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学生不缺少应试型成长,缺少的是生态型成长。你同意吗?

荒野不荒凉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人是想当然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想当然的。为什么?先来界定概念:

应试性成长,跟被动学习紧密相关,也就是一切学习需要他人来安排,在他人安排下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在知识吸收,技能进步等方面能够得到一定效果,也就是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成长。最为典型的是哪些陪读的孩子,在父母的陪读下考取了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有的还是清华北大。到了大学后,失去了父母陪伴,就打游戏,挂科,最终退学又重复高中学习,又在父母的陪读下再次考取大学…

生态性成长,跟主动学习紧密相关,也就是能够逐渐脱离他人的督学需要,自己能够独立安排学习活动,规划未来学习方向,能够广泛吸收他人学习建议和经验。这样的成长未必是高效的,但是实实在在的,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生态性特点的成长。

从成长的核心要义而言,后者自然优于前者,所以我们倡导践行后者的教育方式。作为成长个体自己,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的个体,对教师的要求完全不一样,他不需要教师如同保姆式对自己进行教育管理,他希望教师继续成长,在持续成长中做好示范,做他们学习的领跑者。教学相长就是此意。

然而,现在的中学生,最为闹心的是,既不能应试型成长,也不能生态性成长,而是沉迷于手机游戏,不学习,不交流,不成长,父母请吃饭都闲父母唠叨,身体在成长,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继而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独立生活能力下降。这样的学生,已经很多了,这更值得关注。


姚铎俟教育


提升综合素质,争当栋梁之才。

高三的学习,让人刻骨铭心。高三的口号,让人热血沸腾。

“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累死你一个,幸福你一家”……

在中学生眼中,分数才是唯一,应试才是出路。考试的评价标准,让他们重于做学问,轻于做人,做事。他们偏向了应试型成长,偏离了生态型成长。

其实,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就已经站在更新的时代高度,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首先需要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能吃苦耐劳、执着追求、积极乐观、迎难而上,充满正能量。其次,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人,能深入钻研,掌握高精尖专业知识,易于融入社会。第三,需要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人。能够根据现状,不断探索调整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路。此外,还需要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等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

所以,中学生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有情操的人,走生态型成长之路,提升综合素质,争当栋梁之材。

要使人成为有信仰有灵魂的人,而不是纯粹读书的机器人,还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家庭应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熏染孩子优秀的品质,社会应以正面的能量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而学校,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前提下也应大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全社会通力合作,才能为我们的明天托起火红的太阳。

是的,现在中学生不缺少应试型成长,缺少的是生态型成长。中学生应该提升综合素质,争当栋梁之材。


地球9999


国内教育,最不缺少的就是应试型成长,这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不是说改革就能改革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国家教育部已经出台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就是希望学生在校期间能生态型成长。所以,你的观点,我非常认可。你应该在教育上有过深入的思考。新课程改革的策略之一是先立后破,意思是先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进行新教育试点,取得成熟的经验后,才逐步革除教育领域不合理的成分。这种做法符合哲学中“扬弃”的辩证观点,也符合国情。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不可能突然间就否定一切,重新开灶,这违背发展规律。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一边在大力倡导“生态型成长”,同时,继承基础教育中合理的因素,逐步剔除不合理的教育成分,这种中庸做法,合民情。所以,“应试型成长”依然要存在一定的时期。国家选拔人才,要做到合情合理,高考,给了寻常百姓家子女最好的时机。目前,还没有更好的选拔人才机制,因此,在高考指挥棒的舞动下,应试型成长还要持续一定的时期。今天,我们培养学生成长,希望学生能生态型成长,但成长的过程中,无法脱离掉应试型成长。希望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未来的教育,生态型成长成分一定会多于应试型成长成分。





爱追求的大男孩


我不明白您说的“生态型成长”如何定义,按我的理解是“个人生命成长课程”,这其实是属“通识教育”范畴。

“通识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评性学习, 让学生学以致用,各学科融会贯通,以社会问题为议论对象,观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探究社会各阶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积极参与实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早在十九世纪的西方教育开始流行“通识”教学。从小学开始,通识科逐渐成为各个阶段校园必修课。

尤其中学阶段通识教育科是学生的核心科目之一,旨在透过探究各类议题以扩阔学生的知识基础,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触觉。本科所选取的单元内容主题对学生个人、社会和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也帮助学生联系不同范围的知识,扩阔视野。通识教育科的学习经历可帮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并且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








新资优教育CEO吴新


我同意这个观点,目前我国学生大部分都是应试型的学生,应对考试一般都没有问题,而且应对的很好,但是缺少的是生态型成长型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应试型考试中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就像世界数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我的学生都是冠亚军,但是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呢?为什么没有成为世界知名科学家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缺少生态型成长型的能力和素养。因此我认为我们国家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师思维,转向培养开拓创新的能力者,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都有自己的专业爱好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最终在这个方面有所建树。






名师资料学习技巧


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