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贱伤农,粮价低迷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十里八村众乡亲


粮贱伤农、粮价低迷是关乎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第一产业的销售出现了问题,我觉得与国家的粮食收购政策、国民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我国国家粮食储备来源可以从国内农民的手里收购,也可以靠国际进口,如果刚好国际上粮食的收购价格低于国内粮食的收购价格,那么国内的粮食就不具备竞争力,自然就会导致很关键的销售渠道受阻,农民这个时候也想着通过降低自己的粮食价格来提高竞争力,所以粮价就会下跌。

国家的粮食需求饱和之后,像一些收购粮食的大企业也会适当收敛自己的购置欲望,那么粮食另一重要销售渠道又行不通了,面临着大量生产出来的粮食,似乎没有别的更好的途径了,只有通过低价来吸引市场的购买欲,其实这也是农民处理粮食堆积的无奈之举。

然后又说到国民的饮食习惯,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的程度,国民对于生活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通过粮食来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了,大家更多的是想要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所以改变了原先的消费习惯。因此粮食的购买量下降了,对于其他的肉、蛋、奶等食品的需求上升了,人们由温饱转向品质生活,食品结构发生了大转变,那么粮食的消费自然就会降低。

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来看,粮食的销售都遇到了强有力的对手。而手无寸铁的农民对于这种硬性的市场竞争和需求变化也没有合理有效的对策,只能通过粮食降价这一办法来给自己一线生机了。


猪宝宝的公仆




西门观点:不是粮价太低,而是种粮利润太低,农民收入太低。

一、国内粮价高于国际粮价

如果我们还是闭关锁国时代,没有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市场没有关系,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可以提高粮价。

但我国早在2004年就加入世贸组织,也就是进入国际市场。加入世贸前,也有进口,但关税很高,所价格很高,保护了国内产品的价格。

加入世贸组织后,根据谈判协议,要逐步降低关税,很多进口产品零关税,所以进口货竞争力越来越大,逼迫国内企业升级换代,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粮价也是如此,加入世贸后,尽管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关税一直没有放开,但由于国际粮价比我们低很多,即便加了关税,价格依然低于国内。所以,国内粮价一直低迷。



二、不是粮价低,而是种粮成本高,农民收益低

我国九亿农民,只有不到18亿亩耕地,人均种地仅有二亩,人力成本太高,美国农民人均种地1100亩,人力成本是我们的五百分之一。

其次是家庭式分散耕种,土地不能集中连片,机械化耕作程度不高,机械化资源浪费过大,物力成本太高,导致利润太低,收益太低。



三、提高粮价,卖不出去

很多人没有明白粮价低,国家为什么不提高粮价?认为国家故意压低粮价。

其实,这是误解。不是国家不提高粮价,而是无效。你粮价高,人家进口粮价低,从事粮食加工的企业都去购买进口粮食,谁也阻挡不了,因为你不能让企业赔钱去加工粮食,那样只会倒闭破产。

谁要不信,你把自家粮食拿到市场上,标价5元一斤,物价局不会管你,但你能卖出去吗?有人要吗?没人要。

所以,农民愁的不是粮价低,而是种地成本高,利润低,不赚钱!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门白甫


谷贱伤农这词,科学家袁隆平先生己多次提过,也在全国农村会议上讲述过。但袁先生不是政策的制定者,很多看透此问题的学者都无能为力。其实中国农民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在解放战争及后来的自然灾害,他们都一如既往地支援军队,支持国家的工业生产。农民忘我的劳作,把最好的粮食送到前线,送到城市。到如今开放己有四十年,工业得到进步,城市得到空全的扩张和发展,这也离不开农民的贡献。但农村就象被遗忘的角落,和城市发展不同步,使乡村没有了生机。这都没关系,农民有的是奋斗精神,种地不赚钱,就抛妻别子到城里做最苦最累的工作。供养小孩上学,同时补贴家用,那么多年他们没有发出怨言,默默承受背井离乡之痛。可是有些专家考门研究怎么才能把农民撵进城,为城市再发展接盘。他们就没想到乡村也需要人,也需要有知识的年青人,粮食在不值钱也要耕种,中国那么多人口,每天希要十多亿斤粮食,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粮食社会不会稳定,这是铁的定律。建议尊重农业,多给农民一点空间,把农民的路放宽一点。不要有困难才想到农民。农民已经是中国当下的弱势群体。谢谢!


大汉后者


粮贱伤农:粮价低迷的原因在于国家:如果国家粮库按国家的价格:统一收购: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现在粮库:收购的粮食都是从小贩手中收的:商贩到农民家收购丶然后卖到国库:低价收购:再通过关系:卖给国家丶真正农民得不到实惠价格:就今年而言:农民还有很多稻未卖出去:其原因:粮所几万斤他们不收:这是粮价低迷的主要原因:希粮食部门的负责人:你们多关心关心辛苦的农民:将心比心:谢谢O


顾堂


二十一世纪,己经进入信息时代。很多人借助网络平台,整天利用农民说事。

谷贱伤农,这句话谁说的,什么背景下说的,没弄明白,但真要是谷贱确实是伤农了。咱们就事论事,我们这个地区今年谷子每市斤是贰元伍角钱,不说别的,让种地农民自己说谷子贰元伍一斤贱吗?别忘了十四亿人口大国,可不全都是卖粮的。国家也是从全局考虑问题。西门白甫讲的特别清楚,中国己加入世贸组织。如果中国的粮价过高,那可能全世界的低价粮,就会源源不断的往中国运,最后冲击的中国农无法种地,到那时耕地可能荒废了。所以看问题的全面客观的看。


正眼观世界a


农产品价格低,一方面是市场调节,一方面是国家的管控。

总体来说,中国的农业种植,由于国情和种植技术原因,相比于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丝毫不占优势,质量不比他们好,产量不比他们高,成本也不比他们低。即使对国外产品加增关税,放到国际市场,中国农业仍毫无竞争力。如果完全放开市场,中国农业可能会完全垮掉。


但是粮食市场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的特殊领域这个市场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必须由国家来管控。几十年来,国家一直估计工商业发展,中国的工业产品价格一路走高走高,像化肥,种子,农药,机械,油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却一路飙升,而农产品价格却徘徊不前,事实上是农业对工业的反哺。是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采取的发展策略。

现在国家有能力调整粮价,跟国际市场有一定关系,但不能完全由市场说的算。比如中国油价,一直以来我们国内油价都高于国际油价,这个就是国家管控以及国企的垄断。对于粮价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措施,但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发展模式。农产品实现盈利,还是要凭借过硬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以及对生产成本的控制。可以参考日本的农业生产模式。



现阶段,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仍然时机不成熟,国家的发展重心依然在工业化上,农业无论是从从业人数,还是生产规模来讲,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所占地位并不是很重要,以汽车工业为例,国产汽车并不占优势,可是仍然不能开放进口市场,因为一旦开放这对汽车工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但是农业不同,可以采取先进口,后发展的策略。


炊烟渐远


要解决好以上五个问题,并非易事,但也不是不能解决。解决问题方法一,健全我国的粮食保护机制。目前我国的粮食单产正常土地正常年景,正常管理的产出基本是可控可算范围,过去国家有指导价格,近几年逐步变得指导价不太明确。特别是全国的粮食供需发生变化,看来要用保护机制来平衡,如果市场滑坡价格低迷。要用一个机制来进行保护,补贴到农民,是否国家建立粮食价格平衡基金。这样的基金在粮食价格下滑时拿出来补贴农民。解决方法二,对农药丶化肥的价格也要核定指导价格,这样来防止农药化肥价格的大起大落。防止种田出现成本起落不可控制的局面。解决方法三,国家的粮食进口应当总盘平衡供需。采取有计划的进口粮食,或者多进口的粮食进入国最儲备库。防止进口粮食冲击国内粮食市场。解决方法四,增加农机补贴,让种田的人花很底的机械成本。用机械逐步取代劳力。降底产粮成本。解决方法五,国家收购粮食,还原原来直接到农户收购的办法,特别是种田大户,直接收购,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方法六,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建议种植粮食的补贴每年增加IO%。以上六点建议是否能稳定种植粮食的收入,稳定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建议不一定可行,请阅读者与楼主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黄浩荣279


如真的如有些人所愿,提高粮食价格,那农民们真的能受益吗?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它的涨价将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粮食一涨价,首先是和粮食相关的上下游,比如种籽、农药、化肥、粮食加工、养殖、餐饮必定会跟着上涨。这些产业又有它的关联产业,这样一环套一环,就产生了多米诺效应,到最终所有的商品都涨了价。

甚至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粮食长了一倍的价格,其他商品可能会长两倍、三倍。这个时候,农民在购买其他生活品的时候,支出的消费也就更多了。虽然看似粮食涨价,一亩地比以往多收入了,实际上这只是个表面的假象。

粮食太便宜了不行,农民受不了,所以国家出钱补贴。粮食贵了也不行,国家经济运行有风险,所以控制。

粮食是天下黎民赖以生存的(不单单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无农不稳,粮食是国计民生,牵一发而动全身。

希望每位有地的农民兄弟,细细算算自己的一本帐,你家能有几亩地,一年能打多少粮,就是翻一倍你能多赚多少钱?你手中只掌握粮食一件产品,在生话中你需要购买多少种物品?你一件涨,其它几十件涨,天底下又有谁?有能力有权利?只许粮食涨,其它什么都不许涨?

近来有少数人不断鼓噪,要用粮食涨价来使农民致富,请问这些人,粮价再涨,能涨到那里去?不谈粮价涨多了,社会会不会乱,就说广大农民每家每户纯靠种那几亩地养家可以,能富家吗?能追求美好生活吗?粮食一但涨价,引起的其它通货彭涨的生活必须品要不要买?这种馊主意不知,是救农民?还是害农民.害百姓?


沉浮888999


说一千道一万都是现象,其根源在:

第一我国的制种技术大多落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玉米,单产与同纬度的美国相比差距甚大。

第二我们与美国相比,我们的农业人口是美国的若干倍,可土地却比美国少若干倍。

以上两点就足以让美国、巴西等囤积了大量玉米的国家,凭借种子优势土地数量优势,把他们的_玉米倾销到中国市场,虽说有配额,但基于贸易的平衡,受损失的还是农民。

说起来,就我国而言,玉米根本就满足不了国内的需要,绝非非是供大于求,这里只能说就看国家对农民利益的保护程度有多高,决心有多大。

就当前的农场我想说一下个人见解,在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实施农场经营已迫在眉睫,否则就浪费了国家本就不足的土地资源,就吉林省而言,是经济发展速度最落后的省份之一,过快的挤压式的成立农场,无疑是让一无知识二无头脑的中老年农民到城市做乞丐(年轻人除外),再说我们所看到的身边的农场,经营的效益只能说太差太差了,真是枉费了国家的低息贷款和高补贴的农机具。

还是那句话,吉林省的土地资源相比其他省份是丰厚的,农业劳动力是廉价的,农机只能提高劳动效率,并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海纳百川37216


第一点,大环境下,国内粮价高于国内,因为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美国的土地基本上是一马平川,所以大型机械应用的炉火纯青,基本上三个人就可以种植一万亩植物,中国大多数地方都不是平地,更有些地方是连绵的群山,比如甘肃,贵州,山西等等,这样的土地不仅产量低,种植成本高,还不能大面积种植。

第二点,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家的GDP很大程度上依靠房地产行业,而房地产离不开农民工,你让城市里的人去当农民工,很难,所以粮价低,农民种地收入少,迫不得已去城市打工,当然这些人大多数都在从事农民工,一旦粮价上涨,一些人不愿离开农村去城市当农民工。

第三点,国家的控制,因为粮食关乎国家安全,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导致了粮价太低,就目前来说,国家的重心还是留在了重工业领域,农业在GDP上不是很重要,导致了关乎九亿农民的粮价没有被重视起来,

个人认为,应该适当的提高中国国内的粮价,不然过后几十年,真的没人种粮了,那会我们就参与被动位置,有时候,有些东西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