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里有哪些藏书,可以分享一下吗?

本王免你罪


我看书比较偏于历史与文学,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对外国文学读的则比较少。 家里的藏书也主要是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学这个种类的书,我自己觉得家庭藏书一般要藏一些经典的书籍名著等等,这样的书收藏起来也比较有价值,好书不厌百回读嘛。

我收藏的书目有,文学类有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鲁迅全集、毛泽东传、邓小平传等,读人物传记我觉得可以看清传主在人生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机遇和挑战是怎么看的,怎么解决的,这对自己都大有裨益。历史类的就多了,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明朝那些事儿等等都比较有名的或经典的史学著作。我觉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识也是有限的。读书应该切忌贪多嚼不烂,应该下决心读几本经典的书籍,真正的弄清楚弄明白,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这样读其他的书呀就容易的多。


用户96910546524


我家藏书一万多册。若用四部分类法分类的话,各部类的书也有一些,但都是近代、现代和当代出的书,少有古籍善本。

我祖上都是贫苦农民,不是书香门第,没能给我留下一本书。藏书中,除百十本是友人赠书、开会发的书外,其他均是我自己从工资中节省下来的钱所买。我自己最早买的第一本书,是1963年读小学五年级时,用捡的桔皮卖了钱后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本是《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

后来参加工作当了工人,有了点工资,但毕竟可以自己开支一点钱,就节衣缩食每月尽量省下点钱来买自己喜欢的书。开初买的多是小说,如《创业史》《艳阳天》《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红旗谱》《红岩》《红日》和中国四部古典小说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及其他文艺作品,但买不胜买。后来转向买有关写作和文学创作方面的书。到了中年,又喜欢买历史政经类书。如《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等。也有《中国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文学评论》等数十种多年订的学术刊物。

在我的不多藏书中,《毛泽东选集》有五十年代出版的繁体竖排本,有六十年代出版的红色塑料皮一卷本,也有1991年岀版的四卷修订本。有《论衡》,有《政鉴》,也有《日知录》。有《流失的中国》,有《我向总理说实话》《我向百姓说实话》;也有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有我小时候捡桔皮卖得钱后买的书,有邮购的书,有东西南北觅得的书,也有我去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复印岀来的书。

与大藏书家比,我那点藏书真是小巫见大巫!但我既无高官厚禄,亦非百万富翁,祖上又非书香门第,我只一个普通工薪阶层职员,能有万册藏书,也是我半世纪省吃俭用,积沙成塔。卑人别无所长,可以骄傲自豪的,仅此几本破书也。


作家唐运泉


连环画二十多年积累






腊约666


我家里有近2000本藏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出版的都有,大体可以分为文学和历史两个大类。

读书是一件终身大事

我和老婆都是师范学生,我们1989年毕业,我是中专,她是大专。那时候,中专以上的学校国家都包分配。我们两个被分在一个学校教书,我教语文,她教英语。我们都是文青,文青在社会上很有地位。除了看小说还有诗歌,席慕蓉和汪国真,我们都喜欢。

现在,我们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但当年的爱好一点也没有变,更加感受到了读书的妙处。她十多年了,晚上从来不看电视,就看书。我先后换了十多个工作,也少不了学习和读书。特别是后来当了单位的领导,看到单位的年轻人,学历虽然高,但能力差,文章更是写的一塌糊涂后,在一次会议上我讲了一个观点,就是读书是一件终身大事。年轻人把婚姻当做终身大事,没有错,但仅有这一个是不够的,还应该把看书学习当成另外一个终身大事。人与人的差别不大,一样的年龄,一样的单位,一样的起点,几年以后,差别就很大了,究其原因,学习能力的差距非常重要。

大的方面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的方面看,腹有诗书气自华。对此,我深信不疑。

一家三口同读一本书

像所有年轻人一样,我们的孩子出生以后,我们对教育也非常重视。在她小的时候,就教她背诗歌、给她讲故事、让她认汉字。女儿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还没有上小学,基本上常用汉字就都认得了,她是先认的字,后学的拼音。高中毕业后,她念了师范大学的文学院,是我们家的第一个文学学士。

现在,我们家的这些藏书,我们三个人都有贡献。不远不近去书店看看有没有喜欢的书,成了我多年的生活习惯。我买她们也买,有时候就有买重复的,比如前几年白岩松的《白说》,我买回来以后才发现女儿早就买回来了。书买回来以后,就要挤时间去看,我们家有一本《白鹿原》,是1993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我老婆买的,她买回来以后就看了,后来我看了,二十年后的2013年,女儿看了。一本书,一家三口两代人,看了又看,现在虽然破旧了,但我的心里有一种特殊的满足感,别人可能无法理解。我想我女儿的孩子长大以后,我一定把这本书推荐给她。

买书、藏书、读书,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自古已然。


得闲者


本人自幼爱书,最深刻的两次买书记忆:1,八十年代中期在外读书为买一套《茅盾选集》和一套《老舍选集》把三天的生活费花了,当时想不管它先买了再说,可晚上就没饭吃了,没法,厚着脸皮去一个亲戚家蹭了中晚三天饭,也不解释,亲戚也不问。早餐就不吃。后来回想总觉得值。2,近九十年代,发现一位同学他哥还有一本六十年代出的小红书《毛主席语录》和一本红色一卷本《毛泽东选集》,便乞求他卖给我,多次不成,便又去,跟他去地里帮收玉米,后来磨到他卖给我为止。价四十四元,当时一个代课教师一个月工资60元。后来工作,再后来在城里建了楼房,几年后又在山村建了一个院子作为看书之地。书不多,仅书房两间,现见好书仍是不买则寝食难安。如此而已。











华央嘉措


这道题目,成功勾起了我对我家老公藏书的展示欲望。

凭心而论,老公是个好学的人,拥有好多自己的书。但他不爱看文学书,好多普及型的文学名著他都没读过,被我所不齿。

不过,除去文学,他倒是涉猎颇广。化学就别说了,那时他的最初专业,金融是他第二学历,此外,运动类占了很大比例。这一大类又涵盖武术、各类竞技比赛。武术有鹤翔庄气功、南拳、北腿、铁砂掌、少林拳等等,竞技类有游泳实用教材、篮球、乒乓球技法等等,都以一本本书的形态记录着他昔日的最爱。

还有一些杂的旁门左道,像风靡一时的弗洛伊德呀、古汉语的三国志什么的。最可气的是,他还典藏着一套套的英语、日语学习课程教材,他当然是一句也读不通(曾参加英语自学考试,以连续三年25、26、27分的考试成绩书写了辉煌纪录,也彻底打碎了他自学英语的梦)但这不影响他对英语的喜爱,书为证。

这都不算什么!最奇葩的是他的游泳教程。

早就发现,老公有一本厚厚的《游泳实用教程》。翻开,只见图文并茂,既有理论,又有实战,且每一个环节都配有人物动作示意图。怎么出手、怎么摆腿、怎么配合呼吸,一招一式,都讲的极为严谨而细致,属于准专业教练级的。当时就想,为学个游泳下这么大功夫,至于吗?

我可不太会游泳。按说,从小,我家就是临水而居,房子周围都是大水坑(那时候,还没有啥污染,水很清),极具学游泳的地利。每年夏天我都会被大姐带着到水里泡上一个多月,在浅水处随便扑腾,庄里许多孩子包括大姐就是这样自然而然的学会著名泳姿“狗刨”的。可我就是没学会。勉强会扎个猛子,还会不伦不类的仰泳,俗称“漂洋洋”。

不会游泳,但挡不住我对游泳的热爱。每年夏天,我都会努力拽着老公去附近泳池游泳消暑。但每一次,都是兴冲冲提议,气冲冲自己带孩子去,他从来都没有配合过我的热情。甚至前几年一家三口到了海边,他虽然煞有介事的穿着泳裤,却依然不下水,只是在岸上负责看衣服、拎包。

我简直要被气疯了,想破脑袋也不明白为什么。是啊,到底是为什么呢?没发现他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残疾呀,也没有难以启齿的牛皮癣之类的不适合沾水的病症,可为什么就是不肯下水呢?

真相竟是非常的简单,原来他居然(!)不--会--游--泳。不但不会,甚至还会晕水。当若干年后,我终于通过威逼利诱知道这个真正原因后,又气又乐。指着他的《游泳实用教程》,嚷“那你干嘛还买它呀?”“不会才学呢。”他倒振振有词,“我是这样计划的,先学理论,练好招式,再下水实习。”“不下水怎么练啊?”“在床上,这样,这样。。。呼---吸---”他趴在床上手脚乱划拉,简直就是一只大鸭子,而且是只大旱鸭子。

基于做父母的补偿心理,我们俩一致立场坚定地送薇薇进游泳班接受正规训练。在闺女学习游泳的日子里,那本老古董版的实用教程又被搬了出来。每次闺女回家,他都及时跟进,结合游泳班的进度,找到相应章节,配合示意图,和闺女唾沫横飞的交流心得,甚至还要让闺女趴在床上他亲自进行指导或纠正,那叫一个敬业,那叫一个过瘾。

啊---呸!

吓得我赶忙进行多方阻挠和干扰,闺女好不容易学会点,再给他带偏了,那还了得。更可气的是,一次闺女居然问,“爸爸,如果我和妈妈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呀?”老公很 严肃的沉吟着,“嗯,让我想想。”我在一边及时提醒,“这还用想吗?肯定是我们娘俩一起捞你呀。”

到如今,书是好书,泳仍然不会游。屡次整理书橱该书均被保留,一直到现在仍然赫然立于书架之上。。。。气着我。


一棵开满鲜花的树



职教动态


嗨~~~我是摇摇,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从小爱看书闻到书香味就兴奋的妹纸~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藏书~

记忆里,爱看书大概是在快小学的时候,去看连环画,我几乎挪不开我的脚~后来我妈没办法,帮我买了那一整套,那个时候我大概6岁,收的第一步连环画是儿时最美好的回忆~《葫芦娃》,当时心里一直觉得,葫芦娃们好牛逼~每个人技能都不一样,但是我最想拥有的还是喷火娃的技能~哈哈哈

从儿时的书说起吧~可以为各位家长做做建议

6岁~10岁儿时的书:美好的记忆总是值得珍藏

连环画可以赋予一个孩子最美好的记忆,让他们有种美的体验,推荐孩子

《葫芦娃》,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很经典的一套

《十二生肖的故事》,我记得我第一次拿到这套连环画,一口气看完的,到现在都记忆深刻呢,比如猫以前有参加十二生肖比赛的,后来被老鼠算计了,它连最后一名都没拿到,不剧透有兴趣的家长可以送给孩子

《皮皮鲁系列》

《郑渊洁》儿童童话

10岁~15岁时的书:修正三观的最佳时刻

这个年纪有些敏感,可以看一些名著或者名人传记,三观是在这个时候养成的,

也不需要限制青少年的看书,这样有注意培养他的阅读爱好~

文学类书:

《简爱》、《傲慢与偏见》\\《卓娅与苏拉》、《牛虻》、《鸡皮疙瘩系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达芬奇传》《绿山墙的安妮》《农场疑案》《草房子》、《辛可提岛的迷雾》、《纳尼亚传奇》

魔幻类:话说那时候,父母没有限制我看书,什么书我都会看一些

《幻城》《冒险岛数学奇遇记》《A to Z 神秘案件》《哈利波特全套》

理财类:

《小狗钱钱系列》,我的财商启蒙、《富爸爸穷爸爸》

成年人后看的书:

这个时候看的就更多更杂了~但是都是兴趣所致

经典的:

《人类简史》、《资治通鉴》、《刻意练习》、《中国丝绸之路简史》、《社会心理学》、《北野武的小酒馆》、《菊次郎与佐纪》

文学小说类:

《洛丽塔》、《情人》、《林云堂系列》、《皮囊》、《格调》、《钱钟书系列》、《杨绛系列》、《冰心奶奶系列》

《瓦尔登湖》、《百年孤独》、《追风筝的人》、《摆渡人12册》、《知更鸟姑娘》

我觉得看书也是人生的经历,流连在文字间,找寻他们的力量,可以得到心灵的洗涤与成长,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特别是阳光午后,夜晚睡前,每次晨起,似乎那时候,是与自我对话的最佳时刻~~希望大家都能爱上阅读~


摇摇光芒万丈


我家的藏书,分为我的和孩子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分为孩子的、孩子和我共有的。因为:

一、我的:鉴于各种原因,我看书比较偏,偏好于文史类。曾经也想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无奈真的不是打心底里喜欢,所以找理由为自己开脱——反正也不是为了考学而读书,就随心所欲吧。

只是把握一点:买回来的书现在是我看,等孩到了合适的年龄也可以给孩看。现在女儿找书,一般都会问:“妈妈,你推荐你的什么书给我看呀?” 在我的推荐下,她先是读完了桐华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又读完了《平凡的世界》和《为你行走》,最近正在读二月河文集《康熙大帝》,已经读到第三本。所以我说我的书也是我和孩子共有的。

二、孩子的:鉴于自己阅读方面的缺陷,我在给孩子买书的时候就很注意全面性。从一岁多开始,绘本类的故事、绘本类的百科全书、绘本类的科学、绘本类的历史地理……直到现在六年级,她的书籍分类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文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物理的、化学的、英语的、哲学的、社会的、百科的……这些除了文学、英语、历史和部分地理外,其余大部分是漫画形式的书籍,能引起孩子兴趣,引领孩子入门。

所以,当女儿在我面前谈柏拉图、谈世界著名建筑、谈一些星球时,我几乎没有办法对接,很为自己汗颜。不过又由衷地感到欣慰——孩子的阅读爱好广泛,没有局限于某一领域。

就在前两天,女儿心血来潮要数数家里的藏书,便爬上爬下忙活了一通,结果数到第870本便不干了,累得躺在了地上,强烈要求:“妈妈,你少买点书,数数太累人了!”

哈哈,我偷偷告诉你:今天还会来一套书,是我在今日头条上看到推荐之后买的——宗璞先生的《野葫芦引》全四卷:《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人民文学社出版。





读书品文


大概因为得过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我家的书,文科理科各占一半。

我看大家分享的都是文科书,我来分享一下最近我在看的数学书吧。

为什么还看数学书,兴趣之外,主要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讲一些数学故事。引导一些数学思维。

现在看,效果还不错。我正在逐步把这些讲解整理、分享出来。

当然,实际上对我的睡眠也有极大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