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守望者》:“人性”是醜陋的,需要“教化”來救贖

在1980年,“甲殼蟲”樂隊主唱約翰·列儂在紐約街頭被一個叫馬克·大衛·查普曼槍殺。查普曼向列儂連開了5槍,然後從容坐在街邊,讀起《麥田裡的守望者》,他告訴前來抓他的警察:“這本書是寫我的,我就是霍爾頓”;幾個月以後,有一個叫約翰·大衛·欣克利的人向美國的總統里根開槍。後來,警察在他的旅館裡發現了一本翻得破破爛爛的《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創作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51年,這本小說一經出版就受到青少年的熱烈歡迎,認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一時間大、中學校的的校園到處都在模仿小說主人公霍爾頓--他們在大冬天穿著風衣,倒戴著紅色獵人帽,學著霍爾頓的言語動作

《麥田裡的守望者》:“人性”是醜陋的,需要“教化”來救贖

主人公霍爾頓是一名中學生,他出身在紐約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裡,學校裡的老師和他的父母都希望他好好讀書,為的就是出人頭地,而學校裡同學們一天到晚做的就是談女人、酒和性。霍爾頓看不慣周圍的一切,心思也沒有放在讀書上,因而總是被學校開除。到他第四次被開除時,他不敢回家,於是就去紐約城裡遊蕩了兩天一夜,他住小店,逛夜總會,召妓女,與小女友約會......

在這個過程中,霍爾頓見識到了人性的醜陋,也見識到了人性的光輝,這兩種極端的人性矛盾,令他崩潰,霍爾頓究竟該如何去解脫?

我是一個無可救藥的人

《聖經》中記載一段故事,一個行淫的婦女被抓,被帶到耶穌面前,要用石頭打死她,耶穌說:“你們誰沒有罪,誰就可以用石頭打死她,後來那些人都默默的走了。”每個人內心都有黑暗的一面,不到關鍵時刻很難體現,這個黑暗可以有很多種形式。你說你沒有內心黑暗,我相信你,但我不相信人性。

《麥田裡的守望者》:“人性”是醜陋的,需要“教化”來救贖

人性的醜陋經不起拆穿,越深知越作嘔。霍爾頓在他小小的年紀就看到了太多的人性醜陋的嘴臉,這對他而言太殘酷了

霍爾頓今年16歲,是潘西中學的一名學生,他整日裡穿著風衣,戴著獵帽,在校園裡遊蕩,不願意讀書,他已經3次被學校開除了。這次在潘西中學,又因為5門功課中有4門不及格被校方開除。霍爾頓在離開學校前,跟他的歷史老師斯賓塞告別,霍爾頓去他家的時候,斯賓塞穿著一件很舊的浴袍,整個房間都充滿著一股藥水的味道,斯賓塞已經70多歲了,背已經完全駝了,身姿也很難看,而且還當著霍爾頓的面挖鼻孔,一點也沒有教師的風範。斯賓塞將霍爾頓叫來,並沒有為他解決退學後的心理焦慮,只是跟他說一些迂腐的大道理,還說當一名教師的處境有多麼的困難。

霍爾頓明白了,這就是成年人的虛偽與做作,他的四周全都是偽君子,學校裡的哈斯先生是他見過最假仁假義的人,到了星期天的時候,有些學生的家長開著車來接自己的孩子,哈斯就跑過去

巴結這些人,跟每個家長握手、親切地交談,如果見了模樣有些古怪的家長,就假惺惺地朝他們微微一笑,然後就去跟別的學生的父母去講話。

霍爾頓簡直是氣得發瘋,他覺得並不是自己無藥可救,連校長都忸怩作態的醜陋校園並不值得他留戀。

他的老師、校長都是無可救藥的人,甚至於他的同學都是無可救藥的人

《麥田裡的守望者》:“人性”是醜陋的,需要“教化”來救贖

霍爾頓的隔壁宿舍有一個叫阿克萊的人,他是個十分古怪的高中生,在潘西已經整整唸了四年了。霍爾頓從來沒見過他刷過一次牙,那副牙髒的要命,如果你在食堂裡看見他滿嘴嚼著土豆泥,你會噁心的想吐,此外,他還長著滿臉的粉刺,不僅如此,他還有可怕的性格,為人也很下流。

霍爾頓覺得這樣一個邋遢性格又不好的人,實在也是無可救藥

而讓霍爾頓決定現在就離開學校的人是他的舍友斯特拉德萊塔。他和阿克萊一樣,也是一個邋遢的人,只是方式不同。斯特拉德萊塔是私底下邋遢,他長得挺帥氣,但是,如果拿起他刮臉用的剃刀看看,你就會發現,那把剃刀繡的像塊爛鐵,還沾滿了肥皂沫、鬍子一類的東西。

所有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私底下是一個邋遢鬼,他之所以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是因為他瘋狂地愛著自己,他自以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因此,他總是和女孩子約會。

這一次,他約會得對象是霍爾頓的喜歡的女孩--琴,當霍爾頓得知斯特拉德萊塔和琴在車裡坐了一晚上時,霍爾頓爆發了。即使他知道自己打不過斯特拉德萊塔,他還是出手了,最終,霍爾頓被打倒了。衣服上,褲子上全都是血。霍爾頓一共就打了兩次架,兩次都輸了。

霍爾頓決定去紐約逍遙到星期三,然後,回家接受一切。

霍爾頓覺得學校的一切都虛偽和做作,他所認識的人充滿著人性的醜陋,每個人都無可救藥。那麼,霍爾頓去社會上能否找到人性至善?還是社會上的人性更加醜陋?

惡魔的藝術: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中說:“成長本來就是一條不可逆的道路,更恐怖的是,它往往還是一條孤獨的單行車道。只願我們能在別人的故事中,切身體味或已逝去,或未到來的歲月”

《麥田裡的守望者》:“人性”是醜陋的,需要“教化”來救贖

霍爾頓去了紐約。在紐約呆了兩天一晚

國內評論家羅世平認為霍爾頓在紐約遊蕩的三天中,企圖想要消除他與同胞、社會之間的隔膜,試圖達到一種超越自我中心的境地。但事與願違,霍爾頓所到之處似乎都有一種無形的牆將他與別人隔開,使他始終只能在社會的圍牆外遊蕩而不能與社會合為一體。

霍爾頓來到了愛德蒙旅館住下,閒極無聊時,他就站在窗邊往外瞭望,看看賓館的那一邊房間在幹些什麼,結果,霍爾頓還真看見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他看見一個頭髮花白的人,從手提箱裡拿出一些女人的衣服,開始穿戴起來,穿完後,便在房間裡像女人那樣,邁著小碎步走來走去;後來,在他上面的那個窗口,霍爾頓又看見男女在用嘴彼此噴水,男生先喝一口水,然後,噴了女生一身,接著,女生也照樣噴男生,他們就這樣輪流著噴來噴去

霍爾頓見識到了這些社會上的成年人,表面上很光鮮,背地裡卻很齷齪、很醜陋,似乎他周圍都是一群變態的人,只有霍爾頓是唯一一個正常的人。

霍爾頓決定去夜總會,在夜總會上他邀請三個姑娘跳舞,但是,霍爾頓覺得她們又虛偽又無趣,就換了另一家夜總會,裡面也都是一些虛偽做作粗俗不堪的人。

霍爾頓回到旅店,在荷爾蒙的作用下,他答應電梯工毛里斯,讓他幫忙叫來一個妓女,妓女的價格是十五塊錢到第二天,五塊錢一次。霍爾頓一看到妓女又緊張又害怕,於是,就給了妓女五塊錢要她走,可是妓女要十塊錢。霍爾頓沒給,妓女找到毛里斯,毛里斯將霍爾頓打了一頓,拿走了另外的五塊錢。

生而受難,久難而終,有人存在的地方,必然有黑暗、醜陋、野蠻、暴力、以及無數個不能告人的秘密被埋葬。人性的荒誕和黑暗,陰險與狡詐,總是讓人身心疲憊,人類作為高級動物為什麼那麼容易做出傷害彼此的事情。

柴靜說過:“人能從潔白裡拷打出罪惡,也能從罪惡紅拷打出潔白。我們都希望生活中充滿愛和善,但事實會告訴我們絕非如此。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惡。而最深“人性之惡”,往往存在你平靜的生活之中。“

東野圭吾也說過:“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個是太陽,一個是人性。還是太陽難免會被灼傷,直視人性則難免會失望。

性的黑暗很醜陋,真的是不可估量。在骨子裡,人就是醜陋的、野蠻的動物。我們所見的人還是被綁上繩索,被馴服了,這種情形叫做文明教化。

霍爾頓的“文明教化”之路

國內評論家羅世平接著寫道:“霍爾頓為克服隔離感而產生的痛苦,又試圖退化的知覺尚未產生的合一狀態,即人誕生前的狀態,他渴望能返回象徵自然、黑暗的子宮。

霍爾頓繼續在紐約遊蕩,他遇到了兩個修女,他覺她們很寒酸,於是,便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捐了10塊錢給兩位修女。霍爾頓決定不去唸書,裝作一個聾啞人去西部謀生。但是,他想在臨走前再見妹妹菲苾一面,霍爾頓便偷偷溜回家去看妹妹,他

和妹妹談起了自己的理想是做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他的職務就是在麥田的懸崖邊守望小孩子,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他就把他抓住

長大是人必經的潰爛過程,霍爾頓看透了成人的虛偽和做作,看透了他們骨子裡藏著的人性的醜陋,他很痛苦,而且沒有辦法改變,他只想通過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來守護孩子的天真無邪。

《麥田裡的守望者》:“人性”是醜陋的,需要“教化”來救贖

霍爾頓的父母回來了,他趕緊逃走了,去他的語文老師那,老師安托里尼先生是霍爾頓最喜歡的老師,他年輕健談,與霍爾頓有一點共同語言,而且還非常有愛心,在學生詹姆斯卡跳樓後,是他的老師抱起了詹姆斯卡,送到醫務室,完全不管是否血跡沾滿了身上。

安托里尼知道霍爾頓的事情後,語重心長地告訴他:“一個人不成熟的標誌就是他會為了理想而選擇崇高的死去;一個成熟的人的標誌是一個人為了理想而卑微地活下來。”

霍爾頓在紐約兩天一夜的遊蕩,見識到了人性的醜陋的一面,他的理想是守護純真的人性,但是,現實卻是如此的不堪,理想與現實,美好與醜陋,霍爾頓一直在這樣的過程中掙扎。

人總是要“社會化”的,也總要被“文明教化”,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在虛偽與骯髒的社會中生存,這個社會上,人性的醜陋比比皆是,但是,

我們可以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拯救,將人性的惡“文明教化”,守住內心的那片純淨的“麥田”。

我們都曾經“霍爾頓”化,見識到了社會最黑暗的一面,如果“人性”是醜陋的,正需要“教化”的救贖。

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中說:“理想與現實,到底哪個來得更加實在,更加重要?究竟是要仰著脖子欣賞暗夜裡釘著的明月,還是要低下頭顱撿起道旁一枚閃著寒光的六便士銀幣?”

現代文明下,人性的彷徨與迷茫

人性,就是在一定的社會制度和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社會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因此,人的本性也並非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上,再加上人性本就善惡難辨,在艱難的選擇面前,彷徨是在所難免的。

《麥田裡的守望者》的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50年代,當時美國並未受到戰爭的重創,反而發了“國難財”,他的經濟在戰後迅速發展起來,這就造成了功利主義不斷衝擊著人們固有的道德傳統和價值觀念。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追逐享樂主義生活方式成了戰後美國,尤其是美國青年一代的時尚選擇。人性也開始變得醜陋起來,酗酒、抽菸、吸毒,打架等不良行為屢見不鮮,邪念不過是放縱的慾望,善良的存在是枷鎖。

故事的主人公霍爾頓,經歷了人性的骯髒、虛假和偽善後,精神徹底崩潰,巨大的精神痛苦使他退縮到個人世界,拒絕進入成人的虛偽的世界。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名麥田的守望者,守護孩子純真的人性,使其避免落入吞噬靈魂的美國社會這一“懸崖”。

性的狡詐與陰暗的背後,或許是面對命運時的無助於彷徨,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承受生命的重量。在人性的彷徨期,我們要活在真實中,不欺騙自己也不欺騙別人,除非與世隔絕,一旦有旁人見證我們的行為,不管我們樂意不樂意,都得適應旁觀我們的目光。

我們都在人性的迷宮中游走彷徨,只有自我約束和自我救贖,將人性的惡“文明教化”,然後,重建自己的精神價值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