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相同條件下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金和企業單位職工退休金比較一下嗎?

淡然152612152


現在一提起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收入與企業職工退休人員收入的差距,都是議論紛紛。尤其是企業職工的退休人員,工資普遍低,意見也最大。那麼,這種差距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第一,從1995年起,企業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退休人員的退休金調整按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的40%—60%調整;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則按同級在職職工工資增長率的80%-90%調整。從而形成雙軌制。

第二,公務員退休金增加受益於1993年和2006年兩次工資改革,特別是2006年“工資套改”主要體現在工齡和職務:工齡越長,職務越大,則漲幅越大,退休工資也按照這個漲幅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這樣就進一步拉大了雙軌制的差距。

相比而言,事業單位人員和公務員的養老金替代率一直維持在80%至90%的高水平,而普通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則為40%左右。

除了上述1996年和2006年兩次給機關事業單位較大幅度提高工資外,2014年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也是通過國家補貼個人不降低收入的前提下實現的,客觀上每人月又增加了千元以上五險一金的隱形收入。這三次大幅度調整工資都沒有相應地給企業職工調整工資,只能是差距越來越大。機關事業單位不繳費,退休工資替代率高;企業和職工繳費比例高,繳費時間長,退休工資替代率反而低。當前企業退休人員的工資每月起碼比機關事業退休人員的工資少2000元以上。改革之前,由於在機關事業單位收入低,有些人還主動選擇到企業就職,那還不是政府政策引導的結果嗎?因此,解決收入差距上的不公平,根本上還得靠政府從政策制度設計上去改變。

相信國家會通過退休人員工資的調整,逐步消除雙軌制所形成的收入上的不合理差距。


睡亦笑1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人均退休工資和企業人員人均養老金的差距可能也是客觀存在。關於這一點,我沒有看到客觀的數據。不過我相信大家說的差距是存在的。大家認為平均數與平均數來比都有差距,肯定是不合理的。我想說,如果簡單的來比較簡單的來看,肯定不合理。而且就前些年的情況來看,也確實不合理。比如我的父母參加工作的時間都大致相同。我的母親在企業,我的父親在事業。結果到了八幾年退休的時候,我父親的退休工資卻我母親高了好多。這在我母親的心底一直是個心結,並且帶著這個心結去世了。不過這些年來國家一直在調高企業人員的工資,盡力縮小之間的差距。對這個差距,我有一些個人的看法。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政府機關人員1328萬,事業單位人員2618萬,財政供養人員合計為3946萬人。截至2014年底,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保險 參保人數合計達到8.42億人,其中2.29億人領取基本養老金。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佔財政人員供養的比例,這個數據我沒有查到。但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組成應該是上至國家領導,省部級領導,下至鄉鎮的基層工作人員。在這個組成中,還包括我們的科學家,我們高等學府的的教授和教師們。在這個組成中,這些人員的數量和退休工資不可小覷。因為如果按照一些人關於精英的劃分,他們的確是社會的精英。由於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數量,比企業單位的退休人員數量少得多,這部分人員退休金的工資的組成,客觀上起到了引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趨高的作用。而企業退休人員有兩億多,而一般的企業退休人員比如工齡短的,比如從事一般性簡單勞動的,比如從事私營的人員自主交納養老金的,這些人應該佔了企業退休人員的絕大多數。而這絕大多數的人員起到了決定企業人均養老金趨低的作用。

而對於那個要求對於退休人員一律實行基本工資加工齡的說法,我覺得完全是天方夜譚。這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來看問題。如果把一個對國家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與從事一般簡單勞動的普通退休者的工資等同起來,是合理的嗎?如果把一個國家級退休人員的工資,和最基層的工作人員的工資等同起來,是合理的嗎?

說實話,被抱怨公務員工資高的時候我也很有點怨氣。為什麼不去比企業那些年薪千萬的人呢?這才是真正的收入差距所在。為什麼不敢去比這些人?用企業的3000塊去比機關事業人員的4000塊,其差距只是五百步之於百步。都是靠一點的退休金吃飯的人,真的沒有什麼比較的必要。


煙霞臥石


《左傳》裡有個故事叫“齊人之福”,說齊國有個女子擇婿,左鄰男孩家境富裕,吃穿優裕,但相貌醜陋;右鄰男孩家境貧困,衣食不全,但人很帥氣。問女子想嫁與誰,女孩說,白天嫁左鄰家吃喝,晚上去右鄰家睡覺。

我與中學某同學,都是上山下鄉知青,都在恢復高考後1978年考上大學。他大學畢業後進了企業,我則當了教師。八十年代我和他工資都是幾十元,但他有兩倍於工資的獎金,我則沒有,他的實際收入是我的3倍。九十年代我倆都評上高級職稱,我的工資雖漲到幾百元,仍是他的三分之一。十年前我們退休,現在退休金他是不到我的一半。他抱怨的時候我就給他講了上面那個故事,告訴他,總不能在職時拿高工的待遇,退休後拿高級教師的待遇吧。上天有時候還是公平的嘛。


用戶266880265U


在三四線城市看公務員工資是挺高的,因為當地像樣的企業比較少,但是到一二線城市再看公務員工資真的不多。我在沿海城市,一般事業單位,我的同學不在機關事業的一般都比我收入多,而原來的好多小學同學上了技校職專的收入都比較少。我想說努力的人永遠比不努力的人機會多。


雨過風清2


我所在居住地是一個江南小縣城,人口至今包括外來共約120多萬,也是獲得多項殊榮的全國性富裕文明城市。但是,企退以相同工齡,年齡,(以下均以女性比較)條件為事業機關退休金的懸殊,超過了包括北京等外地。1,夲地企退,以我所知,約等於一個事業退人的1/3到1/4工資。2015年一個隸屬於縣城下的一個鄉鎮醫院,一個60歲的退休10年的護士主菅,工資6500,而一個企退50週歲的工資1650元,企退15年的65虛歲工資2500,同年該醫院退休50週歲護士長工資6800元,行政付院長主治醫生60歲同年退休6500元,一個公共設施事業單位65虛歲退休工資5500,(按她說法,己是屬於少的很吃虧的同單位退休工資),一個環衛清潔屬事業單位大2015或016年50週歲退休6500多。那些事業退休的六,七十歲都要八,九幹,近萬元一月。以上有的每月房貼2·3百元都不計在裡面。據悉,事業退休工資分二張卡,一張真正的退休工資小,另一張各種補貼,費用相加大,以房貼來說,企退人聽都沒聽過,事業退從在職月月發至退休亡故仃。至於公務員,退休對事業退休來講,工資有過而無不及。這些高工資退休人員,一般不透霞,非圈內人,而企退人即便氣憤又有何用。2,我在頭條中看到了有關文章,推測外地事業機關退金不及這個小地方。報導一名犧牲的警蔡,2014年入伍當年月2千來元工資,而約2007年我所知一名夲科大學畢業到一小鎮泒出所警蔡,工資各項相加當年為六幹多每月,大約實習期內。頭條有二篇為二個老人求領養報導,一位原天津科研單位退休,80歲,工資6幹多,(天冿南開區),一位大約是75歲,後由一49歲照料領養,退前為當地政府工作,也為有行政職務,退休金6幹多,他們這個年齡拿這些退休金,相當於這兒剛退休(如學校行政校長,60歲退6幹)或退後沒幾年。 以上所述,是夲人看法,僅是我所不知道的全貌中一角。




雲兒ab


目前來說,是差距很大。但是國家在努力消除這種差距。

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

事業單位職工也將繳納社保,財政不再兜底。

決定將用10年時間,推動退休公式將與企業退休公式靠攏。只是多了一項職業年金。

但是大家注意,改革不是要降低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甚至還會提升其待遇,主要目的是要在事業單位養老金上與財政切割。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不會改變企業、事業養老保險待遇差距懸殊的事實。

其實,目前普遍事業單位繳費比例都在150%-200%左右,而企業,大多數都是繳納60%最低繳費比例。

所以,套用同樣的公式,再加上職業年金,養老金待遇也會相差1-2倍,改變不了目前的差距。

改革任重而道遠,絕對不是拍腦袋就能成功的。

希望國家越來越公平。


暖心人社


樓主您好,相同條件下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金和企業單位職工退休金,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因為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在2014年之前,實際上他們還沒有開始參保職工養老保險,所以說,他們和企業職工的退休金計算方式是有一定區別的。

而且,事業單位人員,享受職務津貼,職稱津貼,崗位津貼等各類津貼的補助待遇。咱們的這個企業單位在職職工,他主要的計算是沒有這些津貼待遇的,只根據自己養老保險的參保年限來決定退休金的高低,所以說企業單位人員的退休金,遠遠不如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一般情況下,企業單位人員退休以後可以獲得自己在職期間工資待遇的40~%60%左右,那麼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工資待遇,往往可以獲得自己在職期間工資待遇的70~%90%左右。再加上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如果比企業單位在職人員工資高的話,他獲得了這個退休金待遇,就遠超過企業單位人員退休金的待遇。


懂社保


人生如同堵博、看命,一九八o年左右人們都想到企業、到企業工資待遇高點、學個技術雖然三年滿師可有奔頭,只要不怕吃苦、肯學就有發展。可曾想"越來越不受歡迎了,企業逐步被什麼廠長、集團總經理掏空,海吃海喝,改制下崗。慶幸學點技術進入私企,二千年左右拿一千多工資、原企業五百元左右。如當初頂職進公園也不到千元,當然不能與壟斷企業比,記得當時自來水公司抄表約三千。二oo五年左右國家不知如何想、公務員事業單位開如大動農。公園從半企業半事業變事業大幅漲工資,退休人員到一三年拿四五千左右,現在八千左右。據瞭解看大門的、老人們基本養老到退休四十年以上工齡近八千工資,各項福利十幾萬。我們企業差了太多,現在職好點,下崗內退等四十年三千左右,好的企業高點、有的企業二千。這個社會太不公平,差距還越來越大,真不知人社部、磚家幹什麼吃的。.


蒼天274797201


樓主你好,你在這裡問的本身就是一個病句,因為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和企業職工退休。他本身就不可能出現任何相同的條件。所以說他們之間的比較也是沒有辦法比較的。

就目前而言咱們國家的養老政策還是實行雙軌制。也就是說,機關單位,是一種。養老金待遇企業職工,又是另外一種養老金待遇。

不過有一種通俗的說法。就是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退休以後可以拿到在職時工資總額的80%甚至90。而企業職工退休以後只能拿到在職時工資的40%最高也就60%!所以說他們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這真的是不能比,因為這樣比,真的是人比人氣死人。所以說,建議樓主也不要心裡不平衡,因為在國家。養老金並軌之前,只能有這樣的差距和這樣的不公平,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也是沒有解決的困難。


社保小達人


不要比了,只要沒得腦血栓的都知,退休金企業和事業工齡相同的相差1~2倍。企業與機關公務員相差不知多少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