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见是老二”,真的是这样吗?

为生活而提神


在农村家里孩子比较多的,一般疼爱孩子是有区别的,对老大寄托着期望大,对最小的孩子疼爱有加,只是对当中的孩子是不疼不痒的养活着。尤其是在过去农村家里孩子比较多,一般都是三四个孩子,多的有10个孩子。于是在农村有句俗语就是“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见是老二”。这一句俗语的确反应了农村家里孩子多养孩子的真实写照。



对于农村家庭养了的第一个孩子,一般被称作家里的老大,对于养的第1个孩子,家里的爷爷奶奶、父母等亲人特别的喜爱,特别的关心,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在一个老大的身上。对老大的付出的耐心也特别的多,可以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对老大的培养可以说是化足了心思。在过去对于老大是非常重视的,比如说“有父从父,无父从兄”,这一点就看出来靠老大的意思了,所以家家户户都对老大特别的关心、重视而且培养,寄托的希望也是最大。



在过去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所以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特别的多,紧接着就生出了老二,老三老四等等。有养老大的经验了,而且希望也寄托了,所以对后来的几个孩子爱管不管,毕竟孩子多了有时也管不过来。但对于最后一个孩子,由于比较小关爱有加。俗话说“天下爷娘小儿”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今天现在有的家庭也有三四个孩子,对疼孩子的教育和付出也是这样的。



对于这样的农村俗语还有很多,比如“老大宠,老三惯,老二受气倒霉蛋”,“大的疼,小的娇,可怜不过半中腰”。即便是现在农村家庭也有三个或者四个孩子的家庭,家庭的孩子比较多的培养方式一般也是疼老大,惯老三,最不待见的是老二。或许有人质疑,由于现在生活条件好,对家里的孩子都是平等对待,可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




当然也有另外情况,那就是家里特别的穷,孩子也特别的多,一般都是老大长大了带老二,老二长大了带老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大直接撑起了家庭的重担,早早的辍学回家挣钱。这也就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个人口多的家庭靠老大的真正含义。当然对于最小的孩子还是疼爱有加了,毕竟老小有靠头,出力干活都非常的少。



总之,对于一些农村俗语是祖祖辈辈总结出来的生活实践,就目前的社会还是比较实用的。特别对于家庭的抚养孩子的问题,经济条件好了,从理念上来说是平等的,但是从现实的角度分析还是有差距的,也符合了一些农村的俗语。“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见的是老二”,就目前还是这种情况,即便是现在两个孩子,父母疼老二就比疼老大多一些,这一点不可否认的事实。大家对这个问题否认吗?关注请留言!


三农一姐


我是贫农希蒂,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见是老二。”这句话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了,当时不明白为什么,后来长大了从妈妈的身上发生的事情,还有邻居家的情况让我知道到了这种情况的原因。


我的妈妈兄弟姐妹六个,妈妈是老三,听妈妈说和我以前观察到的情况都充分证明了这句俗语。


在这几兄妹之间,妈妈和二舅是从小最不受待见和重视的两个。外公外婆让小姨上学让妈妈在家帮忙蒸馒头卖,小姨小舅偷吃东西也是妈妈没有看好东西放好东西的错,妈妈也要跟着一起挨骂挨打。


就是长大了嫁人说亲的时候,外公外婆对于二舅和妈妈的婚事也是不上心,根本不像给大舅小姨找对象那样费心挑选。好在妈妈遇到了爸爸,两人自由恋爱,在外婆反对时,妈妈强硬的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妈妈说,做为中间的孩子,是最不受待见不招人疼的。


而和我同龄的邻居因为想要男孩,现在是家有三个儿女。老大是女孩已经12岁了,在邻居忙的时候,老大已经可以做饭照顾两岁多的弟弟了。


所以每到换季买衣服,老大老三能买两身衣服,10岁的老二就只能买一件,因为她的衣服大多都是老大穿小给她的。


就是在平时生活中,邻居往往是抱着哄着小儿子,指派这大女儿,忽视了二女儿。


所以,在兄弟姐妹多的农村,这句话是真的!


当然现在农村很多家庭都只有两个孩子了,现实生活中往往很少看到这句俗语说的情况了。


反正我的一对双胞胎女儿,老大老二我都是一样疼爱。


贫农希蒂


这个事情我最有发言权!

绝对是这样的!

因为我对象就是姐弟仨,

上有一位大姐,下有一位小弟。

关键我老丈人和我对象她奶奶还有点重男轻女,尤其那老太太。

大姐生下来后,虽然也不被重视,

但自小由奶奶照看,跟着奶奶长大,

奶奶对大姐那也算是日久生情了,

因此大姐自小还算有奶奶疼。

但等我对象一生下来,

奶奶她老人家一看又是个姑娘,

当时就不是很高兴了,

直接说不愿意再带我对象。

所以,我对象都是跟在我老丈人和丈母娘身边。

虽说跟在他们身边,

但由于他们是做生意的,

整天忙个不行。

因此,我对象从小几乎都是被一个人扔在家,

哭了睡,睡了哭,也没个人管。

稍微大一点,她还得在家负责烧水做饭!

等我小舅子出生以后,那情况更是恶化!

不仅要烧水做饭,还得小心照顾我那小舅子,

要是我小舅子哭了,

我对象还得挨一通骂!

甚至还得挨揍!

有啥好吃好穿的,

都是先紧着我那大姨子和小舅子!

有啥不好的事了,

家里人都会先说我对象的不是。

幸好我丈母娘对我对象还算不错,

否则我都怀疑我对象能不能坚持下来!

但即便如此,也还是留下了不少后遗症,

我对象的肿眼泡就是因为那时候总是睡醒哭,哭累了睡,没人管才留下来的病根。

另外,因为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

她养成了一个不自信、内向、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精神上十分敏感的这么一种性格!

所以啊,我说现在大家最多要二胎,坚决杜绝老二受夹板气!





山哈宁吖喆


在我们这里,有句俗语说是:头一节(老大),尾一节(最小的儿子),中间一节硬如铁。很多家庭确实是这样的情况,像我老公家里,结婚之前我不知道,婚后我就明白为什么家婆不带孙了。大哥结婚三年后才生的大胖小子(据说头胎有十斤,二胎也有九斤多),全家高兴,当时家公家婆四十多岁,每次赶集都带大孙子到集市上买吃的喝的不亦乐乎,加上三个姑三个叔带两孙子,可想而知当时是多么的宝贝。到我有小孩的时候,几位姐姐们都成家了,还有弟弟未成家,父母说他们的压力很大,小孩就不帮带了,你们自己多操劳些。到后来弟弟结婚了,父母就说,儿女们都成家了,没有什么压力了,就帮忙带幼孙。生不逢时那就不要怪父母,只有自己勤劳勤奋,所以叫做:中间的硬如铁。家婆不带娃,注定自己就是要硬着头皮闯!皇帝爱长孙,爷爷奶奶爱长孙,平民百姓爱幼儿。一点都不假!


义文玉


真实!我姥姥家三个闺女。我妈老大,从小就干活,还不止给自己家干,还得给长辈家干![泪奔]干得不好老人训完了,回家姥姥接着骂那种。二姨脾气急、有点刁蛮。但颜值是三姐妹里最高的,姥爷特别喜欢她,走哪儿都带着,外号“大明星”,姥爷亲自取的。可是二姨最不招姥姥喜欢,也是因为她有“明星范儿”,不听指挥,说一句她回三句都是少的。[灵光一闪]小姨,小名“小兰”。但因为最小,家里从不指她干活,她本人也不爱干活,“小兰”最后被叫成了“小懒”[笑哭]

后来我妈姐几个都工作结婚了。二姨是最惦记父母的,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都给娘家送。我妈依然是被姥姥电话遥控负责采购的。小姨也还是啥也不干,进门孩子都是我领出去玩。但姥姥就是最疼小姨……[我想静静]


孟婆牌奶茶就是香


这话俗语前半句确实如此,但是最后一句有点偏颇,哪有父母不喜欢自己孩子的呢?无论排行老几,都是父母的孩子,咋会有父母因为排行问题不待见孩子的呢?前段时间和我堂哥一起在村里街道往回走,村里的大妈大婶们可能都比较关心年轻人的私生活,堂哥结婚2年还没还完结婚欠下的帐,所以还没要孩子,他被大婶们问何时生孩子。

我家孩子快三岁了,被问到何时生二胎,当时感觉气氛莫名的尴尬,我回了一句:我只打算生一个,人家都说第一胎照书养,第二个当猪养,我怕自己一碗水端不平,到时候孩子和我心里都不好受。村里以前上一辈人,十个八个的生孩子,那会条件都艰苦,爹妈都忙着干活讨生活,对每个孩子的照顾和喜爱都不均衡,所以我们这有一句:“偏大的,向小的,中间夹的都是受罪的”,其实这话也不是空穴来风,也有几分道理。

即使放到现在也适用,只不过现在家家都一两个,孩子没有那么多,体现不出来罢了。

第一个孩子无论是放到以前还是现在大家都会比较重视,人们普遍对第一次做的事情都特别上心,第一次上学,第一次高考,第一次工作,第一次结婚生子等等。只要和第一有关系的,几乎没有不精心准备的,因为人们对第一次都有一定的美好的期盼。

我家孩子没出生前我就学习各种育儿知识,做好一切准备等待他的降临,偶尔有个头疼脑热我也是整宿陪在床边,突然有个小情绪我都能细微的察觉出来。这主要是一个孩子经济压力相对小点,所以有这么多闲时间关注孩子。

而到了后面几个孩子的时候,越生精力和生活越紧张,记得以前路边墙上的标语就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所以后来的孩子真就是当猪养了吧,只要吃的饱,穿的暖就算养活了。

我家小时候斜对面邻居家九个孩子,五个儿子四个女儿,后来生的孩子们几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平时几个小一点的孩子都由那些大孩子照顾着,往往家里的喂猪做饭都需要老大协助,帮助父母分担家里的责任。

那为啥最小的孩子往往又能得到疼爱呢?东北地区有句这样的话:“妈妈的老儿子,奶奶的大孙子”,这两个可是心头宝。以前的人结婚早,当最小的孩子出生时,父母的年纪都将近五十了,

最大的一些孩子都成了青壮年,一些结婚后被分出去单过了,一些是家里的劳动力,可以缓解经济压力,而这个时候人到中年,老来得子又会是另一种心境,往往孩子之间有点小摩擦,都会用一句:“你是大的,就不能让一下小的?”来处理一切矛盾。

所以,这句话也是很有道理的,即便是放在现在一个普通家庭如果有七八个孩子,可能也是会出现孩子资源分配不均的局面吧。当然为人父母的也不可能是故意这样做,而是年纪和生活共同形成了:“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见是老二”这样的状态。

你们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欢迎留言自己的看法,喜欢就点个赞加个关注吧。

一起种植


在农村这样的情况确实有,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这样,我来分享一下我婆婆是如何看待三个儿子的。

我婆婆一生共有三儿三女,一生过得非常辛苦,曾经住的房子都是集体给分的地主的房子,但是她的个性非常要强和倔强。



三个儿子当中大儿子高级教师;二儿子高中毕业在家务农(我的丈夫);三儿子是村里第一个考取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化工专业的工程师。

要说“靠老大”这句话也没错,每次家里有什么需要与人打通关系的事,我婆婆乃至我们全家都会第一个想到这个大哥,因为是老大的原因,大哥就喜欢帮人打抱不平,喜欢呵护他下面的弟弟妹妹,所以靠老大都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宠老三”这话也确实不假,但不是因为他是老三才宠他,而是因为老三是村里当时的唯一的大学生,她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自豪和满足,老三终没有辜负她当母亲的一生的辛苦,不宠老三宠谁呢;

“最不待见是老二”这话我倒不认同,在我的记忆里婆婆最心疼老二,因为老大、老三都吃国家粮、领国家工资,还有社保养老金,所以作为父母无需为有这样条件的儿子担心 ,在婆婆心里最想照顾也希望其他几个子女拉一把的就是老二(就是我和丈夫以及儿女一家子)

因此每年到了春耕农忙的时候,老大总是叫老二帮耕田插秧,还承诺给烟酒钱给老二花,但是在婆婆眼里总觉得老二吃亏了,老大给老二那点烟酒钱与老二的付出是不成正比的,所以婆婆经常为这种事与大儿子大儿媳妇吵架,婆婆总觉得老大夫妻俩太过精明算计,总是怕老二吃亏了。而且我婆婆跟哪个子女她都住不了几天就会返回来与我们生活,她说我就只愿意跟老二。作为同是他儿子的老大心里当然就不平衡了,总觉得自己母亲偏心了,经常说自己是母亲从大树底检回来的。


作为被婆婆一直呵护着的我们按理说应该为婆婆这种做法偷乐才对,可是我并不赞同婆婆的这种做法,不是我不感恩,而是觉得婆婆太过溺爱二儿子而导致二儿子永远长不大,这种被溺爱的男人永远没有独立的能力。所以我个人认为在父母眼里“最不待见是老二”这话是不成立的。

你们认为呢?如你有什么想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瑶乡肖大姐


大家好我是小鱼。

农村俗语“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见是老二”,真的是这样吗?

这种情况在农村还是很常见的,在我们这的农村都说是老二冤,冤老二,老爸老妈不待见。小鱼说一个我们自己亲戚家发生的一件事。小鱼的姨家有姊妹三个,前面两个是女儿,后面一个是儿子。小鱼从小和他们几个一起长大,我姨家人真的是把这句话当做行事准则了。小的时候买什么东西都先让大女儿吃,有了儿子之后就让大女儿和儿子一起吃,后面干脆把老二送到他姑家去上学生活,常年不怎么搭理的那种。直到后来年纪大了要上中学了才接到自己家生活。但是在家的生活好吗?一句话总结,吃最差的东西,挨最惨的骂..

也不是说我姨人特别差,只不过是太偏心了。可能在很多农村家庭心目中老二就是多余的,所以生活中很多资源都不能偏向他们。 现在他们家大女儿大学毕业市里买房,小儿子在考研也买了房,只有小女儿嫁到了农村。但是却偏偏是小女儿陪伴他们的日子最长久。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2女1儿的家庭中,很多家庭对于自己家的第一个孩子都是很重视的,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是在后来想要个儿子的时候却偏偏来了个女儿,那么这个老二没有趁了父母的心意,自然是不受待见的。小儿子的出世让父母如愿以偿,肯定会百般娇宠。并且由于老大的年龄最大, 以后成家立业的时间肯定也最早,可以早早的替父母一起照顾弟弟妹妹,所以也就有了靠老大的说法。


而且在以前很多家庭的孩子比较多,不像是现在的独生子女或者是一儿一女、而且以前的生活条件不比现在这么好,生活条件跟不上在加上父母的偏心,那么最不招人待见的自然是老二了。。。


不过在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几乎绝迹了,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只要是自己的子女父母肯定会一视同仁,资源平分。也不会出现那么多例的“冤老二”了。


我是小鱼,以上是我的一点点看法。如果感觉我的回答还可以,欢迎大家回复讨论。想要了解更多农村趣闻和最新动态,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小鱼游三农


我是家里老二,没觉得父母不待见我,父母也没靠上老大,倒是靠老三了[捂脸]我家里是疼老大,靠老三,中间老二事多干!没结婚的时候,家里的农活我干的最多,老大馋懒油滑,老三还小不大会干,老妈体格不好,老爸外地工作,家里的农活自然落在我身上,那时候的手根本不像十几岁女孩的手,厚厚的老茧,硬硬的指头,力气也相当大[捂脸]结婚后才算告别农活,父母老了就跟二儿子一起生活了直到去世,所以我家是倒过来的[笑哭]


蓝精灵202802126


在我们上一辈的父母,因社会等原因,生育五六个孩子都是很平常的事。虽然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有落后的医疗条件。可他们的孩子还是一个个健康成长,我们真的很敬佩他们毅力和“能力”。尽管这样,民间还是有种说法“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意思就是说,看似同胞兄弟姐妹,其性格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农村也有这样的俗语“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见是老二”。这个和“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的俗语,可谓“异工同曲”。



想想“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见是老二”的俗语,还真是这个理:

靠老大

“老大”即父母相亲相爱的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诞生,人们常说“亲孙子值金子”,乐坏了他们的爷爷奶奶;也是新婚父母修成的正果。也就意味着是一个家庭新一代延续的开始。甭说会受到来自于爷爷奶奶、父母亲的百般呵护和疼爱。甚至将家庭的未来都寄托于老大一身。这也并非子虚乌有,不是嘛,连古代皇帝立个太子都“立长不立幼”。即使有些家庭都生老二了,老大受宠程度仍不亚于老二,因为他的身上背负着太多的第一。老大一般很有话语权,在父母年迈了,很多父母还是以老大的意见为决定,依赖老大略见一斑。



疼老三

老三的出生,会彻底动摇孩子们在家庭成员心中的位置。“八十老都爱小”也是父母袒护最小孩子的托词。老三出生后,老大、老二连吃饭都不用别人喂了,自己也能走路了,父母及爷爷奶奶会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这个小的孩上,即便有一丁点模仿的动作,都能惹得全家人大声笑起来。尤其是一些重男轻女的家庭,假如前两个都是女孩或有一个是女孩,他们会更加看重的是这个独生子或“二宝”来。不用说老二会瞬间“失宠”,老大受气,也少不了有照顾老三的义务。老三呢,集千爱于一身,也养成了任性,骄横、甚至霸道的性格。



最不待见是老二

老二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竞争者”,那就是老大。而且就为一个老大,父母已经花费了不少心血和精力。对于老二,父母也渐渐失去了那种耐心,如果再有三胎,这老二算是生活在“夹缝”中了。老二不得不变得乖戾,不然会招来父母的打骂。其他不说,衣服多是老大穿过的,玩具也是老大用了的,就是吃饭碗还是老大的。渐渐的被父母忽视,也觉得自己和这个家庭格格不入。



现在农村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两胎,城市只有一个孩子。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也都是心肝宝贝,也都全身心地一路呵护,更不会出现“不待见”的现象。毕竟时代不同了,不然二胎政策一放开,好多家庭怎么都想生二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