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熟:輟學少年農民高德康,創立波司登國際品牌的成功密碼


江蘇常熟:輟學少年農民高德康,創立波司登國際品牌的成功密碼

高德康

1

高德康是個土生土長的江蘇常熟人,1952年,他生於常熟市白茆鎮山涇村的農民家庭。因為家庭貧困,他初中畢業就輟學在家,跟著爸爸高小龍學做裁縫。

普通人一般學三年裁縫才能出師,但是,高德康只學了一年就開始單幹,出門接活了。而且,他的裁縫活兒做得又快又好。人家做一條女褲半個小時,到他手裡十幾分鍾就搞定了。

1976年,高德康帶著10個村民,大家湊了8臺縫紉機,一輛永久牌自行車,成立了一個縫紉組,開始創業。這就是波司登創富傳奇的起點,波司登計算自己公司發展史把1976作為原點。

有了人馬,但是沒有訂單啊,怎麼辦呢?高德康除了接一些附近村民的零星生意,還有就是開拓了上門量體裁衣的服務,但這些訂單量還遠遠不夠。

江蘇常熟:輟學少年農民高德康,創立波司登國際品牌的成功密碼

手捧獎盃的高德康

但是,大訂單一直沒有出現。高德康四處尋找合作機會。

大機會在哪裡呢?在上海啊。長期以來,上海的經濟發展長期居於全國第一,上海有很多的服裝大企業,如果能和它們合作,替對方加工服裝就好了。

高德康就是懷著這樣的念想,常常騎著他那永久牌自行車,在上海和常熟將近100公里之間往返奔波。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4年,高德康聯繫上了第一個合作企業,它就是上海飛達羽絨廠。飛達羽絨廠擁有我國最早的羽絨服品牌——“雙羽”,高德康每年給飛達羽絨廠25萬元的貼牌費,開始了艱辛的貼牌生產羽絨服的創業之路。

2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社會上最流行的是皮夾克,羽絨服並不被市場所接受。而且,很多企業嫌羽絨服加工程序繁瑣,不願意涉足這個領域。

但是,高德康卻認為羽絨服一定有它的市場生命力,所以,他一邊貼牌生產,一邊專心研究羽絨服的發展趨勢。

到了八十年代後期,高德康的小企業也逐步壯大起來,他們完整掌握了羽絨服從生產、加工、到製作的一套技術流程。1989年,高德康的企業賺到了第一個100萬。這一年,高德康才37歲。1990年,企業利潤就高達700萬元。

三年後,高德康的公司更名為江蘇康博集團公司,出任公司董事長。並註冊了“波司登”品牌,“波司登”是“波士頓”的諧音,聽起來比較洋氣。

但是,做生意不可能永遠順風順水,註冊波司登品牌之後遇到的第一個“寒冬”到來了。

江蘇常熟:輟學少年農民高德康,創立波司登國際品牌的成功密碼

演講中的高德康

1993-1994年,國內整個羽絨服行業半數以上的企業都在虧損,波司登作為新品牌,日子更不好過。

到1994年冬末,工廠生產的23萬件羽絨服只賣出了10萬件,還有一大半積壓在倉庫裡。

一邊是積壓的羽絨服,一邊是上門催款的銀行,原來為了提高產量,高德康向銀行的貸款800萬到期了。

無奈之下,高德康在1995年初,和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合作,搞了一個“反季節銷售”,把積壓的羽絨服虧本出售。

時過多年,高德康還記得這次虧本銷售的價格:長款的220元一件,中款的200元一件,短款的180元一件。這次促銷,回籠資金近千萬元,讓高德康長舒一口氣。

高德康樂觀地說:“這次雖是虧本甩賣,但也起到了品牌推廣的作用,讓不少消費者認識了波司登。”

3

寒冬過後,高德康認真分析,發現當時所有品牌的羽絨服非常臃腫因為羽絨服裡面填充的70%是羽毛,而且,羽毛還會從衣服的縫隙處鑽出來,也不美觀。

1995年秋,高德康率先創新變革,一改過去羽絨服臃腫和厚重,波司登羽絨服變成了輕薄短小、款式新穎、時尚大方的緊俏貨。

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波司登羽絨服一下子成了市場的香餑餑。這一年,高德康的波司登走貨62萬件,佔全國市場的17%,銷售額超過2億元,毛利潤3000多萬元,高德康也第一次坐上了國內羽絨服老大的位置。

成功並不是來得猝不及防,而是長期耕耘,持續奮鬥後的水到渠成。距離高德康1976年創立縫紉組,過去了整整19年。

從此以後,高德康的波司登羽絨服連續十多年穩居全國銷量第一。

江蘇常熟:輟學少年農民高德康,創立波司登國際品牌的成功密碼

發展中的波司登

2002年9月,企業正式更名為“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把公司名稱和品牌名稱合二為一。2007年10月,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

今年,高德康、梅冬夫婦以150億元身家財富榮登胡潤百富榜上,排名上升了494位。

朋友,你對高德康從一個小裁縫到全球品牌波司登的大當家的轉變,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輕輕點下一個贊,不如關注來真愛!關注“無疆紀事”,閱讀更多好看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