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出自道家,为何成为儒家的思想文化?

朱八戒CC


域中有四大,王是其中之一,也得法道。道最大。

圣人,为儒家推崇。王,君王,君君臣臣子子,儒家的规矩。


赵日金141


“内圣外王”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天下篇》作者说:“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此即“内圣外王之道”。照《天下篇》看,“内圣外王”是天下之治道术者所追求的,“内圣”是作者的人格理想,它表现为:“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外王”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它表现为:“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天下篇》作者的“内圣外王”之道是儒道法三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内圣外王”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所著《庄子·天下篇》。庄子说:”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内圣外王”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虽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提出,内圣外王的统一也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先秦儒家作为诸子中的显学,并在后世挟六经以压百家,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干,它的"圣王崇拜"和"圣人崇拜"思想对于古代社会影响最为深远。作为先秦儒家三大儒的孔、孟、荀皆抱有根深蒂固的"圣王崇拜"之信仰,由于周敦颐、邵雍等人对孔子的极度推崇,产生了新的以"圣人崇拜"为基础的道统信仰体系,真正取代圣王崇拜,成为儒家主流的信仰体系。"圣王崇拜"和"圣人崇拜"都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莫大的影响。摘要:儒家政治哲学可归结为“内圣外王之道”。内圣以外王为依托,外王以内圣为基础。圣人崇拜的内质是对专制王权的限制,以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带有某种批判精神。然而在传统儒家的政治哲学中,由于圣王合一,所谓的“批判儒学”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批判作为,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社会的批判精神。因此,对圣人崇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冲突关系进行学理性分析,可透析儒家政治哲学的真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儒家修炼目的不外乎内圣外王,所谓内圣,按周礼而不逾越,遵纲常以昭素心天人合一。外王学,布施仁政,效法垂范,约己可束人,堪为外王可以众服。

内圣”与“外王”是儒家人生理想的两极.内圣功夫即一心向善、自觉修养、持之以恒.外王是内圣的外在拓展、儒家外王之学的核心和理论基础是其仁政学说,它扎根于民族文化心理之沃土,应合了统治者治国安邦之政治需要,遂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得独尊的地位.比之于道家,内圣与外王在儒家学说中表现出立足于现实基础上的两极合一.毛泽东从小就受“内圣外王”的影响,它深刻影响了青年毛泽东的人生哲学和理想人格.受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影响,青年毛泽东注重探讨“大本大源”,致力于道德品行的修炼.五四运动后,随着毛泽东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内圣外王”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内圣外王”之道的追求,贯穿于毛泽东的整个思想与实践历程.尽管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内圣外王”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但背后所隐含着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透露出来的文化信息是毛泽东的文化心态和实践历程同儒家“内圣外王”思想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文利wenli


我们要有一种认识,我们习惯上所进行的分类、道家也好,儒家也好,墨家也好,包括其它著名的思想家和流派,目的上,是为了便于铭记和学习;但是,本质上没有什么这个家、那个家的,大家都是在不同的角度来进行道学的研究和说明!都源自《易经》!

内圣外王,是一种非常好的总结,这是一个,一二而、二而一的概括和总结。两面一体!

《大学》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为“内圣”;内圣的成果即为外王、外王:齐家治国平天下!



信诚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只要是先进的,对国家民族有利的,从来都是互相借鉴,从来就不分道、儒,老子、孔子都是中华先师。


清泉石上流书法


谢谢,

因为是圣贤之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只要是先进的,对国家民族有利的,从来都是互相借鉴,从来就不分道、儒,老子、孔子都是中华先师。


老于52080


儒道一直就在相互融合,孔子问道图,还不是需要向老子问道吗?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初,也还是需要借助中国的本土宗教,以期获得认同。


跨界法律人


没有人说得清楚内在的关系,有人自以为是,其实是在自欺欺人,如此而已。


江南诗丐


道家和儒家思想在汉代以前是不分的,儒家思想究其根本是从老庄思想而来,老子是孔子的老师。


着相2


三家一理,不二法门,凡尘虽异,琼林同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