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89式重机枪有什么意义?

用户89199495745


89式重机枪不是单独出现的,其实是“中口径消亡论”下的产物,目的是让大口径重机枪下放步兵班组。大的规划是轻量化的12.7mm 重机枪和5.8mm的通用机枪在射程上做好衔接,淘汰掉中口径机枪。

80年代的时候中国尚处于骡马化向摩托化迈进的状态,遑论机械化。一直到1985年,我们的部队才算勉强完成了摩托化建设。所以89式就是在这样的现状影响下,对减重提出了很高要求。因为摩托化步兵往往需要在3 至5 公里外下车,徒步赶往火线;骡马化步兵更是需要徒步行军很长的距离,这种条件下携带重机枪和弹药对士兵的体力消耗太大,班组编制难以吃消;所以要能让大口径机枪下班就必须要减重。

解放军一直到1985年,才算是完成了摩托化


89式采用了导气式和管退式混合的自动循环方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后坐力。此外采取了多种减重办法,把整枪(含三脚架)做到26公斤,可谓世界第一轻,枪身及枪架就需3人携行;后面研制的山地版只需2人即可携行,也可以算一绝了。但其实大口径重机枪,太重太轻都不好,一味减重也严重影响了枪本身的精度,这也是一个误区。同时期美苏的大口径机枪由于没有下放步兵机枪班组的要求,一般只用于搭载轻装甲车进行作战,所以重量上没做太多要求,反而比较能真实体现重机枪设计的客观规律。比如苏联的NSV机枪,不含三脚架已经重达25公斤,算上三脚架重41公斤,这都已经是大幅减重的结果了。美国更干脆,勃朗宁M2从1933年服役以来就怎么没改过,减重也是懒得做。

89式重机枪

苏联的NSV机枪,本来是一款“轻量化”重机枪,比前型DShKM机枪轻得多


到了今天,89式在班组火力中已经位居次要地位,大部分部队都没有装备这款机枪。因为今天的陆军基本完成了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部队已经朝合成化迈进,和30年前的美苏陆军一样,对机枪械的重量已经不太敏感,所以89式的轻量化优势已经不明显;而它由于过度减重导致精度较差,以及弹药携带量太少导致火力持续性不足的劣势又过于明显,载具上的表现又不如85式的车载型——QJC88式精度好。

载具上的装的重机枪,从85式发展而来的QJC88更多一些


今天在一些山地合成旅,我们还能经常看到它的身影。毕竟很多山地条件下载具都无法直接到达,这时候需要士兵徒步行走,而高角度的山坡和恶劣地形本身就对步兵的体能消耗很大。再者山地地形视野开阔,十分适合较远射程的机枪进行大范围的封锁,89式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但是一挺机枪只能带3个50发弹药箱。这一点还是非常让人诟病。

一个山地加强版的机枪班,2挺89式重机枪,300发弹药


纸上的宣仔


89式重机枪是我国在1989年定型的一款12.7毫米重机枪,然而这货却是全球最轻的一款重机枪。据说,89式研制的起因,是因为设计师们看到了一款苏联重机枪仅重25千克的“神论”。当然,重机枪直到目前为止都不可能这么轻。相比54式和77式重机枪,89式仅重26.2公斤,比前二者三脚架还轻……直到多年以后,苏联解体,这些设计师们才偶然知道,这款苏联重机枪“全重25千克”就是个谣传。

89式重机枪虽然整套装备才26.2公斤,但还是没有装上猛士,仍然属于连一级支援武器,由专门的重机枪班携带。重机枪班携带2挺89式重机枪,每枪携弹500发。好像,89式完全没起到作用。当年边境之争,虽然让我军的重机枪暴露出不足,但是,追根问底,还是归于当年机械化程度不高。如今,快速反应步兵班已经拥有了“猛士”“山猫”这类突击车,那就装吧。于是乎,89式重机枪装上了“山猫”。

然而根据在部队的89式机枪射手反应,这枪,其实打起来非常飘……不得不说,仅重8.8千克的三脚架,真的不能跟33千克的三脚架对比。而且,射手往往“饱受摧残”,12.7毫米重机枪打起来还真不是虚的……

而且,本身射击精度就大于m2这老当益壮的家伙事,虽然这也涉及到弹种。在长期使用之后还会造成精度下降这种要命的问题。不过,该枪的性能,都达到了军方的要求。在高原山地作战,将会具有极大优势。但不管怎样,还是希望赶紧将重机枪装上猛士突击车上。


贞观防务



因为我国自建国以后,发生的几次规模较大的边境冲突,均为山地这种崎岖难行的地形,加之本身的机械化水平较低,装备靠人力搬运的比例较大,限制了部队的机动性。


所以对陆军步兵轻武器的轻便,易携带的要求非常迫切,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研制的一系列大口径重机枪,都是遵循轻便减重,再减重这一概念。


我国最早装备的12.7毫米重型机枪,仿制与苏联的dsh,加上三脚架全重达到了88公斤,可以说非常笨重了,后来研制的77式,全重为56公斤,而到了85式,全重41.5公斤,从上面列举的数字,就可以看出这种基本思路。

回到问题的89式,机枪全重达到了让人惊讶的26.3公斤,一个人就可以扛起来跑了,也是世界上重量最轻的大口径机枪。

当然,得之桑榆,失之东偶,重量下来了,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因为枪身过轻,大口径子弹带来的巨大后坐力使射击精度大幅下降,在400米距离连续射击,弹着点的分布半径达到了2.6米。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对主要用于火力压制的大口径机枪,精度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这个缺陷还是可以接受的。


人文茶客


迷彩虎军事为您回答。重机枪具备较为强大的对地以及对空持续压制能力,它能够有效杀伤集群目标,轻型载具等单位,但由于重量缘故,一般都只会被部署在载具或者工事的固定枪架上面使用,一般军队也往往把重机枪仅发配到营属单位。

但是,国产GJZ89式12.7毫米口径重机枪却是个十足的另类,作为全世界重量最轻的重机枪,在这个重机枪动辄二三十千克,加上差不多重量枪架的时代,89式重机枪的空枪重量仅为17.5千克,而枪架更是低到了8.5千克。

一个健全的成年男子不用花费多大力气,便可以把全重仅为26.5千克的89式重机枪提起来,这也就是一袋米的重量,在部队当中,两名士兵组成的89式重机枪小组可以扛着它随意旋转阵地,这架势很难让人相信它是门重机枪。

值得一提的是,89式重机枪的诞生却来自一桩乌龙事件,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们得知,前苏联方面列装了一款NSV重机枪,其重量仅为25千克,而我国当时才刚刚定型的85式重机枪却重达40公斤。

为了不被别的国家甩开差距,我们绞尽脑汁搞出了同等重量的89式重机枪,然而,之后我们却获悉之前的消息有误,NSV的实际重量足足有41千克之多,和之前的85式属于一个级别,本来我们只是不想被甩开,没成想竟然无意之间超越了时代。

当然,89式重机枪在后来的使用当中也暴露出一些广为人知的问题,即过度减重导致连发射击的时候会因为枪体跳动严重而致使精度比较差,不过,有舍就有得,这也是高度轻量化的必然结果,只要发挥在合适的环境,89式重机枪仍不失为一种好武器。


迷彩虎军事


89式重机枪可以理解为“山地机枪”,我国平原面积并不大,反而是山地丘陵地带占了国土的大半儿,特别是西南:川、滇、藏、桂...这些省份和自治区,高山阻隔、群山围绕...这类地形地貌根本不利于车辆机动,而重机枪作为营连分队主要的支援火器在没有车辆运载的情况下只能由骡马驮带(没啥奇怪的,德军到现在在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方向的部队仍然备有大量的军马服役),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有战士肩抗机动...如果是机枪很重,达到了30、40公斤的重量在高原地带步行几百米人就会累趴下了!还别说较快速奔跑...所以,武器的研制是有其背景和切实需要的。


这是89式重机枪的弹药手,他要背负三个50发的子弹箱,手里还要提一个,四个子弹箱的重量加一起要超过25公斤!在相对海拔低的山地进行越野训练已经是累的跑不动了,何况在3000米以上空气较稀薄的地域作战?

89式重机枪是要给班排小队进行火力支援的武器,必须要跟随分队前进,太重了战士们的体能根本吃不下,所以它才极限减重,以适应战士的体能要求。
现在我军武器装备水平提高之后,出现了“全地形



小型战车”,89式由人肩抗的次数才有效的减少,但是需要由战士携带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因为地形太复杂,至少还会有30%以上的地形任何车辆不能通行,有鉴于此我军今后的重机枪发展仍旧是以轻量化为主。
当然89式重机枪“极限”减重也有些弊端,就是制造材料比较纤薄,加上重机枪后坐力和震动力都比较大,使枪械零件比较容易出现损伤、射击到500发之后,零件结合处的间隙会加大、出现松动现象,需要整枪拆解保养,进行更换零件,重新组装。

武器装备要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去研制,我国与美俄的战场环境不一样,他们大多在欧洲平原或者沙漠地带作战,并且在早年间机械化程度、空中机动能力都要比我军高了许多,反观我军几次与敌大规模作战都是在山地环境下进行,虽然大部队开赴战区有车辆实施机动,但是分队真正的穿插、接敌都是步行,比如: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梁三喜、靳开来...他们穿插进攻敌高地,都是在莽莽热带雨林里行军...如果这个时候再扛上几十公斤的重机枪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情!


去年珠海航展上出现的一型不同于89式的重机枪,它显得更加的轻量化,虽然在图片里它被固定在车辆上,但必要的时候仍需拆卸下来有重机枪班携带,而且该枪还配有两脚架...有此可以看出我军重机枪今后的发展仍然以轻量化为主要方向。


皇家橡树1972


中国边境看一圈,有一马平川的地方吗?好消息是,要是有一马平川的地方,老祖宗都已经划拉自己手里种地了。中越,中缅,中印,中阿,中不,中老,中巴,中尼,基本找不到一个能开悍马带着m2老干妈遛弯的地方。这种地方如果有轻度冲突,不动用空军,直升机和重炮,美国的轻步兵顶多带7.62口径,老干妈和40榴弹机枪都是上不去的。而中国步兵则有12.7口径和30榴弹枪做为支援。(可以看美军在阿富汗山区的行动录像,很少见重机枪)

至于唯精度论者,可以反问一下,m14精度很高,退休后转行做狙都可以,为啥在越南吃亏没够呢?视野不到50米的丛林,装个八倍镜是准备看蚂蚁上树吗?

士兵不是机器人,靠精确计算概率决定行为。英勇如我军,在越南被几公里外一阵12.7弹雨打散的连队也不少,伤亡未必大,队伍很难收拢,任务基本泡汤。键盘侠们说得轻松,命中率算得明白,真呆在重机枪的落弹区,能尿着裤子逃跑不用人扛都算素质过硬。

中国不像美国孤悬世外,挨着几个弱鸡。边境环境复杂,既有俄罗斯这样的大国需要硬抗,也有熊出没的小道需要智取,还有国家统一这个大目标要防止美国干涉。这决定了将来中国的武器必然是走所有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个人认为,中国将来多数的陆军武器都会有轻重两个以上的版本,从99式坦克后的新轻坦高原测试,到30榴弹枪后的40榴弹发射器,可见端倪。

附图:12.7动能是7.62的十倍以上,通常的掩体对12.7是不存在的。配上穿爆燃弹,100米/秒的横向飞散弹片和火种,普通掩体后面可能更不安全。至于笑话89要用人肉沙包稳定,就是少见多怪了。










味冷


“轻步兵、高原山地战、急行军、阵地防御战”,这几个关键词基本上可以概括89式重机枪的意义了,89式重机枪最出名特点就是重量轻,枪身重量只有17.5kg,脚架重量为8.5kg,全枪总重才26kg,重量远远低于其他同口径机枪,有些12.7mm口径的机枪单是枪重或者脚架的重量就比89式全枪要重,比如77式高机的脚架重量就有28.3kg,所以,重量这么轻的89式重机枪对于轻步兵来说是非常好用的!

重机枪的重量可以直接影响到部队的机动,尤其是在山地作战的时候,此时的缺少机械化的辅助,所以步兵的机动能力受到负重的影响很大,比如需要抢占山头阵地的时候,你扛着上百千克的重机枪去试试?比如54式高机应该知道吧,枪身重量34kg,但是枪架(轮架)的重量却达到了127.5kg,全枪重量300多斤,在那个我们的摩托化都还没普及,行军是主要还是依靠步行的年代,带着这玩意急行军以及爬山头不知道有多酸爽,所以,当时的部队普遍都反映54式高机会影响行军效率,这也是后面我国的重机枪开始追求轻量化的原因之一!

所以,今天重量只有20多千克的89式重机对于轻步兵来说不知道有多好用,尤其在机械车辆去不了的地方,比如山地,82重机枪完全可以用人力抬上去用于火力支援(像“老干妈”M2全重也有50多千克),除了重量特别轻这个优点以外,89式的另一个优点就是火力特别猛,因为89式重机枪的口径是12.7mm的,跟对方那7.62mm毫米的机枪比起来,89式完全具有碾压级别的火力输出,想想在视野开阔,但是机械车辆又上不去的山头,我们的步兵班使用的是12.7mm的89式(89式可以下发到班用),对方的班机则是7.62mm口径的,在火力对比上就差了几个量级!如果再配合上我们的单兵榴弹,啧啧,那火力强度不敢想的!

因此,89式重机枪的意义就是提高了步兵的机动能力,而且这种重武器中的“轻武器”可以直接下发到班组中,极大的提高了班组火力强度,不过呢,重量轻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据说打起来会飘,射击精度不稳定,8.5千克的三脚架比跟那些三四十千克的比起来,稳定性能肯定是要差一点的!


哨兵ZH


89式重机枪是我军第一款基本放弃高射防空能力的12.7毫米口径的重机枪,这款重机枪的主要意义是优化了摩托化或者山地步兵战术分队(营连一级)的火力配置。

在89式重机枪装备部队之前,扮演类似角色的是67—2重机枪(名为通用机枪,实际多数情况下用作重机枪),口径为7.62毫米,该枪性能在列装期间也算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在两山轮战期间,在面临越南军队使用苏制大口径高机进行火力压制时,67—2重机的火力往往处于劣势。从那时起,我军也开始重视12.7毫米高机的平射用途,但由于战场环境以山地为主,装备输送不便,很多时候大重量的高机只能靠人力负载。在这一背景下,兼顾增强火力强度与减轻枪身重量的89重机应运而生了。



与之前列装的各类高机相比,89在枪身结构与材料上进行了大量创新,首次采用枪管短后坐-导气式混合式自动原理,枪身采用重量较轻的铝合金材料,整把枪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用弹性枪架取代了刚性枪架,这也是全枪重量大幅度降低的最重要原因。

89重机装备部队,对于增强分队火力强度(尤其是在山地环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地形复杂,车辆等载具难以机动的地域,89重机能够凭借其重量优势进行快速部署,凭借火力以及射程优势对敌形成有效压制。在摩托化步兵下车执行作战任务时,89重机也能够进行快速机动与战场转移。许多回答都提到89重机精度低,实际上,这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说法,QJZ89式重机枪发射54弹,84弹或者89弹时,精度完全处于正常水平,甚至优于某些主流重机枪,只有在发射某些特种弹时,由于和枪架不匹配,精度会降低,离散弹现象也会变得较为严重。


阳泉风雨


89式重机枪没被淘汰确实是件比较奇怪的事。

这款重机枪发射时会产生很大的抖动,这还只是单发。

如果连发射击的话,整个枪身连同射手都会甩的像面条一样。

就算装在比较结实的平台上也是一样,无论是猛士还是军舰,连发时恨不得把固定螺丝都震开。

就像海草海草一样,随着开枪飘摇,

能被它打中的,应该都是有缘人吧!





愤怒的小野猪


当过兵的人恐怕都知道陆军的一句话 “突击步枪是士兵的手中利刃,而重机枪则是士兵的致命神器”。战场上,重机枪可以连续长时间射击,压制住大批进攻的敌军,还能对轻型装甲车辆也能造成不小的损坏。自二战以来,各国都在发展自己的重机枪。

我国在1989年研制成功的89式重型机枪,射程一千五百米左右,射速高达每分钟六百发,经验证,性能稳定、优越。除此之外89式重机枪还拥有其他重机枪所不能所及的优势,重量非常轻。轻到包含三角架的重量都比其他国家不含三角架的重机枪轻。因此拥有了非常好的携行性,可以让两个士兵分别背着枪体和三脚架进行快速的奔袭,所以可以配备到基层班排中,而不是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好几个人“伺候”一挺机枪。


89式重机枪的研制成功可以说是为陆军部队装备“作战神器,犹如如虎添翼”。这款重机枪不但可以地面射击还能向空中发射,也可以对那些低空飞行的飞行器进行攻击并且89式重机枪装置了各种瞄准器和爆燃弹,大大提高了该枪的使用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