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患者出现水肿,为何有人肿眼有人肿腿?怎样区分肾病水肿?

神马也有走神的时候


确实,我们在临床工作当中发现,同样是肾脏疾病,有些人最早出现的水肿出现在眼睑,颜面部,下肢水肿不明显。而有些人早期出现的水肿出现在下肢,眼睑、颜面水肿不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般来说,肾脏病多数情况下会导致水肿。当然也有的病人的肾病隐匿发展,没有发现水肿,甚至到了尿毒症才发现肾病的存在。但终归水肿是肾脏病的重要表现之一。

然而,不管水肿先出现在什么部位,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合理,随着病情的发展,水肿都会逐渐蔓延到全身。

如果水肿从眼睑,头面部开始向下蔓延的水肿,我们称之为:下行性水肿;如果水肿从下肢开始向上蔓延的水肿,我们称之为:上行性水肿。

肾病水肿的情况比较复杂,简单的说,肾脏病的水肿一般分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但是一个肾脏病人出现纯粹的肾炎性水肿或者纯粹的肾病性水肿是不多见的。特别是肾病中晚期以后,往往是混合有两者同时出现。

所谓肾炎性水肿,是因为肾脏损害以后,肾功能下降,肾脏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的能力下降,当然排除体内毒素和代谢废物的能力也下降。但本文主要讨论水肿及水分排出的问题。

当肾脏排出多余的水分能力下降时,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就会在血管内产生高的静水压而进入组织,形成水肿的现象。此时的水分更容易进入比较疏松组织,比如眼睑、头面部。因为组织疏松,我们用指头压迫以后,不会形成凹陷。我们叫:非凹陷性水肿。

所谓肾病性水肿,是因为肾脏病变以后,大量的血浆蛋白通过肾脏丢失了。这时候尿蛋白很高,而血液里的血浆蛋白很低。我们叫低蛋白血症。此时血浆的渗透压下降,并低于组织间液的渗透压。血管内大量的水分就会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形成水肿。此时的水肿更多的随着重力出现在下肢。这时候我们用指头压迫水肿的地方,往往会形成一个难以复原的凹陷。我们称之为:凹陷性水肿。

多数情况下,水肿出现在眼睑,头面部的水肿,是急性肾小球肾炎或者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而水肿出现在下肢,并且是凹陷性水肿,是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肾病追踪


【可能引发水肿的原因】

生理性可能引起水肿的原因:

1、 特发性水肿。

有很多30多岁的女性,早晨起床洗漱后,经常发现自己的眼睑,颜面部出现轻度浮肿,摸一摸下肢也会有凹陷和紧绷感。但随着运动量的增加,上述情况也会逐渐减轻和消退。

2. 反应性水肿。

一些体重较大的人在夏天久坐不动,不知不觉就会感觉自己肿了一圈。

主要因为夏天温度过高,皮肤血管扩张,导致动脉血流量扩张和毛细血管滤过压过高,让体液积聚于皮下,最终出现水肿。

3. 经前期水肿。

有些女性月经来潮前十天左右,会出现眼睑,手臂,脚踝,甚至双下肢轻度水肿的情况。

这主要与月经的周期变化和内分泌功能改变相关,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只要排尿量上去了,水肿自然就消失了。

病理性可能引起水肿的原因:

1.心源性水肿。

双腿肿胀,肚子胀大,还会有胸闷,气短,难以上楼,食欲不振,咳嗽咳痰,不能平卧等症状。

2.肾源性水肿。

眼睑浮肿,脸色苍白,血尿,并伴随其他肾脏疾病。

3.肝源性水肿。

一般从脚踝开始,且不易察觉,最后蔓延到腹部,严重者会有顽固性腹水,而上肢和面部大多没有浮肿。

4.黏液性水肿。

眼睑和四肢浮肿,皮肤发凉,日渐粗糙,但手按一下没有坑,天长日久,还会出现心包积液。

病理性的水肿,要格外小心,尽早就医是对的。


肾科高民医生


肾脏病变导致的水肿称为肾源性水肿。



各种肾脏病变和各种类型的肾炎均可以出现肾源性水肿。

发生原因:肾脏病变导致肾脏排水和排钠减少,造成水和钠滞留在人体内,引起细胞的外液增加,毛细血管的静水压力增加,引起水分跑到组织间隙聚集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或者局部水肿。

临床上能够导致眼肿和腿肿的水肿比较常见是肾源性水肿和心源性水肿。


心源性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造成的。

那肾源性水肿和心源性水肿有何区别:

肾源性水肿:有肾脏病变,水肿部位一般是起始于眼睑和颜面,而后伴随病情进展扩散到全身,包括双下肢,肾源性水肿一般扩散速度非常快,水肿较软,移动度也大。

心源性水肿:一般有心脏病变并伴有心功能不好。心源性水肿一般是双足最先出现水肿,而后非常缓慢的蔓延到小腿、大腿、腰骶部直到蔓延到颜面部和全身,水肿移动度不大。

(图片来自网络,不作为商业用途,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用药的依据,不能代替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建议,如有身体不舒服,请及时就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