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四地No.1高校都是谁?

两岸四地No.1高校都是谁?

2019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结果已经揭晓,排名囊括了我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领先的百强研究型大学。

作为两岸四地高等教育界的翘楚,四地的No.1高校也最能代表四地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

此次排名中,四地的No.1高校分别是:

大陆地区——清华大学(北京),蝉联两岸四地排名冠军;

香港地区——香港中文大学,位居第三;

台湾地区——清华大学(新竹),排在第九位;

澳门地区——澳门科技大学,排名第二十位。

这四所高校既有延续百年的老校,也有作为“00后”的新校,但无一例外都培养了大量的杰出人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一些基本情况。

四校基本情况及排名结果

两岸四地No.1高校都是谁?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No.1也并非天生即成,而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建设者们的励精图治逐渐炼就的。那么这些顶尖高校近九年中是如何发展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四校的榜上表现趋势。

两岸四地No.1高校都是谁?

排名变化趋势图中最明显能看到的就是澳门科技大学的进步。澳科大的排名这九年来一路高歌猛进,除了2012年排名较前一年有所下滑,排在了第91名,之后基本保持了平均每年跃升十名的进步速度。

澳门科技大学始建于2000年,虽然年轻但却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澳门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以增进文化交流、致力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注重办学特色,追求卓越,使得学术发展不断踏上新台阶。前不久,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澳门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两岸四地No.1高校都是谁?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图片来源于学校官网

相较于澳门科技大学的进步“神速”,其他三所高校的排名变化相对小很多。

清华大学(北京)九年来一种稳定地居于两岸四地高校之首,2011年与其并列第一的台湾大学,之后排名步步下滑,今年排在第10位;清华大学(新竹)在2014与2015年曾一度攀升到第二的位置,今年则跌至第九位。

事实上,两所同名的清华大学同根同源,渊源颇深。

清华大学(北京)的前身是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抗战期间曾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西南联大,艰难中办学,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都曾就读于此,最后于 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

清华大学(新竹)建立之初的意向是结合清华基金,以恢复近代物理研究所。最终,在原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主持下,于1956年在新竹正式开始招生。

清华大学(北京)自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如今,它已是中国最顶尖的学府。

清华大学(新竹)在8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时期,软硬件设施、行政教学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都突飞猛进。相继增设了人文社会学院、艺术中心,并将共同科目改为通识教育中心,树立了台湾通识教育的典范。建校以来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包括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足见学风之优良。

两岸四地No.1高校都是谁?
清华大学(北京)二校门图片来源于学校官方微博

两岸四地No.1高校都是谁?
清华大学(新竹)以等比例缩小的二校门图片来源于学校官网

经过多年发展,两地清华大学如同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孪生兄弟,随着环境的变化,长成了不同的模样。连曾经的清华大学(新竹)校长刘兆玄也感慨到,随着两岸实力的此消彼长和对教育的重视投入,两岸清华大学的排名也变了。但两所学校同根同源的联系不会变,越来越多的交换与交流活动,带来的不仅是合作,更会让这一笔清华继续绵延。

四校单指标得分对比

四地高校特色明显,分别在不同领域保持了独特优势。那么几所高校都各自在哪方面优势明显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四校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

两岸四地No.1高校都是谁?

清华大学(北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总量指标上,包括科研经费总量、国际专利总量、高被引科学家总量、办学经费总量等。今年8月,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的2018年决算经费数据显示,清华大学总决算达276.44亿元,是全国唯一一所决算经费突破200亿元的高校。高投入最终落实在了科研实力的提升上,其顶尖论文数无论总量还是师均都是最高的,充分体现了其科研实力之硬核。

澳门科技大学的留学生比例这一项上遥遥领先,足见其国际化程度之高。澳科大办学之初就以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为己用,致力于培养通晓中英双语、符合科技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所需的高质素人才。它将“增进文化交流”作为办学宗旨之一,鼓励学生海外交流。国际化的氛围吸引了众多留学生就读。

清华大学(新竹)在校友获奖、国际专利师均表现以及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上比较有优势。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曾就读于此。

香港中文大学在师资质量一项上优势明显,其教师获奖以及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这几项得分都是最高的。

这四所高校均实力不俗,各有特色,将来这些学校又将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厦门广电网:根脉(十二):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

http://news.xmtv.cn/2019/10/13/VIDEbs8eEyPXhjtohU3Ojw8N191013.shtml

[2] 两岸清华校友同贺校庆共叙情缘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MATERIAL/31889.htm

[3] 两岸清华大学共庆百年校庆 学子携手社会公益

https://www.tsinghua.edu.cn/publish/news/6802/2011/20110225232440234436155/20110225232440234436155_.html

[4]教育部直属高校2018年决算总经费排名!清华第一,北大第三

https://www.360kuai.com/pc/9004f6f7bba0c7ef9?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