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找厂长举报车间主管徇私枉法,厂长说:把你自己管好就行。如果是你,你会去找老板吗?

职场三哥


在职场上,越级找老板投诉、举报自己上级的案例并不少,就过往经验来看,既有可能碰个“软钉子”的,也有因此被老板赏识,脱颖而出的案例。

所以并不能一遇到事情就跨级去找老板。子佳建议先把握住两大原则,再结合老板的个性特点,再慎重思考是否要跨级去找老板。

如果连以下两大原则都没把握住,那还是不要去碰壁的好。

  • 公利大于私利;

  • 拿出有力地客观证据;

为什么做同样的事情,既有员工获得利益,也有员工毫无收获,甚至被老板认为是多管闲事。

从子佳过往接触的案例来看,排除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背景,基本上都可以归纳为有没有充分把握住这两大原则,接下来子佳就一些案例详细说明下这两大原则如何理解与运用。

01 “公利大于私利”:换一个思维看问题

在解释公利大于私利的原则含义之前,先要说明这句话和“公心大于私心”并不完全一样,后者是主观意愿的评价,容易受价值观影响,每个人的标准都可能不一样。而前者则是现实的利益纠葛与剖析,更加现实、稳定。

职场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把“有公心没私心”当成了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的底气。但是这本身就存在两个思维错误:

  • 因为站得角度、立场不同,价值观评价标准也不同,可能员工自认为的“没有私心”,一心为公,在老板看来只是“任性妄为”。

比方说,有员工举报上级接触竞品,泄露公司商业机密,但是实际上,老板在一些岗位上是鼓励管理者与竞品核心人员接触,互通消息,以便形成良性竞争(只是这一点不能写在台面上)。

  • 有公心不代表干的事就一定利于企业利益。

俗话说:好心办坏事,就是这个意思。商业环境复杂,有时候不一定是非黑即白,存在着较多的灰色地带,很多员工一心为企业争光,做的事情当然从本心出发算不上错,但是实际却损伤了企业利益。

比方说,企业与竞品发生冲突,有些员工气不过竞品的“无良”举动,因此本着维护企业荣誉,为企业“报仇雪恨”的公心,去媒体曝光竞品。听上去肯定没错,殊不知却可能因此招致竞品的“误判”和大力反击,双方在企业层面因为媒体介入,最后可能本来不大的正常商业冲突,变成了两败俱伤的局面。

所以,子佳先就公利大于私利,说明其背后存在着两层含义:

第一层:要优先考虑公利因素,也就是这个事情对公司利益有帮助

子佳经常喜欢说:在职场,要以利益为标准衡量很多事情。尤其是涉及到与企业、老板、领导相关的事情。

职场首先是一个利益场。作为企业老板,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永远是这件事情对公司有没有利,现在更有利,还是未来更有利。

大部分老板并不是纯粹的以道德、法律来决策自己的行为,而是以利益结果来决策。

举个崔某的案例:

某销售区域的总经理崔某,渠道拓展业绩斐然,一年时间内吸纳了大批量的加盟商进入企业,但是有其下属向公司反馈:

“崔某管理能力粗暴简单,为了片面的追求业绩,搞“面子工程”,私下设立小金库,违规宴请友商,甚至私下限定员工的出差、报销额度,以便节省费用,保证整体财务账务持平,不超出集团预算管理。

目前整个团队怨声载道,人心浮动,再这样搞下去,整个团队就散架了,希望老板慎重考虑,撤换掉崔某“。

先停下来思考下,你要是老板,听到这种消息打算怎么处理?

  • 开掉或者重罚崔某?但是崔某毕竟业绩干的出色,而且实实在在给老板赚到钱了,是一把搞销售,拓展加盟的好手;

  • 不做处罚?其下属反应的也是一个问题,长此以往,对于团队未来长期发展来讲,是一个隐患,进而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毕竟团队不稳,迟早也会出事。

这个时候,你觉得老板对投诉人又是什么心态,会是什么说辞?

大概率情况下,老板对投诉人的说辞可能会是: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为什么?

因为老板还没想好应该怎么办,才能不给公司利益带来损失。

也许老板心中会思考是不是要修正下制度,调整下规则,来约束崔某的不正当行为,但是短时间内一定不会选择重罚崔某,尤其是在短期内公司还缺乏像崔某一样能带来利益产出的人员。

如果你是作为投诉人,是不是觉得很无语,我为了公司好,才主动来告诉老板您的,竟然不冷不热,毫无表示?!

其实这很正常,原因就在于这次投诉更多是站在一个正直的员工的角度出发,在维护公司未来更长远发展的可能性,但是这对于老板来讲,并不是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也就是缺乏的公利性思考

业的整体利益,既要考虑长远利益,也要考虑短期利益,其诉求一定是希望在众多可能性中,寻找对企业利益最大化。

所以,在案例中作为投诉人,其撤换掉崔某的诉求并不是“公利思维“,而是“道德思维”,甚至于是“私利思维”。

可能的公利诉求:应该是建议企业方增加财务审计,修订现有的总经理使用公款接待的管理制度,把公款使用放在明面上做管理,杜绝小金库的发生;做好公司统一制度的督查环节,增加员工满意度调研等方式,保证集团报销、出差制度的严肃性,维护员工合理的满意度诉求。

第二层,允许有私利成分存在,也就是说掺杂私利符合人性,不会被指责,但是不能以私利为重

这层的意思就是想要澄清一个被误解的观点:在跨级投诉的时候,带有自己的私心,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人性趋利避害,做一件对自己完全没有好处的事情,其要求等同于把普通人当做“圣人”看待。

私利心可以有,但不可过重。以公利为主,私利为辅,才能在跨级投诉中立于优势地位。

还是以崔某的事情举例,如果其下属的投诉中增加这么一块内容:

“崔某不仅有以上行为,更重要的是崔某有向加盟商索要财物,还“强行”向加盟商推荐装修队伍,从中赚取回扣,在加盟商中影响恶劣,私下议论纷纷。加盟商不是看在想要加盟集团这块金字招牌的份上,可能早就被气走了”

新增这一条投诉内容,才是老板最看重的问题点,这种行为极大地损害了集团利益,而且即使赚钱了也得不偿失,因为崔某的行为代表了公司,容易破坏公司声誉,从而为竞品所趁;而且这种行为不予以制止和处理,还会让加盟商失去信任,未来公司很难再挽回局面。

总而言之,在跨级投诉这件事上,要明白老板也是看利益的。跨级投诉打破了正常的管理秩序,如果投诉者还带有较重的私心,投诉内容对企业公共利益影响较小,那么大概率只会失败。

02 有力地客观证据:不要迷信自己的口述能影响老板

在过往工作中,作为HR也经常接到各项投诉举报内容,但是很多内容不会引起重视,或者不了了之,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 匿名举报


  • 缺乏证据,投诉内容中事实较少,个人主观臆测性内容较多

管理也是要付出成本的,所以面对各项投诉,企业无法判断投诉内容的真假的时候,为了避免给在岗人员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一般不会接受匿名举报。

而没有一定证据下的主观推测,也不会被老板所认可。虽然企业不需要像法院判决案件一样,要求证据充足,形成证据链,但是也又要有起码的事实依据,以及基于事实的合理推断。

这个时候如果投诉者仅仅是口述,拼的更多的是老板的信任,尤其对投诉者“片面之词”的信任程度。

  • 从岗位重要度来讲,企业对管理者的重视度会高于普通员工;

  • 从双方信任关系来讲,老板与管理者的接触机会大于与普通员工的接触机会,对“熟人”的信任感一般也会大于“陌生人”;

所以,在投诉举报时,除了个人的口述事实以外,在企业内一般还可以准备以下证据:

  • 相应的文件、材料;

  • 相关的物品证据;

  • 照片、录音、视频;

  • 可能的证人、证言;

以上证据并不是说要全部齐备,但是至少要有部分证据,能够佐证自己的口述事实,辅助证明自己推断的合理性。

03 结语

职场上跨级投诉举报本身就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因为它打破了正常的管理秩序,在挑战上级权威。而老板作为最高权威的代表,必然会维持秩序的稳定与正常运转。

当然,有风险的事必然会有收益,要想从跨级投诉举报中获益,让企业与个人实现双赢,作为员工就要把握住两大原则,再结合老板的个性特点,适时而动。

如果不是能够把握住“公利大于私利”的基本原则,错把“公心大于私心“当成是行动的底气,再缺乏有力证据的支撑,这种高风险的事情只会落得一败涂地。

“在职场过于谨慎小心,就代表着只能一路平稳,错失良机。但是高收益的事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如何掌握行动的基本原则,降低风险把握收益,才是职场人应该不断思考与实践的核心”


我是子佳看职场 ,大型集团HR总经理,聚焦求职面试、加薪晋级、人际关系、劳资纠纷,关注我,我们一起职场前行

子佳看职场


我亲身经历过,15年在深圳做仓库主管,老板找了总经理过来,一来就排除异己,安排自己人,我这人比较直,看不惯,不到一个星期就干起来了,我直接找老板投诉的,老板也叫她过来了解情况,气的她脸发黑,老板还叫我做,说总经理是我请来的,安排的工作你要执行,当场我就拍桌子不干了,后面这个总经理没干到三个月就灰溜溜走了,六个月后老板又把我请回去了,这六个月中间换了五个主管,所以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就必须坚持,大不了不干,人格一定要有


财富永恒1


关于这个问题,我经历过,副经理安排有问题,导致产能出不来,把我给批了一顿,说我偷懒,这种事情发生个好几次了。下班就去找经理辞职,经理问我原因我就说了,经理找生产主管,生产主管如实说了。结果吊毛副经理挨批了,给我道歉说好话,从此收敛了


堕落的俗人西瓜号


小员工私下找厂长打小报告,是非常愚蠢的行为。我不会做,建议大家以后也不做。因为犯了职场大忌,越级报告。


一、员工既不尊重厂长的时间,也违背了公司规定。为了方便人员管理,公司设立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员工们各司其职,保证公司高效运转。对上反馈都是层层汇报,由基层领导先解决。好处是:基层领导解决权限内问题,重大问题或困难问题才反馈给领导。 领导的精神与注意力都能分配给公司重要的事情。


小员工所说的“徇私枉法”显然不属于公司事件范围。厂长管理公司的一切运营活动,车间主任更是在他眼皮下工作。如果车间主任真如员工所说的“枉法”,即违背国家法律,损害公司利益,那么厂长会第一时间惩治,轮不到小员工操心。对于这些琐事, 小员工直接找领导解决问题,既不尊重领导时间,也违背了公司制度。

二、员工有可能提供错误的事实,导致领导决策错误。小员工所说的“徇私枉法”极有可能是夸大其词,真实的原因可能是对领导的工作安排或利益分配不满 。职场的利益分配没有绝对的公平。即使按照多劳多得的方式分配利益,但每个人心中的称坨不同,对于自己的预期所得,往往超出实际工资。有时领导为了照顾信任的队友,利益分配不会如所有人的意。某些员工不了解事实全貌,只会将责任怪罪于车间主任“徇私”。员工向厂长站在自己的角度陈述事情,厂长自然是不愿意帮他主持公道的。毕竟厂长不是街道办的“妇女主任”,更不是“心灵按摩师” ,只能让员工“管好自己就行”。


小员工应该反思的是:怎样提升自己的实力,实现和上级领导共赢?而不是到处抱怨“世道不公”。小员工的“不公”、“枉法”只是小员工觉得“枉法”,并不是事实。


三、员工越级报告,极大地破坏了个人的人际关系和谐。厂长不会解决问题,但他会敲打车间主任,质疑他的管理能力。员工会遭到车间主任的记恨,从而影响将来的发展。周围的同事如果知晓员工去找厂长告状,进而会疏远员工这个情绪不稳定的炸弹。


一个员工要想在职场得到升迁与发展,最重要的关系,便是与直属领导的关系。员工现在应该积极修复与车间主任的关系或者申请换一个部门。即使要找领导告状,也不应该由你出面,而是和车间主任有直接利益冲突,且职位至少是平等的人去做。


另外在职场要保持情绪稳定,看清形势,不要被他们当做棋子利用。即使是棋子也要做对自己有利益回报的“棋子”。


升职的她


我的答案是:不去。

对于这种情况,作为从业者,一定要慎重。如果这种事情经常的发生,建议对就业的单位进行评估,思考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和正当权益,如果影响较大,应该考虑离职。

01.车间主管徇私枉法,厂长在接到举报之后依然不管不问,最有可能就是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车间主管和厂长属于一丘之貉,徇私枉法的事情二人同流合污。这种情况下,你前去找厂长,只会让他们以后所事情更加的细心,并且对你增加提防。

第二种情况:厂长的没有实权,车间主管后台硬、关系深,厂长对车间主管所做的事儿,想管也管不了,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其胡作非为。

02.向厂长举报车间主管,会对你造成一定的影响。

车间主管会给你“脸色”,对你处处设防。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职场也会一样。即使厂长未必和车间主管是一伙的,但是也不能保证,“告状”的事儿不会传到车间主管的耳朵里。

面对这种情况,车间主管肯定会对你处处设防,甚至会想方设法的让你离开车间。在今后在工作中,只要车间主管不换人,就会给你“穿小鞋”,让你举步维艰。

03.下一步如何去做,必须慎重行事。

我的建议是:既然已经做了,就让影响降到最低,先低调的做好本职工作,然后为自己想一个退路。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厂长不管不问,说明你所处的厂子和车间大环境就是如此,而作为一个职场上的正直的人,在这种环境中,肯定会无所适从。

如果你的位置很重要,会影响车间主管的违法行为,那么下一步车间主管无非会采取两种措施。一种会同上所述,对你进行打压、排挤,直到不会产生影响;第二种就是拉拢你“入伙”,变成自己人,从此成为一丘之貉。

两种结果,对于一个有着职业良心和道德情操的人,一个对事业和工作目标有着追求的人来说,都不是好的选择。所以首先要低调的做好本职工作,然后想办法离开这个厂子,远离是非漩涡,以免今后事情暴露,殃及池鱼。

04.结语。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如果还没有参与其中,还可以独善其身;如果已经陷入其中,惹上了是非,那么早一些脱身,就会早一日释然,早一天让自己轻松起来。职场如江湖,切胸且珍惜!

率职之言


这位员工的动机很好,很有正义感,但是做法不妥。厂长说:把你自己管好就行,就是告诉他:不要越级报告,不要找麻烦。

如果是我,我不会直接去找老板,但也不会无所作为。

为什么呢?首先,我掌握的事实可能不清,判断可能不准,证据可能不足。很多去打官司的人,都是因为这几条原因打输了官司。我们一般人理解的“证据”,和可以作为法律依据的证据,不是完全一致的,法律证据要严谨得多。

所以,我“感觉”我掌握了车间主管徇私枉法的证据,可能只是一种假象。或者事件是真实的,我并没有可靠的证据。那这个时候去找老板,就太草率了。他想相信你,你也没有凭据啊。

再者来说,这个事儿,还真不排除厂长和车间主管沆瀣一气的可能。每个工厂都有规章制度,财务制度,进销存管理,单个的某个人想要徇私枉法,还是挺困难的。一般都会上下游几个环节一起,形成一个共享的利益链。

那这是一种可能性。还有一种可能性:

厂长也可能是从管理的角度考虑,不想负面消息扩散。厂长毕竟是总经理一样的直接管理者,他如果是清白的,跟你说“把你自己管好就行”,就是不想鼓励你越级汇报,不想让你扩散这种不好的消息,以免造成工厂里人心浮动。

如果厂长认为你说的这事,也不是不可能,就他自己就会去调查。要是真发现问题了,他会跟老板去说的。

如果你面对类似的情况,我有几个小建议:

1、像打官司那样收集证据。

什么“我室友说”,“我一个老乡亲眼看见的”,这种东西根本不是证据,没人信的。但是现在已经打草惊蛇了,再想收集证据可能会更难。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要为了找证据,让自己身陷险境。

央视记者出去揭露社会黑暗现象,都要暗访,都要卧底,都要假冒其他身份。有效证据不是那么好来的,而且也不该你去找证据。

2、有了可靠凭据,可以发匿名信给老板。

这种方式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让老板警惕起来,这就足够了。老板会自己想办法知道真相的。

3、如果坚信此地乃是非之地,早做其他打算。

如果感受到实际的危险,还是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为好。因为之前的莽撞行为,你已经“暴露”了,会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换个地方重新发展,可能对自己会更好。

总结一下:

有正义感是很好的事情,值得学习。但是弘扬正气有很多种方式,不是硬桥硬马的方式才算。收集好证据,匿名发给老板,这事儿就可以了。这位员工既然已经“暴露”,一定要小心可能的打击报复,因为“挡人财路”,从来都是高危操作,不可不慎。可以考虑换个地方工作,重新开始。如果在新的单位也发现有类似的情况,可以用匿名信的方式举报,那样更有效,也更安全。

我是猎旗,专注职场发展问题。感谢你的阅读,欢迎留言,谢谢关注。


猎旗飘


很多时候,“天下乌鸦一般黑”,所以可以预判出来,结果会是“出力不讨好”。所以,我不会去找老板。

一、身为员工,做好自己工作,就真的可以了。

年少时,凑在饭桌上抢话,长辈都会一句,“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不要没大没小”。

其实对于领导来说,他们对员工的看法何尝不是这样?

当彼此在职场中有等级差距时,确实不好搞。那么你只有做好自己工作就足够了。其他事,尽量少参与。自己也省心一些。

把你工作做到最优秀,就算你对着厂长说话大声点,也没事。

二、身为员工,你说的话,领导有可能不信

要明白一点,员工给领导提建议或者想法,领导会去听吗?

很多时候,他们不会听。因为觉得你级别低,提的意见大概率也是用不上。

我记得有一次,我向老板提建议时,老板笑笑,然后不说话。

一个礼拜后,我把这意见上交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再往老板上报,老板竟然对他称赞有加……


这就是差距。同样的话,不同的人去提,效果完完全全不一样。

因此,这次跟厂长提了,厂长不听,那老板就会听吗?所以,现实点理解,老板也大概率不会听。

三、另外不排除,厂长已经知道了

当然,或许厂长已经知道车间主管徇私枉法了,只是目前厂长看主管还有价值,就睁着眼闭只眼……

这时候,偏偏你又提这件事,那厂长自然让你少管闲事。

总结:

职场上处理任何事情,职场觉悟真的不能少。换成这次,也是如此。希望上面分析对你有启发。

关注@华迪说,每天与你分享职场、销售思维与方法论。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华迪说


员工找厂长举报车间主任徇私枉法,厂长说:把你自己管好就行。如果是你,你会去找老板吗?

兄弟你很厉害啊,首先我的佩服你的勇气,我相信你和我一样是一个正值的人。但是能找厂长举报车间主任徇私枉法,你就已经很有勇气了。找老板说这件事 可不容易啊。如果是我,我要想想以下几点 在做决定啊。 证据

首先咱们的看看有没有实质的证据啊。这种事无论闹到那,都需要有证据啊。如果没有实质的证据,你最好不要去找任何人,因为这不是一件小事闹大了。一定会找你对质的,如果证据不足,车间主任抵赖。到时候你就里外都不是人了。

后果

1.假设你找了你老板,你老板很感激你。处理了厂长和车间主任。 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会报复你, 因为你断了人家的财路,万一对你造成人身伤害就不好了。毕竟你只是个打工的 。还是小心点好。 2. 现在就算你不找老板,你的厂长和车间主任。已经记恨你了,他们一定会尽快掩饰那些你的证据。 并且想办法,请你走。或者威胁你的人生安全了。 你要赶紧想办法离开。



正义

目前这个社会 维持正义的人不多了, 很多人看到老人跌倒都不敢扶起来, 看见小偷帮忙抓的人也多了。 你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我支持你做事的风格。 但是请注意方法,对待这些黑势力要小心不要直接的起冲突。 如果能偷偷录视频或者其他方法, 秘名举报,最好了 说这些是为了保护,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总之自己小心点,不要去找老板了。除非你的老板是任正非。


老80


我?呵呵,现在当然不去了,将来也不可能会去的,当然,换成多年前的员工身份,还真有可能会去,因为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懂,在职场上,真正成熟的个人成长或发展思维的确如厂长所说,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然后还要会做别人不愿意做的或者别人做不了的事,接下来,就是做人了,会做事但不会做人的几乎没有可能会被委以重任的,但会做事又会做人的一般都会被列入培养对象,原因很简单,会做事能解决实际问题,能服众,而会做人则能带团队,能解决人的问题,而在一定的层级上,会带团队的人永远位高权重,职场上的做人有别于社会上做人,是在于职场是一个小团体,团队成员之间每天都有交集,为了便于管理,会划分为若干层级,自己处在什么层级,就只能止步于你的层级范围,而你的主管问题则是你的厂长职权范围了,他是决定你所反馈的问题的定性决策者,聪明的老板都不会为这件事做决定,而且换成我是老板,呵呵,说不定我会开掉这个反馈问题到老板这里的人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斌217305170


“沈理职谈”给你解答:首先对于员工举报车间主任徇私枉法的行为,我们要持有肯定的态度,毕竟员工的出发点是为了工厂的利益,这是职场人的素养的体现。从另一方面来说,员工把事实情况给厂长呈现后,他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要不要处理,怎么处理,这就是厂长考虑的问题了。至于厂长表现出的这种“不温不火”的状态,换位思考之下,我们也是可以理解:厂长是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需要权衡车间主任的贡献和他徇私枉法带来的损失之间的“差值”到底有多大;换句话说,怎么处理这个车间主任,厂长现在“还没想好”,因此并不会大张旗鼓的当面赞扬或者鼓励此员工的行为另外一点,员工在厂长这里碰到“软钉子”,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员工回去后到处给别人说这件事,避免影响整体团队的管理,这也是管理者想要传递出来的意思。

我们可以进行一下场景还原,厂长说:“把你自己管好就行了。”其实是变相的告诉员工,厂长已经知道了,你回去好好工作,这个事也不要到处说了,厂长自有打算,这就是管理者想要表达出来的想法。

对于职场人来说,发现直属上司在工作中有违规行为,到底该不该“越级举报”,如何去做,如何看待上级领导的想法,这中间的职场学问也是非常深的。员工的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不要过于纠结管理者具体会怎么做,是否能够让你心满意足,因为双方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最后的处理结果自然也会不同。在这个场景下,我将针对“职场中,越级举报了自己的上司,但是上级领导的态度却不明确,该怎么办”的话题展开论述,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如何看待员工的“越级举报”行为,作为员工来说,在这个场景下,到底需要怎么来做呢?如何理性的看待自己这个角色的行为和责任?

当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思考了很久:这个员工的行为到底是对是错呢?如果我是这个员工的话,会这样去做吗?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当面去给上级领导反馈自己直属上司的违规行为,还真不见得是最优的决策。

面对这个场景,一般来说会有两种声音:

有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个员工正义感爆棚,职场需要这种正直的员工,有这种员工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企业做到防微杜渐,及时止损;

也有很多人会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举报了上级领导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去冒这个风险呢?

持以上观点的两种人在职场中都是存在的,但从实际职场关系的复杂程度以及职场人应有的素养来看,我认为都是片面的,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更理性,实现更优的效果。

我讲的都是职场最实际的情况,主要有几点逻辑需要提前明确:

1、举报上司的违规行为,这个出发点肯定没错,这个想法也值得肯定

有很多员工对领导的徇私枉法行为见怪不怪,甚至会出现同流合污的局面,这都是职场的弊病,千万不要这样,于人于己没什么好处,因为总有一天会被“殃及池鱼”。

可能你现在忍受了领导的做法,但耳濡目染之下,你的价值观就会出问题,并且很多领导徇私枉法是在损害公司、下属的利益基础上的,一味的忍气吞声,只能让自己受到牵连,个人利益受损。

所以说,员工勇于揭露领导徇私枉法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员工价值观和出发点没问题,对于这种员工,我们还是要给予赞扬。

2、直属上司在工作中徇私枉法,作为员工是否去举报,要量力而行

说的现实一点:职场中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很多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利益链条也是错综复杂。

举报的行为出发点没错,但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往往会事与愿违,甚至会出现“劣币驱除良币”的局面,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想要举报领导,要量力而行,要考虑周全,不要逞一时之勇,最后自己平白无故的受到牵连。

3、举报直属上司的违规行为,职场人一定要考虑方法、时机、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时机和策略。

你想要举报领导,不一定非要实名举报,也不一定是当面告诉上级领导,你的出发点是想让直属上司受到应有的惩罚就行了,只要达到这个局面就是成功的,要保护好自己。

在很多企业里边都设有匿名举报渠道,也有很多“监察小组”,这都是你应该思考如何能够有效利用起来的。

4、要懂得分析利益链条上的关系和圈子,准备好充足的证据

另外,要去分析整个链条上的关系,举报之前一定要充分取证,不要靠捕风捉影的事情去举报别人,那最后也不见得有什么效果。

小结:员工举报主管徇私枉法,这个行为值得肯定,但也要去思考整个过程如何才能做得更有效,更理性,这才是明智的职场人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二、厂长为什么对员工的举报行为“不温不火”,为什么没有当面鼓励这个员工的正义行为。如何站在领导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情况。

我们再来分析厂长为什么会有这种“平淡”的反应,为什么没有当场承诺一定要惩办车间主管,而是让员工回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呢?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对于员工的举报行为,厂长这种态度太正常的,我觉得在情理之中,并不意外,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1、厂长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才能下结论,不会听员工的一面之词

员工虽然实名举报了车间主任的违规行为,但这也仅是一面之词,到底实际情况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去核实。因此厂长听完员工的陈述以后,并不会立马给出很正面的回复。并且工厂里关系很复杂,员工来举报领导,本身也说明厂长没做到明察秋毫,有失职的嫌疑,所以厂长也会带点情绪,情有可原。

2、考虑到车间主任的个人价值所在,厂长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理

厂长作为工厂的管理者,是要从大局来考虑问题的:保持团队的稳定、产能的持续、规模的扩大,这才是厂长关注的重点。厂长会考虑到车间主任的价值,严肃处理以后会带来什么影响,思考该如何委婉处理这件事,所以现场不会给出明确态度。

也有可能随后厂长单独找车间主任谈话,适当的“点醒”他;也有可能厂长快刀斩乱麻的去开除车间主任,这都有可能,但具体怎么做,厂长是需要时间衡量的。

3、厂长不想让这件事闹得太大,因此不想正面的去热情肯定员工

还有一点:车间主任徇私枉法本身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如果公之于众的话,容易导致整个团队的不稳定,所以厂长不想让这件事传播的太广。

厂长让员工管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告诉员工:这件事我知道了,你回去老老实实工作吧,下一步怎么处理你不用管了。这就是领导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4、厂长早就知道这个情况了,只是在等待时机

还有一种可能:厂长其实早已经知道这个情况了,是在等待一个时机来进行处理,而员工以为厂长不知道,所以来实名举报。

这个时候厂长心里想:这事我早知道了,想办法处理呢,你也不用多此一举来告诉我了,我肯定能“明察秋毫”的。因此才会给员工这种冷淡的态度。

小结:厂长的反馈也是他这个位置是该有的态度,作为员工来说,尽到自己的责任就可以了,下一步如何决断是领导层该考虑的问题。

第三、这个场景下,对职场人来说,以后遇到这个情况,还要不要去“越级举报”?什么才是最理性的行为。

树立好自己的价值观,明白上级领导的想法后,那么这个场景对于职场人来说,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我们以后怎么做,遇到这个情况,还要不要去举报呢?


1、在降低个人风险的前提下,要勇于揭露不法行为

职场中去揭露不法行为并不是一种义务,更多的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行为。

虽然出发点没有错,是一种“公立”的心态,但也要注意降低自己受损害的风险,这是首要的原则和逻辑。

因此,对于职场人来说,在最终效果一样的前提下,匿名或者其他渠道才是理性选择。

2、尽力做好自己,不要过于关注事件处理结果

对一般员工来说,帮公司去挖掘“蛀虫”值得鼓励,但最终的处理权还是在高层领导那里,因为大家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有差异,最后的处理结果可能不是你预期的情况,但这已经不是你重点关注的因素了,只要你无愧于心即可。

3、不要因此而自鸣得意,也不要有好大喜功的想法

在向领导陈述车间主管违规行为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公立的角度,你是在陈述事实,不要因此而觉得自己多么伟大,也不要去向领导建议该如何处理,这都是职场大忌。

领导内心虽然是认可你的行为的,但是也不要居功自傲,不然反而会招领导的反感。

小结:做好这三点,面对这个场景,你才能既保证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又能合理的保护好自己,才能在职场中持续立足。

小结:

“员工找厂长举报车间主管徇私枉法,厂长说:把你自己管好就行”。在这个场景下,我们要理性看待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分析领导的角度和立场,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实现效果和价值的最大化。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如果你有感悟了可以关注我!作为资深的职场人,沈理职谈将会持续的给你的职场答疑解惑;创作不易,请尊重原创;多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