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師樑海濤:30歲才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30歲是空間設計師梁海濤心裡的一道坎。

30歲之前,他的內心充滿著對於生命的不確定、對於未來的迷茫和對於自己的不甘心。但如今,他手握還算優異的“成績單”,邁過了自己心裡對於年齡的那道坎,更多了幾分從容與自信。

去年2月,梁海濤成立了自己的獨立設計工作室——錦蒔設計JOY SEASON Studio。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裡,工作室迅速在全國範圍內攻城略地,成績喜人。而似乎也是從這時起,梁海濤才真正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福布斯生活 | 建筑设计师梁海涛:30岁才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故事開始的地方——2018年2月,梁海濤站在剛剛成立的錦蒔設計工作室門前。圖片來源:DR

年輕要走一些彎路

梁海濤最早走上建築設計的道路還要追溯到2008年,那是他參加高考的年份。在高考結束填報志願的時候,梁海濤還曾一度迷茫,並不清楚自己究竟想做什麼。那時,CCTV正好播出了一系列關於國際建築設計大師的節目,那些享譽國際的建築名人——扎哈·哈迪德、雅克·赫爾佐格、皮埃爾·德梅隆、保羅·安德魯等,他們的故事給了梁海濤不小的衝擊,也令他覺得振奮。因此帶著極高的興趣度與熱情,梁海濤毅然選擇了建築設計這一專業。

畢業後,梁海濤進入了一家建築類的民營公司。跟他最初的預期不太一樣,公司的日常工作無關設計,而是以做方案、競標為主。以兩週左右趕一個方案的頻率,梁海濤一年時間參與了27個項目。

同時,每個項目的體量都很大,落地週期長,在他就職的一年半時間內,沒有一個項目最終落地。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段時間是一個“持續輸出的過程,然而輸出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饋,因此自我認同感很低。”

而這份的工作節奏與強度也讓他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失去了獨自思考的時間,令他開始懷疑這樣的工作究竟是自己想要的嗎?

梁海濤職業生涯參與的第一個項目是在南京的新街口,為南京市規劃局做一個城市設計。那時的他對於自己的未來並沒有明確的規劃與預期,但他看得到自己對於設計這件事本身的熱情與天分。所以後來,當他所在的民營公司董事長再創業,做互聯網家居平臺,邀請梁海濤加入時,他欣然接受。他覺得自己那時原本的工作狀態是一眼望得到盡頭的,但他想要做出改變,嘗試未知。

不想為別人做嫁衣了

進入新公司的前6個月,梁海濤飛速成長,也得到了公司的認可。但在這時,他又有了新的困惑——儘管很多項目由他主導完成,但因為不是自己的品牌,無法署名,團隊價值大於個人價值,那他的個人價值要如何體現呢?這樣的思考成為了他最終決定創立個人品牌的契機,他說:“我不想為別人做嫁衣了。”

福布斯生活 | 建筑设计师梁海涛:30岁才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錦蒔設計工作室創始人梁海濤。圖片來源:DR

創業之路不好走,梁海濤也不例外。“裸辭”後的他並沒有立刻創業,並且在隨後的兩年內都有些“無所事事”的狀態。他依然不是完全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但那時的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想要的是什麼。有朋友接到了上海萬科的大項目,邀請梁海濤加入,但被他拒接了。“雖然我知道這個項目體量很大,利潤也很高,但我就是不想再為別人做嫁衣了,我要為自己做事情。”他強調。

轉折點來自2017年末,朋友的咖啡館落地,委託梁海濤來做設計。小小十平米的空間,梁海濤花了4個月的時間去修改、打磨,雖然為了這個小項目還虧了不少錢,但最終落地還是令梁海濤欣喜不已。“這是我自己的孩子。”他比喻,“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感覺。”

“那時的表達是非常直接、飽滿、純粹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十平米的小項目,梁海濤開始被更多人看到,並陸續接下了更多的案子。這個小點就是他做工作室的開端。

工作室創辦後,梁海濤形容自己依然是“悶著腦袋在走”。沒有完整的品牌規劃,不主動接項目,一直是被動地等客戶主動找上門。但因為是客戶主動,大都對於梁海濤的設計有過了解,並且是他們接受的,滿意的,所以工作室一直進行得比較順利。

如今,工作室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走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天津等多座城市,體量也從最初的10平米拓展到8萬平米的整體項目,儘管公司的規模依然很小,但正如梁海濤說:“就算沒有人跟我一起,自己認定的事情還是要一直堅持去做。”又回到了原來忙碌、奔波的生活中去,但這次梁海濤覺得更有底氣,充滿未來。

福布斯生活 | 建筑设计师梁海涛:30岁才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105 Cafe by 錦蒔設計 17。圖片來源:DR

要為這個世界留下什麼

梁海濤內心對於年齡還有那麼一點迷信,他一直覺得30歲是人生的一道坎。“時不我待,萬一活不過30歲,那我能留給這個世界什麼?”是他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大學時,有一次做體質測試的練習,梁海濤在3000米跑的過程中暈倒了。他形容自己暈倒的時候腦子是非常清醒的,他突然想到,自己會不會在那一刻“死掉”。“(那時)我心裡沒有對死亡的恐懼,而是更多地覺得不甘心。我覺得我從來沒有按照的自己的想法活過,那一刻特別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幾年,哪怕活到30歲。”他想,“(我要)為這個世界留下點什麼。”

而“想在這個世界上留下點什麼”是梁海濤熱愛建築設計最真誠的一個原因。他覺得當有一個建築落地的時候,其實就是建築設計師生命的延續。“建築存在的時間可能比設計師存在的時間更長,這個設計師就會經由這個作品被人記住。”他說。

2012年,莫言得了“諾貝爾”獎。同年,杭州中國美院建築學院院長王澍得了“普利茲克”獎,這個獎被稱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梁海濤說:“那時,學校門口賣包子的大媽都知道莫言,但是出了建築學院卻沒有人知道王澍老師得獎。”從社會傳統的觀點來看,學習建築既不可能帶來高的名望與權力,也不會令設計師收穫很大的利益。梁海濤突然有點搞不懂,“只有是真正的處於熱愛設計,才應該選擇建築這一行,不然還不如去做投入產出比更高的行業。如果不是因為熱愛,還辛辛苦苦的做這一行,就委屈自己了。”

福布斯生活 | 建筑设计师梁海涛:30岁才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STAY WITH ME——100椅凳展 by 錦蒔設計。圖片來源:DR

開始真正從事建築設計後,他突然意識到,除了熱愛本身以外,用建築作品去影響、改變那些與作品發生關係的人也足夠重要。而這樣的想法也在某種程度上觸動了他自己的內心,給了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畢業後,梁海濤放棄了考研和出國,他想要快點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儘可能多地為這個世界留下點什麼。所以在30歲之前,他拼命工作,大大小小的案子都接,極力促成項目儘早落地。他覺得自己不一定是快樂的,但依然想要感受和經歷。

在正式30歲前的一兩個月,他突然明白了新的道理:既然這個時間點早晚要出現,那我不如更加從容的面對它。”所以他給自己放了個小假,在家裡休息、放空了一段時間,並且平穩地度過了自己的30歲。

現在的他“沒那麼在意結果了”他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去做,不在意別人是否理解。”對於職業與未來,梁海濤從來都不是特別敏銳的人,他有點迷糊,有點誤打誤撞,但好在他正靠著“排除法”,一點點向著更明晰的未來靠近,迴歸於設計本身。“我從來沒有覺得做設計是個多麼有負擔的事,我覺得我做設計本身這件事太輕鬆了。”他笑道。

福布斯生活 | 建筑设计师梁海涛:30岁才是一个崭新的开始福布斯生活 | 建筑设计师梁海涛:30岁才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福布斯生活系列活動

涵蓋沙龍、晚宴、論壇、展覽、品鑑會等形式

暢談健康、消費、居住、出行、科技等前沿趨勢

致力於打造生活愛好者與創新者的跨界交流平臺

見證中國新消費時代的美好生活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