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马鞍山一起合并,会超过省会合肥吗?

听乐轩


没有可能,因为芜湖马鞍山离南京太近。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能够集中全省的资源发展。如果芜湖马鞍山合并并不能起到1+1>2的作用,因为投入的资源会被毗邻的南京吸走。其实历史已经给这些城市做出了排序。

明朝和清初,安徽和江苏同属一省。明代的南直隶。清朝初年的江南省都包含今天的江苏和安徽。后来因为江南省的实力过于强大,为了消除对中央的威胁被一分为二。左江南省改称安徽,取自安庆和徽州(黄山),右江南省改称江苏,取自江宁(南京)和苏州。所以江苏和安徽最大的城市应该是南京,苏州,安庆以及黄山。共和国初期,安徽境内的一哥一直是安庆,后来毛主席钦定,才将合肥作为安徽省会。


楼船夜渡风涛急


芜湖与马鞍山的合并让我想到了当年的三分巢湖,当时的南京在省内不受待见,向省外一看,巢湖、滁州、马鞍山和芜湖纷纷叫老大,合肥一看,这哪行,我才是你们的老大,于是就拿巢湖开刀,三分巢湖,划分之后,虽然还是和南京没法比,但是起码在面积上大一些了,而且吞并了居巢区和庐江之后,合肥的经济实力的确是更强了。

现在再来看看芜湖与马鞍山合并,不可否认,这两个城市一旦合并,其面积、人口以及经济必然会产生1+1>2的效果,但是,你们考虑过铜陵的感受吗?一旦马鞍山和芜湖合并,其对铜陵的冲击必然是巨大的,还有对池州的影响,到时候估计铜陵和池州也会重组吧。

但是对于芜湖与马鞍山合并的可能性我就不清楚了。

再来说说合并之后是否能对合肥产生威胁吧,这点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合肥毕竟是省会城市,其必然会牺牲周边的城市发展来壮大自己,省内可与合肥比肩的面积大市并不是没有,但是其发展还是比不上合肥,其原因就是资源的倾斜,另外就是教育资源,依托合肥远超与其他市的高校教育,更是其他城市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合肥美丽汇


芜湖与马鞍山合并,甚至铜陵加入一起合并并不是没有可能,有以下几个现实的重要原因:

1、安徽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省辖市过多的省份,16个地市小而全,闭门造车,怡然自乐,从春秋战国自古以来的经验,小城小地最后无一不被大城大地吞并,无一列外。

2、合肥一家无力带动全省发展,尽管最初的愿望是希望合肥引领,但经过那么多年的政策红利和巨量资金投入,合肥也仅是自己做大了些,甚至还虹吸了六安,淮南等身边城市,当然合肥因为中科大,对国家的前沿大科学做出了贡献,但省内其他15地市并没有获得感,需要在长江以南的皖南诸城寻找一个带头大哥,芜湖目前来看可堪一用,但需要为之加持,皖北也一样。

3、第三点是当下最为紧迫的,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升格为顶级的国家战略,安徽加入其中,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在地理和空间等上的实际需要,也是中央对安徽近些年为国家在能源、粮食、抗洪救灾等方面做出贡献的肯定,更是安徽千载难逢的机遇。江浙沪皖,上海不用讲了,环顾江浙兄弟,各地市发展层级和经济体量都太巨大,安徽各地市的GDP寒酸的拿不出手,如果不能在一个层级上,谈何一起玩耍,你见过马云会和一千万产值的企业家合作交流么?错过机遇,被市场硬性淘汰,不仅面子全无,更是愧对国家和子孙后代!但实力短期内又不允许,合肥尚且可以,芜湖和其他城市还远不够,怎么办?另外,长三角城市群安徽成员城市除了合肥,其他全在皖南,合肥鞭长莫及,如果芜马铜合并,产值和人口可以迅速翻一倍以上,不仅能够带领皖南长三角成员城市,还能带领所有皖南城市集团冲锋,平等的与江浙沪城市合作交流,产生远大于1+1+1>3的效果,安徽长江经济带、皖南诸城,一步活棋,盘活全局。

4、最大的障碍来自思想的转变,能不能打破利益的藩篱,放手扶持安徽双核发展,不做一城独大,在大局面前不做省内倾轧,考验着决策者是否能为江淮大地迈向小康的快车道留下历史辉煌的一笔。


大海71048512


马鞍山和芜湖不可能合并。涉及面广,属重大区划调整,需要马芜达成共识且需要上报国务院审核。做为芜湖无为出生,马鞍山和铜陵长大,工作定居合肥的小编告诉你合芜马铜都算的上我的家乡。那么假如芜马合并可以超过省会合肥吗?我的回答:不可能。马鞍山和芜湖一样都是沿着长江流域发展壮大起来的城市,不论在产业结构、服务业比例,还在旅游业状况上都非常相似,以后都会成为长江中游经济带的主力城市,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就算马鞍山和芜湖合并,也没有长春,武汉这样的城市,从面积上比,还是小很多。不光但从gdp上其次产业结构和教育,医疗资源等方面也与合肥有一定的差距。
芜湖目前在三线城市中排名第19位,是皖江城市带双核心城市之一,长三角II型大城市。马鞍山作为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双核心城市之一,“生态福地,智造名城”,近年来不断加强“宁马一体化”“合芜马一体化”进程,发展的也很是不错。



以无为县为例,虽然产业结构总体较优,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少,但过去的两年中,财政用于长江岸线、江豚保护区整治的预算外支出已超过5亿元;预计今后两年,还将在污水治理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江取水口保护等领域陆续投入近60亿元。
“加大皖江流域环保项目资金投入也是今后需要发力的重点。
芜湖

位居中国三线城市第21名人口387万,是安徽最有可能冲击二线的城市。芜湖要冲击二线,必先要超过其前面的三线城市,而这其中包括了实力雄厚的珠海、镇江、海口、洛阳、唐山等城市。芜湖,2017年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第46。为安徽省双核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长三角大城市。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安徽创客之城,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合肥都市圈城市。其地处长三角西南部,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是华东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全国综合交通枢纽。 2018年,芜湖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78 亿元 。

马鞍山

位居中国三线城市第66名,人口229万,是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东部、苏皖交汇地区,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门户城市;辖3区3县,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马鞍山横跨长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早在六朝时期,许多名公巨卿、贤达雅士就流连驻足马鞍山,留下众多古迹和文化遗存。 2018年,马鞍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18.10 亿元。
合肥常住人口逼近800万,全市GDP突破7000亿元,重金吸纳人才、放宽落户门槛,未来5年经济要破万亿、人口千万级,全国一流科研实力+高铁霸主城市,合肥全力冲刺准一线,城市价值在暴涨。



即便芜马加起来离合肥也有不小差距,未来可能还会拉开。未来5年的合肥

经济:GDP超过1.1万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

规划:高标准规划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新桥国际机场建成全国性综合航空枢纽港;空港打造成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科技: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产业: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全球制造研发基地、区域金融中心



交通: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完善“米”字型高铁网、建成全国公路枢纽、构建轨道交通骨干网、建成快速路网体系和“公交都市”


民生:打造15分钟生活圈、教育强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双一流”大学建设,创建合肥大学,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徽女说


芜湖和和马鞍山一起合并,会超过省会合肥吗?

是这样的,衡量一个城市规模的大小主要看经济总量(GDP)、城区面积、城区常住人口、建成区面积面积等4项指标。

那么,芜湖市和马鞍山市的这4项指标分别相加,能不能超过省会合肥市呢?让我们来瞧瞧下面几组数据就会一清二楚:



1、经济总量(GDP)情况

2017年度,合肥市的GDP为7213亿元,而芜湖市的GDP为3065亿元,马鞍山市的GDP为1738亿元。也就是说,芜湖市和马鞍山市的GDP加起来为4803亿元,比合肥市的GDP还少2410元。

2、城区面积情况

截止到2017年底,合肥市的城面面积为1126.61平方公里,而芜湖市的城区面积为721.70平方公里,马鞍山市的城区面积为403.18平方公里。可以看出,芜湖市和马鞍山市的城区面积加在一起为1124.88平方公里,比合肥市要小2平方公里。

3、城区常住人口情况

截止到2017年底,合肥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400.31万人,而芜湖市的常住人口为135.81万人,马鞍山市的常住人口为120.36万人。这就意味着,芜湖市和马鞍山市的城区常住人口加在一起为256.17万人,比省会合肥市要少144.23万人。

4、建成区面积情况

截止到2017年底,合肥市的建成区面积为460平方公里,而芜湖市的建成区面积为172平方公里,马鞍山市的建成区面积为95.20平方公里。这就是说,芜湖市和马鞍山市的建成区面积加起来为267.20平方公里,比省会合肥市少190.80平方公里。

所以,从上面4项数据指标可以看岀,芜湖和马鞍山一起合并,不仅超不过省会合肥市,而且差距还比较大,值得芜湖和马鞍山市努力地追赶。


润友


安徽辖区面积13.95万平方公里,境内却拥有17各地级市,由于巢湖市被分拆,目前还有十六个地级市,是我国单位面积内拥有地级市密度最大的省份!

太多的地级行政单位,会导致资源分散,不利于集中发展,而且也会增加行政支出。所以,安徽省地级行政区划调整,合并,非常有必要!

马鞍山和和芜湖两市地理距离太近,两地相距仅仅45公里。而且,这两个城市离南京都太近,如果继续保持独立行政,必然难以抵挡南京对她们的虹吸。从各自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来说,都太小,缺乏战略发展空间和人口基数。

马鞍山市辖区面积4049平方公里,2016底的人口规模是230万。芜湖市辖区面积是6026平方公里,人口总数是365.4万人。如果马鞍山和芜湖合并,辖区面积将扩大到10075平方公里,人口总数可以达到595.4万人——合并后单论人口规模仅相当于中等城市。

2016年,马芜两地各自的GDP是:2661亿和1440亿,两地合并后2016年的GDP规模可达4101亿。两地合并后,各自必然向两市中间发展,最终联结成一座城市,如此,可以获得1+1大于2的效果。因为,这两座城市产业结构和工业门类互补性极强。

至于说,马芜合并,省里出于保证合肥一家独大不可能同意,纯粹属于胡说八道!事实上,安徽省也在鼓励马芜一体化发展,并已经在规划合并的可能性。

马芜合并能够超越合肥吗?

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为,马芜并不具备合肥的基础实力,特别是科研实力,以及科技产业化能力,和合肥相比,几乎不可同日而语。毕竟,合肥的基础科研实力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综合科研实力也在全国排名前五。而科研实力和科技产业化能力是一座城市发展决定性的因素!更何况,合肥是全国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

人口规模,马芜组合和合肥也不可能相提并论。马芜周边的皖南地区人口相对于皖中和皖北来说,是最稀少的,也就是说,即使马芜合并,人口的增长前景和合肥相比,也不在一个层次。更何况,合肥面向的是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我国成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为了聚集全国乃至全世界优秀的人才,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研协作与竞争的!

笔者认为,马芜合并,皖南精简成三个地级市——皖南多山,人口稀少,不宜超过四个地级行政单位,池州和铜陵合并。黄山市可发展旅游业,不宜发展工商业,可以独立成地级市,宣城市可以拆分,或把黄山市分拆,部分并入池铜地区,部分并入宣城市。

这样一来更有利于提高皖南地区经济发展竞争力。


郑瑞文2015


您好,其实2003年芜湖规划局就规划了两市空间结构远景设想。但至于说到底要不要合并,我个人观点,未必非要行政上的合并统一,先从经济上、民间交往上入手。

从芜湖的角度,芜湖市很想与马鞍山合并,从目前发展来看,芜湖的话语权比马鞍山大;但是马鞍山愿意接受芜湖吗?我看倒是未必的,马鞍山现在是一门心思跟着南京跑,不是有句玩笑话,南京的禄口机场实际上就是马鞍山机场,原因是距离南京市中心比马鞍山市中心要远啊。

而且从未来的角度出来,这两个城市都是要接受南京的辐射,不管你接受不接受这个说法,但这就是现实。合并,还有一大堆公务员要安置,地厅级的地方大员可不是那容易安置的,适当的局部区域调整是有可能,但是想合并,现在看,几乎不可能。

那么再说不会超过合肥,要看哪一个指标了,部分指标可能会,但是要全面超越,难。其实安徽到现在为止,我看也没有一个像样的经济中心。不像江苏的苏锡常比南京厉害,山东有青岛等等。



小朋友OR大朋友


首先芜湖和马鞍山不可能合并,就算合并也动摇不了合肥在安微省的中心地位。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和分析能不能超越合肥。



第一,地理位置: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央,长江以北,且平原广阔,东部与西部距离江苏与湖北边缘差不多,南北距离也合适,合肥经济发展可以履盖安徽省全境,而且合肥是安徽省的交通枢纽和通讯枢纽。



第二,城市地位: 合肥是

安徽省政治、经济、教育、金融、科技和交通中心,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皖江城市经济带核心城市,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是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第三,经济状况: 根据2017年上半年安微省经济排名前四的城市,①合肥:2896.9亿,增量321.4亿,②芜湖:1379.9亿,增量164.2亿,③安庆:807.3亿,增量86.5亿,④马鞍山:782.8亿,增量112.9亿。芜湖和马鞍山共2162.7亿与合肥还有不少差距。

综上所述,芜湖和马鞍山合并也超不过合肥。芜湖和马鞍山都是安徽省的地级市,也是长江上著名的港口城市,且靠近江苏省也具有一定优势,可国家经济发展大多项目是偏向省会城市的。如果您有不同观点欢迎下面点评?

万里鹏翔CGQ


我也来畅想一下安徽的行政合并:东北部宿州和淮北合并,镇守安徽的东北部大门,东部拆分滁州,把凤阳定远明光给蚌埠,把滁州,来安,天长给马鞍山,让马鞍山跨江发展,镇守东大门,把铜陵,宣城除绩溪泾县外,划给芜湖,镇守东南,把绩溪泾县划给黄山,镇守南大门,把池州安庆合并,镇守西南,霍邱,蒙城寿县划给淮南,其余划给合肥,把六安其余地方划给合肥,阜阳亳州剩余地方合并,这样安徽有马鞍山,芜湖,宿州,蚌埠,淮南,合肥,阜阳,安庆,黄山九个地级市,每个地级市实力都不算低,发展潜力也很大!放张安徽地图,大家看看是否合理!



皖美乡村之鸟人拍鸟


估计不可以,主要合肥是省会,人家权利大许多。芜湖与马鞍山基本差不多已经同城化,两者相加GDP达到5196亿元。可是比合肥低了2626亿元,现在如果取消合肥为省会,搬到“芜马市”估计还差不多。就是“五马”换“六羊”。

1,芜湖文化底蕴深厚,古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称。早在春秋时期,芜湖设邑,距今已有2500余年。除此,近些年的芜湖发展异常迅猛,现已是是安徽省的经济、文化、交通次中心,是国家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安徽实打实的第二大强市。

2马鞍山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马鞍山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与江苏各经济强市打成一片。说起马鞍山,外省人首先一个想法便是马鞍山钢铁,确实,马鞍山是凭借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而崛起的,马钢的所在不仅造就了马鞍山的繁荣,还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安徽在全国的地位。除此, 马鞍山港还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城市,马鞍山郑蒲港是继上海、南京两个深水港后,长江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岸线码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