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些词牌不适合悲伤的情调,有的不适合欢快的情调?

着犁


对。

根据表达的情感与意境,词牌有些差别,应相对应来填词。

钗头凤,摸鱼儿,蝶恋花,青玉案等适合凄凉氛围的。

水龙吟,沁园春,清平乐,满江红等适合豪放氛围的。

鹊桥仙,满庭芳,临江仙,忆江南等适合欢快婉转的情景。


清丘木公1


不是的,首先来看什么是词牌。词在最初时先有曲调,然后填上词句。用现在的话说,每首词都是先有一个歌谱,随后配上词,这种曲调的名称就是词牌,词是一个词牌一个调子,所以词牌又称词调。词牌各不相同,要用某一个词牌写词,就得按照这个词牌的段数,句数,字数及用韵情况和平仄按排等规定照样填写,这就是古人所说“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最初的词牌一半是根据词的内容而定的,也就是说,词牌和内容是完全吻合的。但随着后来填词者越来越多,许多词牌被大量的共同使用,到这时,词牌便只剩下了一个形式的外壳,即只是标明这首词应怎样唱,而同内容无关系了,再到后来,词同音乐分离,则词牌也和音乐失去了联系,只用来表示一首词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格式了。

到了后来,词牌就成为了一种格式,没有了古时词牌定情调之说。大家可以欣赏一下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词作,他填的词很多,用的词牌也很多。但是一改过去文人的哀怨,颓唐的之风,完全是一种新的景观与气象,表达的是他老人家气壮山,百折不挠的革命斗志,和中国人民革命的光辉前程。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东瓜西瓜马来瓜


要回答题主所提的,这一特殊问题,切做较深入探讨,需从两个方面,做较详细回答。

一、词体概述。

1、词体的形成。

大约,词体形成有四源。

①六朝以来,尤其是南朝的小乐府;②唐人的律诗、绝句;③民间里语、新曲;④边疆民族的词调。

2、宋词的流派。

宋代,填词为新兴、独立的文体。上至帝王,下至士庶,皆能填词。

歌乐时,谈国事家事,又有“流涟光景,及时行乐”,或“恐年岁之不吾兴”,或“恐美人之迟暮”。

代表人物:

①苏轼代表之学人,一冼绮丽香泽之态,将胸怀、学识,豪放的呈现出来;

②柳永代表之才人,言情说爱,以柔丽为宗。

③辛弃疾之战时词,慷慨之音献身国事,浮沉乡里显悠游恬淡之趣。④有女词人李清照,词显愁苦清丽之气。

二、词牌、运用。

词,是配音乐的,最初称“曲词”“曲子词”。后来词,成了诗的别体,有许多己与音乐无关,而是单纯的文学创作。

词牌,是词的乐曲的调名。根据词人创作时的情调,词内容所述环境、人物等因素,可分为:

1、闺情词。如“菩萨蛮”、“採莲子”

“女冠子”“小重山”“釆桑子”“忆江南”“诉衷情”“更漏子"“江城子″“浣溪纱″“鹊踏枝"“天仙子"等。这类词,大多情调清丽、欢快。

例,唐宰相牛僧孺之后,牛峤之【忆江南】

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惟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

然而在另类词家手中,该词牌,又可写出不同情调的词来。

如,南唐后主李煜,因国破家愁,写词[忆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可见同词牌,不同的词作者,因境遇不同,所表达的不同情调,是悲,是喜,不能一概而论。

2、抒情。

如,“满庭芳”“八声甘州”“定风波”“踏莎行”渔家傲"“破阵子”“玉楼春”“渔歌子”“虞美人”“蝶恋花”“浪淘沙”“念奴娇"

“满江红”“沁园春”“永遇乐”等,抒情言志,有喜有悲,而且双调,宏篇大作,纵横捭阖,更能适宜作者写者需要。

例,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冯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虜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此作,作者直其痛愤国耻,期於爱仇之志。情辞慷慨,至为明切。为后世正义之士,同深愤惋,多发为歌咏!

3、悲,喜。

有“永遇乐”“西江月”“声声慢”“清平乐”“华胥引”“杨州慢”“双双燕”“贺新郎″酹江月”“高阳台”“唐多令”“品令”等。词,有喜,有悲,柔丽,清静,雄混,豪放各一。

例,姜夔【暗香】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上既月,授简索句,且徴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不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遙,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略。

姜词以身世之感贯穿於咏梅之中,似咏梅而非咏梅,非咏梅又句句与梅有关,用意空灵。其辞虽不离梅,而又不粘於梅。在技法上,合乎词人“比、兴”之义也!

上述管见,是否合乎题主所问原意,请友们予以点评!











mqy147258


应邀简答:填词用什么词牌子,是要根据词意的悠伤,欢乐来选择词牌子的。这个也是很重要的。注意不要用错了。

我简要例举几个吧。

不适合欢乐情调的词牌子有:“钗头凤”,“天仙子”,“卜算子”,“西吴曲”等等。

不适合悲伤情调的词牌子有:“探春令”,“调笑令”,“八声甘州”,“满江红”等等。

有关这方面的词牌子有很多,我只例举几个。

填词要比写诗难得多,要想填好词可要刻苦学习,下点儿真功夫。

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格律诗词文化。再创辉煌巅峰。让中华民族格律诗词万古溢香。


阿祥79874


其实词牌并不像作文题目与写作内容那样

紧密相关。它只要求你填词的格式,韵律,

字数等合乎这个词牌名就行了,不一定要

求所写的内容也要契合这个词牌的名字。

没这回事的。


广法居士


是的。如卜算子,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它就适合欢快一些的情感表达。

而临江仙或西江月等还有虞美人,感觉表达的情感就比较深沉厚重一些。



闻芳涉远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答案是肯定的。宋词在宋代是吟唱的,既然吟唱就要有“调儿”,有它固定的节奏、旋律,就像现在的钢琴曲有调性、节奏、旋律一样。这个“调儿”都有个“调名”,调名就是就叫“词牌”,依调填上词,就成了我们现在能欣赏到的宋词了。只是,如果唱出来是啥旋律,可能缺乏甚至没有记载了。

不同的“词牌”,肯定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情景,“词牌”所填的词也要适合这个场合和情景,这在当时肯定有定性的规则,否则可能就“驴唇不对马嘴”,闹出笑话来。

比如,大体来讲,《念奴娇》、《破阵子》多用于怀古、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声声慢》、《如梦令》多用于抒发缠绵相思之情;《西江月》、《渔家傲》多用于见景感悟之情,等等。不是研究古诗词的,只能在诵读中慢慢体会和感悟。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九思堂笔记


词与曲是谱词唱的,当然有欢快与悲伤内容之分。词牌的命名的确已分列清楚,如清平乐,贺新郎等是列为欢快类的。满江红,破阵子等是激昂:悲壮类的。声声慢,烛影摇红等是悲哀类的。当然也有另类的。如吴梅村写的贺新郎词便是悲凉苦楚的,可令人读之泪下。


一斗楼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大。因为音律已经失传了。

不过主要是因为在选取这个词牌是要注意看历代名家的作品,他们如果是悲伤的作品那么就不适合写欢快的情景。

比如史达祖的寿楼春,苏轼的江城子。

水调歌头。


半世飞仙


词的产生初期,是与曲密切相关的。每一词牌都有它的曲调。抒情曲就只能填抒情的词,哀乐则填哀词,这是不能乱的。到后来文人词多了,没那么多歌妓一一按曲演唱了,词便逐渐脫离了曲,只保留一种特定的型式了。因此词的感情基调不再像初时那样有束力。填词者多注重词牌适用性(即最适合的表达型式)而不管它原先有曲时的情感基调了。故以前的清规戒律已破,只是某词牌它的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要求不乱套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