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孩子,父母們會給報補習班嗎?奧數英語作文等等?

傻逼請走開


我感覺不需要,現在孩子學校的壓力就很大,還給他們報一些補習班,更加大了他們的負擔。現在的孩子都沒了童年。。。。。。


姜小小妹


我是堅決反對的!

我兩個孩子,都沒有在小學階段參加任何補習班;在初中也是迫於無奈,學校的老師們搞的補習課,只能去參加;上了高中,學校老師從不要求補課,還說了補課對學生沒多大好處,所以我也很慶幸重點高中學校老師的獨特視角。

大孩子小時容易感冒發燒,上小學開始,我就去讓她課餘時間學習跆拳道,其他補課、興趣什麼的都不去參加,一直學到初中畢業止,我認為學一樣就要堅持一樣,不能老是給孩子換來換去。那時,小孩子練習跆拳道也剛流行,我的想法是在增強體質的同時,讓孩子多多增加見識 ,並鍛鍊自己持之以恆的意志。孩子通過辛苦練習,參加過多次國家、省、市青少年跆拳道比賽並取得好成績,得到了學習習慣和學習意志全方位的鍛鍊,對自己的學業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到重點高中,再進入985/211大學,一直是學霸、大學優秀學生、獎學金獲得者。如今公派去異國學習,從來沒做過一次飯的人,在他鄉半個月說起怎麼做菜已是頭頭是道了。

我二孩上小學前,非常喜歡東塗西畫,我就與孩子說好,我們興趣就學一樣畫畫,要麼不去學,去學以後就要一直堅持下去,孩子同意如此,由於老師的不同先國畫、再西畫,多次得獎,也是從小學到初中為止。可能也有姐姐榜樣的因素,我二孩小學、初中也是學霸,現在上了重點高中。二孩一直羨慕重點高中學校的飯菜,當時跟孩子開玩笑,重點高中食堂的飯菜比初中小學學校的好吃得多了,為了這個終於得償所願。孩子自己定了自己的目標,大學也要進姐姐的985/211學校。

其實,作為父母自覺真沒有多少培育孩子的經驗,我們很少給孩子直接的壓力,而是間接適當的引導讓孩子自己認知各種學習上的狀況。孩子小的時候,主動權在父母手上,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是父母最大的責任,比如我會經常跟兩個孩子說一句這樣的話,“無論好的老師、差的老師、關不關注你的老師,都有他們教學好的一面,我們就學那個好的一面,其他的不去管”,我覺得經常這樣說,會使孩子不受老師品行等各方面而影響學習習慣。而好的學習方法養成是孩子自己逐漸去接觸、逐漸去完善的結果,誰也沒有最好的秘訣。孩子個性的不同,一種模式只適應一個體,不具有廣泛性,只能拿來做參考。


過去理它作甚


不用報補習班。現在的孩子在一年級時候,是長知識、長身體的時期,要讓孩子多長見識,多玩,而不是去學什麼補習班。孩子學習好的關鍵是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講,按照老師的要求按時完成作業。否則,造成逆反心理就不好辦了,作為一名曾經的教師,我有深刻的體會。我教的學生有的家長在家裡不讓學生玩,逼著學生學這學那,結果學生厭煩了學習,就在課堂上玩,不認真聽講,結果是學習跟不上,倒是成了學習差的學生,希望家長引以為戒。


路堯—遊遍祖國山川


我們幼小銜接沒報,零基礎入學的,期末考試還行吧,試卷有點難,兩門都90多,沒到100。好幾個讀了幼小銜接的也沒我兒子考的好,事實證明提前補不一定有用,還是要小孩自己用心,現在放假了,我們也不去補課,在家複習一下就行,知識點都掌握了,其實不難。


落涵


一年級孩子,學的知識不多,根本不需要報補習班,更別說奧數英語作文(一年級應該是寫話)了。

第一,低年級是行為習慣養成階段。

好的習慣對孩子一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是有幫助的。我們學校就提倡一年級老師在第一個星期,不需要上課本知識,重點是交給孩子一些上課時的需要怎麼做,課間時需要怎麼做。一些學校常規教育,比如上課時認真聽課的習慣,上完課整理課桌的習慣,讀書時拿書的姿勢,寫字時握筆的姿勢,課間不要打鬧的習慣等等。目的就是用一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讓學生把行為習慣慢慢養成。同時也會跟家長髮一張學生習慣考核表,讓家長幫助孩子養成在家裡的好習慣。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當所有好的習慣都養成的時候,老師在課堂上我就會省去很多的組織教學的時間,家長就省去很多看孩子學習的時間。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補習班有時會是孩子產生厭學的心理。

孩子剛剛開始進入小學階段,很多的要求跟幼兒園不一樣,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如果在給孩子報這樣那樣的補習班,孩子會認為學習是一件很苦惱的,就會對學習產生討厭的心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厭惡,可想而知是一件非常讓家長頭疼的事。有專家曾說,我們小學階段的知識用四年的時間就可以學完,而且可以學的很好,為什麼安排六年呢?其實是讓孩子有更多玩的時間,更多和同學交流的時間,更多走出去開拓眼界的時間。你把這些時間都給孩子報補習班了,雖然學習方面可能優秀了,但是他的情商,他的體質,他的眼界可能就不如其他孩子了。

綜上所述:一年級注重習慣養成,注重培養孩子的情商,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圖片來自網絡,不當之處,請告知刪除)


關注杏壇老張,分享校園生活,交流教育話題。


杏壇老張


所以後來想想,小孩的大腦儲存空間有限,日常按部就班的常規學業能擠掉副課。循序漸進的學習可能記憶猶深,嫁接的課外課有時並非能得到良性循環!


快樂人生40206654


一年級的孩子是否需要報補習班?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會說最好不要,孩子太小,應該以玩為主,不然孩子會沒有童年,之後也會沒有學習興趣等等。然而,我個人堅持認為,如果家長沒有時間自己教孩子奧數,英語,寫作這些,一定要報班,而且語言類的,最好是從5歲幼兒園時候就要開始。請聽我的深入分析。



首先,大環境如此,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你只要稍微留意一下週圍,基本上沒有孩子不上補習班的,而且很多都是幼兒園就開始了,這些孩子進入小學後會非常明顯的比沒有補習的孩子懂的多,特別是學過奧數的,基本上老師一教就會,一點就通,老師也是特別喜歡這些孩子,平時或多或少都會偏向他們。而沒有參與過補習的孩子教起來明顯費勁的多,老師也不是很喜歡這些孩子,久而久之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會受到嚴重打擊。你要知道,孩子是非常敏感的,老師只要稍微偏向其他學習好的孩子,他們都能感受到,何況這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過程,想想孩子的內心發育會怎樣?



其次,所謂的孩子小時候要玩,補習會打擊學習興趣純粹的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話。玩和學習本身不是兩件衝突的事,玩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比如說玩樂高確實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但是這並不代表不應該給孩子早點啟蒙數學,英語和寫作。舉個例子,我女兒在國外出生,但是也是5歲就開始補習英文閱讀(自然拼讀法),不到1年她就可以獨立閱讀英文繪本,現在剛7歲上小學已經可以獨立閱讀中短篇純英文讀物了,閱讀也已經成為她的最大愛好之一。而她幾個沒有補習過英文的同學還不能自主閱讀,因此對讀書也沒有多少興趣,很多時候都在玩手機和平板電腦。我還認識不少家長的孩子進入數理化國家集訓隊的,無一不是很小就補習奧數的。很多數學科學家,要麼家裡父母是大學教授,要麼就是很早就請私教給他們啟蒙各科知識。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補習班的選擇一定要謹慎,補習班和老師的資質是第一位的。那種整天給孩子進行題海戰術的培訓班千萬不能進,不僅學不到什麼東西更會讓孩子厭煩學習。如果可能,最好是諮詢往屆學生的反饋,或者至少家長要多試幾節課。如果孩子上了一段時間課後非常排斥,就需要仔細考慮是否補習老師有問題,千萬不能把孩子送進補習班就以為萬事大吉了,平時要和老師保持隨時溝通。

*******************************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一些啟發,請記得關注或者點贊哦。也歡迎回復討論。


海外教育點滴


首先,這個問題的語境不明:是小學一年級,還是初中一年級呢?

但其實這不重要。因為不論是小學還是初中,孩子上的每一個補習班,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在為父母的焦慮買單。

而事實上,真的有必要去上所謂的補習班、銜接班嗎?

就我個人而言,我是不會讓孩子去上補習班、銜接班的,理由如下:

1、作為教師,我看到了太多的孩子因為去補習班而得不到任何提高,甚至帶來不良後果的事例,前車之鑑不可不防。

在補習班裡,很多的補習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更多的是用灌輸式、填鴨式的非科學方法,讓孩子提早“適應”學校的應試教育。看似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實則讓孩子過早失去了求知的好奇和思考的能力,甚至會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

自己的孩子不自己盯著,交給別人去管教,你真的放心嗎?這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2、我身邊的同事的孩子,有很多不上補習班、輔導班,孩子一樣能跟得上,甚至學得出色的。

並不是老師的孩子就一定學得好,只是身為教師,更明白的是學習習慣、思維能力和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而言有多重要。而良好的分數、基礎知識的掌握只是順其自然的產物罷了。

孩子的教育從來不是簡單工作,它是一項複雜工程,必須家校精誠合作、互相配合才能完成。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

3、所謂補習、銜接,補的是家長陪伴的時間,銜接的是親子關係的溝壑。

父母的語言是促進孩子智力優化和大腦發育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家長能多花時間高效陪伴孩子,利用自己豐富的資源和認真的陪伴影響孩子,孩子的潛能會超乎你的想象。

而這樣的陪伴,根本不花一分錢。

4、補習班可以補的是知識性的內容,補不來的是專注力、思考力、創造力等思維層面的內容。

補習班教會孩子1+1=2,不一定教孩子1+1為什麼不等於3,而這些思維層面的能力,絕不是背幾個公式、學幾個單詞、記誦幾篇文言文、做幾套題就可以鍛煉出來的,更不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就能彌補的。

綜上,把孩子送去補習班,看似用錢解決了家長頭疼的問題,解放了家長的壓力,但實際上卻是家長以犧牲親子共同成長時間為代價的偷懶行為,是家長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對孩子學習力的不信任和束縛,也是拔苗助長飲鴆止渴的一種錯誤的教養方式。


葉子愛導圖


給小學生抱各種課外班,我不贊成,原因有兩個。

第一、站在全局角度上看,孩子一生的幸福和發展,靠的是健康的人格。



小孩子最需要的是人格的養成。比如有良好的性格,會交往,能尊重自己與他人,有良好的習慣等等。

有了這樣基礎做人生的底色,孩子的發展才有了後勁。然而現在很多家長只把目光盯在學習成績上,認為只有學習好,孩子才會有好的未來。



從神童魏有康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原因退學,到馬加爵殺害同學事件,再到上海復旦投毒案來看。無數事實證明,光有好的成績遠遠不能成就孩子的優秀。

第二、家長的急功近利,給孩子抱各種課外班,最容易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磨滅。

孩子一旦沒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那麼孩子的學海就真成了苦海無涯了。保持孩子的學習興趣不知道比追求學習成績要重要多少倍!



所以我建議,家長應該把注意力從單純的看重孩子成績,轉向注重孩子的人格和學習興趣等有深遠意義的事情上來。


心理學工作者張淑娟


一年級還是不用報補習班的。小學的內容聽老師講講課,沒事的時候自己看看書本就好了。小學時最重要的還是習慣的培養。作業要規定時間完成,多背背古詩文之類的,養成看書的好習慣,還可以去參加作文比賽什麼都。三四年級左右可以上上奧數課,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獨立思考問題。一年級補課是真的沒必要的,而且會剝奪孩子的童年,不太好。補課的話最好問問孩子的意見,告訴他補課有什麼好處是為了什麼,如果孩子不願意不可勉強,要不最後成績提升不多錢又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