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历来注重人格修养,主题性美术创作也要扎根现实抒发真情

文艺的繁荣日渐成为国家强健的生命表征。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文化也呈现出繁荣格局,主题性美术作品的价值也日益呈现,对于引领中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有强劲的动力。

中国画历来注重人格修养,主题性美术创作也要扎根现实抒发真情

潘鹤 艰苦岁月 1956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传绘画艺术注重品格和修为,艺术品格的高下有时甚至和人品的高下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否认,艺术品格是衡量一件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内涵的核心标尺。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摹写”,此后,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提出“神、妙、能、逸”论;宋代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提出“逸、神、妙、能 ”论;宋徽宗提出“神、逸、妙、能”论等。

中国画历来注重人格修养,主题性美术创作也要扎根现实抒发真情

刘文西 山姑娘 192.5cmx199cm 1984 中国美术馆藏

古代先贤对绘画作品的品格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排序,表明我国古代绘画理论体系的成熟并一直沿用至今。尽管有些标准不一定适用于今天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但其中的“迁想妙得”“目识心记”“形神兼备”等理论精髓对于当下主题性绘画创作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空泛”和“浅薄”已经成为当下美术创作的普遍问题,许多作品表现出情感缺失、技巧软弱及作品概念化、模板化严重的弊病。

中国画历来注重人格修养,主题性美术创作也要扎根现实抒发真情

王沂东 我的老家沂蒙山之给娘捎个信 170cmx184cm 布面油彩 1982 中央美院美术馆藏

主题性美术创作由于一般尺幅较大,对于艺术家的文化修养、思想深度和表现技巧要求很高。比如美术界一直关注的写生问题,许多山水画家对把自然山水转化为创作作品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欠缺,不能真正做到“度象”而“取其真”;有一些画家缺少对生活的切身体悟,不能做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也就不能做到“满怀激情”和“真情流露”;另有一些画家缺乏艺术语言和风格的独创性,甚至直接照搬他人的绘画样式,导致“陈陈相因”的泛滥;还有的画家制作大尺幅作品的经验不足,面对巨幅创作显得气势不足。

这些问题和困境的存在,必然会使作品的品格和内涵大打折扣,“对症下药”是重塑当下美术创作品格的有效途径。

中国画历来注重人格修养,主题性美术创作也要扎根现实抒发真情

侯一民 青年地下工作者 176cmx210cm 布面油彩 1957 中央美院美术馆藏

从最近几次大型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和展览中可以看出,富有内涵、饱含激情、技艺精湛和风格独特的巨幅作品不在少数,这些作品为解决当下美术创作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对策和经验。对艺术家来说,真情实感的投入、全面的艺术修养、精湛的表现技巧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体验和情怀都是重塑美术创作品格和内涵的必修课。

中国画历来注重人格修养,主题性美术创作也要扎根现实抒发真情

赵建成 国共合作——1924•广州 2009

作品尺幅的大小并不代表艺术品质的高低,有的画家提出反对画大画而提倡小而精的作品,是有其道理的。然而,时代需要有代表国家形象和气魄的大作、力作,这也是主题性美术创作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国画不能有大制作”的问题就曾一度广受非议,陈半丁等人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这个非议。他创作的巨幅花鸟画作至今被悬挂在国家的重要场所。

中国画历来注重人格修养,主题性美术创作也要扎根现实抒发真情

施绍辰 茫茫幹水长 依依亲人泪 94cmx180cmx2 布面油彩 1984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因此,今天的艺术家也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和文化担当,不应考虑要不要画大画的问题,而是要针对大画之空、浅等薄弱环节,认真研究如何画好大画,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品格与内涵的高深,无论是选择宏大历史题材还是日常现实生活题材,抑或是神话故事、古典诗词、山水、花鸟等题材,都要时刻牢记提升品质与内涵才是艺术创作的第一要义和终极目标。

内容整编自:马小虎《主题性美术创作之当代价值论》,荣宝斋2019年9月号。感谢《荣宝斋》及作者提供资料,如有疑问请私信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