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更喜歡北京還是上海?理由是什麼?

江湖上的採花大道


北京上海各有優劣。

北京是家,上海也住過幾年,出差也是常來常往,說些實際感受:

上海管理水平高,無論市容,交通,還是居民生活設施,比如便利店遠超北京,上海出租車服務水平國內應為第一,虹橋樞紐也是規劃、管理得法,反觀北京南站卻是“難”站。

上海街上見警率高,交通管理好,北京交警都在長安街一線,其它地方只能自求多福。

北京都操普通話,交流方便,易於融入,不似上海,不學會上海話,有時頗有不便,更有遊離之感。

北京有不少古蹟、名勝;文化設施眾多,比如國字頭的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忽然間看到一幅歷史真跡,喜悅之情不可言表,國內無出其左右。但北京周邊發展較慢,惟有自然風光不錯。


上海商業發達,十里洋場,別有一番風貌,逛街購物也是得宜,而且周邊自古富庶,文化昌盛,確是旅遊休閒佳處。

上海人商業意識強,重信用,守規矩,行為細膩,交往起來反倒舒心,簡單。

比如上海租房子不叫租,叫借房子,讓人感覺少了些赤裸裸的交易味道,保護了租房人沒有房子的些許自卑,還拉進租房人與房東的關係,箇中細微,值得玩味。

十幾年前上海租房子已經出租及承租方各付月租35%做中介費,那時北京中介還兩頭吃,各要一月中介費。

義務教育階段兩城大抵差不多,高等教育,北京頂尖大學多些,985高校有八所,全國第一,上海四所。

北京政治氛圍濃,大家揮斥方遒,指點江山,頗為快意,相形之下,上海則有些格局偏小,多重實務。

上海空氣好於北方,但多雨,一到黃梅天,整日淅淅瀝瀝,對在北方待慣了的人有些不喜。

九、十月之際,北京秋高氣爽之時,上海還有些炎熱。

北京有暖氣,冬天好過上海,上海冬天陰冷,常住之時居然生了凍瘡。

兩地房價倒是差不多,不過上海有江景房,北京囿於自然條件,最多也就看看西山。

上海做為經濟中心,體制外的工作機會明顯多於北京,特別是外企總部機會,北京則更多為體制內機會,這些年北京互聯網企業的工作機會算是扳回一城。

上海洋氣精緻,流光溢彩,北京則多些雍容大氣,豪邁磅礴,城市個性不同,行止也有差異,非要分個高下,確實難分伯仲,只能說各有喜好。


慕信


作為廣東人的我,看到這個問題又有一種被忽略的感覺了,北上廣不總是一起說的嗎?不問廣東是為了讓廣東人站在中間看兩邊嗎?哈哈。那我就用我看到的來對比一下吧。

2010年國慶前後,帶著媽媽去北京,經上海回廣州,一個旅程剛好把這兩個地方瀏覽了。第一次自由行的我,網上訂了北京的小旅館,當天下了飛機和北京的舊同事用餐後,打車去酒店,以為那個地方我同事來京不久才不知道在那,結果連的士司機都說很少去那一片,現在回想那個地方應該是現在五環的天通苑附近,當年的五環一片荒涼。接下來的五六天,我們坐地鐵去了北京幾個地標景點(故宮天安門、天壇、頤和園、恭王府),跟一日遊旅行團去了長城、十三陵延線,又跟了兩日遊旅行團去了避暑山莊。一路下來我對北京的感覺是大氣,因為一路下來看到的建築物都是矮矮的,佔地面積巨大,確實有帝都的風韻。但是無論地鐵、房子、甚至公交站等看一去都是那麼陳舊,果然是千年古城哈哈。多年以後,在廣州接待了北京來的朋友,聊起北京,朋友說我在你咀裡聽了好幾次“大氣”,確實這是帝都給我的第一印象。

從北京來到了上海,時尚氣息撲面而來,雖然生長在廣東的我們鄰近港澳,時尚的東西也見不少,但廣東人在衣著打扮上的心思、膽量遠不及上海人(不要問我為什麼,是個國人都知道廣東人放首位的除了吃還是吃哈哈),魔都名不虛傳。繼續坐地鐵去了東方明珠、浦東、外灘走了一下,感覺興趣不大了,因為身在廣州的我高樓大廈也見不少了,倒是上海菜確實名不虛傳哈哈,芙蓉蟹是蟹肉炒蛋白還有好多蟹黃在上面,對於怕麻煩少吃螃蟹的我們來說簡真是極品,而且才68元,回廣州後不久的某天和媽媽來到廣州最有名的上海菜館之一,點了芙蓉蟹打算回味一下,結果98元的廣州芙蓉蟹是蛋白炒蟹柳,你們可以想象我們當時的心情和眼神吧,唉。

從上面旅行的經歷相信大家都看得出我是喜歡北京多一些,因為在這裡我能找到和自己生活完全不一樣的東西。而上海對於一個廣州人來說,差異化不大,不具備特色。

今年,由於工作的關係,我需要到北京常駐一段時間,踏入皇城,那份古樸的氣息依然濃重。一直不明白北京為什麼要限號的我第一天就懂了,規劃早,建設慢,停車場的數量遠遠不夠,車主只能寧被抄牌也要違停,某些路段甚至直接停滿主、輔兩車道的兩邊或停在隔離線區域內,因為再不停下來,回頭你可能連這些地方都找不到位置,好可憐的北京車主們。但這次因為工作關係進京,所以認識了很多當地人,北京的印象再一次刷新,京城果然是臥虎藏龍之地。一“90年後”男同事,精通中外,經常網上訂一堆書回家看,還燒得一手好菜。一50後的姐姐更厲害,為了讓旅程更有意義,8月份土耳其,7月開始速學尤克里裡,最後在綿花堡上邊彈邊唱載歌載舞,現在正為12月的西班牙聖誕大趴行程學習民族舞,重點是他退休前只是一名會計,完全沒接解過這些。

還有北外一教授告訴我,他不看電視、不玩遊戲,他唯一的興趣就是學習,晚上睡不著就拿手機出來錄自己說的外語,然後聽一下發音準不準。您想想你要是呆在一個這麼愛學習城市裡,您能不進步嗎?還有每年畢業的清華北大高材生,每個人都那麼自強,能力弱的能留下來嗎?如果京城都不是臥虎藏龍之地,我大中華就不可能再有第二個文化中心了。


任謐看世界


我親姑是上海人,解放前就跟著我奶奶去了上海,所以我小時候幾乎每年都去上海。現在我已經在北京呆了十幾年了。

我的直觀感覺是:

一、上海樓與樓之間的距離好小,感覺好壓抑,相比較而言,北京就開闊多了,沒有壓抑的感覺,感覺心裡很舒暢。

二、上海的路名,總是說什麼路近什麼路,總是讓我有點暈,相比較而言,北京的路名比較清楚。

三、還是路名,上海是多少多少“弄”,北京沒看到這種用法,上海是弄堂,北京是衚衕。

四、上海氣候溼潤,冬天去上海,依舊滿目翠綠,北京雖然沒有像很多北方城市到了冬天就灰濛濛的,但也很難說“滿目翠綠”,畢竟還是冷多了。

五、近年來因為一直呆在北京,去上海次數少了,小時候的印象是上海本地人比較排外,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善。

六、穿著打扮從整體上看,魔都人比首都人更“妖”,更“時髦”,首都大街上,一眼望去,穿著打扮是走“大氣”路線的居多,魔都的大街上,感覺可能更“小家碧玉”和“玲瓏精緻”點。

七、京城人談資裡,特別是出租車司機,可能更傾向於政治文化方面的多點,而魔都可能更傾向於商業和經濟。

八、京城車牌是搖號,而魔都直接是拍賣。可見京城講究形式,而魔都更講究的是看誰有錢。

九、大學畢業時,同時往上海和北京投過不少簡歷,可是上海的公司沒有一家理我,相反,接到了不少北京的面試邀請,所以最後來了北京。

現在來看,除了氣候,其他方面都是喜歡北京多點。

下圖是去年去錦江樂園拍的摩天輪。小時候去上上海後回村裡,總被人問及有沒有去錦江樂園,30幾年過去了,錦江樂園已經鮮有人問津了。



放了知了吧


首先我是一個北京人,和所有北京人一樣我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國內城市我去過很多,也去過很多國家,每次回到北京我還是喜歡到天壇、頤和園或圓明園呆一呆,感受一下北京的氣息。現在有些人誇大自己的同時總是喜歡貶低別人,象有個什麼派清口創始人,有一番咖啡和大蒜的高論,好象覺得喝咖啡是一件很牛B的事,咖啡無非就是一個普通飲品,有什麼牛B真沒看出來,本人喜歡喝咖啡也喜歡吃大蒜,世界各地咖啡也喝了不少,牙買加帶回的藍山咖啡家裡還好幾包,我也同樣喜歡吃大蒜,每年家裡都要泡臘八蒜和糖蒜。老郭說的挺好,吃飯別老吧唧嘴。而且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什麼東西都跟別人學那就完了,就跟韓國一樣二戰被日本進行文化閹割,現在經濟雖然比較發達但是國家沒有存在感,四處剽竊別國文化說是自己的。我想為什麼北京能吸引全國最多的富豪和精英,是因為這個城市既有現代化的一面又有自己濃重的歷史文化。


猛獁26


中國最發達的兩座城市,北京和上海,在我心目中這兩座城市是並列第一的,如果一定要選擇一個我更喜歡的城市,作為北方人的我更傾向於北京。

第一,我是一名北方人,如果在北京生活當然會非常適應,北方的環境,北方的人,北方的食物都是我非常喜歡的,關鍵是離家近。在很早很早就聽說上海這個城市雖然好,但是上海人排外,他們城市開放的早,小資生活和再來的思想充斥著他們的大腦,使他們在自己的心目中看來我上海人就是高端,你們外地來的都是土鱉,什麼都不懂,這種思想我認為我是無法接受的,就像我們這種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需要的是鼓勵和支持,不是他們這種嫌棄的目光。北京就很好啦,大家都是北方人,性格脾氣都比較合得來,從這點上看來我是很喜歡北京的。

第二,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是中國的心臟,將北京設立為我國的首都我相信一定有他的道理所在,他的建設是非常前端的,北京的開放使得人們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如果有機會留下來對以後的發展一定有很大的好處,雖說北京外來人口多,房價高,那麼你要想想,現在中國隨便一個發展好一點的城市哪個房價便宜了?

第三,北京是一個政治中心,他的環境和安全是更加嚴謹的。

以上這三點就是我喜歡北京的幾個優點,都是個人評論,絕無偏見和歧視。


3378738471676


《喜歡上海的理由》 上海是我長大成人的所在, 帶著我所有的情懷: 第一次乾杯,頭一回戀愛, 在永遠的純真年代。 追過港臺同胞,迷上過老外; 自己當明星,感覺也不壞; 成功的滋味,自己最明白;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城市的高度,它越變越快; 有人出去,有人回來; 身邊的朋友越穿越新派; 上海讓我越看越愛。 好日子, 好時代, 我在上海, 生活也在!


機械技術士


非要比較的話,還是選擇北京吧。雖然在上海生活了很多年,但是多年前去了北京一趟,發現還是北京更適合我這樣的人。因為自己喜歡歷史文化,這點在北京體現的非常好,長城,頤和園,圓明園,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京張鐵路,我非常喜歡聽北京人說話,感覺特別有韻味。當年一個人在圓明園呆了好久,思考歷史和人生,滿園的荒草,斷壁殘垣,讓人心酸。到了長城,又驚歎不已,在這麼險峻的地方也能夠做出這麼堅固的建築,實在佩服。上海也有歷史,總歸是太短暫了,比不上北京。



地理中的歷史


我在上海工作過,現既不在上海居住也不在北京常住,但每年都要在北京住一段時間,就是因為我從小生在北京長在北京,當年父母因歷史原因離開了北京,所以對北京總是有抹不去的情結和牽掛。我沒有感覺北京比上海好多少而是感覺親切。


xiao158509066


作為一個北京人,我還是愛自己的家鄉,不僅僅是生在這兒長在這兒,而且根兒也在這兒。北京有歷史和文化精髓,以及政治底蘊。有著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而上海本人我沒去過,但上海也有上海的好處,上海是全國的經濟中心。有人說上海人排外,我接觸了許許多多在部委機關大院退休的老一輩兒上海人,他們雖然說鄉音未改,但是多數老一輩兒上海人相比較而言還是很友好的。


木舟之帆


北京生我養我的地方,孩時的記憶和留戀讓我當然愛北京,比喜歡更上一層樓,在北海划船,在香山摘紅葉,沒完成作業讓老師臭訓,和別人打架回家讓父親打一頓。點點滴滴,生活仍然美好。愛北京。也愛上海,天津,武漢,瀋陽,,,,愛中國的每一個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