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小學為何經常缺教師?鄉村教書匠為你解析

當前,談及農村中小學缺教師,總有些人持質疑態度。之所以質疑,不外乎兩個原因:

一是,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農村大量人口入城買房安家,帶來眾多適齡兒童入城就學,農村學校學生銳減。

二是,國家已經推出包括特崗計劃、免費師範生計劃、“三支一扶"等專項補充農村師資的舉措。

以上兩個理由確是事實,但農村中小學教師缺編也是事實,何以如此呢?且聽小編為你慢慢道來。


農村中小學為何經常缺教師?鄉村教書匠為你解析

一、機械地以師生比來配置教師,難以滿足農村學校實際辦學的需求

其一,農村學校形態的變化和教育職能的擴大,需要增加教師編制。一方面,在城鎮化快速發展和農村生育率下降的背景下,農村學校生源萎縮,學校趨向“小型化”,農村小規模學校佈局分散、學生數少、成班率低,如果要保障小規模學校能夠開足開齊國家規定的課程,機械按照師生比配置教師,必然不足。比如一所鄉村小學雖然只有100來人,卻擁有學前班到一至六年級共7個班級,如果按照當前國家核定的1:19的師生比配置教師,則這種學校只能配5至6名教師,顯然無法滿足正常教學需求。

另一方面,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後寄宿制學校增多,加上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加強中小學安保等因素,學校宿舍管理、用餐服務、醫療保健、心理健康指導、安全保衛等任務增加,而相關人員嚴重不足,大都由學校專任教師兼任。農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的正常運轉和教育質量提升都提出了“增編”的需求。


農村中小學為何經常缺教師?鄉村教書匠為你解析

圖為農村小學只有10來名學生的小班級

其二,農村教師群體階段性離崗,造成間歇性缺編。一方面,隨著國家在農村教育領域投入的加大,農村學校教師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不斷增加,然而農村學校的教師編制基本上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甚至“一個蘿蔔幾個坑”,如果教師外出培訓就會影響學校正常運轉,“工學矛盾”問題突出。另一方面,近年來農村中小學女性教師比例增大,新補充教師也以女教師為主。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請產假的女教師和請病假的中年教師數量逐步增多,中小學普遍遭遇“產假式”“病假式”缺編。

其三,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擠佔中小學教師編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努力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程度,著力保證留守兒童入園”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配齊足夠的師資必不可少,然而,實踐中新增的幼兒園教職工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擠佔中小學教師編制來解決的。學前教育發展從義務教育教師編制中“分一杯羹”的做法,加劇了農村中小學教師編制的短缺。

農村中小學為何經常缺教師?鄉村教書匠為你解析

二、編制結構失衡,難以保證農村學校運轉和教育質量提高

當前,農村教師結構性缺編主要體現在學科結構、年齡結構、性別結構、功能結構等方面。

具體而言,一是在學科結構方面,農村學校英語、體育、音樂、美術、科學、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嚴重缺乏,一些村小和教學點甚至無法開足開齊國家規定課程。

二是在年齡結構方面,農村學校教師老齡化現象嚴重。很多老齡教師無法足額完成應用工作量。

三是在性別結構方面,農村教師隊伍男女比例失調,女教師所佔比例過大。一些特殊學科或工作崗位,女教師無法勝任。

四是在類型結構方面,農村學校教師編制類型存在結構性矛盾。一方面農村寄宿制學校的興建需要配備專任的生活教師、心理健康指導教師和醫療保健師等專業化編制,然而現實中這部分工作大部分由任課教師兼任;另一方面,農村教師編制結構中缺乏週轉編制來平衡因學校教師外出培訓、休病假和女教師休產假而產生的教師缺口。

三、編制管理滯後,難以充分發揮教師編制的使用效益

其一,農村教師編制動態管理面臨體制障礙和技術壁壘。一方面,在我國現行的“三權分離制衡”的編制管理體制下,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缺乏統籌管理本轄區教師編制的權限,教育部門難以根據農村學齡人口的變化和農村學校的實際需求來動態調整和配置各個學校的教師編制。另一方面,實現農村教師編制動態管理面臨準確預測農村學齡人口、科學測算農村教師編制和精準調配教師編制等技術壁壘。在城鎮化和生育政策的雙重影響下,想準確掌握農村學齡人口的分佈和變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樣核算農村教師編制也不能僅依“師生比”這一單一指標,而應把多維指標納入農村教師編制測算模型,然而這在增加核編科學性的同時勢必也增加了編制測算的技術難度。

其二,農村教師編制監督約束機制不健全,檢查力度不夠。用好農村學校的教師編制,離不開建立和執行嚴格的教師編制監管和約束機制。《關於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嚴禁擠佔、挪用和截留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嚴禁在有合格教師來源的情況下‘有編不補’、長期聘用代課教師,嚴禁各種形式‘吃空餉’……對違反編制管理規定的單位和責任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但是在一些地方還存在部分中小學教師被借調到政府部門去工作造成的教師“在編不在崗”現象。在教師編制分配的“差序格局”下,農村學校處在邊緣地位,農村學校教師編制被擠佔和被挪用也就不足為怪。


農村中小學為何經常缺教師?鄉村教書匠為你解析

四、農村中小學環境艱苦,留人難

這個很容易理解,農村學校,尤其是小學,還有很多在行政村裡面(俗稱“村小”),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活條件差,且發展機會也少(縣裡、鄉鎮裡有什麼表彰、培訓及賽課活動,都是優先縣直學校、鄉鎮中學、中心小學),於是導致在農村中小學工作的教師不僅要吃苦,還會吃虧(活動進步機會少、獲得榮譽機會也少)。因此,很多農村中小學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只是把農村學校工作崗位當作一個跳板,努力尋找機會跳槽,或考公務員、事業單位一走了之,或想盡辦法調離到條件優越的縣直學校。一旦有教師離開,再要補充很困難。

聽完小編的解析之後,你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缺編缺人,應該有新認識了吧。


農村中小學為何經常缺教師?鄉村教書匠為你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