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中国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本义?

严师说字


识汉字,先得明白汉字系统化的设置规范章法,如果不明白汉字系统化的设置规范章法,那么产生的必定都是各种认为可能的随心所欲,这也是汉字解释的乱象之源。

汉字系统化的设置规范章法,是在一个米字格上面进行设置,这个设置关系逻辑与推演八卦的逻辑是同一套逻辑,即易以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八卦的推演关系是演绎周易的基础,卦的上下相承的关系推演理出六爻,文字的设置规范理出六分书!

六书即是六分书,它不是许慎说的文字的分类法,许慎把六书解释成为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六书是汉字的设置规范的推演法!只需要明白汉字的设置规范章法,系统基础关系的文字它就不需要字典作文字的定义说明,对文字进行笔画与组合关系的推演就能够明白文字的设置规范逻辑。它的笔画与组合,就是这个文字的逻辑关系的演绎。

米字格的设置,是东震西兑,上离下坎,左上为巽,左下为艮,右上为坤,右下为乾。

米字格关系框架,它是理数关系设置出来的,理数关系就在繁体字数的左边,四分系二合,交三为女系同一。这就是串上一横,下女的设置逻辑。串上一横这是分合连同形成的无穷,女是交互连同形成包涵并界限无穷而以这个关系向上进行分合连同与系于交互往复的连续过程。

它的理数关系是:

左四分,右二合,上交三,下同一。

笔画一横,是指四分应二合的分合连同,相四分的连续应相合的叠加连续,相分的无穷永远在相合的叠加连续递进下进行求和,它还是完整的一。十,是指分合连同的关系和,这就是闻一知十。即一的分合连同必然形成叠加交互形成的以三合一应四分系二合的往复连续构建出来的十这个相对垂直的分合连同的关系和。这也是十为全数的逻辑所在。十上面加一撇,那一撇是三的递进构成的三次方,这就是千的逻辑。

天圆地方的解析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它是以三合一在分合连同下,构陷并包涵无穷,形成扩展与收敛的往复同一。此即圆者一而围三。以这个关系进行四分系二合的往复,这就是方,即方者一而围四,四合二偶。它的分合连同关系,是扩展成圆,上下相承的同一相对垂直的收敛,这就是方。

笔画一竖,是上三下一,三是分合连同的叠加成三,以三合一,在分合连同的往复连续下,上面形成三的打包递进,基础以三合一形成连续打包合一的返归。笔画一竖,就是这个关系推演过程。这就是举一反三。

二是对应等同,等同相应的关系。

四是分合连同的递进与返归形成的内分外合形成的递进与返归的关系序。这就是四里面为什么有一个八,外面一个口的设置逻辑。八是分,口是合,它分为无穷,又合无穷于同一。它构建了数的演绎的基础关系逻辑。即一切关系的原点,帝出乎震,万物出乎震。它引发的分合连同,就是四分五裂的同一性分合连同的往复,形成五的皆同性的分形与伙同,这个五,就是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些数的笔画与组合,在米字格上进行关系推演 ,都是这个数的分合连同的往复形成的数的关系逻辑式,这一串数的大写,又是这些数的动态过程的逻辑关系推演。

笔画一横是指分合连同,而大写的壹,这是形成质点关系的一。小数的数,是数的逻辑关系推演,大写的数,是质点关系的相互解析。

首先得明白文字的笔画设置规范方案,笔画首先是在这个米字格上进行定义,笔画一横,是震兑连续,左相分右相合,笔画一竖,是离坎同一,是上扩展下收敛。

这些数的设置,孔子的教学法流传下来一套成语。

闻一知十,举一反三,一分为二,接二连三,颠三倒四,四分五裂,五马六道,六六大顺,七上八下,九九归一,十全十美。记住,是在以三合一下的一分为二,这就演绎了以六的关系的分合连同。笔画一撇,在米字格上,是交三应四分的分合连同的往复过程,这是阳,即展现无穷关系的演绎,笔画一捺,是指交三应二合的分合连同的往复过程,即无穷关系在分合连同的往复下形成的打包与收敛,这是阴。

只需要明白汉字系统化的设置规范章法,你就能够看到,文字在经过孔子之手后,它与甲骨文金文小篆与其它各种各样的文字有着本质的不同了,这套记载并传述周易的文字,是由一套数学关系推演式构建出来的文字!

这套隶楷文字是严格的按照古人造字以纪数的逻辑设置规范出来的推演关系的文字!

这套文字是全人类文明史上唯一的一套不需要字典的文字系统!

文字的设置规范章法,它首先就体现在数字的设置上面,如六,它是要解释那个点怎么来的,它是分合连同的连续系于扩展与返归。笔画点,又有一个关系解,它就是繁体字的点,黑占。这个文字又放到米字格上进行六分书的推演,你就能够明白形成点的关系过程。

六分书,在米字格上,设置了四相,即四个连续关系对应的两两同一 ,然后分左右,分上下。左相分右相合,上扩展下收敛。巽与乾的同一,坤与艮的同一过程,这就是笔画一大撇一大捺的逻辑。

记载于周易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其实都是它的关系推演式!

繁体字的无,在数学关系上它的推演关系其实就是欧拉公式。

乾这个文字的笔画与组合的关系构架,在六分书的米字格上,它就是质能公式的推演。乾的左边,就是光速产生的关系推演,它的上下相承所形成中间的叠加交互同一,再发展的同一性分合连同,这就是连锁反应的形成机制!应右合,是关系求和。这就是乞,乙是分合连同应合形成的关系包,乙笔画钩指向兑,引发上面的一撇一横就是分合连同的往复递进与系于乙这个关系连续包的返归。

坤,在数学上它的推演关系就是黎蔓猜想。

光,这个文字的笔画与组合,就是光的运动机制的关系式!

球,这个文字的笔画与组合的推演,就是庞加莱猜想。

力,在米字格上,这是分合连同应相合的叠加同一应震系相分的往复,构建扩展应分合连同的重重往复,这是力的关系式!

周易上面的文字,其实每一个文字都是一个方程组!

你不知道孔子有多牛逼!

经过孔子之手的文字,是每一个文字都可以推演宇宙的!

这就是吾道一以贯之。


杨宇林745


一至五这五个数,称为"生数,六至十这五个数,称为"成数"。两者间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一,三,五,七,九,代表阳,又代表天,称为"天数"。二,四,六,八,十,代表阴,又代表地,称为"地"数。天数相加是二十五,地数相加是三十。天地之数相加共得五十五,因此称"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阴,阳,奇,偶两组数字的搭配,表示世间万物皆由阴(——),阳 (一)化合而生成,或天生,地成之,或地生,天成之。

奇数为(阳),1,3,5,7,9参照天道运行规律左旋转。偶数为(阴),2,4,6,8,10参照地道运行规律右旋转。派生出先天八卦,由无极O生成太极,太极中藏五,十生成两仪,一"阳,"——"阴。两仪中藏天地之数生成四象,"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中藏河图中的全数而生成八卦:

坎,坤,震,巽,乾,兑,艮,离。

1 ,2,3,4,(5,10)6,7,8,9。全数构成规律是,中宫5,10。(5+5=10),西与北(9+1=10),(6+4=10),东与南,(3+7=10),(2+8=10)。

天数1,3,5,7,代表四方(1为北方,3为东方,9为南方,7为西方。

地数2,4,6,8代表四维(2为西南方,4为东南方,8为东北方,6为西北方)

河图称先天宇宙图,洛书称后天宇宙图由河洛二图可推得:勾三股四弦五,

勾九股十二弦十五,勾二十七股三十六弦四十五,勾八十一股一百零八弦一百三十五,其余皆以三自乘而得,合天地人三极之数。

河洛数为众数之始,从中还可推出其它的易数,常见的有: 大衍之数,乾坤之策数,八卦之正变数,天地数,九宫数,六壬数,太乙数,奇门数,遁甲数,筹数,筮数,积数,策数,五行,干支,纳甲,纳音,历法,堪舆,演禹,乐津,……。在清朝江永所著《河洛精蕰》书中详细推演了河洛数与其它易数的关系。


梦溪笔坛


一三五七九为五阳,二四六八十为五阴。对应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天干地支。

一二为甲乙,东方木,木分阴阳。

三四为丙丁,南方火,火分阴阳。

五六为戊己,中央土,土分阴阳。

七八为庚辛,西方金,金分阴阳。

九十为任癸,北方水,水分阴阳。四九二,三五七,六一八为九宫洛书,二五八,一四七,三六九为奇门遁甲。

一六同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这就是河图。

五为中,分两仪四象,一二三四,六七八九。

十个数字,奥妙无穷。中国古人之智慧,典定文化之基石。源于阴阳。

阴阳为何物,二气也,化为形,天地男女万物。成为象,风云雨电。

中华民族对数字感悟上万年,十个数字包含了宇宙万象。


陇右行思见闻录


这是学易过程学到的,在此分享给大家。我觉得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是为数之始,数之本源性的东西。看似简单的阿拉伯数字里面,却暗藏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在此与君共勉吧。

1~9数及10数

《内经》谓:“天地之至数,始于一而终于九焉。”“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一法天,二法地,三法人,四法时,五法音,六法律,七法星,八法风,九法野”,即指1~9九各数均有其代表的内涵,在此并不是单纯的数字。

★1数: 指阳和天,又指宏观。古人认为天最大,故一天,在卦为乾;

★2数: 指阴和地。纪地之法为方,故二地,在卦为坤;

★3数: 指人与万物。古谓“三生万物”,“数不识三,妄谈知十”,故三人,在卦为屯;

★4数: 指四时和四象四方。古谓“四象既分,五行以出”,故四时,在卦为蒙;

★5数: 指五行及核心。古谓“唯精唯一,允执厥中”,五也指“中”,又有“立日承天”之谓,即指十二平均律是根据阴阳五行承地气而来,故五音,在卦为需;

★6数: 指节律。古谓“地以五为制,天以六为节”,在卦中凡6、60、600……,均为节律,讼为法律的转义,故六律,在卦为“讼”;

★7数: 指七星,即日月木火土金水。易谓:“师出以律;七日来复”,是有其数理关系作根据的,故七星,在卦为师,;

★8数: 指八风,意指八尺圭表,测日影而立,日光也意指风。八又指八卦,有八卦统九宫之说。故八风,在卦为比,“比,辅也”;

★9数: 指九野,野意为方位,九野即九宫。在卦为小畜,谓“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故九野;

★10数:指日即太阳。古有“天有十日”,即指十天干,而不是说天上有十个太阳。在卦为履,易之数理是由10数开始的,十指日即为赤道坐标,故为履。

缠易悟禅,与您一起分享美好,记录世界。


缠易悟禅


我以易经数字来解释这十个数。

先天为体,为静,为阴。

后天为用,为动,为阳。

先天:

一,为阳,为阳之始,为零之子。为水

二,为阴,为阴之始,为零之女。为火

三,为阳,老阳,为木。

四,为阴,少阴,为金。

五,为阳,少阳,为土。

六,为阴,老阴,为水。

至此,先天之数尽矣。

以七如后天阳数。

七,乾卦。后天数一。

八,兑卦。后天数二。

九,离卦。后天数三。

十,震卦。后天数四。

十一,巽卦。后天数五。

十二,坎卦。后天数六。

十三,艮卦。后天数七。

十四,坤卦。后天数八。

十四,乾为天。起六十四卦。为变。余仿此。

两仪四象八卦皆二进制。

先天属阴逢七变,所以说女子生理周期为七。因女为阴。

后天属阳逢八变,所以男子生理周期为八。因男为阳。

以人为例,精子染色体为一,卵子染色体为二,二者结合生成三四五六为dna结构组织,为先天,到怀孕进入后天一,为乾卦,直至出生到八,为坤卦。下生进入六十四卦,万物皆仿此。


条头司机


一至五这五个数,称为"生数",六至十这五个数,称为"成数"。两者间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一,三,五,七,九,奇数代表阳,又代表天,称为"天数"。二,四,六,八,十,偶数代表阴,又代表地,称为"地"数。天数相加合二十五,地数相加合三十。天地之数相加共得五十五,因此称"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阴,阳,奇,偶两组数字的搭配,象征世间万物皆由阴(——),阳 (一)化合而生成,或天生,地成之,或地生,天成之。

奇数为(阳),1,3,5,7,9参照天道运行规律左旋转。偶数为(阴),2,4,6,8,10参照地道运行规律右旋转。派生出阴阳八卦,由无极O生成太极,太极中藏五,十生成两仪,"一"阳,"——"阴。两仪中藏天地之数生成四象,"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中藏河图中的全数而生成八卦:

按:古籍方位,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排列。

坎,坤,震,巽, 乾,兑,艮,离。

1 ,2, 3, 4, 6, 7, 8, 9。全数构成规律是,中宫5,10。(5+5=10),南与北(9+1=10),东与西(3+7=10),西南与东北(2+8=10)。东南与西北(4+6=10)。生动再现了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复杂的阴阳交错,宇宙现象之运行规律。八卦中藏九宫数,纵横主次对角线之和均为十五。

天数1,3,(5在中宫) 7,9代表四方(1为北方,3为东方,7为西方,9为南方)象征阳气由北发生,向左旋转,经过东方,到南方达到极盛,然后继续向左旋转运行,到西方逐渐臧弱。

地数2,4,(10在中宫) 6,8代表四维(2为西南方,4为东南方,8为东北方,6为西北方)象征阴气由西南角发生,向右旋转运行,到东南角逐渐增长,到东北角达到极盛,到西北角逐渐消失。

河图称先天宇宙图,洛书称后天宇宙图由河洛二图可推得:勾三股四弦五,

勾九股十二弦十五,勾二十七股三十六弦四十五,勾八十一股一百零八弦一百三十五,其余皆以三自乘而得,合天地人三极之数。

河洛数为众数之始,从中还可推出其它的易数,常见的有: 大衍之数,乾坤之策数,八卦之正变数,天地数,九宫数,六壬数,太乙数,奇门数,遁甲数,筹数,筮数,积数,策数,五行,干支,纳甲,纳音,历法,堪舆,演禹,乐津,……。在清朝江永所著《河洛精蕰》书中详细推演了河洛数与其它易数的关系。


易指节182571156


一,二,三很明显就是根据形来表达意思;

四,古人最初的写法是这样的‘亖’在商周时期都是四横写法,到了春秋时期为了避免和三混淆,就用了同音的字‘四’;四最初的意思是鼻子呼出的气形,也说是洒的初意,有鼻涕流出的形。

五,六,七,八,九这些都是假借字,这些字的本意和初始解译有很多的说法。

道家文化中说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从道家文化中解读这些数字的表意。

零表示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天地初开混沌的样子,一表示的不仅仅是数字,在道教文化中一表示万物之本源,万物的开始。

太极生两仪,两仪也就是阴阳,天地,男女等等。

两仪生三才,三才就是天地人。

两仪生四象,四象指的是太阳、太阴、少阴、少阳;东,南,西,北;青龙,玄武,朱雀,白虎;春,夏,秋,冬等等。

四象生五行,五行便是木、火、土、金、水。

五行生六合,六合即上下四方(十二支有子丑合、寅亥合等六合)

六合生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

四象生八卦。

八卦生九宫,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


椰神


汉字从一到十是如何来的,它们的本义是什么,在下一一道来,能打出古文字,我尽量打出古文字,也可以多留意一下在下的配图。

何谓之“一”

最开始的时候,“一”就是这么写的,是最原始的数字符号。之后“一”有了哲学上面的意义,变成了道化万物的起始过程。

何谓之“二”

“一”既然是一横,那么“二”当然就是两横,不过这两横是等长的,不是如今的一长一短。在哲学上,“二”表示阴阳之义。


何谓之“三”

“三”就是在“二”的基础再多加一横,也是三横的长短一样,这就是“三”。在我国古代哲学体系下,“三”表示的是天、地、人三才。

何谓之“四”

“四”还是依照前面的数字一样,“亖”这个就是古文的四字,也可以是四个等长的横。如今我们用的这个“四”字,本来是鼻涕的意思,之后“四”字用来表示数字四,鼻涕就加了三点水为“泗”来表示。在现代有些人认为“四”不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但是在古代“四”是一个很有寓意的数字,比如四象等等。



何谓之“五”

既然到了五这个字了,当然不能再画五横,那样就不能叫做文明了。所以到数字五这里就发生了改变,用这个“ㄨ”来表示数字五。之后经过演化才变成了现在的“五”字,在我国古代哲学上,“五”也被赋予了五行之义,由此衍生出一堆东西。


何谓之“六”

古人用这个“∧”相类似的来表示六这个字,之后的古人完善了它,就变成了我们如今用的“六”这个字。八卦的本体本来是三爻组成,但是阴阳得相配,三爻更重之才能代表生生不息的万物,所以六十四卦中的卦象都是六爻。

何谓之“七”

本来古人用“十”来表示七字,之后为了和十字区别开来,七字变成了我们如今写的这个“七”字。古人以阴阳相配为出发点,把一到五称为生数,六到十称为成数,“七”就是二的成数。



何谓之“八”

数字“八”一开始就是这样,但是“八”这个字一开始的意思是分别的意思,是被古人借用来了表示数字八。像是如今用的“88”这种说法,倒是有点“歪打正着”之意。


何谓之“九”

“九”这个字一开始就是在表示数字九,到也没多大的变化。“九”在哲学意义上是阳极之义,在《易经》里面,“九”就是代表阳爻的意思,“六”就是代表阴爻的意思。所以那爻辞开始的“九”和“六”就是这个意思。

何谓之“十”

在一开始,古人用“丨”来表示十,之后怕这个字和“一”混淆,所以在这个中间加了一个点,点越来越长就变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十”这个字。“十”在古人看来,就是数之终也的意思。




以上就把一到十的意思解说了一遍,这就是古人造字的一点门道。


淡看天上月


首先题主预设的结论「越简单的汉字越难破解」完全不成立!只能说从书法艺术角度来说,越简单的字,「结体、用笔」越难。

好像这种说法还挺流行。所以,把这个问题解释一下,我们再来谈中国数字的本义。

-------------------------------------

一般来说:

  • 越简单的汉字字形越稳定,古今变化不是很悬殊,讹变的概率较小。

  • 越简单的汉字记录的一般都是汉语中的「核心词汇」,这些词汇最能反应原始汉语概貌,也能反应了先民古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如何认识自身和世界。

比如:「自然——日、月」、「人体——「自(鼻)、目)」、「亲属:父、母」,也就所谓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些字的字形、字义相对其他非核心词汇来说较稳定。

比如:「语言反应文化」的例子——我们中国人以强烈的家庭观著称于世,有绵延数千年的宗族社会,所以,在世界上所有语言中,汉语中亲属的称谓是最复杂的。。

任何一门语言都有此类的「核心词汇」,随着人类思想深刻和丰富,由这些「核心词汇」通过隐喻、引申、假借不断演化出更多的词汇,表达复杂抽象的思想。

在历史语言学(historical linguistics)中,以「语言发生学」的原理,对「核心词汇」进行比较分析,来判断不同的语言是否同源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并以此构建所谓的「语系假说」:

仿照生物学,假设若干语种是由特定祖语演化而来,按照各个语种的亲属关系分为若干语系,语系下分语族,语族下分语支,语支下是语(语种),而语种下是方言(dialect)。

世界上最主要的语系:

语言学家提出过「原始印欧语(简称PIE)」的假说。

印欧语系下的很多语言: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很多的核心词汇都是同源的,这些词词叫做「同源词」。

比如:父亲——梵语为pitar,波斯语为pedar,希腊语为patēr,拉丁语为pater,哥特语为fadar。

我们说的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系的谱系图:

分化时间:

古今汉语和汉语方言的演变:

汉语中一些核心词汇跟藏缅语的同源分析:




以上书影引自:吴安琪、《历史语言学》,第四章、第五章

在任何一门语言中,对应手指的「1-10」,对应历法的「1-12」等等,这类涉及到人类最基础生活的数字、计数系统,都是一门语言的「核心词汇」。


「量词」发达是汉藏语系中特有的语言现象,汉藏「1-10」的发音是同源的,而且藏语发音更为古老:


引自:泽朗卓玛. (2016). 汉藏数词对比. 青年文学家(9X).

所以,汉语数词【一-十】相比其他词汇是比较稳定的,从同源词角度分析,汉语数词跟藏缅语下很多语言都是同源的,语音和文字的演变基本取得了共识。

本来,这个问题我以前写回答过类似的问题,再重说一遍吧:


「一、二、三」

这个就不用多讲,积划表意,也有说取像于具象的「算筹」,都可以讲得通。

世界上很多文字都是这样表达「1、2、3」的。比如古罗马的:Ⅰ、Ⅱ、Ⅲ

「四」本来就是写作四横「亖」,但是这样效率不高不说,中国古人竖写汉字,很容易跟「一、二、三」混淆。

所以,在春秋时代开始,就借用了一个同音字「四」来代替「亖」,

「四」的本义有两说:

  • 一说是是「呬」的初文「四」,象唇、鼻部呼出之气息之形。

  • 一说是「泗」的初文,想鼻子有鼻涕之形。

-----------------------------------------------------------------

五、六、七、八、九、十


数字大了,全部用积划表意表意显然是不现实的,效率太低下了。

所以,五、六、七、八、九、十」都是假借字。但本字、本义是什么,有多种说法,我只说最多人认可的说法。

  • 「五」:从古老的刻画符号「乂」演变而来,或说假借「互」,象形,像「收绳器」之形。

  • 「六」:假借「庐」的初文,或者假借「入」的初文。

  • 「七」:假借「切」之初文。

  • 「八」:假借「分」的初文。「分」古音为重唇。

  • 「九」:假借「肘」的初文,像「手肘」之形。


  • 「十」:假借「针」的初文。


小汉字见大历史


这个问题提的真是好,就是越简单的汉字越难破解,

随便在网上查下别人的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符号或数量,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词。

人类从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小石子和豆粒和打绳结、刻画记数,到后来发展到刻画记数,乃至使用今天的文字数字。所以说数字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承载者,通过数字的内涵与外延,可以知悉古代先贤智者为我们留下的思维模式、哲学思想、宗教理念等宝贵的精神遗产。


其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南、二气、三阳、四喜、五福、六合、七星、八宝、九宫、十全十美

。他们都是什么意思,包括什么呢?

一南,南是南极寿星;二气,二气即两仪,一阴一阳;三阳,三阳即手足太阳、阳明、少阳经脉的总称;四喜,四喜是指:福、寿、禄、禧;五福,《书经》上所记载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终命;六合,古代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地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七星,七星是北斗七星,一天枢、二天璇、三天玑、四天权、五玉衡、六开阳、七摇光;八宝,佛教八件宝物是法轮、法螺、法伞、白盖、莲花、宝罐、双鱼、盘长;九宫,九宫是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十全十美,指非常完美,毫无缺陷,没有瑕疵。出自清·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清朝乾隆皇帝自诩文治武功,福禄寿俱全,自称“十全老人”。今人常理解为“十全十美”。


其二:

零——无极:在我国道家文化中,零代表无极,“无”是零和空的意思,“极”是无思无念的意思。零也代表代表圆满,无缺陷才能圆。零是根本,是本源,一切由本源生,一切从零开始。

一——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天地未开、混沌未明之前的状态。老子《道德经》第42章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古人认为,“一”不仅是数的开始,是万物之始,而且是生成万物的元素,是世界的本源。

二——太极生两仪: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是什么?阴阳,天地,昼夜,男女,乾坤,动静,刚柔等等,万事万物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三——两仪生三才:三才:指天、地、人。《易经》:“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天地人,三才,在五格剖析法中位天格、地格、人格。讲人的内在运势,讲人类与天地的自然和谐,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三是很有讲究的。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土金;人有三宝:精气神。三是上中下;三是过去、现在和未来。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级别最高的尊神是“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佛家级别最高的是三宝:佛、法、僧;我国儒家对三也是推崇备至,地位最高者称为三尊:君、亲、师。

四——两仪生四象:"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最先出自伏羲的《易经》。什么是四象?即太阳、太阴、少阴、少阳。而又名少阳、老阳、少阴、老阴;从方位角度论,四象为东、南、西、北;从一年季节论,四象为春、夏、秋、冬;从人的名字论,四象为孟章、执名、监兵、陵光;从飞禽走兽论,四象为青龙、玄武、白虎、朱雀。

五——四象生五行:何谓五行?《尚书》解释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战国末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们把五行与阴阳、日月星辰、乾坤八卦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为五行学说,渗透于天文、历法、医学等各个领域,盛行于汉世,从此五行才变得神秘起来。大自然由这五种要素构成,这五种要素的兴衰,关乎大自然的变化,关乎宇宙万物的循环,影响到人的命运。这五种因素相生相克,相对立而存在,相制约而发展。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灵——天、地、人、神、鬼;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时——春、夏、四季、秋、冬;五谷——稻、黍、稷、麦、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气——风、热、湿、燥、寒;五音——角、徵、宫、商、羽;五蕴——色、受、想、行、识;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和北方黑帝,即五位天帝。另有一种说法,是指上古时的五位帝王: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六——五行生六合:六合,一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二指古代用于记时、记月的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

历来古代人们认为,“六”是个象征顺利的数字,也因为《易经》的坤卦有三个阴爻,重叠而成,是三个“六”组成的纯阴之卦。《坤传》:“坤道其顺乎。”《说卦传》;“坤,顺也。”坤卦代表了顺利,重叠的“六”也就代表了顺利,所谓“六六大顺”是也。

在中国数字文化中,“六”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中国自先泰以来就有崇尚“六”的传统观念,许多事物都用“六”这数字来概括。六部儒家经典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诸子六家:阴阳、儒、墨、名、法、道;周代兵书太公六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古代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六十年为一周期,称“六十甲子”;妇女怀孕称为“身怀六甲”;民间广泛流传“六六大顺”的吉语。

七——六合生七星:七星,可用于表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八宿中的天罡,即北斗星。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7这个数字是吉祥和吉利、尊贵博大的象征,它代表着古代自然科技与人文科学的一种结合。7其实是阴阳与五行之和,既是道家所谓的“道”或“气”也是儒家所谓的“和”的状态,都与“善”、“美”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的天文学家认为,宇宙有7大行星;《皇帝内经》中说,女性的生命周期数是7,每7年体现一次大变化,此所谓男八女七;人体有七窍,感情有七情;诗歌有七言、七绝、七律;音乐符号有七个,大可以组成美妙的曲调。道家说,人有七魄;佛教也有佛祖打坐七七四十九天成佛的说法。

八——四象生八卦:《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宇宙间共有八个基本的大现象,而宇宙间的万有、万事、万物皆依这八个现象而变化,这就是八卦法则的起源。八卦是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是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八卦就是八个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画出的。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根据史料记载,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是中国道家文化的深奥概念,其深邃的哲理可以解释自然、社会现象。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文学智慧中,大多褒义词语也含有“八”这数字,体现出古人对它情有独钟,好比说“才高八斗”用来形容生活中有才干的人、善于交际的人则是“八面玲珑”;以前有功名显赫背景的人都会坐上“八抬大轿”,以彰显其“八面威风”的风范。

九——八卦生九宫: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可知方向及季节等资讯。

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

大禹治水,后来称王,建立了夏朝,在全国划分为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个州;青铜器有“九鼎”,皇帝周围要设“九卿”;朝廷命宫设“九品中正”,京师置九门;紫禁城的房屋九千九百九十间半;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深九间;佛堂供物重量,不是八九七十二斤,就是九九八十一斤。中国紫禁城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装饰甲“九路钉”,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个,共81个钉。器物也多以“九”为名。如:“九龙杯”、“九龙壁”、“九桃壶”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还谐音“久”,有长长久久的意思。民间以“九”作为最高境界,100多岁的老人总是说自己九十九岁,以期望活的更长久。

十——九宫生十方——归零:我国道教有三界十方之说。三界者有:以时间分为:无极界、太极界、与现世界;以空间分为:天界、地界、与水界:以道境分为:欲界、色界、与无色界。皆称为“三界”也。十方是指: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为十方天也。佛家也讲十方,也是指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说的是十方世界,每一方都有无量无边的佛国世界。世间一切僧,称为十方僧;世间一切佛,称为十方佛。

一元是开始,十方是圆满。在中国文化中,由于10是十进制的第一个进位后的数字,表示达到顶点。

所以有有十全十美含义,代表圆满的意思。“十”在中国文化和生活里,是一个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很高的数字。“十拿九稳”:比喻非常有把握;“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十步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一元之数,万物开泰。在中国的传统的道教文化中,从0123456789这9个数字里,都暗含着一定的玄机和深奥的道理。既相互依赖,又各得其妙。


谈下自己的对这些数字的理解

古人有句话叫做,你识数吗

其实这个是个数字跟身体和天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本意在这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膀胱三焦在壬方, 若问肾水心包处,二者皆在癸中藏。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胸戊肋己腹收, 庚是脐轮辛为股,壬胫癸足一身周

还有对应分先天和后天,先天之数为体,就是河图,一水肾,二火心,三木肝,四金肺,五土脾,也是胎儿在娘肚子里面刚好是十个月

后天之数为用就是洛书,也就是九宫图,身体和天地阴阳气运行规律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

这句话实在是不敢解释,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己去找度娘先看看把,

《尔雅》是本好书啊,,现在我们很多称谓还有名词都是从那里面演变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