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發脾氣,出現易怒情緒的原因和處理方法有哪些?

大晨小樂


出現易怒情緒的原因有很多種,需要寶媽仔細觀察

1.平時帶養人的性格是怎麼樣的?是否也經常發脾氣?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或者有沒有保護過度,過度滿足孩子要求。

2.父母是不是經常給孩子貼標籤,比如老是說孩子脾氣差,導致孩子認定自己脾氣差,越往這個方向發展。

3.父母是否經常鼓勵孩子,看到孩子優點,還是經常否定孩子,讓孩子自我價值感低。

方法:

1.孩子有情緒,家長首先有正確認識,情緒不是一件壞事,說明孩子需要我們幫助,家長需要和孩子共情。站在孩子角度上考慮問題,如果別人罵你你是不是也會生氣,去理解孩子,告訴孩子你發脾氣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接納孩子情緒,但行為需要得到限制。

2.家長要學會看到孩子身上優點,學會欣賞孩子。正強化優點後,孩子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如果父母看到的都是孩子缺點,孩子也會越來越差。

3.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每次只針對孩子的行為,但不能針對孩子的人格。如果孩子發脾氣亂砸東西,那麼砸東西的行為需要家長限制,但不能說孩子是個亂髮脾氣的人。


甜媽Vivian


 做父母的,都會遇到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只是有些孩子的情緒控制會好一些,情緒比較平穩;有些孩子的情緒控制比較差,情緒較激烈、反覆、易激惹,一點小事就憤怒不已或委屈不已,哭鬧不停,甚至傷己、打人。

  有個媽媽為10歲兒子的情緒問題而頭疼。該男孩因後桌的同學上課時不斷與另一個說悄悄話,讓他很不爽,情緒幾度失控,在教室大喊大叫,甚至打起來。老師若滿足他的需要,訓斥那名同學,他的情緒就立馬好轉了。但有時那名同學做的並不過分,偶爾跟同桌交流兩句,該男孩的情緒也會失控,鬧得很兇,老師很無奈,將兩個人換位子,但矛盾依然不斷升級,該男孩不斷與那名同學抬槓,看對方不順眼,影響到正常教學,老師好言相勸、警告、懲罰均無效。

  該男孩很聰明,不認真學都能學很好,但因情緒原因,心情好時,成績就好,心情不好時,考試直接交白卷,把老師氣死。父母問及原因,孩子很委屈,覺得就是某某同學因怎樣的行為讓他有情緒了,某老師因怎樣的行為讓他覺得不公平,等等。

  孩子這樣的狀態,讓撫養者感到頭疼、無奈又無助,想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與情緒和平共處,與同學老師和諧共處,但發現很難。道理、方法都教孩子了,孩子卻做不到,也不明白究竟到底是什麼讓自己一次次如此失控、大發雷霆。

  心理學家認為,所有的情緒,本質上都是某些內心需求表達的結果,同時也是某些行為的驅動力。打個比方,小寶是一個6歲的孩子,他很希望自己是受同學喜歡,這個渴望滿足了他“自戀”的需要,但當他覺得同學不喜歡自己時,自戀的需要便受到挫折,這時他可能會內歸因,覺得是自己不夠好而讓別人不喜歡,會感到失落、憂傷,也可能採用外歸因,覺得是別人不好而不能懂自己,會感到憤怒、委屈;前者可能促使他想去改變自己,調整自己以達到讓人喜歡的目的,而後者可能促使他想去改變別人,調整別人(從某種程度來說,是控制別人)來滿足自己的自戀。

  孩子有自戀的需要,這很正常,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戀,希望自己是好的、是被人所愛、所喜歡的。因為有自戀的需要,我們也會努力通過各種途徑來滿足這一需要,比如變得更優秀、更善於與人相處,但也有些人會通過其他方式來滿足這一需要,比如控制讓別人不能離開自己、打壓別人而顯示自己的優越,等等。

  我們和孩子都較容易看到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情緒與行為,卻難以看清那些更深層次的情緒與需要。因為很多人(包括年輕的父母、祖父母等)都是在“情緒教育零基礎”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幾乎沒有恰當的“情緒教育”來幫助自己認識與控制情緒,又如何能夠識辨孩子的情緒,並教會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呢?

  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師徐文嬌老師指出,當我們圍繞著孩子這些表面的情緒與行為進行工作時,孩子內在深層次的情緒與需要還是未被看到、未被工作,因此,解決的多是表面的問題,問題沒徹底解決,類似問題自然又冒出來。

  當撫養者看到小寶的失落、憂傷,或憤怒、委屈,可能第一時間是去強行制止孩子的情緒,去安慰他不要難過、不要介意,試圖立馬改變外界的人與事,滿足孩子的願望,比如讓那個小朋友過來跟小寶一起玩;或評理,指責他或對方的過錯;或威脅、利誘孩子,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買零食、買禮物等方式哄他;或用比孩子更激烈的情緒來制止孩子,嚴厲地斥責孩子。

  這些方法在一定情況下、一段時間內,是有效的,能讓孩子暫停。但很多撫養者會發現一段時間後,這些方法又失效了,孩子的要求變得更難滿足,情緒更容易被觸發、也更激烈、失控。

  其實,此時,我們需要做的是理解並接納孩子的情緒,並有足夠的耐心去了解他情緒背後的信念與歸因,看到他內在的模式,這樣才能幫助孩子看到他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看待別人、看待關係的。

  比如,小寶想要別人喜歡他、跟他玩,這是他的渴望。然後,他的渴望碰壁了,他覺得“我不夠好”(他這樣看待自己,因此感到失落、憂傷),覺得“這個事情中他無不好、也無需承擔責任”(他這樣看待別人),覺得“我更好一些、讓他更舒服或滿意一些,他就會喜歡我了”(他這樣看待關係)。

  撫養者可跟孩子說“你感覺失落、憂傷,是因為你希望別人喜歡你、願意跟你玩,但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沒辦法讓別人喜歡你。是嗎?”然後再啟發孩子採用建設性的方式來改善關係,孩子努力後,成功了,既滿足了自戀的需要,也學會了更好的處理關係的方法。

  同樣的情況:小寶想要別人喜歡跟他玩,這是他的渴望。然後他的渴望受挫了,此時他覺得“不是我不夠好”(他這樣看待自己),覺得“是他不好,不會欣賞我”(他這樣看待別人,因此對別人很憤怒,覺得自己很委屈),覺得“他要是變得更好一點、更懂得欣賞我,他就會喜歡跟我玩了”(他這樣看待關係),因此也會希望別人改變。

  撫養者想在這個層次與孩子的內心互動來幫助孩子調節情緒,會有些困難,因為在孩子這個信念之下還有一個更深的信念:別人理當為我而改變。這個深層次的信念,可能來自家庭人際關係,也可能來自早期依戀關係中的一些創傷。

  此刻,撫養者能做的是幫助孩子看清他的情緒與邏輯,“你很憤怒,也很委屈,你希望別人喜歡你、願意跟你玩,但他沒有,你覺得這完全是他的問題,所以他該為你的情緒負責,是嗎?”很多孩子會說是,覺得對方就應該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此時,撫養者可以柔和地問問孩子“你的意思是你的情緒其實是他在控制?”有些孩子比較有悟性,一點就通,嘗試改變觀念;有些孩子會耍賴,但反覆多次後也能學會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有些孩子內在有其他更深的信念,需要撫養者有更深的瞭解,才能找到孩子情緒背後的渴望與信念了。若撫養者自身感到在這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可尋求專業兒童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當個體對自己的情緒、情緒模式、內在的需求與信念,有所覺察,有所意識,才能在情緒失控前而進行自我調整,採用更有建設性的方式來化解內在情緒的“火苗”,從而讓它處於可承受的範圍而不會失控、成為“燎原”大火,也能在理智上採用更有效的方式處理與外界的衝突。

  聽說吧心理諮詢徐文嬌老師結語:從小對孩子進行情緒教育對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儘早讓孩子懂得識別情緒、大膽說出自己的渴望,瞭解自己內在的邏輯,撫養者才能及時幫助孩子調整內在的信念,建立更健康的情緒模式。


聽說吧心理諮詢


我兒子剛開始也這樣現在好了,我分享一下我的經驗,我會先讓他發洩,然後跟沒事一樣跟他玩遊戲,說孩子媽媽不開心你能不能陪我聊會天了,你是我的開心果看今天能不能讓我開心,他會願意的,我說寶貝你剛才發脾氣好凶都嚇到媽了,當時媽媽可想跟你一樣發脾氣,但一想我寶貝還小,加上心裡肯定有不開心的事才會那樣的,我是媽媽又是你死黨,你說我不當你出氣筒誰當,但是孩子媽媽希望你以後要學會溝通不要總髮脾氣,也不能這樣對媽媽及身邊人,那樣會影響你聰明還丟面,知道一下不好改,媽媽陪你一起調整好吧!我相信你可以。


默默麗娜


孩子愛發脾氣,出現易怒的情緒。什麼原因呢?

作為家長你是否考慮過,為什麼有些孩子性格特別好,而有些孩子性格非常叛逆?

其實,是跟每個人的家庭成長環境是分不開的。

我們常說,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複印件出了問題,一定是原件有問題。

家長最該反思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哪些教育或管理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產生了脾氣或易怒的心理。

如果不出問題,家長一定是愛對孩子發脾氣的,不然孩子不可能變成這樣。

所以,家長還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認為這只是孩子的問題。

孩子是會模仿家長的行為的,平時該多控制自己的行為,才能有效避免孩子這樣。

做到:

1、有事心平氣和的與孩子溝通;

2、不要指責或打罵孩子;

3、要多肯定和鼓勵孩子,給他自信;

4、要多對你的孩子說“我愛你”


稷下百家教育


孩子愛發脾氣,出現易怒情緒的原因和處理方法有哪些?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首先比較一下中國的孩子和俄羅斯的孩子。

在俄羅斯產婦不做“月子”,更不會忌冷水,一週的恢復期後和正常人沒什麼兩樣。讓我們更為不解的是俄羅斯的孩子,出生後的第8天要還要進行洗禮。

所謂洗禮就是由神父誦經祈禱,往嬰兒頭上註上一桶水,或將嬰兒浸入水中後取出,之後為孩子戴上十字架,祝福孩子平安。有人說這是俄羅斯民族熱血,是戰鬥民族從不驕慣的原因。

再看我們身邊的寶媽們坐月子,生完孩子就是一功臣,好吃好喝侍候一月有餘。一從醫院生完後出院時,圍巾包頭,如是冬天衣服穿得厚不說,恨不得再披上個棉被回家,說是怕見風、怕受涼。孩子也是裹得裡三層外三層,也曾有人戲言:中囯人生完孩子從醫院出來的裝扮,就像怕被人看見,不像抱著自己的孩子回家,倒像從醫院偷個別人的孩子出來了。

俄羅斯有俄羅斯的理由,中國人有中國人的道理,這都無可厚非,但在對孩子的日後教育卻能彰顯出一個民族的希望。

中國是一個有愛心的國家,但對孩子的溺愛也很普遍,不給就哭,不買就鬧,無謂的順從讓孩子的任性成了殺手鐧,讓不少家長屈服,導致孩子後來有了不滿足,達不到目的就撕打母親,這種孩子並不少見。

我有一個老街坊,夫妻倆生育一兒一女,而且都很懂事,學習成績也好,惹得四鄰羨慕。

女主人介紹說:我儘量不把孩子交給奶奶、姥姥帶,更不會輕易找個保姆帶孩子,努力讓孩子見到的就是自己的言傳身教。管孩子的人多,觀點方法不可能統一,孩子就會傾向於對他有溺愛的一方。

孩子一般過了3歲目的性就會很突出,但這個時候做父母的往往最容易把孩子交給別人帶,熟不知這是孩子習慣定型的關鍵時期,不良習慣以後改起來非常困難。

比如說:孩子在街上看見“巴比娃娃”就要買,我們家已經有4套了,也都差不多,但不買孩子就鬧,很多家長扛不住就順從了孩子,這就失去了一次對孩子進行“剋制訓練”的機會。

我的做法是用適度的強制把孩子抱回家,讓他單獨待著,任他哭鬧,不要讓任何人介入,就看著他鬧。此時在孩子看來是最需要外援的時候,他要吸引別人去注意他,去勸他、管他,但就你一個看他哭鬧,還要讓他感覺到你並不在乎他的哭鬧。等他哭累了,不哭了,甚至哭睡著了,你再去稍微給點愛,送杯水,遞個毛巾過去,並說:如果願意就喝杯水,擦把臉,繼續哭。這就是告訴他無理要求沒用,一定達不到目的。

等事情平息了,過去了,甚至孩子徹底不提這事的時候,你一定要有一次一本正經地交流,你告訴他:哭鬧沒用,你想要什麼就給我說,你的理由能說服我,我才會考慮你的要求,不然,怎麼哭鬧都沒有。

這次談話有達成目的的條件,又給孩子一個臺階,同時他也會明白一個道理:與人溝通勝過無理的取鬧。你的孩子如果打小就知道了這個道理,你說對他的成才會不會有幫助?

這樣做也有一個小技巧,不是他每次來溝通你都要答應他,最好是3次讓他成功一次,這時他也會明白一道理:成功是有概率的。這樣孩子以後遇到困難和失敗也不至於立即放棄,會明白堅持的道理,做事也會有一種韌勁。

這樣長大的孩子,不會比俄羅斯或其它發達國家的孩子差。


聽雨說生活


其實,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憤怒是一種很普遍的情緒,由於青少年在這個成長的階段,受到自我認同的困惑,內心不安,就會產生憤怒情緒,有時候大多數家長會認為這是孩子在使性子,但如果父母在每一次孩子大發脾氣的時候,就遷就縱容,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學會用發脾氣來控制處境。而且對於有些孩子來說,這種情緒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發展,從而變成一種自我毀滅的敵意。

孩子在青少年時期為什麼會容易憤怒呢?

那是因為在這個時期,孩子的神經系統的興奮過程和意志過程,雖然都在發展,但興奮過程佔優勢,因此情感興奮點比較低,穩定性差,經常因為一些小事產生衝動情緒,產生憤怒情緒,而且在這個時期,孩子非常的關注自我,要求大人像成人一樣對待他們,要求精神和人格上的獨立,很多孩子會因為別人冒犯他而大發脾氣,認為他人踐踏了他的尊嚴。他們很看重他人對自己的評估,任何的低估都會讓他們覺得被冒犯,此外,荷爾蒙在這個時期的高低變化,也和憤怒情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有些孩子生活在一個不健全,不尊重家庭成員,甚至排斥他,虐待他的家庭裡,或者父母經常吵架,家庭關係不和諧,抑或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孩子始終達不到,這時候,他對這種絕望的處境的唯一反抗就是憤怒和報復,他認為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痛苦的,決不會讓別人欺負他,這樣以來,他會用憤怒在心理上豎起一道高牆,把自己保護起來。

如果在家庭中,父母經常用粗暴蠻橫的態度對待孩子,甚至不分理由的打罵孩子,那麼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就會模仿家長用憤怒來表達自己。

而且在這個時期,孩子通常對自己有較高的期望和要求,當它們承受挫折的能力較弱,一旦這些期望和要求落空,他們就會無法忍受,感覺自己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優秀,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進而產生了對自己或他人的憤怒,比如一些對自己要求完美的青少年,就會經常要忍受自我奮鬥的痛苦。

如何幫助孩子處理憤怒的情緒呢?

首先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憤怒的情緒。讓孩子承認自己內心的憤怒情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家長的耐心,但可以根據憤怒的結果,如摔壞了凳子,桌子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造成的後果,特別是當他們把怒氣發洩在家人和社會上時。

第二,讓孩子寫“憤怒記錄”,讓孩子記錄自己發怒的時間,地點,事件,在場的人,發怒後的感覺,每次跟他交談時,問問孩子,他認為當時有沒有另外一種處理的方式?如果用那種方式,後果會怎麼樣?通過多個途徑的方式,讓孩子瞭解發怒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更合適的方式能夠達到目的和效果,通過這個方面也可以培養孩子全面看問題的角度。

第三,父母要了解孩子發怒的真正來源,很多時候發怒只是表象,在這之下,可能是一顆自卑、受挫的心,也可能是對父母、老師的不滿。如果是父母的原因,家長要做出深刻反思,儘量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安全的家。

第四,教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方法,幫助他們發洩心中的憤怒,比如慢跑,打球等。有時候甚至咆哮,用力的打枕頭也能幫助孩子發洩。或者當感覺自己的憤怒要來的時候可以先進行深呼吸,緩解一下當時的情緒,並鼓勵自己剋制憤怒的情緒,堅信衝動並不能解決問題,要鍛鍊自制力,學會用轉移注意力或者暗示的方法來處理問題。

最後,可以讓孩子說出3到5種,最容易引起他們發怒的狀況,然後讓他們閉上眼睛,想想其中一個情景,觀察他們是如何表示憤怒的,然後讓他們放鬆,再用理性的自我對話來面對這樣的情景,讓憤怒的過程放慢下來,進而找到孩子憤怒的原因,一起幫助他解決憤怒。




小羽的媽媽


易怒的可能原因有:

1.氣質性因素。情緒行為控制障礙。

2.習得。家裡有愛發脾氣的大人。

3.家長缺乏同理心。孩子情感得不到理解。

4.不會其他表達方式。大人沒教會孩子。

處理原則和方法:

1.先處理情緒,再講道理。

在情緒中,講再多的道理,不但不起作用,反而因為缺乏同理,讓孩子更憤怒。

2.無條件接納情緒,有條件接納行為。

情緒無對錯,需要無條件去接納和同理。

情緒得到理解,會慢慢消散,再對孩子的不當行為加以說明。

3.表達情緒的原則:不傷人 不傷己 不毀物

傷害別人,壓抑自殘,摔毀物品,都屬於不當的表達方式。

4.表達情緒的最佳方式:言語化

一 情緒很激動時,需要先冷靜,一個人待一會;

二 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當孩子言語化能力匱乏時,需要父母幫助孩子用語言表達當下的情緒;

三 用昇華的方式,把孩子的憤怒和攻擊性,導入到建設性的活動中。比如體育運動,競技類等等。


師師姐姐


人在青少年時期,陰血消耗巨大,上學、手機、電腦、食品農藥抗生素等等……陰血消而氣仍盛,這種情況下,人的承受能力很弱的,稍有不稱心如意便會暴發,而此時父母選擇訓斥,則容易使孩子性格變得鬱閉,但若選擇放縱,那麼將來的大禍可能正在等著。這不是孩子的錯,也不是普通父母的能力範圍所及。你知自己正在面對著何樣的無耐麼?


可知天邊有琦景


1,我們必須明白,“脾氣”絕不是偶然發生的,它一定是有原因的。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很多時候,其實是在向大人們發出“我無能為力,我很沮喪”的求救信號。

孩子還不能成熟的處理這種感受,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允許憤怒的發生”,接納孩子的情緒,對孩子說“感到生氣沒關係”“可以哭一會兒”。

2.找出導火索

回憶一下孩子發脾氣的經過,找出導火索:他是餓了,累了?有什麼他處理不了的情形?是什麼引發了這些不好行為?

3.引導孩子說出感受,並解決

通過觀察如若發現孩子憤怒的情緒淡了一些,可以嘗試問一些能用“是或不是”回答的問題:

“爸爸不能帶你去韓國,會讓你感到很難過嗎?”

“小朋友沒經過你的同意就把玩具拿走了,你感到很生氣是不是?”

然後再陪孩子一起尋找解決辦法:

“既然不能去韓國,我們去別的地方玩耍去吧~是去動物園還是植物園呢?”

“你可以去跟小朋友說,你還沒有玩夠這個玩具,可以等一下嗎?

4.教孩子正確的宣洩情緒

發脾氣,本身就是情緒宣洩。但也要注意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教孩子如何正確的宣洩情緒至關重要

孩子宣洩情緒的辦法

1⃣️利用遊戲發洩情緒

如果以上這些方法用完,孩子還是哭鬧不止,你還可以借鑑“遊戲力”的方法,用遊戲化的方式化解僵持不下的局面,人生如戲,很多時候講大道理不如玩個遊戲。

2⃣️“深呼吸”是一個特別容易化解怒氣的方法,當然如果你的孩子在之前沒有接觸過深呼吸練習,他可能並不能理解什麼叫“深”呼吸,所以教會孩子一個口訣:聞鮮花吹蠟燭,孩子都用力聞過東西,引導孩子想象聞鮮花或者剛出爐的麵包,孩子自然會深深的吸氣,想象過生日時吹蠟燭的動作,孩子自然就會用力的呼氣。這樣反覆幾次,孩子就可以快速從激動的情緒中走出來了。

對於家長而言

1⃣️家長學會控制情緒。孩子很容易被大人的情緒感染,也會模仿大人和大人學習。

所以,如果家長們情緒很大,愛發脾氣,那麼孩子也會被影響。當孩子遇到不順心、討厭的事情時,也會採取發脾氣的方法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

2⃣️給孩子尊嚴。

孩子也需要尊嚴,希望得到尊重,就算孩子犯錯了,家長也應給予孩子尊重。當孩子犯錯誤時,不要逼迫孩子承認,不要喋喋不休抓住這個錯誤不放。

要給孩子彌補錯誤的機會,給孩子尊重,不要以為小孩子是不需要面子和尊嚴的。因為這樣不僅起不到家長想要的教育作用,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面對孩子多微笑

心情是會互相感染的,孩子發脾氣,暴躁的不得了,家長們可以選擇笑臉相迎,孩子看到微笑著的父母心情也會平復一些。微笑永遠是最有魔力的表情。

4⃣️學會溝通。

家長們要懂得溝通,用語言來化解孩子的壞脾氣,尤其是孩子發完脾氣後,不要“冷處理”孩子,而是主動的迎上去。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面對一個隨時可能炸毛的孩子,再有耐心的父母可能都會抓狂。我們能做的,只有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

孩子需要愛,尤其是他們最不值得愛的那些時候。在這時請一定記得告訴他:我們愛你,無論你是什麼樣子。








麥麥和可可的幸福之路


一句話:孩子的一切問題根源都在家長!!!!

可能有人會不認同我的這個觀點,但是我我們仔細想一下,孩子一出生就像一張白紙一樣。我們家長給他提供什麼的成長環境,他就會長成什麼樣!可能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些,總感覺孩子的成長和我們家長的關聯性沒那麼大,大錯特錯。殊不知做一個好家長也是需要學習的,司機,廚師,醫生,教師,工程師,哪一個社會崗位不需要學習才可以勝任,唯獨做家長沒有經過學習就上崗,所以就會難免出現一些孩子教育的頭疼事。

所以我們家長成長的速度一定要跟得上孩子成長的速度!!

孩子愛發脾氣的原因:

1.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尤其是比較小的孩子,如果某件東西想要但是沒有得到,就會出現發脾氣,亂喊亂叫,甚至躺在地上打滾。讓家長們頭疼的很。

2.學習或者做事情沒有方法急躁做不好。

學習期的孩子有時也會遇到面對較大學習壓力時發脾氣。

3.委屈。

當孩子做的事情不能被理解,不被認可,被別人否定的時候也會情緒失控,亂髮脾氣。

家長的處理方法:

1.首先表示理解他的痛苦。

當孩子無論哪種原因去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的首先要對孩子說:孩子,我理解你現在的心情,我知道你現在心裡非常難受。這樣容易與孩子共鳴,讓孩子感覺到被愛,而不是孤立。

2.引導孩子停止發洩行為(打砸破壞物品,傷害自己等)。

如果孩子正在對物品發洩,或者對自己發洩(自虐),要先引導孩子停止發洩,告訴孩子損壞物品或者傷害自己身體並不會解決問題的方式,傷害自己家人會比你更痛心。

3.引導孩子選擇正確的宣洩情緒的方式,告訴孩子控制情緒的方法。

孩子有時候並不想在生氣發脾氣的時候如何去釋放自己的情緒,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他們去釋放:比如可以給爸爸媽媽說出自己想法,無論對與錯。(當然想要孩子給你交心,給你訴說心裡話那需要建立在你們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這又是一門家長必修的課程)。

4.幫助孩子梳理事情沒有做好,心情煩躁,發脾氣的原因,並找到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偏弱,當孩子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時,我們家長要耐心的花些時間去幫助孩子去梳理問題的根源,與孩子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一起制定實施的步驟,並且要有後期的結果反饋,一點一點幫孩子樹立自信。一個自信陽光的孩子是不會動不動就發脾氣的。

以上的問題和方法,聽起來很繁瑣,很麻煩,焦頭爛額。但是,我們一定要清楚,養育孩子真的沒有捷徑可走,我們家長該做的事情,該有的責任,該走的路一步也會少。該面對的孩子問題一個也不會少,早到總比遲到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