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寒门出贵子”变得越来越难,985、211中的农村学生占比越来越低,是这样吗?

捡来的八哥


确实越来越难了,我是农村的,之前自己上高中的时候总感慨教育的不公,因为听老师们说北京本地的考生考400多分就能上清华北大,而我们最少也要快700分才可以。

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定居城市,慢慢发现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公平,就像没有绝对的静止一样。出生时,孩子的们的差距就有了,城里的孩子不少很小就上早教,幼儿园的师资也更是优于农村,幼儿园中班开始,孩子们就报各种兴趣班,很多父母不只是为了学习,是想让孩子多一种发泄情绪的渠道,多一种未来的选择。而农村的孩子很少有报兴趣班的。到了小学,初中,高中城市孩子的辅导班,兴趣班也不会间断,但农村好多家长让孩子只知道学习。

农村的很多妈妈学历不高,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即使自己看孩子,教育理念和育儿观念相比较城市高学历的妈妈也还是有差距的,家庭教育可能很多农村的父母会忽略,但是却是对孩子性格影响很大的一个因素。

基于以上原因,寒门出贵子确实越来越难。但是,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社会,网络没有界限,给农村的孩子多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很多培训机构也有线上课程。相信只要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用心和重视,不管孩子生在哪,也必定成材。


a小可乐188637348


我以亲生经历来探讨这个问题。

我出生于1993年,家在川东的一个小村庄,2012年考上了广东高校华南理工大学。高中上的是县里面的公办高中,年级有2000多人,当时的成绩在年级50名左右。我那一届上了本科的大概有将近800人,现实就是,有1000多人没有升学。

再说说初中,我的初中是在当地的一所乡村中学念的。当时毕业班有两个,大概100人,而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年级有3个班,慢慢地家庭条件好的都去了县里读初中,毕业时成绩在年级10名左右,而我的中考成绩在后来的高中班里什么都不是。后来才知道我们这100多人上高中的还不足40人。仍记得,上高中那年,正是汶川地震2008年。

这就是当时农村的升学率,和小学、初中同学聚会的时候,发现上个大学的一百多人里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

再说说感想,为什么寒门难出贵子?我从一个村、到了我们县、再到了广州这样一个一线城市上学,我发现,我与同龄的人差距非常大。我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出去旅游过,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甚至高中,父母一直在外务工。我所缺失的家庭教育,还有经济巨大差异下的学校教育,都是很难逾越的鸿沟。可以想象,寒门的子女想要走出一条路,需要经历多少的波折。

难道我们就放弃读书这条路了吗?当然不是。

有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社会阶级正在不断的固化,相较于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甚至是拆二代而言,我这里只是说作为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读书或许不能改变我们的阶级,但至少可以让我们向平均的生活水平靠近。

说说我父亲,父亲10岁的时候,爷爷奶奶都去世了。父亲念完小学,家里没钱就没有上初中,当年10块钱的学费都负担不起了。父亲成绩很好,班级里基本上都是第一,听亲戚讲,父亲小的时候吃饭都在腿上写写画画。

辍学后,父亲拜师做了泥瓦匠,索性也赶上了房地产蓬勃发展的红利,家里由最初的泥土房,变成了青砖平房,再到后面两层楼的大房子。父亲吃了很多苦,做一行的时间长了,建筑行业灰尘重,烙下了病根—矽肺,手上的老茧针都扎不进去。工地上居住环境也很糟糕,父母才40多,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虽然父母长年都在外务工,但是父亲非常重视我的学习。他常常对我讲,一定要上大学,毕业后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我不求你能有多大出息,但一定不能像我。后来,我也争气,从乡村小学再到中学,然后去县里念高中,高中之后来到广州念了一所985高校,毕业后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即使到今天,我不觉得我的命运、我的阶级有了多大的改变,但终究是不一样了。儿时的好多玩伴,没有上大学的,早早的出去工作,有的去跑线路、有的做了木工、有的做了厨师、有的做了司机。我不认为和他们有多大的不一样,但是我有了比他们更多选择的机会。

阶级的跨越,一定是几代人的努力。我父亲努力过了,将来我也会努力,也许奇迹就在我的下一代发生了,而这个奇迹就是国家的高考带来的。也许我们国家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但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好!

一个国家可以允许各种不平等,但唯独教育不能,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公平,我相信,这也是我高考之后,这些年国家的教育不断变革努力的方向。国家教育是无数人想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努力向上的通道,不容马虎。

我相信,我们国家的教育会越做越好,寒门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贵子。

看见有这么多人点赞、评论、一起探讨,真的很开心,思考后行动就可以改变我们的世界。愿我们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想要的生活!



书痴旧梦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在网上看到过的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有的人本来就出生在罗马,怎么可以比呢?”所以,“寒门出贵子”变得越来越难,985、211中的农村学生占比越来越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让我再举例来“伤口上撒盐”。


1.前两天才看到一篇头条文章《我不愿意辅导贫穷家庭的孩子》。文章是一个在教育机构上课的老师写的。他接到机构安排的任务:给一个高中学生一对一补课。这个学生的家长是拼尽了家里所有的经济,来交了第一期学费。这个孩子在机构里补习时,提升很大。思维刚刚上路的他,如果能继续提升就好了。可是,这个家庭无论如何也拿不出第二期补习费了。这个孩子的提升补习,因经济的原因而夭折,他的发展又能怎样呢?

2.前段时间,看到过另外一个类似的故事。讲的是,同是高中毕业、成绩不好、升不上大学、爱好美食的两个学生。家庭条件差的这个孩子,毕业了就与父辈一样,走上了打工之路。家庭条件好的这个孩子呢,她的父母就让她到国外去学习美食。学成归来后的她,就在她们那个城市开了一家美食店,把她的爱好发挥得淋漓尽致。自然,生意是越来越好,很快就开了很多家分店。于是,这个孩子年纪轻轻,就很快富裕了起来。

可见,贫穷何止是限制了想象!

我们通常理解的贫穷,是经济上的贫穷。但是,据我观察,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在经济贫穷的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才是真正的可怕。

比如昨晚下晚自习后,我遇到的一件事情,就让我感触很深。

昨天,我们这里白天是阴天,到晚饭后才下起了雨,所以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带雨伞。和我一起乘坐晚上10点那班公交车的,有很多是才下晚自习的学生。下车后我出于人的本性,就邀请我就近的一个男生与我供用这把雨伞。这个男生却迅速地推过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女孩儿给我,并说:“老师,你给她遮吧,我不用遮。”不用问,这是他的妹妹。

我很奇怪,就问小妹妹:“你在读小学吧,怎么这个时候了才回家呢?”她高兴地回答说:“放学了我就一直在妈妈那里的。”我心里一下子酸楚起来:为了生活、为了孩子,家长多不容易、孩子也多不容易哦!

我就随口又问:“你妈妈在加夜班吗?”小姑娘又快乐地回答道:“没有,在打麻将。”

我一下子怔住了,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就没有再说什么了。整过过程,那个读初二的哥哥,端着一碗我们这里路边小吃——炸洋芋边走边吃,一言没发。只是在我送他们到他们家的楼下时,他和妹妹都礼貌地给我道了谢。

能在城里买房的人家,你能说她家经济贫困吗?有钱用打麻将来打发时间的人,你能说她家经济贫困吗?但总觉得她家很贫困。是什么贫困呢?我不知道。只有那不知疲倦的秋雨,在这静静的秋夜里,越下越密、越下越凉,让我啰嗦起来;只是职业习惯,我的脚步沉重起来,我的心沉重起来;只是眼前总是那妹妹雀跃的身影,耳边总回荡着妹妹那天真欢快的声音……

我无故地担心,这个小妹妹能这样欢快着走多远?我们这里的小学,下午3点钟就放学了,小妹妹却要等哥哥下晚自习后,去妈妈打麻将的地方接她才能回家。下午3点到晚上9点半之间,有6个半小时的时间,这小女孩都是在麻将氛围中度过!纯真的小女孩在那里会做些什么呢?能学到什么?我手里无故地捏着一把汗。

孩子成长的第一站一定是在家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是父母。家庭为孩子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父母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孩子就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去成长、去发展。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就等于给孩子提供了一块成长的肥沃土壤,让孩子站在了较高的起点上。而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就等于给孩子的成长提供的只是一块贫瘠的土地,有的起点甚至低于地平线。

但是,昨晚我偶遇这件事情后,我感觉到比经济更贫穷的观念和家庭氛围更让人可怕!与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没有多大关系的。

这令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班主任因为学生有问题,需要通知家长来配合的时候那些现象。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家长,一般都会立刻请假赶到学校,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也能面对,更会与老师探讨怎样教育孩子;而家庭条件差的家长,接到老师通知到校的电话时,一些人反而很生气,或者借故不来;而来到校的家长,有的会觉得老师让他丢了面子,有的是不问青红皂白先把孩子打一顿;而更奇葩的是,一位家长在电话里说:老师,你别打电话了,我知道我孩子调皮,你打电话我也不来。

这些现象,难道仅仅是经济贫穷的原因吗?不,还有经济贫困背后的教育理念雪上加霜。

我也想起了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那些在艺术节上尽展风采的,基本上都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都会上一个补习班、上一个兴趣班。学校的艺术节,基本上成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的一个展示聚会。

听到过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家长的谈论,他们几乎都认为,送孩子去补习班,是为了孩子能保持竞争力;送孩子去兴趣班,是为了孩子成人后生活不单调。

我一直以为,这些都是经济实力强的家庭在孩子身上的表现。但是现在,我在思考:难道这些仅仅只是经济富裕的原因吗?不,更多的是经济实力背后的育人观念锦上添花。

这样看来,造成“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是越富裕越努力、越贫穷越不思进取就不完全正确了,这只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现在的社会已经产生了新型的“寒门”——父母思想观念落后、家庭氛围差、父母榜样弱的“贫困家庭”

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甘当寒门吗?不,不是的!

  • 现在国家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会花多少经济呢?
  • 现在最公平的是中考、高考、公务员考试,这些考试,没有经济门槛啊!
  • 我们身边有许多现代的经济寒门贵子,他们在社会上树有榜样啊!

  • 家长一般都有学习能力,只要爱学习,学习机会满天飞哦!

请家长们深思、深思、再深思!


语文思维


寒门难出贵子,农村中学考上重点大学985,211,双一流等国家重点大学的比例越来越低,承逐年下降这是不挣到事实。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原因呢?是农村孩子生来就笨吗?不适合学习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个人认为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城乡教育不公平,城市教育在硬件,软件,师资,教育经费,社会环境,学习份为,教育重视程度,人均收入,教育培训等多方面全部优于农村,在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中社会人脉关系更是农村学生无法比的。这样就造成农村孩子在起跑线上就以经输了。在说农村,由于城乡发展不均,很多农民并不富裕,在家没有发展项目,不得不外出谋生,让老人,儿童留守,农村孩子上学一般都靠自觉学习,靠自己天赋,在家设有父母指导。家长又没有钱给孩子请家教,上补习班。学习的知识全部从学校发的几本教科书中得到,在说农村学校,缺伐优秀教师,人往高处走,好的教师一般都因多种原因到城市去了,农村学校在硬件,软件,经费,师资,学校环境,安保,管理,学习份为等都无法和城市比较到,在说农村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以后反正是打工的,上不上学都一样,造成对孩子教育不够重视。近年来提出发展素质教育,让儿童在快乐中长大,造成对孩子过于放松,而有的孩子在每天上补习班,从不浪费时间,就因此拉开了更大差距。总之,造成寒门难出贵子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需引起社会关注,找到应对办法,提高寒门的幸福感才是关键!


茶都正能量


寒门贵子以前就不多,现在更少了而已

具体数据?实在找不到

但可以通过一个事情来说明

有的大学助学金申请人很少

刘强东给母校也就是中国人民大学捐的1000多万,有70%是以助学金的形式发下去的,但是最后人大找到刘强东说,助学金实在是不好发,因为根本没多少人申请。

刘强东才恍然大悟,他说:“我记得我上人民大学的时候,92年班里给了两个贫困生救助,国家给钱的,班里百分之六七十都是争抢的,因为我们那时候班里70%都是来自农村的。”然而人民大学的领导告诉他,现在跟你们那时候完全不一样了,来自农村的可能连30%都没有。

清华2019年的农村生源占比19%

据清华大学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在内地招生的3400名学生中,农村及贫困地区的学生数量,占比19.3%,是656人,而其中学校通过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共有379人。去除针对贫困地区的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清华的农村生源比例只有不到一成。


北大2018年的农村生源占比19%

通过国家贫困专项计划和北大“筑梦计划”以及在“博雅计划”、自主招生等录取中对农村考生进行政策倾斜,2018年北大录取农村学生的比例达19.14%

清华北方都是有相关的政策才有接近20%的农村生源


阿杰座谈


近几年,有人通过统计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的录取人数比例发现:城镇学生的入学人数远超农村学生的入学人数,从而认为“寒门难出贵子”。

我从教以来,一直在偏远山区任教,至今也有二十六年了,细究起来,农村学生升入重点大学的人数的确不多。原因何在?细思有以下三点:

一、农村优秀教师资源相对缺乏。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改革,农村学校因为“创强”和“创现”这两项改革运动而使教学硬件得到质的飞跃,另外,国家还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为他们派发山区补助,认真解决农村教师在生活上存在的一些困难,但因为城乡环境差异明显,大部分优秀教师仍然不愿意留在山区任教。他们大多通过考试选拔进入城区,留在农村的,也时时对城区心向往之,安教乐教的,除了年纪渐大的,真没有多少。

二、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我认为其所占比例更大。在社会关系中,家庭关系是最为紧密的,人的一生,受父母影响,进而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影响,即使进入社会,原生家庭打上的心理烙印也会相伴终生,无法摆脱。农村学生几乎八成是留守学生,他们远在他乡的父母即使偶有问候,无非也是饥饱冷暖,甚至因为心存愧疚,对孩子一些无理要求也会不问原因,不讲原则,一味迁就答应,真正关心学习,注重教育的家长是极为少数的。这也令我长期感到惆怅,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得不到家长的认同,慢慢地,一腔教育热情便在农村闭塞的环境下被冷却了。

三、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设备不足,课程单一,也是导致农村学生受不到良好教育的原因。农村留守孩子极多,很多农村学校都是全寄宿制,大部分教师从早上六点开始跟班,一直到晚上十点,学生晚睡之后,才能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静处,这样就导致教师心理疲惫,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另外,农村学校教程简单,上课,考试,周而复始,什么阅读,什么社团,什么兴趣培养,都只是一个空壳,学生便在这千篇一律的学习过程中消耗了热情。疲惫的老师,厌烦的学生,形成了死气沉沉的校园文化,又哪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

“寒门难出贵子”,这个“寒门”不能单指农村贫困家庭,它指的应该是农村“贫困”的教育环境,而这个“贫困”要脱贫致富,仍然任重而道远。我希望将来,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小,更多寒门子弟能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为中国梦添上一片美丽的云彩。这也是我,深爱教育的一个乡村教师的小小心愿。


一笑


我就来自一个人口不足200人的小村庄我爸妈上过高中,所以从小对我的学业要求比较严格,小时候,我很羡慕同学们放学打猪草,跳皮筋,甚至做饭,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基本到了小学,下午回来都要做晚饭,但是我不用,他们还在使用烟台烧柴火的时候,我妈就买了煤气灶,别人家孩子回家打猪草做饭带弟弟妹妹,我就回家做作业,我妈下地回家已经天黑了,煤气灶煮挂面,炒一个菜,我顶多做完作业洗个碗,别人家养鸡养猪,过年都卖掉,鸡蛋都舍不得吃,我们家过年就杀掉,吃不完的鸡蛋和肉,他们冬天在一起聊天搓麻将,我妈和我爸种了大棚菜,冬天还要每天早起给大棚菜浇菜,给大棚卷保温草帘子,晚上他们在我家看电视,那时候我们那一片只有我家有一台彩色14寸的黄河牌电视,我爸妈就把大棚菜一捆一捆扎起来,赶集去卖,所以,平时我不缺钱花,家里也不缺钱。他们的孩子到了下雨可以不去上学,我从来都是风里来雨里去,从来没有因为天气原因缺过课,就算生病发烧,到了中午,烧退了,下午也必须去上学,周末,也是学习,每天晚上背词典,三九天就算寒假,每天也必须背一篇作文,他们的孩子交个材料费,家长一推再推,只要学校交资料费,我爸妈从来没有犹豫过,我永远第一个交的,他们赶集,给孩子买吃的,我爸妈给我买的都是作文书……每年只有过年和初一是不用看书学习的……我是村里唯一的本科,唯一大学毕业有了公职的,父母早早搬到镇上,成了化肥的区代理……上学时候,他们把孩子送到离家近的镇上中学,我爸妈把我送到了离家比较远,比较艰苦,但是学习氛围好的学校,初二,因为有男生写情书,吓的我回家哭了一场,我爸又鼓励我考另外一个学校,去了一中巴的学生,就考上我一个,我爸妈舍不得,但是,还是把我送去了,离家坐车五六个小时的一个县上。自己不争气,考了一个重点高中但是要花6400的赞助费,我爸妈当时正在做一项精油的炼制,手里没钱,还是借钱让我去了,这个时候,我们村就我一个高中生了……上了高中,才知道我的同学们,这些城市孩子真的过的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他们会上网,我不会,她们会去做头发拉直板,我不会,他们已经化淡妆,我也不会,只会学习了……爸妈知道城市花费大,我的生活水准也提到了每天可以买两瓶饮料的高度了……大学一个月有一千二到1600的生活费了……大学没毕业,考上公务员,上班以后他们鼓励我读了在职研究生……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即便现在,还是和城市孩子有差距,有一句话说,我奋斗25年才有资格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事实上,我奋斗25年也不见得有机会和别人一起喝咖啡,但是我正在让女儿过上这样的生活,还记得刚上高中,第一次见和弦零手机,第一次见护发素,第一次见网吧……而我爸在农村混的已经不错了,他腰里别一个大手机,我洗头发觉得洗衣粉换成洗头膏已经很高级了……我一直在更新进步的东西,他们一开始就拥有了……当我以为我已经第一了,抬头才发现,他们已经在终点等着我……知道这种感觉吗。农村孩子在犹豫要不要为省点钱上不上学,城市孩子在考虑的报哪一个老师的补课班,农村孩子在考虑的下午去哪里打猪草,城市孩子在考虑周末去动物园还是少年宫……不想写了……一两万字也写不完,条件再艰苦,也要读书,你读不读书决定自己的高度,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还没起飞是用翅膀起飞,还是用翅膀上的羽毛做个枕头。一代改变不了就两代,两代改变不了就三代,读书带来的好处从来不是立竿见影,也不能急功近利,一般的农村父母举全家之力供一个孩子读大学,就指望孩子一毕业就拿高薪来回报一家人的付出,因为经济的匮乏,觉得能拿出学费,就已经给了孩子他们最好的,所以期望更高,压力更大,一毕业,盲目择业,只为尽快独立,回报父母……根本没有养精蓄锐,积累经验的一个过程,最终上完大学成功的也不多……有些跑题


认真掉肉的sheep


你好,我是武灵遥,我来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我先简单说一下我的个人情况,书香门第,上面连着两代人都是大学生,爷爷奶奶科研出生,姥姥姥爷教师,自己是大学开始留学英国,硕士毕业。

现在,我暂居北方某县城,主要是积累写作素材,以及想要看看真实的中国,平日里也与县城不少人有交道,基本上了解当地的一个情况。

这里,我先来说一下,寒门为何难出贵子,

1. 成长环境

我刚出生的时候,90年代,几乎没有什么早教意识。

但是,我姥姥姥爷因为自己是教师,会开始教我简单的数字,教我念古诗,食物上也很重视,在意营养,每天会煮一条鲫鱼给我吃。

到了小学一年级,也是养成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关键年纪,家里的老人每晚都会在吃完饭后,带着我复习功课,顺带给我讲讲不会的题。

另外,家里也有一个大大的书房,99年左右家里的藏书便接近千余本,有事儿没事儿都在看书,阅读速度也是那个时候练出来的。

但是,纵观现在的农村/县城小孩,几乎一放学回家,做完了作业后,便会抱着个手机刷快手,或是看电影。

学习也大多不是很认真,不会的因为没有办法问自己的父母(文化程度大多不高),只能抄答案,死记硬背,更不要提未来的规划了。

至于考大学,在那些高考大省,几乎都是随缘,考得上就读,考不上就跟着家里的长辈去周围城市里务工。

2. 教育环境:老师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问了,家里人懂得不多,那学校里的老师呢?

这里,我只想告诉你,教师行业现在越来越商业化了,尤其是在城市里的私立学校开始冲升学率以后,都在教师招聘上不惜下血本,动辄给出30万+工资抢老师。

结果,能够留在县城的,不是些刚从师范学校毕业,自己人生都没有想清楚的小年轻,便是些个考编制的寒门,自己学习能力就很差,更别提教人了。

比如,我去年认识的一个,便是编制考了3遍才考过,全靠死记硬背的人。

这样的人教出来的学生,竞争力完全就跟不上呀。

另外,这些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很死板的。

有一次,我本想去楼下的辅导中心当兼职老师,帮学生改改作业,答疑一下,结果却发现老师的教育水平非常有限。

比如,一个四组的,有小数和分数的乘法相加求和,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完,首先便要考虑是不是可以提取公因子,简化运算。

但是,这个老师却教学生手算,可见这教学方法和质量。

3. 学习氛围:家长同学

最后,学习氛围也很重要,我读的是省里最好的中学,也是国家重点中学,同学大多勤奋好学,上课和自习都很认真,都希望考个985. 211,基本上不会出现早恋、抽烟喝酒、旷课等情况。

但是,县城中学里,这类情况其实很多,甚至不少人还告诉我说,这里的孩子会找人打群架,恃强凌弱,和《少年的你》里面演的相差无几。

在青春期,高度渴望与周围人保持一致,在意周围人评价的年纪,又那么多的诱惑,学生真的很难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再加上不少农村父母和孩子讲的,读书无用论,有那个钱和时间读书,不如找个工作,早点娶媳妇,不少人便会在初中毕业后,跑去学一门手艺,早早便结婚了。

因此,综合考虑到家庭环境、老师、同学的原因,有极强自理能力的,能够走出来的人,真的是寥寥无几。

古代同样如此,只是那时候的文献材料留下来的十分有限,我们知道的也就是那些个很厉害的人,因此造成了古人读书厉害,寒门出贵子的错觉。

这就好比,几百上千年后,我们的后人来看我们,也会发现,真正被历史铭记的,也就马云、马化腾、刘强东、任正非、王石等大佬。

至于我们普通人,不过是有幸来人间走一遭的普通人罢了。


书语人间


确实是这样,陪着女儿刚刚经历过浙江新高考,所以还有点体会。从高校录取政策来看,c9等顶尖高校基本都绕开了高考录取这一途径,基本都从三一走了,比如复旦浙江三一招250几个,高考录取名额只放了几个,具体数字记不清了,但是绝对不会超过6个,还是小语种,不得转专业的。而三一需要参加大学自己举办的考试,考试内容在高考之上,涉及竞赛内容,如果没有在外面学过基本没戏。女儿所在高中浙江省排名第一第二,几乎大部分孩子都在外面上这种提高辅导,针对竞赛,自招,三一,一般费用2万一期,一年春季,秋季,寒假,暑假4期,光这个费用就8万。剩下那些孩子都是学校重点培养对象,学校有大神级老师额外给上课,专门针对五大学科竞赛。不要和我说谁谁谁什么也不上,上了清北复交,我是一点也不信的,女儿学校今年清北60几个,没有一个不上竞赛,自招的。除开这种顶尖高校其他985,211,拼高考成绩,而今年浙江高考数学最后30几分是数竞题,没在外面接触过数竞,出了考场就只剩眼泪。浙江1分300多排名,30分就是9000多排名。浙江32万考生,排名至少5,6千才能进985等,211再靠后点。所以真心觉得寒门再难出贵子,新高考下的顶尖高校全是“超短裙”。


白开水82


寒门出贵子变得越来越难我表示部分认同,但是说985和211高校中农村学生占比越来越低和寒门有关系,我却不怎么认可。

我们不可否认现在的教育和升学竞争越来越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家庭条件好的可能从小就在学习各种兴趣,培养各种能力,而这些综合素质也是高考所需要的,但是在我们广大的农村,尤其是贫困家庭,却很难有这种条件让学生来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这一点上来说,寒门的确是比不过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高考成绩和录取的大学层次。



目前全国的985和211工程大学农村学生的占比的确有所降低,但这个占比的降低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寒门的原因,更多的是农村的生源本身就减少。随着我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的都在城里面买了房子,然后让孩子在城里面念书,以至于现在农村的学校在不断的关闭和合并,连生源都没有了,哪来有更多的学生去参加高考?

但是农村现存的这些高中实力表现并不差,我曾经看见过安徽的一所农村中学,虽然是身处深山之中,但是每年的高考成绩却绝对让人惊叹,2019年的详细数据我没有找到,但是我看到了2018年浮山中学的高考成绩,153名同学被录取到双一流大学,454名同学被录取到211高校。



农村的孩子有农村孩子的优点,他们能吃苦能拼,学习环境也比较好,学校周围没有什么诱惑,大家都可以心无旁骛的集中精力学习。

所以说,寒门对于高考来说的确有影响,但是名牌大学中农村的学生少不仅仅是因为寒门,更多的是因为农村的生源减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