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么意思?有啥说法吗?

悠悠乡村路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在饮食礼仪上也有很多传统的礼仪,比说农村有句俗语叫“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么意思?有啥说法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菜不摆三

我们国家是个热情好客的国家,在的宴请客人上一般多不会说摆三道菜,一从面儿上看让客人觉得主人家有些小家子气,客人感觉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在我国有的地方,三道菜有不成席的说法,所以一般也会在宴请客人上会做一定数量的菜。从另一方面来说,宴请客人如果只有三个菜,看着确是不太大方,一般都是好事成双,宴请客人上也是一样的,还有就是中国人对同音词都比较在意,“三”和“散”是同音词。倘若和客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是聚在一起的,“三”会让人感觉分开和不愉悦。说以一般都不会“菜不摆三”。

筷不成五

筷子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那可是吃饭的“家伙什”,其实筷不成五就是说,筷子不能一长一短、三长两短,在农村的时候,在发放筷子的时候,都会做出这样的一个动作,就是筷子握成一把竖着理齐,然后将同样长度的筷子分别分发给每个人,避免客人拿到的筷子不一样长,就是为了防止出现“筷成五”的现象。在我小的时候,父母也会交代在吃饭的时候不能用筷子敲碗,这在我们常人看来,只有在大街上乞讨的才会敲碗。也不能在吃饭的时候把筷子竖插在碗里,这是在祭祀的时候才会用到的,以上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席不成六

“席不成六”说的是什么呢?我们常常会说不坐乌龟席,乌龟席就是方桌,对面各一人和两人,看成了一头一尾,四个爪子的乌龟,这种坐席是不吉利的。让人容易联想起王八、缩头乌龟的意思,只要桌子上有六个人都会避免出现这样的坐法,就是为了防止坐成乌龟,所以在农村一般坐席的都是“八仙桌”,作为我国最传统的家具之一的八仙桌,这种桌子的四边都是等长的,桌面还相对较宽,招待客人最长用的,每一边都能坐两个,四边围坐八人(犹如八仙),因此在民间就称它“八仙桌”。

社会发展到现在,这都是过去老的传统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习惯也有所变化,但是不管社会怎么变化,传统还是有道理的,传统还是有继承的,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


山农小岭


想要了解更多农村风俗文化,请关注农技广播站!

“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农村讲究的一种宴席文化。不过说实话,随着社会的发展,即便是在农村,也很少有年轻人知道这种文化了,只有一些老一辈的人还记得它们。我曾经和村里老人聊天时曾说到过这个,所以下面咱们就来一起来看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菜不摆三:这句话是说在请人吃饭的时候不要请三道菜。因为一个原因是祭祖上坟的时候大多摆三道菜,所以用来请客的话“三道菜”就显得有点不太吉利。另一个原因是“三”谐音通“散”,寓意也不是很好。所以基本上人们不会在桌上只摆三道菜,一般都是尽量摆双数。

筷不成五:这种说法是筷子用法十二种禁忌中的一个。所谓“五”指的不是数量,而是指的筷子摆放的时候不整齐。如果筷子摆的不整齐的话,老辈人称之为“三长两短”,寓意不吉利,代表着“死亡”,因为棺材在没有盖盖的时候正是三长两短五块木板组成的,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席不成六:这句话还有种说法叫做“六人不坐乌龟席”,所谓“乌龟席”就是指的桌子前后左后人数分别为“一、一、二、二”,这么坐的话很像乌龟的头、尾合四肢。乌龟向来不是什么好听的词汇,所以这样坐自然也不是很好。


农技广播站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注重仁义礼智信的格言,在我们日常交往中,与人共餐时无时无刻不在践行礼仪的精神。

在我看来,这句俗语说的就是餐桌上的礼仪文化,讲究的是对客人的尊重。不过这句话最开始流传下来跟许多民间风俗有关,下面我从民间说法和礼仪文化两方面,跟大家说说我的看法。

菜不摆三

在我的老家皖北地区,家里来客人了非常注重菜品酒肉的安排,一般菜都是成双成对的,四个,六个,八个,这样安排,从没有上过三个菜的。一是因为好事成双,代表一种美好的寓意。二是因为三谐音寓意不好,家里来客人当然要喜庆祥和的气氛,也需要好的寓意来衬托。

不过按照老人的说法,我们在祭祖上贡的时候是摆三个菜,所以我们活人吃饭不摆三个菜。不过现在自家都很随意,没有那么多讲究,自家想摆几个菜就摆几个菜,搞那么神兮兮干啥呢?



筷不成五

筷不成五其实也是农村老人说的,筷子不要有长短,寓意不好,不喜庆,不过也没啥道理。

席不成六

我们中国自古就有八仙桌,方方正正的桌子坐八个人正好,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吉利喜庆的象征。一般席宴还真没有坐六个人的,坐六个人按照老人的说法就是王八桌,这是在骂人呢。所以为了图个吉利,一般家里来客人或者办酒席不会安排坐六个人。不过放到现在也合适了,如果正好有六个朋友去聚餐,难道还不吃了吗?


总结:其实有很多古语都是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文化,有些直到现在依然合适合情合理,还会被人们挂在嘴边,而有一些其实已经不适应现在社会了,特别是有一些守旧思想应该与时俱进才好。


牧野小志


在农村,常听到人们说一些待客之道,可能话语上让人听着不太舒服,但话糙理不糙,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像农村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说的就是家里有人来做客,就餐吃东西的时候,不要摆三个菜,筷子也不要摆成五种形状,而且不要六人一起就坐吃东西;下面具体来说说看:

一、为什么菜不摆三?

话说家里有客人来,好酒好菜都拿来招待,吃的越丰盛当然越好了;不过若是人少的话,菜少些,也不要摆三个菜;至于有这样的说法,主要是人们对一些字的谐音比较忌讳,像三谐音“散”,有离开的意思,人家难得来你家做客,吃东西摆三样菜就有让人吃完赶紧走人、不欢迎久留多聊聊的意思,也就是“驱客令”,这是不好的。

其实,像人们对一些字的谐音比较忌讳,很正常,不单是三(散)这样,像买东西送人也一样,比如送梨被认为梨谐音离,有分开的意思,也不好。

二、筷不成五,是哪五种?

家里有客人来了,饭桌上除了摆好菜,还要摆些碗筷的,一个碗对应一副筷子;而筷子的摆放也是有些讲究的,不能乱放,不然会失礼,让人尴尬的。筷不成五指的是筷子不能给人用脏的、筷子不插在盛有米饭的碗里、筷子不能尖端朝外、筷子不能一长一短放、筷子不能交叉放,而是干净整齐的放。

筷子不能给人用脏的:给客人用的筷子是要干净没有积水的,所以要是之前有人用过要洗干净放着滴水了再拿去用;而若是席间客人不小心弄掉筷子,脏了,要给客人换副干净的筷子。

筷子不插在盛有米饭的碗里:小时候乡居小菜这样摆放筷子被妈妈骂过,说像祭拜,不吉利,命令我拿下来;所以有客人来也是不能这样放筷子的。

筷子不能尖端朝外:我们农村那边吃东西摆的筷子,稍尖用来夹菜吃的那端是朝饭桌中心的,不能尖端朝外,一是怕不小心扎到人,二是尖端朝饭桌中心有吃饭、开饭的意思,要是朝外就有吃完、散席的意思,所以招待客人也是不能这样放筷子的。

筷子不能一长一短放:小时候调皮,准备吃东西的时候,拿着筷子就喜欢这样放,一个朝饭桌中心伸,一个朝饭桌边挪,一长一短不整齐,又被妈妈说了,你这样搞,到时候要是有客人来怎么办,丢脸了,要放就放整齐了;其实,不给这么放,是因为筷子是拿来吃东西的,那么摆放有不尊重人的意思,谁知道那筷子是不是被其他人用过随便那么放的呢。

筷子不能交叉放:筷子是成一副的,有两根,大小长短一样,筷子不能交叉放,其实也是跟不能一长一短放,一样的道理,讲究的就是一种尊重;而交叉放不管是斜的还是成“十”字型那样的都不行,叉着放的形状像平时我们否定别人的时候打的“X”符号,给人的感觉不好。

三、席不成六,又是为什么?

“桌上不摆三盘菜,六人莫坐乌龟席”,因为以前人们吃东西用的是长桌子,长边各两人坐,短边各一人坐,好像安排得挺好的,其实呢,从某些角度看,就有点乌龟席的既视感,给人不友好的感觉,好像是背地里骂人的意思,叫人怎么安心的一起吃饭聊天呢,尴尬还来不及呢。

当然了,这些是过去的讲究了,现在的人们生活用品、生活习惯也跟以前不太一样了,一些旧时的俗语说法虽然话糙理不糙,但就看人们讲究不讲究了,若是遇到讲究的人,而自己却不懂这些,招待不周,那就不好了。


乡居小菜


在过去,农村的礼道特别多,今天要说的“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就是来客待人的讲究。

菜不摆三。俗话说,三里不通俗,十里改规矩。在我们这一带,家中死人或拜祭死去的人时,一般是三个碗(或盘),来客人你如果端上三个菜那就太不礼貌了。再说,我们还讲究好事成双,图个吉利吗!现在我们朋友聚会或参加宴席,不上两个菜是没有人动筷子的。


筷不成五。这是老讲究,因为农村待客筷子和碗都是租用别人的,筷子有长有短,如果是五双筷子,就会说“三长两短”什么是三长两短?棺木。棺材盖板称天,底板为地,左右立板为日月,这是四长,前后的堵板为两短,盖板是人死后才用,所以平时就是三长两短。后演义为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发生。

席不成六。这也是人为地讲究,过去有条件的家里会在堂屋客厅准备一个四方桌子,起名叫八仙桌,一边坐两个人,八人一桌,现在许多地方仍保留着这个规矩。后来方桌变成了圆桌子,八个人一桌还满好,如果摆上六个凳子,形状就成了龟型,在农村龟是骂人用语,所以忌讳。


现在这三句俗语在农村已不再流行了,年轻人没那么多的规规矩矩,摇三个菜也是常有的事,够吃就行!筷子更是没有数量的讲究,谁拿谁的,五个人谁会去再空摆一双?人数更是随便,六个人坐一起照样吃的开心,没人计较什么形状!


心累力乏


在很小的时候,父辈就教导我们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当时老一辈人对年轻人的要求确实很严格的,如果孩子们不遵守老辈人所说的规矩,那是会被“家法”伺候的。而说到农村的老规矩,其中餐桌上的规矩就挺多:吃饭不能吧唧嘴巴,不用用筷子敲碗,也不能用筷子指人,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碟里挑来挑去······

总之,这些在当时看来是大人很啰嗦,但是长大了以后发现还是很受益的。今天就来聊一聊农村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么意思?

菜不摆三

在我们当地有着“菜不摆三,摆三不成线”的说法,意思是说在家中有客人来的时候,如果招待客人最好不要只是上三个菜,如果只能是上三个菜,那在摆放菜碟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摆放成一条直线。为何有这种说法呢?

村里的老人说在以前有“下九流”的说法。古人将职业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其中在主人家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往往都要请吹鼓手、戏班子等人员,而这些人在古时候都是属于“下九流”的职业,而招待他们当时就是上三个菜,至于其他的客人则是满桌子的菜,所以不能用三个菜招待客人。不过也有些地方认为,三道菜不能摆成一排,是因为祭祀的时候就是三个菜,并且都是并排摆放的,这样是不吉利的,因此很忌讳这一点。不过农夫认为,招待客人只上三个菜,多少有点寒碜,估计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筷不成五

有些人搞不明白,筷子才两根,怎么就“成五”了呢?其实这个是一种暗喻,说的是筷子的长短要一致。有一个成语和这句俗语息息相关,那就是三长两短,其加起来不正好是五吗?因此“筷不成五”就是说招待客人时,所摆放的筷子要长短一致,不然会让客人反感,认为这样是不礼貌的。小时候家中来客人了,父母就会让农夫去张罗着摆碗筷,就曾多次跟我说起过,虽然有些筷子长短不一,但必须要确保每个客人手中的两根筷子长短是相同的。其实,如果筷子长短不一,使用起来不方便不说,看着也会有点别扭的,古人都是很注重细节的。

席不成六

和其有一句对应的俗语,那就是“六人不坐乌龟席”。这个特指的是过去农村里比较常见的八仙桌的坐席安排。八仙桌是中华民族十分传统的家具之一,这种桌子的四边都是等长的,并且桌面还比较宽,一般是用来招待客人才用的,每一边可以坐两个,四边围坐八人(犹如八仙),因此在民间就称它“八仙桌”。如果家中来客人了,刚好是六个人围坐一桌,那就需要注意不能2211坐,这样从上方看就像是一只大乌龟。而乌龟在民间的寓意不好,这个是骂人的话,因此古人忌讳这一点。

其实,这个也只是在宴请宾客的时候,才讲究这些。如果是自己家里人吃饭,那是没有这么多讲究的,都是怎么开心怎么来。毕竟当家里有客人来了,讲究这些一来是对客人的重视和尊重,二来这也是家教的一种体现,免得被别人看笑话。

但是在今天有些俗语、老规矩也过时了,比如现在八仙桌就很少见了,而且绝大多数的桌子都是圆形的,或者是六人坐的,还被称之为“富贵桌”。但是了解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去到不同的地方还是要入乡随俗的!


农夫也疯狂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的忌讳以俗语表达出来,表示对神灵或客人的掌敬。比如:菜不摆三,筷不拿五席不座六。这就是人们常常讲的:神三鬼四,三长两短,六人不做乌龟席。

传统风俗习惯。就是现在,有些人也是很忌讳这些事的。在人们的传统习惯中,只有供奉神仙,供品才是三样,吃饭上三个菜,是对神仙不敬,人是四个,因此有“神三鬼四”之说。筷子不能拿五根。因为以前农村很多老年人早早的就准备好了寿材即棺材,棺材由底下两边三块长的,两头一边一块短的组成,一共五块,称之为“三长两短”。不能盖上盖子,只有装上人以后才“盖棺定论”。

以前的桌子是方桌,也叫八仙桌,一边靠墙,如果六个人吃饭,三边一边两个人,七个或八个人时,才把桌子架到屋中间,如果六个人这么坐,就成子一头一个,两边各两个,桌子像王八盖子, 成了“乌龟席”,乌龟是骂人的。


南极冰火


这句“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 菜不摆三图吉利

在农村有很多的讲究,有很多已经不断升级和改变,唯有一个讲究不会变的,那就是成双成对,所谓成双成对不单单是说结婚,在生活中也是用的到的,这里来人招待的时候一般都是双数的才菜,那怕,二个、四个、六个,这样是双数看起来吉利,另外三也是一个神鬼使用的数字,所以都会避开,单数同样不会使用。 筷不成五避祸事

大家都应该知道一个词,那就好“三长两短”,正好是五的合数,所以即便有五个人吃饭,也不能拿出五双筷子,这样寓意不好,宁可多拿出一双取“六六大顺”,这样吉利。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筷子必须拿一样的,不能有长有短,也是避讳“三长两短”里的五字。 席不成六乌龟局

在以前的时候农村都是八仙桌,一面两个人正好八个人,如果一桌子只有六个人的话,就要我有特殊的坐法,不能够在对称两面出现一面一个人的情况,这样看起来就是一个乌龟的形状,这样的局面很不雅观,所以才要避免这样,可以在三年坐下一面空着,现在一般是圆桌,不会出现我这个局面了。 其实这些都是老黄历了,现在已经不怎么在意这些事情,现在都是按新的理解,基本上不会特意去避讳这些,只要高兴就好,讲究的太多也没有什么好处


狐狸不是妖mm


农村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老的讲究和说法,从这些流传下来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知道老祖宗做事的时候细致谨慎的态度。不同的领域有各自需要遵守的行业规矩,这样可以提高我们做事情的效率,更可以避免后来人出现像前人一样的错误,比如在农业领域人们就总结出了很多的俗语,这些俗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农时,按照农时来做事情。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酒桌上的礼仪和文化,这些礼仪和文化对我们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我国很多事情的处理都需要在酒桌上进行,如果忽视了酒桌礼仪,就很有可能让很多事情很难做成,所以了解酒桌礼仪和文化对我们至关重要。“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这句俗语的意思很简单,作为主家在招待客人的时候,上菜的时候不要只摆三道菜,酒席上五种筷子不能用,六个人坐席不要做成乌龟席。

“菜不摆三”,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认为“三生万物”,三是很多事物的起源,但是在传统文化中人们还认为三是只有去世的人才能使用的数字。相信大家都知道,在一些地方有人去世以后,人们祭拜已经去世的人的时候用的都是和三相关的数字,比如三牲(猪、牛、羊)、三柱清香等,去世的人也要过三个周年,这都是说明三和去世人的关系。

在人们的思想中认为,三道菜只能给去世的人上,给活人上的话就是对活人的不尊重。从另一方面来讲,三和散是同音字,寓意是要分开,这对宴请宾客来说的话确实感觉不合时宜。在酒席上上菜人们一般都是双数,六和八是经常可以用到的数字,其余则用的相对比较少。

“筷不成五”,这里的意思其实指的是有五种筷子不能拿上宴请宾客的酒席上,不然客人就会感觉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一是倒筷,即筷子的大头应该对客人,不应该小头对客人,不然就是有对客人挑衅的意思;二是水筷,即刚洗出来的筷子,筷子在给客人使用之前要提前洗出来,有条件的话还需要消毒,刚洗出来的筷子会有水,这样的筷子客人拿起来内心也是有不开心的;


凯力思琪


吃饭是很有讲究的。在农村有"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的说法。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了我这些道理。

菜不摆三,就是有客人来的时候,桌面上不要只放三道菜,"三"字和"散"谐音,摆三道菜上来,客人心里会不高兴的,因为客人也懂得这个倒理。看到三道菜,肯定心里会以为主人不欢迎他,聪明的客人会觉得主人有逐客的意思。



自古以来农村人就好客,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里就有"不怕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的美句。只摆三道菜摆上桌,也显得主人太小气了。

筷不成五可别理解为筷子不能摆五双。这个五是五不要的意思。不要把不干净的筷子拿到餐桌上给客人用。看到不干净的筷子客人心里反感没有食欲,这样也是对客人的不重视。



不要把长短不一的筷子拿到桌上来。长一双短一双的筷子,实在不雅观。先不说客人看了心里的反应,自己也觉得不好看。谁用长筷子谁用短筷子呢?

不要把筷子交叉放着,交叉起来的筷子,自然是一个叉,有我们都知道"叉"是否定的意思,这样做有逐客的嫌疑。也不能把筷子插在饭碗里,农村人都有祭奠时在饭里插筷子的习俗,有客人来,筷子千万不能插饭碗里。也不要用筷子敲碗,敲碗是要饭的人才做的事情,当着客人面用筷子敲碗,客人会觉得把他当成来要饭的了。



席不成六是说在一起共餐的不要是六个人。过去餐桌一般都是长方形的方桌。如果长方形的桌子两头各坐一个人,两边各坐两个人,我们想象一下,是不是刚好"乌龟"的形状?乌龟在农村一直被认为是骂人代名词。我很不理解,乌龟招谁惹谁了,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乌龟最长寿啊!

这个习惯在今天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主客之间没有那么多讲究了,随意最好。但是在重要的饭局上,这些"餐桌文化"还是存在的。我前些天在一个饭店上班时,因为给客人先端了一碗汤,接着又上来一道"丸子",服务员匆忙间把筷子放成了交"叉"形,这下客人不干了,当场气愤的要离开,经理过来又是赔礼又是免单,客人这才肯做罢。

看来,中国的餐桌文化,还是很受一些人喜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