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大年初一走节,还用磕头吗?这是不是迷信?

石门老马


基本上不用了,但也有很多地方仍然保持这样的习俗!这不是迷信,这是习俗。


女台丝冬


天南海北大过年

我是石家庄市藁城区人。

我们这里大年初一走节,人们做的头一件事,就是磕头拜年!初一早晨天刚蒙蒙亮,大家就得早早起来,先打开自家大门。点燃一束开门鞭炮!寓意深远,像征着开门大吉。

又是向乡亲们发出集合信号!先给自已父母双亲磕头拜年,然后去集合地点,参加出门入户的拜年行动。本家应参加人员,这一天不管上班哩当官哩务农哩,除特殊情况外,都会自觉准时参加活动!由一位有威望上点岁数的人领队。由于年年如此,大辈们也早早起床,在屋门口铺上垫子和门帘,讲究的还摆上香烟水果糖!我们一进家门,领队的见到大辈就喊!"祝xx大辈新年快乐″!大家接着说"身体健康″!然后一字排开,双手合拳一拱手,双膝跪下,俩手扶地,低头拜三下!大辈回礼"同喜同乐"!就走下一家!从天色刚明到日出三杆,才能走完!这一天早晨,街道干净整洁,彩旗飄扬,家家贴有春联,户户门口挂着大红灯笼!大街小巷,熙熙攘攘!乡亲们问寒问暖,互相祝福!好一派合谐欢乐的氛围,这是农村过年最亮丽最热闹的景像!

随着手机的普及,有人提倡电话微信拜年,但农村老年人天生宅心仁厚,思想守旧!有几个人会用智能手机!虽然拜年的方式方便快捷!但农村老人们认为不实诚!心里不喜欢!还是愿意当面接受孩子们的祝福!人们生活中,有点不愉快小磨擦,一拜年一磕头尽释前嫌!就能重新合好!

春节是咱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磕头拜年是最方便最正重的礼仪举动!这和外国人见面拥抱握手一样,只是表示方式不一样!这是祖先身手相传留下的敬老爱幼的典范,这是农村过春节浓浓的年味!这不是迷信!是民族文化的延续!我们这里的人们,都把过天当做重要的日子,千万不能轻意丟掉!


石门老马


我离开家已四十年了,在家大年初一走节,对本家的长辈和同村的长辈,都要磕头!

这是对长辈的感恩和感谢,当时虽然不懂或认识的不够深刻,只感觉这是天大的事,过年,必须给长辈行这个礼数!

后来到了城里,也是要走节,但不用行磕头礼;有了电话,电话问候;现在有了手机更是方便了,还要有相互问候的习惯!

我个人观点,在农村,大年初一走节,还要磕头,这不是迷信!应是一种对长辈的感恩和文化传统美德!

我刚看到我叔家的孩子,还有磕头的礼数!


韩清海


我们小的时候,每到大年初一。就早早的起床,去长辈家拜年,当然还要给长辈跪下磕头!长辈会给点零钱当红包!这样的拜年方式,持续了好多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过年到长辈家拜年,就不再磕头了,也许是自己长大了,不好意思再用跪下磕头的方式拜年了!也许是长辈觉得我大了,也不愿意接受我跪下磕头的拜年方式了。总归是好多年没再用跪下磕头的方式给长辈拜年了!其实也很怀念以前那个时候的拜年方式!给长辈磕个头拜年,长辈高兴的合不拢嘴,然后掏出早就备好了的红包,我接到红包时高兴的手舞足蹈,可以去买钻天猴了,可以去买玩具枪了!到现再来回忆着!现在的我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每到大年初一带孩子去长辈家拜年,孩子们都不再跪下磕头拜年了,有时候我会叫孩子们跪下磕头拜年,孩子们都不懂的怎么跪下磕头拜年,长辈们也都说:“不用了,免了。什么年代了!不兴这个了”!其实我觉得,跪下磕头拜年,不是什么封建迷信思想,我觉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跪下磕头拜年,更能体现出年味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仁、义、礼、智、信。我们是礼仪之邦,所以说,用给长辈跪下磕头的方式拜年,不是封建迷信,而我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


渔民王大哥


今天是腊月二十五了,再过几天就大年三十了,现在的人们了是非常忙碌。没有回家的着急赶路回家,回家了的着急到市场备年货。只有备好了年货,过年的时候才热闹。

记得小时候过年走外婆家的时候,母亲就给我们说过,说见到外婆外公婆的时候要磕头,然后要说给外公外婆拜年了。但是,说实在的,每次到了那里后就马上的被外公外婆牵到屋里吃东西去了,哪里还管那个什么磕头不磕头的。

在我们这边,拜年已经不兴磕头了。只不过我在北方呆过,据我所知,北方还是有一些是继续承袭着以前的传统习俗,在拜年的时候是需要磕头的。

在我们这边有一句俗话叫做“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意思是初一的时候儿子到父亲家拜年,初二的时候女婿到岳父家拜年,初三开始就是左右邻居相互的走动拜年了。也是从初三开始,路上的行人明显会增多很多,走亲戚的都是来回走动了。

在我爱人家这边拜年就与我们家这边不一样。她们家这边拜年是初二的时候就开始走动了,而且是邻居间相互开始走动。其实对我来说,我真的感觉那真的是好不自在的,甚至说难听点有点虚伪的意思。她们这里怎么做的呢?就是一大早然后一家一户的走,主人家在堂屋摆上瓜子花生糖果等,别人家到他们家一进门就是喊“拜年了”。而主人也回应一声“拜年”,没有多余的肢体动作,甚至连作辑也没有。喊完拜年后就是主人请吃桌子上面的瓜子花生,如果有男的再发一根烟。可是谁会吃呢?没有人动,在那里呆不了两分钟就走,然后下一家,就这样一家一户的走过去,“拜年”这两个字我真的感觉从他们嘴里说出来,我心里听出来,都是有点虚伪。这说得有点不好听,但是感觉就是这样。

拜年磕头,从小到大还真的没有见过。


洞庭清水塘


在农村大年初一走节可不止是要磕头,在我的家乡,90%的人家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都要杀鸡用鸡血染在封门马子上,然后贴在门上鸣鞭炮,这波操作叫做封财门,鞭炮声响起就意示着已经封门了,人们就不能在进入该户人家。

那这财门要封到什么时候呢?父辈们说他们小时候,一直要到元宵节后也就是过完小年才能去别人家里,然而芳菲小时候是从年三十晚上一直要过了初五的父母才允许我们去领居家玩耍。

那如果在封门期间去了别人家,事情就有点麻烦了,这就意味着你把别人家的财门踩开了,主人家会很不高兴,礼节上你踩了别人家的财门无论主人翁怪不怪你,你都得拉着一只上好的公鸡去人家磕头重新封门。所以,春节期间千万别轻易闯入别人家!


弓长芳菲


我是70后,每年给亲戚拜年,或亲戚到我家里来,都有磕头。先上香,磕头,起身拜。再给长辈磕头,起拜。有几位长辈,磕几次头。

我认为这不是迷信,这是咱中华民族传下来的礼节,传统习俗。磕头,提现了尊老、孝道、真诚、有传统教养。感觉不轻浮,值得传下去。


云丝儿是我


大年初一,天还没有亮,拜年吧大家都起的很早,一般凌晨三点左右起来放鞭炮、开大门迎财神,吃饺子,吃完饺子就去给长辈们磕头拜年,从我小时候的回忆里都是这样拜年,听长辈们说,过年初一磕头都多少代人都这样拜年


王哥的烘焙生活


大年初一磕头拜年不算迷信。我小时候,大年初一要跟大人一起走街串户,去辈长的家里去拜年,那个时候是真磕头,磕完头,老年人给一些瓜子,糖果。够我们高兴一阵,现在,也去拜年,但一些长辈大都不让磕了,只是象征性的口头说一下。



华哥在这里


我是河北邢台的,在我们这儿大年初一会去自己的叔叔或者大伯家拜年,是有给磕头拜年的习俗,另外家里还会贴上写有以前老辈儿人名字的画像,也是需要磕头跪拜的,我觉得这应该不算是迷信,算是尊重长辈和祭祖的一种形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