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袁隆平称:“中国粮食不够吃,农民不种就麻烦”。现农村如此多荒地,咋看?

正能量news谭


袁隆平是中国水稻之父,他培育的良种已达亩产千公斤以上!为什么袁老对当今农村荒废了的土地非常痛心,既使有袁老培育的上千公听良种,但不去种等于零!袁老看出了这个现实的问题,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思考的问题。由于改革开放把经济搞上去,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城市城乡建设需更多人材去开发建设是必然的现象,但很多农民到城里打工增加收入也很自然,但忽视了自家土地大量丢荒,没有人去种,家里年迈老人们担负着管理后代职责,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种地,致使大量土地荒废,长满了杂草,看了真是可惜啊!但农民也想通过打工创造更多经济,使全家今后过得更好!但忽视了最大问题,如教育后代,关爱老人的职责,荒废了土地。建议农民兄弟们不一定俩口子都去打工,要留一个在家,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打工找钱和管理家务和种田两不误,何乐而不为呢!


大本钱


以后的农民会越来越少,大家都往城市跑,更别说种庄稼了,看看现在就知道,城市里的老人拿着退休工资,整天跳广场舞,到处旅游。再看看农村老年人,七老八十了一个月拿着几百块钱的补贴,还得做农活,上街卖菜,辛辛苦苦种一辈子庄稼,到头来能换来什么?农民起早贪黑累死累活的干农活,换来的收成却低的可伶,反而让那些中间商赚了一大笔,比如在农村,大老远背点蔬菜去卖,几毛钱一斤,卖完才挣几块钱,只能买几包盐巴,然而蔬菜一转手到城市,价格就翻几倍,农民挣不了钱,我们买不起菜,那么钱谁赚了?所以农民觉得这就是亏本的生意,种庄稼换不来荣华富贵,自然就不愿意种了,现在还留在农村的几乎都是一些年迈的老人,或是没什么文化的,以后只会越来越少的人呆农村了。如果有人觉得在农村种庄稼挺好的,那你不妨去试试。


来之梦的灵感


袁老担心的是对的,我们这代已经很少有人种地,什么都是买的,00后,10后以后会更少,以后最好就是那种国家支持农庄式先进方式,产量高,种地都是机械化。


从根源上去看:众多的土地被荒芜,其原因在于

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了速度:中国城镇化大概到了65%以上的比率。对比30年前完全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人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大部分转移到了城镇和大城市。而农村留下来的人,大部分为老人和孩子,所以老人和孩子不具备大面积耕种农村土地的能力。城镇的青年人,也不具备回去继续耕种的可能性。导致了部分土地的荒芜。


二、土地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农村的青年人之所以走出去农村、来到城市里,根本的原因在于,单位时间所能得到的收获是大于农村的,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导致的。既然城市的工作能提供比农村更多的收入,更好的生活,那么只能是选择了城里而放弃了农村的土地。


三、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被荒废掉,具备机械化生产和运作的大量大规模土地还是没有被荒废的,采用了现代化的机械作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种土地 估计在未来20--30年都不可能被荒废掉的,而小规模,不具备大型机械化运作和生产的土地被荒废,其实正是因为机械化的运作和生产所带来的便捷和效率在该土地上不能实现,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耕种不易,成本高,老人无力耕种,所以最终被放弃。


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维度去看待

1、虽然耕种的土地面积少了,但是少的都是一些低效率,低产出的土地,国内大量高产出、高效率、可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土地依然在高效率的使用和耕种中。


2、对农业是有影响的,但是没有影响到根本。城镇化导致了农业的权重略微降低,但是工业、科技、服务业等等行业所带来的发展远远超过农业的损失,从大社会的角度去看社会依然是快速进步的。

3、未来是全球化的供需关系,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从全球的供应关系和成本运算上,进口也是一个补充。

4、在中国人的消费结构中:粮食的结构是逐渐降低的,而蛋、鱼、肉、奶的结构是逐渐提高的。


所以说从以上几个方面看,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规律,无需担心,社会运行规律所致。


我是星哥的Vlog


我是农民。对这个问题很有发言权。袁隆平先生高瞻远瞩。提前就看出中国农业即将发生的危机。而这次危机是一定要发生的。我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提前重视。

我是黑龙江农村的。这里很多农村人都进城打工。地都出租给当地。因为家里有老人或孩子必须照顾,无奈不能外出的经营。

租地每公顷,要5到7000元。区别在于土地的质量。加上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用油。这个必须用去5000元以上。成本加起来就是1万到12000元。

现在玉米价钱在六毛多一点。每公顷产量赚16000多斤。16000斤Ⅹ0、6元=9600元多一点儿。亏是肯定的。而且已经连亏三年。

前些天回农村。听那些曾经种地的大户说。准备来年出去打工。如果真的是这样的,一村几百公顷土地。甚至一镇的土地。都将被荒芜。

迫切希望有关部门早早关注。这可能不是一村一镇的放弃耕种。涉及面可能更广。


不会开的花蕾


没办法 我老爸在家种了有100亩田 很辛苦很辛苦 他从二月开始就要忙了 旋耕机费用 肥料 农药 灌水机费用 之后收割机 辛辛苦苦8个月 才能收10万斤 一亩大概1000块钱 除了别人家田 一亩你要付最少300元 种子等费用去了之后 还能有多少? 真的没有多少了


用户5971386469


袁老的心是热血铸就,袁老的成就是心血十热血=农业科学家;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辉煌,但脱不去农业基础大国事实,土地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地老天荒”这个词在汉语中有几说几解,但若出现“地荒”,不仅袁老急了,民众急了,连天公也会急的!生态建设离不开土地,生态建设规划布局离不开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是不缺乏智慧的,美化家园不能光靠移花借木,金黄的麦浪,诱人的稻香……诗人都诉说不完赞美的情怀,这都是大地的给於。袁老急的有道理!“善待地球”首先要善待土地吧!


一支将令757


历史回顾,建国年代相信没有向外国购买一粒粮食,但是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解决了七亿人民食粮问题还储备大量粮食。但是现代专靠人家俾粮食,一旦发生战争钱是起不多大作用,封锁粮道不战侧乱,袁老的说话值得高度重视啦、


强哥6823


我建议国家有偿征用农民的土地,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大型机器联合作业,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来种地


点金胜手灬


其实这个问题我很早之前就思考过,以前我也经常担心,在过十几年、几十年是不是就没人种地了,到时候我们吃什么呢?随着时间推移和年龄增长,我渐渐觉得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们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

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不光城镇居民倾全家之力供孩子读书,而且农村村民们也都倾几代之力供孩子读书。并且,为了保证孩子能够心无旁骛地努力学习,家长们都一己抗下所有农活,不让孩子有一丝劳累。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产生了极其严重的两极分化:懂事的孩子自然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不懂事的孩子则竭尽所能地利用这个不用干活的空闲时间,漫山遍野地疯狂玩耍。随着时间推移,前类孩子都学业有成,前途无量;后类孩子呢不仅是不学无术,反而养成了好吃懒做、眼高手低的脾性,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虽然没什么在城市立足的本领,却在长期的贪玩好耍中,失去了从事农业劳动的意志和体力。如此一来,他们只能逐步成为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当时我念初中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我想,等还在从事农业劳作的老一辈们失去了劳动能力了,这新一代人纵使学业无成,也不会从事农业劳动。到那时,没人种地那我们吃什么呢?

目前,我国正在试点集体土地入市,相信很快就能全面铺开。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就是,避免土地交给那些不肯劳作的人占着茅坑不拉屎,而是为集约化、规模化开展农业经营奠定条件。小农经济确实没有什么效益,但是像美国农场主那样的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就有利可图了,而只要有利可图,自然便会有大把人去做。

所以,以上担心确实是我杞人忧天了。


冰焰


家是东北 1500亩的我表示真不赚钱 好多都出去打工了 真挺不住也得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