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白鹿原》,《活着》,《废都》,《平凡的世界》作为现代四大名著,你认为呢?

红雨说历史


01

《平凡的世界》

出版年:1988

豆瓣9.0分(116021人评)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男主一号孙长安,年轻时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初恋,因为现实原因没有在一起,找了个老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和她产生了相濡以沫的感情。男主二号孙长平,上学时有一段青涩的初恋,后来和女神人物田晓霞谈恋爱,虽然他们身份悬殊,但一直到最后都没有放弃他们的爱情。后来,田晓霞死了。孙长平和他师傅的遗孀又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可惜到结局也没有在一起。

1988年5月25日,在陕北甘泉县一家招待所里,路遥用热水敷开痉挛的手,写完了《平凡的世界》的最后一页。《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6年间,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

《平凡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和抗争意识,它深情关注着普通劳动者的命运,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巨著。


评委团发言:


每个人对好书的评价是不同的,因为我们不是专家。我想即使专家,也不能精准地评出建国后的四大名著。不过要论有价值经得起时间沉淀的好书,我最推崇的还是路遥《平凡的世界》,它所表现出的对平凡人民命运的关心,是每个时代都不会过时的。

@春风十里

四大古典名著是一座不可逾越丰碑!但要是评四大小说的话我首推路遥《平凡的世界》。在缺乏犀利现实题材的中国,这样的小说实在是凤毛麟角,更难得的是文笔还十分舒服。


02

《活着》

出版年:1992

豆瓣9.1分(161140人评)

《活着》的男主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余华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的,而不是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的。”《活着》这篇长篇小说成书于1992年,是作者余华唯一一部兼有现实主义文学和先锋文学特征的作品。


评委团发言:


如果让我评选建国后四大名著的话,一定要有一部余华的作品。要是名著,一定要经得起时间沉淀,所以2000年后的作品评论还尚早,而在建国后到2000年期间,余华是一等一的作家,而《活着》是余华最有文学性的一部作品。


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大名著,脑海里涌现出了众多的作家,莫言、阎连科、贾平凹、陈忠实、刘震云、余华、王安忆等,认真思考一番,分量比较重的还是余华的《活着》。时代与命运都是如此不可知不可测不可信,但存者且偷生。


03

《废都》

出版年:1993

豆瓣7.1分(13713人评)

《废都》发表时,有不少读者说贾平凹写了一部当代文坛的《红楼梦》。《废都》是贾平凹所有作品中最具争议的作品,而之所以最具争议,无非是小说中对主人翁那看似随意的两性关系的描写。

故事开始于《西京杂志》刊出一篇讲述西京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作家庄之蝶和文化厅官员景处长有恋情的文章,作者周敏。当时最有名气的作家庄之蝶去找周敏,却和与周敏私奔的有夫之妇唐宛儿通奸上了。

景处长因为这篇文章将庄之蝶起诉到法庭。周敏建议庄之蝶去找市长。庄之蝶决定让柳月嫁给市长的瘸腿儿子。庄之蝶的妻子发现了丈夫的私情,决定离婚。而唐宛儿也被自己老家的丈夫抓了回去。正在这个时候,景处长的小姑子用身体收买了高级人民法院的某位要人,结果庄之蝶的官司输了。沮丧和疲惫的庄之蝶在传出自己丧失了写作能力以后,准备独自去南方。但是在候车室的椅子上,他却因为中风倒下了。

和《红楼梦》命运相似,《废都》出版后因为太过黄暴的原因被禁16年,2009年后才由作家出版社重新出版。《废都》分析了中国八九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是一个在时代风气之下,作家自我意淫和自恋的精神分析文本。季羡林当年说:《废都》20年后将大放光芒。如今的废都的确是一个时代的经典所在。


评委团发言:


从我的观点看贾平凹的《废都》可以列为近现代文学的“四大名著”。这本著作诠释了一个时代的价值观、人性、以及我们这个民族人性的厚重。


04

《白鹿原》

出版年:1997

豆瓣8.6分(50443人评)

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本“黄”得够呛的中国名著,不过该书淫秽却不低贱,相反《白鹿原》以香艳诱人的露骨情色,直面中国农村之恶“瘤”,足以跟贾平凹的《废都》相提并论。

《白鹿原》大背景贴近中国农村社会。全书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的恩怨纷争,第一主人公白嘉轩和处心积虑想扳倒白家的鹿子霖斗了大半辈子,最终却输给自家和别人跑了的女人田小娥。

《白鹿原》中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等细节,又是如此的惊心动魄,充满着陈忠实的神来之笔。尤以田小娥的悲剧宿命,大量露骨的“性”,更是对虚伪的、残暴的旧时代的深刻揭露。


评委团发言:


如果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的话,《白鹿原》就是一部近代中国的秘史,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 展现出一幅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社会形象的历史画卷,覆盖人物众多;从清朝覆灭到民国建立,写白鹿原上白、鹿两大家族的较量,讲国共两党的斗争的社会背景,男女关系的感情描写也细致。


建国以后的名著还需要时间来证明,经典的价值是历史来决定的。本人觉得新中国以后最有可能成为四大名著经典当属陈忠实的《白鹿原》。峰回路转,写尽了两个大家族之间的故事和人性,简直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

现代四大名著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时代感强,人性挖掘透彻。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经典,从古代的四大名著,到近现代的《废都》、《白鹿原》、《活着》、《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经典,没本著作的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时代的变迁和普通人生活的变化 。或许到了后现代,我们的“四大名著”还会变成《三体》这类的超现实作品。


骑着小毛驴带你去环游


早晨从下午开始,和你一起探讨有关文化方面的问答。

《白鹿原》曾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作者是陈忠实,陕西籍;

《活着》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者是余华,杭州籍;

《平凡的世界》曾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者是路遥,陕西籍;

《废都》是这四部里唯一没有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堪称茅奖遗珠,作者是贾平凹,陕西籍;

不可否认,这四部作品都是现代文学作品中,极具代表,也是极其出色,拥有非常多读者的作品。

但是要把它们称为“现代四大名著”,又有些言过其实了。

如果这四部作品代表了现代文学的最高水平,那么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置于何地呢?

当然还有譬如: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金庸先生的“射雕三部曲”和《天龙八部》;王安忆的《长恨歌》;阿来的《尘埃落定》;刘震云的《一句顶万句》,刘慈欣的《三体》……等等。

其次,如果真的要选“现代四大名著”,那么也必然是四部题材,故事,写作手法等等各具代表性的作品。

如果依照这个标准,我们再来看看《白鹿原》,《废都》和《平凡的世界》都是写的在陕西的故事,这个范围也太窄了。

然后《白鹿原》,《活着》是农村题材的;《平凡的世界》是城乡结合的;《废都》是城市的,这个选择面也太窄了,再怎么说也得加一个科幻题材的《三体》才适合的。

最后是字数,《平凡的世界》是上百万,《白鹿原》大约50万,《废都》大约45万,《活着》相比起来就少多了,只有12万字。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这个名单是不严谨的。

虽然我个人很喜欢这四部作品,但实事求是的来看,这其中有些作品只能算得上是畅销书,并不能称之为名著。

或许再等五十年,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评选“现代四大名著”,还为时未晚。

毕竟,我们希望留给后人的名著,必须经得住读者和时间的双重考验。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加关注,感谢你的支持。


宇哥带你读原著


中国的文库里就现代长篇小说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有人一生就读了几本长篇小说居然也敢评出四大名著。名著意义

在于反映了什么社会性质,揭示的社会矛盾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塑造的人物给读者带来哪些思想上影响,小说提倡的人文思想给读者带来多大启迪与震撼,诸如此类,需要社会群体对小说普世价值共同认可,才能决定谁部长篇小说是名著。个人是站在个人的好恶来评价一部小说优劣,这样事必存在局限性,势必有失偏颇,势必有失公允,理当不足为据。

个人认为:有人把《白鹿原》.《活着》.《废都》.《平凡的世界》评为四大名著,只能说:这是搞笑版[呲牙][呲牙][呲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杨祖刚


首先要定义现代个概念。如果把49年后定义为现在的话,那鲁迅、老舍、巴金、矛盾的作品就不能算了。其次,除了《白鹿原》实至名归外,《废都》、《活着》都可商榷,而《平凡的世界》是最不应该入选的。不是要攻击作者路遥,单丛文学角度,《平凡的世界》就是一篇爽文,和当今的修仙小说差不多,几百万字的篇幅说得都是屌丝逆袭的故事,尤其是爱情线,白富美爱上穷屌丝最后死去。现在把《平凡的世界》提到经典的高度,完全是因为迎合上意、政治正确,亦或是把握话语权的评委怀念青春的产物。如果《平凡的世界》入选,那金庸的《鹿鼎记》,刘慈欣的《三体》完全可以入选了!

无论怎么评莫言是不应该绕过的。如果说《丰乳肥臀》和《白鹿原》有些接近,都有马尔克斯的影子,那就选《生死疲劳》。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也应该入选。


大立曰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有个《白鹿原》,《白鹿原》上有一座《废都》;《废都》里《活着》一群舞文弄墨的人。有人说假如把这四部作品评为“现代的四大名著”。问我怎么看?

我怎么看?一部一部的看。

《平凡的世界》最早是在收音机上听到的。由李野漠演播。记得是冬天,每到中午十二点,我和妹妹准时凑到收音机前,凝神屏气,聚精会神地听起来。记得书中“王满银”说:“我王满银就是罐子村的破罐子...”时,我们都被逗笑了。可以这么说;我们听着《平凡的世界》,唱着“信天游”,一年年长大了。

《白鹿原》已经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地位,是陈忠实先生的力作。它所弘扬的正能量和史诗性,目前,我还没发现哪一部作品能与之比肩。

《废都》有《金瓶梅》的影子,颓废,艳乍。

《活着》给了人太多的无可奈何,太多失望,太多的力不从心。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坚强不屈的《活着》。

以上四部都是好作品!如果有可能,我看好《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





知命堂文化


显然不能。“四大名著”四个字,意味着是中国现代最好的文学作品。

这四本书是有广泛影响力的,都是好作品。

然而,好评如潮,也是争议不断。

1 一致公认的才是最好的。

古典四大名著的高度,可能是现在任何一本小说都无法达到的,无论是文学性与思想性。明清极度扼杀文学创作,在那样腐朽的社会环境中,反腐朽的思想才得以深刻与伟大,这是一致公认的。

新四大名著,也得有这样的标准。

这四部书中,《废都》是争议最大的作品了。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贾平凹的惊世骇俗之作。私欲、色情、名利争夺...充斥全书。讲的是一位作家与四个女人之间的上位故事。作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庄之蝶,为了保全声名,不择手段,虚伪至极,甚至出卖自尊,与女人勾结。而女人也是为了名利,无所不用其极。

作品中有很多的色情描写。这在九十年代的文坛是前所未有的,被视为解欲之作,也曾被列为禁书。

这本书,如果从纯文学角度看,你是看不下去的。愤世嫉俗的角度,你会佩服贾平凹的大胆与直接,赤裸尺度甚超莫言的《红高粱》。

有人认为这本书类似《荒原》,将人性的弱点与丑陋,表现得淋漓尽致,是直视人性的开山之作。季羡林就这样评价,二十年后,是一部伟作。

作家的语言幽默讽刺,直击现实,真切而深刻。

但是文笔太过直接与赤祼,简直不堪入目,与色情小说无异。二十年过去了,此书还是让不少人嗤之以鼻。

《白鹿原》是本故事性很强的小说,尤其是想象奇特,作者是陈忠实。

人物个性鲜明,白鹿两家兴衰史,从上一辈子地主阶级开始写起,延续到下一辈阶级立场的斗争,也是中国从清末到解放的历史对家族命运的影响。

时代性最为突出,与复杂的中国历史进程紧密相关,还有广阔的社会场景,传统腐朽思想与先进文明意识的冲突,让闹革命的意识深入人心,弘扬一种善良与正义精神。有人曾评价这部作品是史诗。

故事很魔幻。比如那头神奇的白鹿,总与白家命运相连,还有无所不知的朱先生,总能洞穿一切。

然而让我觉得难以接受的,一开篇便是白稼轩娶七个老婆的事,还有田小娥与几个男人之间的乱伦,也是不乏情欲的渲染。

《活着》,是余华最有名的作品,颇有赞誉。

这四部作品中,真的是自然纯净之作。虽也是悲剧,人物形象却好得让人心疼。每个人物都是闪光的,善良、坚韧、顽强抵抗命运。

余华自然而冷静的笔触,细腻而质朴,一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写小人物的故事,是余华小说的共同点。表现小人物在重大的社会变革面前无能为力,挣扎生存的顽强意志与追求,是没有人可超越余华的。一方面是人物的善良美好与倔强,另一方面是生存的困境与无能为力的命运,极大的反差,让读者在爱与痛中沦陷。

小说很短,十万字左右吧,所有的故事都放在了福贵身上。算不上大块头,总觉得缺少了点恢宏的气势。

《平凡的世界》,真的是老少皆宜,人人都爱,是四部书,评价最好,争议最少的作品,深深影响了几代人。

有时代性,有广阔的社会场景,有充满正义感的人物形象。不仅是巨大的社会变革,还有所有人的不断成长进步与肩负的使命责任。思考一个深刻的主题:人,该怎样有意义活着。

作家的文笔很有史学家的味道,冷静而深沉。对每个人物都倾注了感情,写出大善与大美。孙家兄弟的拼,田润叶的执着,田晓霞的热情...也是悲剧结局,却表现美好的主题。

在我看来,《废都》太前卫,但文笔真的很犀利,讽刺辛辣,尺度之大,一般人接受不了。《活着》是本好小说,但篇幅短了。《白鹿原》与《平凡的世界》可以评上。2 贾平凹与莫言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扛旗人物

贾平凹的《废都》争议太多,而另一本小说《秦腔》却是公认的好评,表现广阔的传统的农耕文明,有闭塞,有温情。尤其是黄土高原上的秦腔的全面描写,是极具地域文化的。人物众多,也是地道的农民,朴实,淳善,热闹...作品被称为中国乡土文学史诗。

背景有点儿类似《白鹿原》,但更现实,更接地气,更为淳厚,有浓郁的乡土味道。

贾平凹可能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了。

莫言的作品,一直是读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但不可否认的,他是中国本土的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就应该入选。

《蛙》是一部恢宏之作。

相比于《红高粱》的传奇故事与《丰乳肥臀》的无限招摇,《蛙》是内敛而深邃的作品。讲述长达60年的计划生育变革史,这只是大的时代背景,一位乡村产科女医生,医术高明,接生了无数婴儿,也因是名共产党员,执行计划生育,而迫害了无数生命,取消计划生育后,她以泥塑方式来赎罪。

故事沉重,话题敏感,引人深思。表达的是对生命的思考,敬畏与膜拜。主题高大上。

广阔苍茫的黄土高原,浓郁淳朴的乡情世俗,生命的热烈与奔放,生活的希望与无奈...这是文学作品最闪亮的灵魂。

《蛙》与《秦腔》可以入选。真正好的作品,历代而不衰,历久而怀念。

比如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家春秋》,钱钟书的《围城》等等,纯粹的文学,当之无愧的大家大师。

只是现在好的作品越来越少了,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少。人们宁愿选择快餐式的网络文学一看而过,也不愿在一本好书里过滤思想。文学样式多了,人们的审美也跟着变了。


一绿浮芳


基本不错,但首先应该纠正一个常识,这四部作品,都是当代作家作品,应该称当代四大名著,但《平凡的世界》是幻想家的鸦片烟,受难者的麻沸散,太过童话,以儿童眼光看待世界,反映生活深度不够,只能算是成人的童话,加之文字功力欠足,浅白土俗,故先应淘汰,余下应该是贾平凹《废都》、莫言《生死疲劳》、余华《活着》、陈忠实《白鹿原》。鉴于贾平凹、莫言主要面向未来读者写作,宜在百年以后评价,这里暂时不作评价,但《废都》《生死疲劳》会有恒欠的生命力,则是勿庸置疑的。《活着》和《白鹿原》,都是基本公认的好作品,其经典价值业已体现,故不须再作具体评价。另:若评选现代四大名著,窃以为应该是鲁迅先生《阿Q正传》、沈从文《边城》、张爱玲《再生缘》、老舍《四世同堂》入选为宜。


用户4473313345611


《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我都看了,书也没少看,最喜欢的还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少安少平,就像生活在当今的你们和我,人生的路起起伏伏,你我不甘平凡,不甘随波逐流,时代在进步,生活质量在提高,人们的追求也在提高,平凡如我,心却在不停的跳动。

走好人生每一段路,让我们执着的前进,好好的生活。

下一步准备看另外两本书。


收藏小齐哥


我对于文学作品的认识,仅限于《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名著,阅读过多次,以致耳熟能详。对于近代名著,也限于《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创业史》,《红岩》等,读过多次。

至于《废都》等作品,对不起,今天才听说有这个书名。

另外,我对于这个【废】字不感冒,总认为它是垃圾,和【废物】,【饭桶】等词的感觉有点相似。人活一世,总要有点精神,干吗这么【颓废】呢?总而言之,一听书名我就不爽,更别说看了。

再说了,当今社会是经济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每一个人从睁开眼就开始奔波,一直到晚上熄灯睡觉,一直生活在经济建设的战场上,哪有闲功夫去品赏什么风花秋月,就是看也看一些手机上的短平快信息。这是现实。因此说,我现在是一不看文学作品了,二不看书了,三不看电视剧了。再过几天我都变成文盲了!不知各位有没有相同的感觉?

不过,对于《白鹿原》倒有一点印象。原因是我们那边有个景区,拍摄电视剧的时候,这里是取景地,到现在,剧照还挂在这个景区。通过影片介绍,我对于陈忠实有个大致了解。仅此而已。

胡言乱语,欢迎拍砖!


阳城导航


不赞同这种说法,如果说是名著还行,但如果说是中国当代的四大名著就有点言过其实,这四本书我都读过,并且不止读了一遍,但感觉都是以当代这个年代段写的,反应当时现实社会的事情。

第一本看的是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当时刚从学校毕业,考大学落榜,无奈进入工厂当工人,心劲还有点傲,可现实就是一工厂工人,无奈的现实,艰苦的环境把我以前的远大理想击的粉碎。偶然之中接触到了这本书,当打开第一卷第一章写着:“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一下子吸引住了,这不正是我在学校时下雪的场景吗?于是看下去的时候被书中的人物经历吸引挂牵:孙少平、田哓霞,孙少安、秀莲,金波,田润生,郝红梅,田福军,兰花,兰香,孙玉亭,田福堂……各人有各人的故事经历组成了本书的线条结构,读的好感动,觉得真是一本励志小说,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是冰冷的,平凡的人,过着不平凡的人生,是那样的简单,平凡只是包容了对爱的承诺,对老人的孝顺。我们活在这人世间 ,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是的,有这些东西也并不坏,但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温暖的人情”更为珍贵,我们所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过于这一点了。

第二本书读的是贾平凹的《废都》,看了一遍,没看懂,就觉得写浮躁,人浮躁、城市浮躁,不过当时坚持读完有些好奇的还是有时“此处删去xx×××”这些字节作怪。

第三本书是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书中人物性格鲜明,结局各出所料。

最后读的余华《活着》,读的好累,好压抑,好沉重。看完后觉得心中很不快,感受全书你会有一种生命的渺小。书的感受让人有种不安和难过,可能是这本书诉说他的故事背后的凄凉。过了几年又读了一遍,才体味到:活着比什么都强,当自己年老,你会发现,活着就好。

以上就是我对这四本书读后的一点体会和感受。好书会陪你一生,对你的生活是有影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