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商業模式認知,你在教科書上找不到


我的商業模式認知,你在教科書上找不到

我寫的東西,一直執著於擺脫教科書的羈絆;如果你長期迷戀於教科書上的內容,估計在我這裡看不到……

不是定義的定義

多年以來,一直保持持續的閱讀,並使之成為一種習慣;也一直保持持續的思考,有時甚至圍繞某個問題的糾結,長達數年之久,比如商業模式。

這幾天似乎又有了困惑,那麼、我就把這點困惑踢給你。

商業模式不等於高大上,用不著心生敬畏、高山仰止。

如果把這個概念做下拆分,便會躍然紙上:商業模式=商業+模式。

商業是什麼?就是以獲取價值為目的的交易活動;模式,理解成樣式如何?

那麼關於商業模式最簡明的理解就是為獲取某種價值而採取的交易樣式

,再進一步簡化,商業模式就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設計的交易結構。

交易結構等於商業模式。

我的商業模式認知,你在教科書上找不到

你的認知要貼近於時代

有的朋友跟我說,商業模式我懂,可是、這麼高深的東西、我這麼小的企業、根本玩不轉!

我的第一反應是,你真的不懂。

第一,如前文如言、你不懂商業模式究竟是什麼東西;

第二、你只要是在做企業,哪麼你早已身陷其中。

換句話,無論你願不願意、無論你有無這方面的認知,商業模式其實早已伴隨你左右——只是、它的“好與不好、適不適合”,的確值得你深入思考。

我們最早知道歷史上,有個物物交換,比如拿你家的羊換老張家的豬;貨幣出現之後,便轉化為:把你家的羊先換成貨幣,再用貨幣換回老張家的豬;

90年代,由於信息不對稱、再加上擁有資源的人不多,於是催生了一批掮客,比如穿梭於北京與莫斯客之間的倒爺,它的背後邏輯就是

中介

2000年前後,中介模式有了跨越式發展,比如配電盤模式,拿菜市場為例,我們提供場地,把買菜與賣菜的人集中到一起。

10年前後,這種邏輯更是成熟於互聯網上,比如馬雲的淘寶。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快速落地,各種破天荒的商業模式更是風起雲湧,比如先免費吸粉,到界定的量級後再逐步變現……

直到今天,關於一些商業模式的“驚豔”,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人做不到!

如果在某一刻,你痛心疾首地指責某一模式的“另類奇葩”,我基本判定:你個人所處的“觀念階段”大概率與這個時代的發展背道而馳了……

我的商業模式認知,你在教科書上找不到

商業模式到底重不重要?

如果在30年前,估計沒有人談論商業模式;

如果在20年前,開始琢磨商業模式落地的人,估計都發家了;

如果在10年前,不考慮商業模式對於一家企業的重要性並對自己的企業進行適時修正的話,估計這家企業也已經被時代淘汰了;

到今天,你如果想創業,還沒有“商業模式”助推發展的意識,那麼我對你的界定是:你已輸在了起跑線上!

我在前期的很多文章中提到,現在的市場進化到了“存量時代”,這意味著市場的增量蛋糕已所剩無幾。

那麼、對於絕大部分企業來說,你要的利潤都在同行那裡

我們以前說到“搶飯碗”,意識中總抱有一種或多或少的“難為情”,事實上、

今天做企業就是搶同行的飯碗!

那麼怎麼搶?競爭唄。

我們經常談到競爭,而競爭的高維度就是商業模式層級的競爭。

商業模式的構建,大家都清楚、不是基於某一對手,甚至不是基於一個行業,而是基於整個產業生態

從產業的薄弱環節、效率凹處著手,重新構建體驗更強、效率更高的交易結構。

你琢磨一下、商業模式之於一家企業的發展乃至競爭,意義到底有多大?

在存量時代,或者說非競爭無以談發展的時代,對於一家企業而言、商業模式的“先進性”尤其重要!

我的商業模式認知,你在教科書上找不到

所有的衡量標準,都叫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在設計商業模式的當兒,會考慮許多通用的標準,來界定模式的優劣。

比如,能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增強企業的贏利能力;

有些頭腦更靈光的主兒會更深入地把與對手競爭的維度納進來,比如是否有助於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其實,除了上述兩個思考點,還有另外一個,比如對於初創業者而言,如何通過商業模式的設計來彌補自己先天性的資源不足:

缺錢的如何規避資金短板,去做運營上的輕資產或者有效解決“以模式換融資”的問題,以及其它諸如人才匱乏、缺技術、缺市場等等諸多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如果你認真琢磨一下,好的商業模式都可以一一解決上述問題。這個思考點,我們估且稱之為基於自身不足而出發的個性化選擇。

我的商業模式認知,你在教科書上找不到

互聯網創業的模式,是個範式

關於互聯網創業,有無規律可循?

當然有!

至少在一個時期內,的確有一些規律性的常識可以學習,至於適用期到底有多久則是另外一個問題。

比如,錨定一個群體,提煉出適用創業者的價值,再把價值具化為“事件或活動”,來實現吸粉聚客的目標。

再則,通過與種子用戶的互動,打造出受眾熱衷的產品或服務模型,並藉以實現二次傳播,擴大未來的消費群體。

第三,企業之於用戶,施行先免費、再贈送,最後分階段適時收費……

這種互聯網創業的打法,伴隨著粉絲吸納的成本越來越高,雖然仍舊有效,但必將成為少數“新貴”或者既得利益者的專利。

不誇張的講、這一門檻越來越高,擋住了太多熱衷於互聯網創業的屌絲熱情,他們對互聯網創業的未來因看不到希望、而愈發迷茫。

我的商業模式認知,你在教科書上找不到

商業模式過於複雜,成為誤區

商業模式無論怎麼設計,都遊走於企業與用戶之間。

比如,最初是由A→B,A→RMB→B,現在呢?A→CDEFG……→B。

模式的設計,永遠不是越複雜越好,也不等於越簡單越粗鄙!

商業模式優劣的界定標準,是否有效……才是唯一的基本原則。

我的商業模式認知,你在教科書上找不到

關於創業因素的考量,世界上有一百個磚家,就可能有一百種論調。對於初創業者,我能給你指出的明路就是:如果你今天創業,首要的考量因素一定是——設計出務實有效、能夠區隔對手、並契合你自身資源也契合用戶體驗的商業模式。

當然、你也別忘了一點:我也可能是、那一百個令你討厭的磚家之一。

我的商業模式認知,你在教科書上找不到

—END—

備註:閱讀本文,如有收穫、你別忘點贊;如感到浪費了時間,我也樂見你的主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