法,花多少钱,都办不成。

如果孩子中考成绩差了一点,花点钱进入重点高中,而且能花得起,享受当地优质教育,这都不是啥事儿,别在纠结了。



收择校费好,不收择校费不好

1、交钱就能上重点高中

如果孩子中考分数,在录取分数线以下,最低控制线以上,花钱是可以进去的。

如果孩子的分数在最低控制线以下,想交钱,学校都不要。即钱花不出去时,你会更难受。

2、不收择校费,实际上花钱会更多

以前,只要孩子中考成绩,进入最低控制线,花钱就能进。

现在,不收择校费,想进去,得找关系。关系找不对,远比收择校费花钱多。

比如,去年有个邻居,孩子想进县二高(市级重点高中),但分数实在太低。想找我介绍进入,我没有答应。
后来她给我说,托人说情进去了,花了1.6w。当时我很震惊:二高还这么多?要是前几年收择校费时,钱一掏,谁也不找他说好话,而且这1.6w至少够两个学生的费用了!



孩子争气,去哪学校都一样

再差的学校,也有好学生;再好的学校,也有学习不好的学生,关键看孩子自己。

当年,考高中时,我以15分只差,没有考上县一高。给我下了一个6000元的高价通知书。
你知道吗,6000元啥概念?够我去普通高中,上3年的所有费用了。
家境贫寒的我,去了普通高中,通过不懈的努力,我比那些花钱在一高上学,考的还好呢!

如果你不想花钱,而且孩子又争气,就不要交择校费了。

如果孩子自制能力不强,你又想花钱,那就交钱吧。做为父母的,你就别嫌人家收费高了,不合理了。主要是你孩子,考的分少。化悲痛为力量,以后努力学习就是了。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批评指正+点赞关注,不要喷我,谢谢😜


数学教育2019


在这个时候就真正体现出了分数的价值了,要不然为什么总是说知识就是财富呢?

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大部分家长是不会放弃任何一次机会的。为了让孩子能取得好成绩,家长会给学生花代价去补课,在考完试后,如果成绩不理想又会到处找关系,花大价钱,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

掏高价钱把孩子送到重点学校,基本上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况且拿上钱还不一定能送的进去了。

今年秋季开学的时候,本地的一个学校就有这样一个政策,低于录取分数线5分以下的学生可以来报名,但需要交钱,缺一分交一万,美其名曰叫赞助费,当然了光交钱还不行,还需要有找一个学校老师担保。这个消息也仅仅是内部通知,就这样一下子堆积了好几百名家长,很多人拿着钱,可是找不到担保人还是没办法报名,最后也仅仅只有三十多名学生通过顺利报名了。

这个做法合法不合法我们不去讨论,既然学校能出台这个政策,就一定会想好了对策,肯定也是经过多方协商好的,比如说这次的这个赞助费说的是用于本地的扶贫工作,最后究竟多少会用于扶贫就不得而知了。

在高中阶段学校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不管是从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优质的生源和师资的高度集中,可以让好的学校越来越好,而一般的学校会渐渐落伍,从每年的高考成绩就可以看出,好的可以把比较差一些的甩开很远。


胡老师数学教育


让我不禁想起了10年前自己上高中的场景,同一所上初中的同学,差一分需要交3000借读费,后面每相差10分,增加1000元,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学习好也可以为父母省下不少钱。


孩子考高中,差一分交给学校2万1千元,这种操作当然不合法,但是目前的现状是,能够让自己孩子进入高中继续学业,相当一部分人是宁愿掏钱去解决问题的。

缘何会出现这类情况呢,这是因为大多数家长在心里还是没有认可中职教育,很多没有考上高中的初中生,家长宁愿交高价送孩子进普通高中不愿意把孩子送去职业学校,在此观念下,普通高中借读生名额有限,而需求又很旺盛,自然会出现坐地起价的情况,题主所说的2万1千元,应该很有可能是重点高中的借读费。


在目前的教育政策下,普高和中职的比例大概在1:1的比例,这就意味着有很多学生上不了普通高中,所以想要不破费的家长,就要争取好好培养孩子,在中考多考一分,都是在为家长省钱。

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中阶段学生招生通知

各地要科学确定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坚持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把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突出位置,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

为什么不扩大进入普通高中的规模呢?

有人会说,把普通高中的升学率提升上去,那不就解决问题了嘛。显然这样的想法也是不符合国情的,国家发展需要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在工业化强国的道路上,技术人才的缺乏被凸显出来,适当分流对于人才结构的优化有着重要作用。再者,即便是扩大普通高中升学率,没有相应数量的大学,高考的结果也会惨不忍睹。

所以面对重点高中的高价借读费,唯一的方法就是抓好自己孩子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要争口气,在中考中发挥出超出竞争者的水平,不要把压力的担子丢给父母。


学习源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虽然具有违法嫌疑,但从来没被查处过。


回想当初我念高中时,我们高中还算是当地一所重点高中,很多想要“赢在起跑线”的莘莘学子都想报考这所高中。不过,残酷的分数线摆在那里,很多能力不够或者在中考发挥失常的“初升高”学子,便被这条分数线拦在了学校外面。但很多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仍然想要挤进去,而学校也想通过某种渠道创收。因此,“议价入学”便应运而生。

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涨价,我念高中那会儿是这么收费的。未达分数线的学生想要入学,首先要交低价10000元,然后分数线差几分就再补交1000元。比如,某年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是500分,某学生只考了450分,如果他想入学则需要缴纳10000+1000×50=60000元。一名学生所要交的钱尚且算是一笔巨款,数十名、上百名学生凑起来就试一笔天文数字了。

不只是我们高中,很多学校都在实行这个政策,虽然在正式的招生文件中看不到有关规定,但已经形成了一条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并且,这条潜规则其实满足了绝大多数人的个人利益,对于学校本身来说,这是一条生财之道;对于分数不够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于是他们双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当然不会有任何不满。

更为甚者,这个政策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有好处。比如学校要搞什么活动啊,给学生发点福利啊,给优秀学生发点奖学金啊……这些都要花钱,光靠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

我想,正因为如此,这条潜规则才能生存至今吧。


冰焰


孩子考高中,差一分给学校2万1千元,这样的收费是否合法呢?

首先,我们这边的公办高中已经不允许收择校费

还记得当年我中考的时候,差四分就可以读本地的县中,但是好像得交1.4万块吧,就叫做集资费,但是由于家里穷,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就去读三星级高中了。

后来各地录取也取消了择校费的了,甚至很多地区不允许借读等方式的存在。因为这样的存在会导致有钱人家的孩子及时成绩差也能获得好的教育资源,作为公办的学校需要尽量的保证公平。

其次,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

对于择校费的取消,主要当地的行政法规所规定的呢。所以如果当地有差一分交2万1千元,说明当地没有取消择校费,就是合理的,如果觉得负担不起,直接和我一样选择不交这个钱的嘛,直接到考上的学校就读。

同时如果所说的高中时私立高中,收钱完全没有问题的啊!

最后,如果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要么自己努力有好分数,要么通过交钱的方式获得咯。与其在询问合不合理,不如和孩子好好谈谈,要么通过努力赚回这些钱,要么先到别的学校就读,让孩子尝试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比2万1千块珍贵的多。

大家好,我是一线教师观教育,欢迎大家关注点赞。


一线教师观教育


孩子考高中,差一分交给学校2万1千元,这样收费合法吗?

收费不太合法,但是如果孩子想上好的高中,家庭也能够承受的住此经济压力,建议成全孩子。

我当年是闭着眼睛都能考上高中的人,然而却没有考上高中,当时家里的确困难,连2500元的择校费都拿不出来。

这也成为我一辈子的伤痛,入学后,才发现初中玩的好的同学都去了一中,只有我自己留在了这么烂的中学,我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为是中考发挥失常才没有考上一中,在这所学校里我一直是佼佼者,心有不甘的我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

然而毕业后找工作的简历上要写高中院校,我挺难受的,别人写的都是一中啊,或者某著名中学,只有我写了一个普高。

再后来,工作几年后,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人问我来自哪里,我说出家乡的名字,问的人说“你们一中可出人才了。”我尴尬的说我不是一中毕业的。

平日里,如果有什么事情,明显感觉一中毕业的同学强大的校友网要比我方便很多,我读普高的同学不是说他们不好,但是绝大多数都没有走出那个小县城。

以上是我的经历,无论这笔费用是否违法,它都是存在的,建议你还是听取孩子的意见。


优教家


这种情况肯定不合法,但现在显然不是讨论合法还是合理的问题,是你孩子有没有学上的问题。

这种现象,长期存在

  1. 我是九几年考的高中。那时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统一报志愿。都是各个学校自己出题,自己招考。
  2. 那时候初中老师就说,如果你成绩好就可以不交钱上高中,相当于你已经给你爸妈挣钱了。
  3. 我考了一个省重点的高中。只有前两个班不收费。后面的所有班统一每个人5000块钱。我给爸妈挣了5000,感觉自己挺牛的。

心态放平和

  1. 优质教育资源竞争激烈。能让你交钱上,已经很好了呀,你不交,后面有的是人排队等着交。
  2. 不要想着去投诉什么的,这都是潜规则,所有人都知道,你挑明了就是公敌,你娃上学更难办。
  3. 通过这次差一分,交2万的事件,鼓励一下孩子好好学习,告诉他一分就值2万,让他多考点分。不过不要成天唠叨这个事,让孩子心里有负担或者阴影。

让孩子好好学吧,2万真不多。


超人爸爸说教育


关于教育收费的,除国家规定外,任何收费都是不合理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由于我们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择校风愈演愈烈,最早,各地优质教育公开收择校费,后来又进行了规范化,即"三限",即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但这种三限政策助长了择校风,形成了教育不公的现象。

现在很多地区取消了三限政策,在中考中招中,只以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但有些地区依然存在这种三限择校政策。客观而言,只要是选拔性考试,必然存在考生失误的现象。三限政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憾,但是,交钱就能读好中学具有很大的市场,所以导致这种择校成风。

很多地方的优质高中,大面积招收这种缴费择校生,形成了巨无霸式的高中,导致教学质量滑坡。 对于这种政策,当地是应该有明文规定,如果已经取消,还这么明目张胆地收费,显然是违规。应该有主管部门管理。如果没有明文规定,家长拒绝交费,孩子可能会失去就读这所学校的机会。


编外教育参谋


不管从法律上还是教育部门有关规定讲,这样收费肯定是不合理也不允许的。

但如果要从现实和实际上讲,现在好的重点高中基本上都是如此收费的,就这样,也并不是所有交费都可以能上的。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家长,孩子学习又不是太好,你又非常想让孩子上重点高中,正好你的孩子中考分数与重点高中又差一分,重点高中规定差一分交两万。你说你交不交?如果你不交,对不起,那你的孩子就不能上。你交了,那你的孩子就可以上重点高中。

如果你较真,就不交钱,还想向上级有关部门反应此事,恐怕处理起来挺麻烦,时间又长,你孩子上重点高中也就耽误了。

现在就是这种情况,重点高中,多少学生都排着队等着进,最后又有很多人还上不了,如果拿两万就随便进,恐怕你这个差一分的就没机会了。

所以说,即使有些不合理,但你为了孩子还得去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