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教师"来了,农村教育是否就迎来春天?

罕默德


2019年,国家针对中西部农村教师推出"首席教师"制度,从农村一线教师中选拔首席教师,将一线教师培养成优秀教师,将农村优秀教师培养成首席教师,成为真正的乡村教育家,农村教师的春天来了,推动着农村教育快速向前发展。



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一部分年轻优秀教师纷纷离开农村,新毕业的大学生,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地区任教,导致农村地区教育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首席教师的推出,能够更好的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首席教师,是对农村教师工作能力的肯定,更是一种荣誉和地位的象征,国家对首席教师实行相应的津补贴制度,提高农村教育家的福利待遇,便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留住优秀教师人才,推动教育迈上新台阶。这是国家针对中西部农村教育的特殊政策,首席教师只针对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为一线的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由于地域差异,教育资源不均衡。即使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教育资源也相差很大,城里学校比农村学校拥有教育资源丰富,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较好,能够吸引不少老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均衡化,首席教师制度是解决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的有效方式。


Lance课堂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就目前而言,“首席教师”根本无法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更无法迎来农村教育的春天。

农村教育“瓶颈”到底在哪里?

2019年乡村教师补贴的数据显示,北京市的乡村教师人均月补贴2661元,而中西部很多省份还不足300元,而且北京的乡村学校的条件要比中西部地区的学校条件好的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实现中国民族教育伟大复兴事业之关键所在。可是,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不在于为教师单纯的赋予一种荣誉抑或给予一个称号。固然我不能,我不敢,也没有资格妄议一个政策或者一项举措的好与坏,对与否。但单靠“首席教师”去唤醒农村教育的“寒冬”,迎接众所期待的春天,这是不现实的,也是“镜中花,水中月”,更是无法兑现的承诺和梦想。因为农村教育其根源在于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低下,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教师整体素质有待于提升。“首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一定问题,但并非破除农村教育“瓶颈”的“良丹妙药“。



“首席”来了,“春天”会远吗?

前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计划正式启动。

“首席教师“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中“第一”,教师团队首屈一指的领军人物。追本溯源,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于2000年新学期伊始,在全国率先倡导“首席教师制”,旨在激励和鼓励教师脱颖而出,进而形成名师效应,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我们地区实施的“名师工程”梯队机制,其中包括新锐、新秀、明星、名师、首席教师等。“首席教师”是教师中的最高荣誉称号,也是地位的标识和头衔。“首席教师”来了,但农村教育的“春天”恐怕还要假以时日吧!



“首席”是唤醒“寒冬”良方吗?

岗位设置难以解决问题?

“通知”明确提出:首席教师岗位设置侧重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面向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公开竞聘。实行任期制管理,3年一聘。

当下,农村教育凸显的主要问题是,农村教师匮乏,尤为突出的问题是结构性缺编极为严重。曾经有幸造访一所乡村学校,这所学校拥有230名学生,10个教学班,在编在岗教师32名,其中,英语教师1名,体育教师1名,音乐和美术及信息技术学科都是兼职,并且还是班主任老师兼任。反观“通知”首席教师的岗位设置根本无法解决燃眉之急。这样的“首席”又如何迎来农村教育的春天呢?

人数增加并非灵丹妙药?

“首席教师”岗位计划强调人数比重增加:中小学专任教师在100人以下的乡镇或学区,中学和小学各设立1个首席教师岗位……中小学专任教师200人以上的乡镇或学区,中学和小学各设立3个首席教师岗位。占比2%左右。

目前,农村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偏低的待遇更本难以留住人才。单纯依靠1~3名“首席教师”就想解决多年遗留的根本问题,这里实在不敢恭维。毋容置疑,急需引起高度重视的是提升农村教师地位和待遇,亟待解决的是留住优秀教师,培养优秀教师。

要立足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在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把农村教师工资提上去,津贴发下去才是硬道理。要靠自身“造血“,靠梯队建设机制和队伍培训制度,提升教师综合素养,这样教师才能安心从教,一心一意扎根农村教育。这要比几个“首席”更有实效,更见成效。

报名条件令人望而生畏?

“通知”提出“首席教师”的报名要求更加严格:50周岁(含)以下,副高级职称以上(不含乡、镇中心校正职校领导);获得过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及特级教师等称号的优先,政治素质、师德师风、育人成绩、教研能力、组织能力过关。

我是一名普通中学高级教师,相当于副高级职称,从教于东北省会城市的城区初中。我们学校拥有学生1200余人,在编在岗教师140人。与我一样职称教师23人,仅占教师总数的16.4%,这其中还包括不在一线教学的5名校级领导和6名中层干部。

在我们大城市一线教师副高级职称都不到10%,何况农村地区呢?这样的苛刻报名条件,到哪里去寻找“首席教师”呢?即使有这样的奉献者,耕耘者,优秀者,又能留得住吗?留得住,3年又能发挥多大作用呢?


“首席”不要成为“乌托邦”啊!

作为一名教师,从教30余年,始终如一坚守教育教学一线,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充实,很快乐。事实求是讲,名师也好,首席也罢,都无法改变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完全寄希望于“首席教师”带来农村教育的春天,那就是一个新时代的“乌托邦”。

城区教师也好,农村教师也罢,要求其实并不高。不需要一些莫名其妙的头衔和名师、首席这样至高无上的荣誉。弱弱问一句,能不能把高级职称早点晋了,把工资多张一点,把该发的津贴发了。行啦!这些都落了地,教育的春天真的就要来了!


俺油菜


“首席教师”来了,农村教育能否迎来春天?

个人认为,这个希望非常渺小。

第一:农村教育绝现状绝非一个首席教师的能力所能解决的。

比如: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首席教师能解决吗?

比如:农村学校留住优秀教师,首席教师能解决吗?

比如:农村孩子好多留守儿童,家里根本无人关注学习,首席教师能解决吗?

.........

等等太多了。

第二:任何老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是通过漫长的教学生涯慢慢提升的。绝不是有了一个人指导一下就可以的。

就算首席教师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指导有方。但农村教师大多年龄较大,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都不会太强烈,而且每个人基本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短期很难有质的突破。

第三:好多首席教师并不长期驻扎乡下,一个月去几次,对好多乡村教师来讲,真的是可有可无。

一个乡最多配一到两名首席教师,全乡那么多学校,那么多教师。如果只是象征性的搞几次培训,并不实际去深入一线,对农村教师来说真的没什么作用。

第四:首席教师必须是中高以上职称,这部分人大多早已脱离一线。

我们这首席教师一个基本条件必须是中高以上职称。大家也清楚我国的职称制度,只要评上的,有谁还在单位安心上课,稍有点门路基本都脱离一线。一个心已经不再一线的教师去指导一线教师上课,能起多大作用。

个人认为,要想真正帮助农村教师快速成长,首席教师必须做到:

第一:和农村老师同时同住,深入一线课堂,现场教学教研,让大家观摩。

第二:至少在一个学校待上一年,才可能有效果。

现在老师各种名头太多了,有首席教师、教学名师、教学骨干还有什么专家。老师们早就麻木了。如果只是为了看起来挺重视乡村教育,如果只是为个别人谋福利。不深入农村,不深入一线,个人认为,真的对乡村教育起步了太大的作用!


人生如梦LLH


恕我直言:建立“乡村教师终生从教囯家津贴”制度要比建立“乡村首席教师”制度更有利于体现乡村教师的价值,更有利于国家教育的发展。

首席教师?听起来很时尚的名字,不必有了吧!能给广大教师带来什么?能给我们国家的教育带来什么?如果不能把握好这两个出发点,还是不存在的好。

现今中小学教师的各种名头其实也够多的了,有政府每年教师节表彰的各级各类优秀教师,有教育系统内部表彰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还有什么先进教育工作者了、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园丁奖获得者,综合奖、单项奖、业务奖哪一个都能不同程度地体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另就专业技术职务而言,由于关系到老师的经济利益,真的是没少伤脑筋,前几年论文、课题证书可是泛滥了好长一阵子。专业技术职务还真的颇受争议。

现在又整出一个首席教师,请问首席教师的评判标准是什么?这能引领教师队伍的正能量吗?如果反而挫伤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每天围着这遥不可及(跷着脚都够不着)的名利打转转,还是不要有的好。

让教师心无旁骛地教书育人,需要全方位政策的引领,政府和教师各自做好自己该做的。比如建立和完善教师公寓制度,让广大教师享受到家的温暖。建立教师进修培训全免费制度,设身处地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尤其要把《教育法》和《教师法》真正落到实处。

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建立“乡村教师终生从教国家津贴”制度,鼓励教师终身从教,代代从教,培育一大批祖祖辈辈乐于奉献的教育世家、教育名家、教育大家,使经典教育理念得以很好的传承。

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乐于从教,从教为荣,尊师受尊,人人崇尚教育崇尚教师的浓厚氛围。让终身从教者终身为荣,世代为荣。

把尊师敬师恩师作为选拨任用人才的关键考核指标,并将师德师风建设同时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相信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全民族文化道德素质。

一个人人懂得尊重、人人受人尊重,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大文明社会从此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昂首阔步迈向新时代。


翼秀阁


让首席教师自己干吧,不从根本上解决所有偏远地区教师待遇问题,待遇低才是留不住人的关键,尽搞这没用的!试想,100个老师如果选出一个首席教师,和那99个教师有半毛钱关系吗?如果说有就是激起教师间的不平等,增加同事矛盾!教育不是法官判案,是需要千千万万个老师在一线,而不是几个首席教师就能解决的!

最后总结,无论是特级教师,各级优秀教师,还是现在的首席教师,都是扯淡!提高所有乡村教师待遇才是根本!


无欲则刚af


2015年以来,各地乡村教师招聘频频遇冷。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任教农村学校的仅占总数的4.1%,2007年至2014年,进入地市级师范学校的不及20%;尤其2019年3月,广西公开2019年度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许多岗位竟然无人报考,即便部分地区一再降低条件,放宽学历要求、不设专业限制,乡村教师岗位仍然大量空缺,无人报考岗位数千。在此背景下,教育部2019年3月9日发布通知,决定启动实施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地区造就一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2019年在安徽、河南、陕西、甘肃4省先行试点。




作为首席教师,资质要求还是蛮高的。计划中对首席教师要求颇多: 首先、首席教师除了政治素质、师德师风、育人成绩、教研能力、组织能力等必须过硬之外,还要求必须副高级职称以上,50周岁以下,并特别强调不含乡、镇中心校正职校领导;此外,获得过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及特级教师等优先考虑。其次、首席教师职责除承担所在乡村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外,还必须积极参与所在县(市、区)、乡镇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改革;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同时承担本乡镇青年教师培养、指导任务;引领、带动本乡镇或学区的教科研工作,任期内取得标志性成果。再者、首席教师实行任期制管理,3年一聘;年度考核不合格者,解除聘任合同,停止聘期;任期期满考核合格,可以参加下一轮竞聘。



中西部乡村中小学实行首席教师制度,其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充分调动优秀教师的工作热情。目前我国中学高级就已经是中小学教师职称体系的顶点了,不少教师在获得高级教师职称后,因为缺乏新的奋斗目标而产生职业倦怠;而首席教师岗位的引入,为优秀教师重新焕发活力,增加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与此同时,优秀教师对首席教师岗位的激烈竞争,也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引领青年教师产生新动力和新追求。



其二、打破乡村中小学教师晋职晋级的固有格局。首席教师将会成为各级名师的重点培养对象,有条件的地区可为首席岗位教师提供一定津贴,或参照特级教师待遇给予补助;在各级评优评先时对首席教师予以倾斜,副高级教师在申报正高级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贡献特别突出者,经过评审认定可破格晋升正高级职称等。这些首席教师所能够享有的优厚待遇,无疑是打破了教师晋级晋职向城市教师倾斜的固有格局,将对乡村中小学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变革!



其三、促进教师队伍向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首席教师不仅需要完成日常教育教研教学任务,同时还需要承担学科团队的组织建设任务,并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这不仅是有助于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而且还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赶超提供了样板和方向,同时对于首席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各方面的合力促使着整个教师队伍向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阔步前进!


其四、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首席教师岗位的设立,必然刺激到城市的许多优秀教师,为了争夺首席教师岗位,他们势必会想方设法地积极到乡村中小学校去任教,从而有利于教师队伍由城市向乡村流动。于此同时,也应该积极开展乡村教师轮岗交流到城市学校的制度在流动互补中,促进城乡教师教育观念与视野的融合。


自在人生wub


其实我们所有读过书的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都明白什么样的老师教得最好,什么样的老师最有责任心,什么样老师最受欢迎。那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无论是代课,民办或正式的,只要有热爱教育事业之心的都教得最好。都最有责任心,也是最受欢迎的。延伸到各行各业都一样。反之没有热爱行业之心的人,无论什么文凭,什么职称都激活不了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离开了热爱之心,一切都是空谈,一切都是白忙。应该重视,重用,厚待有热爱事业心的人。别让他(她)们寒了心。人最怕的是寒心,一旦寒心了整个行业都要玩完。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企事业,一个家庭都需要热爱之心。


7911297153501


首席教师的积极意义:



老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国家在西部地区设立首席教师,目的在于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促进乡村教育发展,增强乡村教师的幸福感、归属感!



首席教师的定位:

看了教育部相关文件,我觉得首席教师就是推动区域学科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是域内中、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指导者;是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首席教师更多的是一种荣誉头衔,更重要的是一种职责。



首席教师制度能否让农村教育迎来春天,值得商榷!

文件中对于首席教师职称的硬性要求,副高及以上职称。按照年龄推测这个应该在50岁上下,我们区域内只有一人有副高级职称,而且还是一名校长。这样的要求可能让很多一线教师望而却步,望而生畏。看到这个文件之后,我们很多同事也在议论,其实我们过去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星等等。现在又来了一个首席教师,有点儿花样翻新,让人措手不及。题主所说的春天未必能来,满足首席教师条件的人, 某一些区域内少之又少,完全不能满足以点带面。

作为一线教师,我对首席教师制度不抱太大希望,因为这个好像离我有点遥远,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教书!



我是汇智坊,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汇智坊


如果首席教师真能到农村学校任课,帮助农村学校培养师资,倒也不是一件坏事。

令人担心是走形式,首席教师只是到农村学挂名,不做实事。

况且,依靠几个首席教师,想要改变农村教育的面貌,也不现实。

农村教育要想迎来春天,还需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均衡搭配师资上下功夫。


王营评教育


“首席教师”来了,农村教育是否就迎来春天?我觉得现在来谈春天还言时过早,时间是检验成果的最好测评师。当然,我要肯定的是教育部在中西部农村设立首席教师的这一出发点是好的——想要以点带面的推动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缩短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化。让优秀教师培养新的优秀教师,激励优秀人才留在农村。我不想泼冷水,但我想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一直有个疑惑,首席教师上几个班的课,当不当班主任?如果首席教师仅仅是坐在办公室里像一些“专家”一样拿着指挥棒在指挥。我想,广大一线教师又要受累了。

何况以点带面的形式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也是很难的。农村的教育发展,不是靠一两个首席教师就能推动发展起来,它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首席教师的设立可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理想很伟大,但他真的能刺激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真正的人才留在农村?我想仅仅靠首席教师是实现不了的!类似首席教师的头衔之前也弄出过不少,比如: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精英等,天天搞教学改革,今天学这个教学法,明天学那个教学法,搞得教师们疲惫不堪,最后搞得老师们连怎么开展课堂教学都迷糊了。



要想提高乡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人才扎根农村,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做奉献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善农村教育的生活质量。让农村教师乐于扎根农村,而不是搞一些花架子。我们学校就有所谓的“名师”,说实在话,不太敢恭维,名师应该起到学科带头的作用,但是每次搞教研活动,上公开示范课。都是一推再推的缩在最后,像这样的“名师”,设立再多有用?


用农村的话讲:“要想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饱”,这怎么能调动积极性呢?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首席教师,更需要落实教师待遇,维护教师权益,这些才是最实实在在的源动力。

当然,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见,你们觉得“首席教师”的来临,能给农村的教育带来春天?欢迎各位留言讨论!互相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