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孝?有人说顺就是孝,有人说父母做的不对就要反驳,怎样才好?

蓝色178058088


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孝经》里有这样的描述:最基本的孝就是给父母吃喝,买东西,让他们有钱花,对父母恭敬,这叫养父母之心。再往上就是让父母高兴快乐,做事不让父母担心,这是养父母之心。再往上就是提高父母的智慧和见识,这叫养父母之慧。最高级的孝就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叫养父母之德。


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


孝顺,首先要顺,20岁和老公恋爱结婚,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他们待我如闺女般,20年了,没顶过一次嘴,没红过一次脸。公公宠婆婆一辈子,两年前公公病逝,我们一直和婆婆住一起,婆婆胆小,自己一个人不敢睡一个房间,我们一直陪着,今年夏天开始,终于敢一个人在自己屋里睡了,六十六了也得成长啊。公公是家里功臣,我答应过他会照顾好婆婆,我便不会失言,不会让婆婆受委屈。现在老公挣了钱,财政大权还是交婆婆管。老人拿着钱,她心里踏实。反正就这一个儿子一个孙子,老人攒下和咱自己攒下一个道理,都是给我儿子花。别人不要羡慕我的家庭和睦,那是我用心经营的,我忍让包容体谅多少才换来。我包容家人也不丢人,让些小事情,换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一个幸福的童年,我值得!


JRJM


我来说说我家的事吧。我母亲得了肠癌,一发现就已经是晚期了。这大半年来一直是我老婆在照顾她,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我母亲一直是上吐下泻的,一天要好几次,每次我老婆都会给搞干净,换上干净的衣裤,毫无怨言。而且我母亲想吃什么都会给她买。我想这应该就是孝顺吧


用户8899945401341


整个民族都在强调“孝”,难道不是危险?为什么不强调“教”呢?做人父母很容易,有生育能力就行,在中国,有生育能力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资格,有了这个资格就可以无条件的压榨儿女以及其后代,果真有这种现象,真是无耻之极。我赞成有孝心有孝行的人,但是绝对不可愚孝,愚孝带来的苦难无法表述。在家为父子,授事为君臣,为人之道,道理一定要讲,否则万事皆休。人性的丑陋便是如此,父母也是人,该孝要孝当管也要管,否则就会乱套。现实生活当中,无道的父母给家庭和子孙造成苦难的情况太多了,这种景况下难道也要“孝”也要“顺”?简直是放屁!一个不崇尚教育的民族绝对毫无希望!孝与不孝也得看父母的教与不教,不教儿女做人之道的父母,死去了儿女不会去思念的,这是实话。如果只是会生育就让儿女无条件的孝顺,那么最应该得到孝顺的应该是畜生,因为它们生育的能力比人类强,它们的舔犊情深比很多的人类强,它们为后代的生存技巧所做出的教育很多的人类做不到。一句话,难道有些人还不如畜生吗?作为人之父母,最好先谈教再谈孝吧。


8850231872202


孝敬父母,顺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你说你有孝心,但处处与老人作对,那么,你这个孝心就无法表达。我们家的老人总是处处看重我们年青人,特别是一日三餐的饭菜,总是根据我们年青人的口味来做,自己吃多吃少无所谓。我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跟老人建议,要老人做自己喜欢吃的饭菜,只要老人爱吃,我们也爱吃。老人采取了我们的意见。

我们家的老人平时话不多。但说话做事总是做在点子上,我们年青人爱喝酒,老人常告诉我们,在酒席场中切忌劝酒,酒后不语真君子,在上班时间不喝酒,以免耽误和影响工作,在行车之前不喝酒才安全。

我们家的老人崇尚节俭。我们年轻人穿衣戴帽喜欢时尚,我们穿过几个月的衣服就不想在穿,老人却叫我们不要把旧衣服扔了,他还可以穿。我们给他买了不少新衣服,就舍不得穿,偏爱捡我们的旧衣服穿,我们劝过他多次,就是不听。他却说,穿衣戴帽,笑脏不笑旧。

我们家的老人特别关爱孙子。每当有时我们粗暴地对孩子发脾气时,老人就会出面干涉。并指出对待调皮的小孩子要软硬兼施,循循善诱,用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不但教不好孩子,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和生理压力,百害而无一益。我们采用了老人的建议,效果真的不错。

孝敬老人,并非事事顺从。老人说得对的,应当顺从,也是对老人的尊重。老人说得不对的,应当好好给老人解释清楚,让老人心服口服,也是对老人的尊重和孝敬。

总之,顺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难度。只要把握得当,功到自然成。


忙里偷闲花甲人


孝顺是中华民族优良统,但是由于世人对“孝顺”的误解,反而造成了许多人间悲剧,要么年轻人被“孝顺”压干压坏甚至压死,要么老人被“孝顺”成傻子疯子,“孝顺”反而成了害人的毒药。怎么避免骨肉悲剧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加强对“孝顺”的认知。“孝顺”是幸福生活的第一要务,因为人人都会老,老了就需要精神及物质的照顾,子孝老,天经地义。“孝顺”其实是“孝顺”自己,你孝老了,是对子女潜移默化的教育,你今天怎么孝敬老人,你的子女将来就怎么孝顺你,据观察,十不离九。另外,你孝敬老人,得到社会认可,人脉就广,事业才顺。

二、“孝顺”的本质是幸福快乐。一家有一家的情况,因此“孝顺”要力戒做秀式的“形式主义”,力戒死板硬套的“经验主义”,“孝顺”需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什么样的老人采取相应的“孝顺”方法,对文化基础差的工人农民老人,就不必同他谈卫生、文明等什么的,给他们吃好穿好,给他们自由,给他们尊严,就很好了。对知识分子老人,给他们创造优雅的人活环境,对他们温馨浪漫就行。对精神病老人,给他们安全就行。对有病老人,尽量减少他们痛苦就行。总之,讲来容易,做来难,要多观察细观察,不断改进。

三、适度依靠社会力量。“孝顺”不单指孝自家老人,也包括孝他家老人,多与相似家庭接触交流聚会,这样老人更快乐更听话,“孝顺”起来更轻松。

四、科学利用养老机构。送老人去养老院是大势所趋,但送养老院不是打“脱手拳”,应该常去看老人,问寒问暖更殷勤,时时接回家聚聚。

(蒋荣清,2019.10.12)





学林金喜鹊


怎么样才是孝?经常谈论这个问题,其实孝的~一直都在孝;不孝的~谈的再多也无动于衷;归根结底是一个人本质的问题!孝~是用心,而不是用嘴巴;它体现在日常生活对父母亲的点滴关爱里,是实实在在、发自内心的牵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自己该做的事!孝~不需要标榜,不需要彼此间攀比,依心而行!孝~把父母亲当成朋友,能够很好的勾通,父母不摆架子,不摆谱,开朗豁达,家~怎么能不和睦,不幸福?越说孝的~其实越不孝;因为自己做不到,只是苛求别人做!





手机用户阳光明媚2


这是一个很难有一定之规的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人的差异性,造成1000人眼里有1000种哈姆雷特。

孝与不孝,无非就是自己的一种感觉。人的幸福感和物欲成反比关系。对物质的欲望越高,幸福感越低。

物欲越高,索求越多,当子女能力有限无力达到满足时,往往都是被冠以不孝之名。

还有久在床前无孝子,久病床前无孝子。你对这两句话怎么理解?我因为工作原因,接触很多子女多的家庭,那个最后留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很少有好结果。人人一把辛酸泪。很多人为父母付出多年,最后连父母的一个“好”字都换不来。是他们真的“不孝”?还是父母“索求”太多?这本帐谁能算得清。

而有的人,因为和父母共同生活,财产和父母的混同再一起,最后父母去世,还被其他子女回来抢分。明智的父母还能留个遗嘱。有的甚至被父母主动给拆分了。

单方的去谈什么叫孝?什么叫顺?纯碎就是扯淡。

做人还是凭良心吧,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妻儿,无愧于心。也就够了。是非自有公论。


实现一个晓目标


记得有首歌唱道,“常回家看看,不要你为家做多大贡献,只要你常给老人捶捶后背揉揉肩”,所以我认为“孝顺”最好的注解是对老人的理解和陪伴。老人最怕孤独,老人最需要亲情。我们一辈子坎坎坷坷走过来,图什么呢?不就是图个家,图个亲情吗?如果一个老人长年累月不见亲人,那么他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而至于老人提出无理要求是否反驳,那都是细枝末节。我们通常说,老人如小孩,如果当真提出无理要求,当然不能允许,但又绝不能对老人粗暴拒绝,这就很需要艺术性地对待。孝和顺,顺是孝的前提,不顺从何以为孝?如果长时间致老人于孤独无依的境地,并且对老人态度蛮横,动辄呵斥,何谈孝顺?

谨此,言止。谢谢!


老蒋错话7632


孝顺孝顺,孝道中包含着顺,但顺并不完全代表孝。

拿我自己和父母的一些事情来说吧,父亲抽了一辈子烟,前两年检查身体查出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炎,还好不太严重,吃着药以后没有问题。给父亲体检的医生和我说必须让老爷子戒烟,否则以后会发展成比较严重的病症,所以当时决定劝父亲戒烟。可父亲对此事不屑一顾,甚至还会呵斥我,当然我也是烟民,深知戒烟有多难,所以这种事只能表面顺一下然后自己想策略。

父亲稍微有这些强迫症,在家里烟具及吸烟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于是我就弄了一个盒子里面放上点化妆品,尤其是味道比较浓的,再放入和父亲一样的烟并打开烟盒,等到味道混合之后给他的烟偷偷换掉。

这样一来烟的味道相当难抽,而父亲并不明白其中缘由,几次之后他就对这种味道有了反感,渐渐的就把烟戒掉了。

母亲很贤惠,所有家务都做的井井有条,尤其是一家人的衣服没有隔夜不洗的。可当我长大后觉得母亲辛苦想替母亲洗衣服的时候,她表面上会说我孝顺懂事,但心里觉得是孩子大了不再需要自己了,会有种失落感。所以我也就不再拒绝,只是贴身衣物自己洗,其余的还是交由母亲,我能做的只是给她换个更好的全自动洗衣机。

有些是我们可以无条件的顺,有些事则不能顺。但要知道如何变通,不能硬顶着来,那样会伤父母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