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白鹿原》,《活著》,《廢都》,《平凡的世界》作為現代四大名著,你認為呢?

紅雨說歷史


01

《平凡的世界》

出版年:1988

豆瓣9.0分(116021人評)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男主一號孫長安,年輕時有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初戀,因為現實原因沒有在一起,找了個老婆,並在以後的生活中和她產生了相濡以沫的感情。男主二號孫長平,上學時有一段青澀的初戀,後來和女神人物田曉霞談戀愛,雖然他們身份懸殊,但一直到最後都沒有放棄他們的愛情。後來,田曉霞死了。孫長平和他師傅的遺孀又產生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可惜到結局也沒有在一起。

1988年5月25日,在陝北甘泉縣一家招待所裡,路遙用熱水敷開痙攣的手,寫完了《平凡的世界》的最後一頁。《平凡的世界》從1982年開始構思,到1988年完稿,6年間,路遙下煤礦、走鄉村、絕浮華、處陋室,殫精竭慮。

《平凡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平民意識和抗爭意識,它深情關注著普通勞動者的命運,是一部現實主義的鉅著。


評委團發言:


每個人對好書的評價是不同的,因為我們不是專家。我想即使專家,也不能精準地評出建國後的四大名著。不過要論有價值經得起時間沉澱的好書,我最推崇的還是路遙《平凡的世界》,它所表現出的對平凡人民命運的關心,是每個時代都不會過時的。

@春風十里

四大古典名著是一座不可逾越豐碑!但要是評四大小說的話我首推路遙《平凡的世界》。在缺乏犀利現實題材的中國,這樣的小說實在是鳳毛麟角,更難得的是文筆還十分舒服。


02

《活著》

出版年:1992

豆瓣9.1分(161140人評)

《活著》的男主福貴本是個闊少爺,可他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福貴前去求藥,卻在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裡,才知道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養大兩個兒女。此後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福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後只剩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但老人依舊活著,彷彿比往日更加灑脫與堅強。

餘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的,而不是為活著以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的。”《活著》這篇長篇小說成書於1992年,是作者餘華唯一一部兼有現實主義文學和先鋒文學特徵的作品。


評委團發言:


如果讓我評選建國後四大名著的話,一定要有一部餘華的作品。要是名著,一定要經得起時間沉澱,所以2000年後的作品評論還尚早,而在建國後到2000年期間,餘華是一等一的作家,而《活著》是餘華最有文學性的一部作品。


說到新中國成立後的四大名著,腦海裡湧現出了眾多的作家,莫言、閻連科、賈平凹、陳忠實、劉震雲、餘華、王安憶等,認真思考一番,分量比較重的還是餘華的《活著》。時代與命運都是如此不可知不可測不可信,但存者且偷生。


03

《廢都》

出版年:1993

豆瓣7.1分(13713人評)

《廢都》發表時,有不少讀者說賈平凹寫了一部當代文壇的《紅樓夢》。《廢都》是賈平凹所有作品中最具爭議的作品,而之所以最具爭議,無非是小說中對主人翁那看似隨意的兩性關係的描寫。

故事開始於《西京雜誌》刊出一篇講述西京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作家莊之蝶和文化廳官員景處長有戀情的文章,作者周敏。當時最有名氣的作家莊之蝶去找周敏,卻和與周敏私奔的有夫之婦唐宛兒通姦上了。

景處長因為這篇文章將莊之蝶起訴到法庭。周敏建議莊之蝶去找市長。莊之蝶決定讓柳月嫁給市長的瘸腿兒子。莊之蝶的妻子發現了丈夫的私情,決定離婚。而唐宛兒也被自己老家的丈夫抓了回去。正在這個時候,景處長的小姑子用身體收買了高級人民法院的某位要人,結果莊之蝶的官司輸了。沮喪和疲憊的莊之蝶在傳出自己喪失了寫作能力以後,準備獨自去南方。但是在候車室的椅子上,他卻因為中風倒下了。

和《紅樓夢》命運相似,《廢都》出版後因為太過黃暴的原因被禁16年,2009年後才由作家出版社重新出版。《廢都》分析了中國八九十年代知識分子的精神生活,是一個在時代風氣之下,作家自我意淫和自戀的精神分析文本。季羨林當年說:《廢都》20年後將大放光芒。如今的廢都的確是一個時代的經典所在。


評委團發言:


從我的觀點看賈平凹的《廢都》可以列為近現代文學的“四大名著”。這本著作詮釋了一個時代的價值觀、人性、以及我們這個民族人性的厚重。


04

《白鹿原》

出版年:1997

豆瓣8.6分(50443人評)

長篇小說《白鹿原》是一本“黃”得夠嗆的中國名著,不過該書淫穢卻不低賤,相反《白鹿原》以香豔誘人的露骨情色,直面中國農村之惡“瘤”,足以跟賈平凹的《廢都》相提並論。

《白鹿原》大背景貼近中國農村社會。全書以陝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細膩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的恩怨紛爭,第一主人公白嘉軒和處心積慮想扳倒白家的鹿子霖鬥了大半輩子,最終卻輸給自家和別人跑了的女人田小娥。

《白鹿原》中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等細節,又是如此的驚心動魄,充滿著陳忠實的神來之筆。尤以田小娥的悲劇宿命,大量露骨的“性”,更是對虛偽的、殘暴的舊時代的深刻揭露。


評委團發言:


如果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的話,《白鹿原》就是一部近代中國的秘史,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 展現出一幅20世紀上半葉中國農村社會形象的歷史畫卷,覆蓋人物眾多;從清朝覆滅到民國建立,寫白鹿原上白、鹿兩大家族的較量,講國共兩黨的鬥爭的社會背景,男女關係的感情描寫也細緻。


建國以後的名著還需要時間來證明,經典的價值是歷史來決定的。本人覺得新中國以後最有可能成為四大名著經典當屬陳忠實的《白鹿原》。峰迴路轉,寫盡了兩個大家族之間的故事和人性,簡直是中國版的《百年孤獨》。

現代四大名著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時代感強,人性挖掘透徹。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經典,從古代的四大名著,到近現代的《廢都》、《白鹿原》、《活著》、《平凡的世界》這樣的經典,沒本著作的字裡行間都可以看出時代的變遷和普通人生活的變化 。或許到了後現代,我們的“四大名著”還會變成《三體》這類的超現實作品。


騎著小毛驢帶你去環遊


早晨從下午開始,和你一起探討有關文化方面的問答。

《白鹿原》曾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作者是陳忠實,陝西籍;

《活著》曾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作者是餘華,杭州籍;

《平凡的世界》曾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作者是路遙,陝西籍;

《廢都》是這四部裡唯一沒有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堪稱茅獎遺珠,作者是賈平凹,陝西籍;

不可否認,這四部作品都是現代文學作品中,極具代表,也是極其出色,擁有非常多讀者的作品。

但是要把它們稱為“現代四大名著”,又有些言過其實了。

如果這四部作品代表了現代文學的最高水平,那麼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置於何地呢?

當然還有譬如: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金庸先生的“射鵰三部曲”和《天龍八部》;王安憶的《長恨歌》;阿來的《塵埃落定》;劉震雲的《一句頂萬句》,劉慈欣的《三體》……等等。

其次,如果真的要選“現代四大名著”,那麼也必然是四部題材,故事,寫作手法等等各具代表性的作品。

如果依照這個標準,我們再來看看《白鹿原》,《廢都》和《平凡的世界》都是寫的在陝西的故事,這個範圍也太窄了。

然後《白鹿原》,《活著》是農村題材的;《平凡的世界》是城鄉結合的;《廢都》是城市的,這個選擇面也太窄了,再怎麼說也得加一個科幻題材的《三體》才適合的。

最後是字數,《平凡的世界》是上百萬,《白鹿原》大約50萬,《廢都》大約45萬,《活著》相比起來就少多了,只有12萬字。

總的來說,我個人認為這個名單是不嚴謹的。

雖然我個人很喜歡這四部作品,但實事求是的來看,這其中有些作品只能算得上是暢銷書,並不能稱之為名著。

或許再等五十年,回過頭來,我們再來評選“現代四大名著”,還為時未晚。

畢竟,我們希望留給後人的名著,必須經得住讀者和時間的雙重考驗。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點贊,加關注,感謝你的支持。


宇哥帶你讀原著


中國的文庫裡就現代長篇小說可以說是汗牛充棟。有人一生就讀了幾本長篇小說居然也敢評出四大名著。名著意義

在於反映了什麼社會性質,揭示的社會矛盾具有什麼現實意義,塑造的人物給讀者帶來哪些思想上影響,小說提倡的人文思想給讀者帶來多大啟迪與震撼,諸如此類,需要社會群體對小說普世價值共同認可,才能決定誰部長篇小說是名著。個人是站在個人的好惡來評價一部小說優劣,這樣事必存在侷限性,勢必有失偏頗,勢必有失公允,理當不足為據。

個人認為:有人把《白鹿原》.《活著》.《廢都》.《平凡的世界》評為四大名著,只能說:這是搞笑版[呲牙][呲牙][呲牙][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楊祖剛


首先要定義現代個概念。如果把49年後定義為現在的話,那魯迅、老舍、巴金、矛盾的作品就不能算了。其次,除了《白鹿原》實至名歸外,《廢都》、《活著》都可商榷,而《平凡的世界》是最不應該入選的。不是要攻擊作者路遙,單叢文學角度,《平凡的世界》就是一篇爽文,和當今的修仙小說差不多,幾百萬字的篇幅說得都是屌絲逆襲的故事,尤其是愛情線,白富美愛上窮屌絲最後死去。現在把《平凡的世界》提到經典的高度,完全是因為迎合上意、政治正確,亦或是把握話語權的評委懷念青春的產物。如果《平凡的世界》入選,那金庸的《鹿鼎記》,劉慈欣的《三體》完全可以入選了!

無論怎麼評莫言是不應該繞過的。如果說《豐乳肥臀》和《白鹿原》有些接近,都有馬爾克斯的影子,那就選《生死疲勞》。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也應該入選。


大立曰


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上有個《白鹿原》,《白鹿原》上有一座《廢都》;《廢都》裡《活著》一群舞文弄墨的人。有人說假如把這四部作品評為“現代的四大名著”。問我怎麼看?

我怎麼看?一部一部的看。

《平凡的世界》最早是在收音機上聽到的。由李野漠演播。記得是冬天,每到中午十二點,我和妹妹準時湊到收音機前,凝神屏氣,聚精會神地聽起來。記得書中“王滿銀”說:“我王滿銀就是罐子村的破罐子...”時,我們都被逗笑了。可以這麼說;我們聽著《平凡的世界》,唱著“信天游”,一年年長大了。

《白鹿原》已經奠定了自己的文學地位,是陳忠實先生的力作。它所弘揚的正能量和史詩性,目前,我還沒發現哪一部作品能與之比肩。

《廢都》有《金瓶梅》的影子,頹廢,豔乍。

《活著》給了人太多的無可奈何,太多失望,太多的力不從心。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堅強不屈的《活著》。

以上四部都是好作品!如果有可能,我看好《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





知命堂文化


顯然不能。“四大名著”四個字,意味著是中國現代最好的文學作品。

這四本書是有廣泛影響力的,都是好作品。

然而,好評如潮,也是爭議不斷。

1 一致公認的才是最好的。

古典四大名著的高度,可能是現在任何一本小說都無法達到的,無論是文學性與思想性。明清極度扼殺文學創作,在那樣腐朽的社會環境中,反腐朽的思想才得以深刻與偉大,這是一致公認的。

新四大名著,也得有這樣的標準。

這四部書中,《廢都》是爭議最大的作品了。

這部小說被認為是賈平凹的驚世駭俗之作。私慾、色情、名利爭奪...充斥全書。講的是一位作家與四個女人之間的上位故事。作家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莊之蝶,為了保全聲名,不擇手段,虛偽至極,甚至出賣自尊,與女人勾結。而女人也是為了名利,無所不用其極。

作品中有很多的色情描寫。這在九十年代的文壇是前所未有的,被視為解欲之作,也曾被列為禁書。

這本書,如果從純文學角度看,你是看不下去的。憤世嫉俗的角度,你會佩服賈平凹的大膽與直接,赤裸尺度甚超莫言的《紅高粱》。

有人認為這本書類似《荒原》,將人性的弱點與醜陋,表現得淋漓盡致,是直視人性的開山之作。季羨林就這樣評價,二十年後,是一部偉作。

作家的語言幽默諷刺,直擊現實,真切而深刻。

但是文筆太過直接與赤祼,簡直不堪入目,與色情小說無異。二十年過去了,此書還是讓不少人嗤之以鼻。

《白鹿原》是本故事性很強的小說,尤其是想象奇特,作者是陳忠實。

人物個性鮮明,白鹿兩家興衰史,從上一輩子地主階級開始寫起,延續到下一輩階級立場的鬥爭,也是中國從清末到解放的歷史對家族命運的影響。

時代性最為突出,與複雜的中國歷史進程緊密相關,還有廣闊的社會場景,傳統腐朽思想與先進文明意識的衝突,讓鬧革命的意識深入人心,弘揚一種善良與正義精神。有人曾評價這部作品是史詩。

故事很魔幻。比如那頭神奇的白鹿,總與白家命運相連,還有無所不知的朱先生,總能洞穿一切。

然而讓我覺得難以接受的,一開篇便是白稼軒娶七個老婆的事,還有田小娥與幾個男人之間的亂倫,也是不乏情慾的渲染。

《活著》,是餘華最有名的作品,頗有讚譽。

這四部作品中,真的是自然純淨之作。雖也是悲劇,人物形象卻好得讓人心疼。每個人物都是閃光的,善良、堅韌、頑強抵抗命運。

餘華自然而冷靜的筆觸,細膩而質樸,一如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寫小人物的故事,是餘華小說的共同點。表現小人物在重大的社會變革面前無能為力,掙扎生存的頑強意志與追求,是沒有人可超越餘華的。一方面是人物的善良美好與倔強,另一方面是生存的困境與無能為力的命運,極大的反差,讓讀者在愛與痛中淪陷。

小說很短,十萬字左右吧,所有的故事都放在了福貴身上。算不上大塊頭,總覺得缺少了點恢宏的氣勢。

《平凡的世界》,真的是老少皆宜,人人都愛,是四部書,評價最好,爭議最少的作品,深深影響了幾代人。

有時代性,有廣闊的社會場景,有充滿正義感的人物形象。不僅是巨大的社會變革,還有所有人的不斷成長進步與肩負的使命責任。思考一個深刻的主題:人,該怎樣有意義活著。

作家的文筆很有史學家的味道,冷靜而深沉。對每個人物都傾注了感情,寫出大善與大美。孫家兄弟的拼,田潤葉的執著,田曉霞的熱情...也是悲劇結局,卻表現美好的主題。

在我看來,《廢都》太前衛,但文筆真的很犀利,諷刺辛辣,尺度之大,一般人接受不了。《活著》是本好小說,但篇幅短了。《白鹿原》與《平凡的世界》可以評上。2 賈平凹與莫言是中國現當代文學扛旗人物

賈平凹的《廢都》爭議太多,而另一本小說《秦腔》卻是公認的好評,表現廣闊的傳統的農耕文明,有閉塞,有溫情。尤其是黃土高原上的秦腔的全面描寫,是極具地域文化的。人物眾多,也是地道的農民,樸實,淳善,熱鬧...作品被稱為中國鄉土文學史詩。

背景有點兒類似《白鹿原》,但更現實,更接地氣,更為淳厚,有濃郁的鄉土味道。

賈平凹可能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了。

莫言的作品,一直是讀者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尤其是他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以後,但不可否認的,他是中國本土的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就應該入選。

《蛙》是一部恢宏之作。

相比於《紅高粱》的傳奇故事與《豐乳肥臀》的無限招搖,《蛙》是內斂而深邃的作品。講述長達60年的計劃生育變革史,這只是大的時代背景,一位鄉村產科女醫生,醫術高明,接生了無數嬰兒,也因是名共產黨員,執行計劃生育,而迫害了無數生命,取消計劃生育後,她以泥塑方式來贖罪。

故事沉重,話題敏感,引人深思。表達的是對生命的思考,敬畏與膜拜。主題高大上。

廣闊蒼茫的黃土高原,濃郁淳樸的鄉情世俗,生命的熱烈與奔放,生活的希望與無奈...這是文學作品最閃亮的靈魂。

《蛙》與《秦腔》可以入選。真正好的作品,歷代而不衰,歷久而懷念。

比如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家春秋》,錢鍾書的《圍城》等等,純粹的文學,當之無愧的大家大師。

只是現在好的作品越來越少了,閱讀的人也越來越少。人們寧願選擇快餐式的網絡文學一看而過,也不願在一本好書裡過濾思想。文學樣式多了,人們的審美也跟著變了。


一綠浮芳


基本不錯,但首先應該糾正一個常識,這四部作品,都是當代作家作品,應該稱當代四大名著,但《平凡的世界》是幻想家的鴉片煙,受難者的麻沸散,太過童話,以兒童眼光看待世界,反映生活深度不夠,只能算是成人的童話,加之文字功力欠足,淺白土俗,故先應淘汰,餘下應該是賈平凹《廢都》、莫言《生死疲勞》、餘華《活著》、陳忠實《白鹿原》。鑑於賈平凹、莫言主要面向未來讀者寫作,宜在百年以後評價,這裡暫時不作評價,但《廢都》《生死疲勞》會有恆欠的生命力,則是勿庸置疑的。《活著》和《白鹿原》,都是基本公認的好作品,其經典價值業已體現,故不須再作具體評價。另:若評選現代四大名著,竊以為應該是魯迅先生《阿Q正傳》、沈從文《邊城》、張愛玲《再生緣》、老舍《四世同堂》入選為宜。


用戶4473313345611


《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我都看了,書也沒少看,最喜歡的還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少安少平,就像生活在當今的你們和我,人生的路起起伏伏,你我不甘平凡,不甘隨波逐流,時代在進步,生活質量在提高,人們的追求也在提高,平凡如我,心卻在不停的跳動。

走好人生每一段路,讓我們執著的前進,好好的生活。

下一步準備看另外兩本書。


收藏小齊哥


我對於文學作品的認識,僅限於《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古典名著,閱讀過多次,以致耳熟能詳。對於近代名著,也限於《鐵道游擊隊》,《林海雪原》,《創業史》,《紅巖》等,讀過多次。

至於《廢都》等作品,對不起,今天才聽說有這個書名。

另外,我對於這個【廢】字不感冒,總認為它是垃圾,和【廢物】,【飯桶】等詞的感覺有點相似。人活一世,總要有點精神,幹嗎這麼【頹廢】呢?總而言之,一聽書名我就不爽,更別說看了。

再說了,當今社會是經濟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每一個人從睜開眼就開始奔波,一直到晚上熄燈睡覺,一直生活在經濟建設的戰場上,哪有閒功夫去品賞什麼風花秋月,就是看也看一些手機上的短平快信息。這是現實。因此說,我現在是一不看文學作品了,二不看書了,三不看電視劇了。再過幾天我都變成文盲了!不知各位有沒有相同的感覺?

不過,對於《白鹿原》倒有一點印象。原因是我們那邊有個景區,拍攝電視劇的時候,這裡是取景地,到現在,劇照還掛在這個景區。通過影片介紹,我對於陳忠實有個大致瞭解。僅此而已。

胡言亂語,歡迎拍磚!


陽城導航


不贊同這種說法,如果說是名著還行,但如果說是中國當代的四大名著就有點言過其實,這四本書我都讀過,並且不止讀了一遍,但感覺都是以當代這個年代段寫的,反應當時現實社會的事情。

第一本看的是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當時剛從學校畢業,考大學落榜,無奈進入工廠當工人,心勁還有點傲,可現實就是一工廠工人,無奈的現實,艱苦的環境把我以前的遠大理想擊的粉碎。偶然之中接觸到了這本書,當打開第一卷第一章寫著:“1975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濛濛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一下子吸引住了,這不正是我在學校時下雪的場景嗎?於是看下去的時候被書中的人物經歷吸引掛牽:孫少平、田嘵霞,孫少安、秀蓮,金波,田潤生,郝紅梅,田福軍,蘭花,蘭香,孫玉亭,田福堂……各人有各人的故事經歷組成了本書的線條結構,讀的好感動,覺得真是一本勵志小說,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會是冰冷的,平凡的人,過著不平凡的人生,是那樣的簡單,平凡只是包容了對愛的承諾,對老人的孝順。我們活在這人世間 ,最為珍視的應該是什麼?金錢、權力、榮譽,是的,有這些東西也並不壞,但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得上“溫暖的人情”更為珍貴,我們所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過於這一點了。

第二本書讀的是賈平凹的《廢都》,看了一遍,沒看懂,就覺得寫浮躁,人浮躁、城市浮躁,不過當時堅持讀完有些好奇的還是有時“此處刪去xx×××”這些字節作怪。

第三本書是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書中人物性格鮮明,結局各出所料。

最後讀的餘華《活著》,讀的好累,好壓抑,好沉重。看完後覺得心中很不快,感受全書你會有一種生命的渺小。書的感受讓人有種不安和難過,可能是這本書訴說他的故事背後的淒涼。過了幾年又讀了一遍,才體味到:活著比什麼都強,當自己年老,你會發現,活著就好。

以上就是我對這四本書讀後的一點體會和感受。好書會陪你一生,對你的生活是有影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